第234章 生孩子还要问孩子的意见?-《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

  第 234 章 生孩子还要问孩子的意见?

  哈萨克汗王原本是想着,准葛尔汗王要是能拖家带口地逃走,等清军走了之后,他便能将失去的土地再重新打回来。

  他要是接受的话,还能得一些便宜,要是不接受,准葛尔汗王就带着人手打哈萨克了。

  哈萨克汗王思虑再三,只能先答应下来。

  谁曾想准葛尔汗王这个废物,信誓旦旦地说要给清军一些教训,结果直接把自己折进去了,带走的两万兵马也尽数折损了进去。

  正朝着哈沙克领地赶来的准葛尔贵族,对他而言就是个烫手山芋!

  康熙发了檄文之后,也没在准葛尔王都多做停,将裕亲王跟索额图留下处理剩下的事务,自己则带着大部队往回赶。

  来时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赶路也是一种享受,但回去的途中风雪交加,在马背上多坐一会儿,腿脚就有些受不了。

  康熙虽然归心似箭,但碍于在大雪天赶路实在艰难,所以他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

  “这雪啥时候能停啊!”

  胤礽站在蒙古包外,看着已经没过自己小腿的积雪,发出了今天的第无数次哀叹。

  “你赶紧进来吧,外头风雪这么大,非想不开去淋雪吹风!”

  胤禔几人坐在火盆边烤着火,见状有些无语。

  胤礽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听劝的回到了蒙古包里头。

  “这该死的天气!”

  清军出了天山之后一直抓紧赶路,但很快就被困在了风雪里头,康熙下令,找没被风雪覆盖的部落先避一避,待雪停了,再继续赶路。

  但这风雪已经断断续续的下了两天了,仍旧没有要停的意思,叫胤礽有些着急。

  胤礽神色恹恹的一屁股坐到胤禔旁边,

  “咱们都出来快一年了,你们几个不想家吗?”

  胤禔摇了摇头,

  “不想!”

  胤禛:“不想”

  胤祺:“我倒是有点想玛嬷和额娘。”

  胤佑:“有什么可想的?在宫里住了十多年了,偶尔出来跑跑,感觉很好啊。”

  胤禩想了想,道,

  “我也有点想额娘。”

  “二哥,你几乎每日都能见到皇阿玛,还想家?”

  胤礽撇撇嘴,

  “我想太子妃……”

  此言一出,不大的蒙古包内一片寂静。

  胤禔有点牙酸,

  “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建功立业为重,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你怎么整日纠结于儿女情长?可真没出息……”

  胤礽立马反唇相讥,

  “那你可真有出息,为了建功立业把自己的妻儿都抛诸脑后了!”

  胤禔摇头反驳,

  “这你倒是说错了,如果不是为了她们,我又何苦汲汲营营的挣功勋?”

  “但其实,当年你没有娶阿嫂的时候,你也汲汲营营的想要讨好皇阿玛,争取在朝中立足,所以老大,你挣功勋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你自己,没有她们,你一样也要挣功勋。”

  “这不都一个意思嘛……”

  胤禔不以为意。

  “不一样的。”

  胤礽摇了摇头,

  “就拿尼楚贺来说,是你选择让她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生她的时候,并没有询问过她的意见。”

  此言一出,满屋子的人都有些茫然,胤祺道,

  “生孩子之前还要问孩子的意见?二哥,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吧?根本没办法做到啊!”

  “是没办法做到,孤的意思是,是当父母的选择让孩子来到这世界的,是父母想要自己的人生完整,传宗接代,才会有孩子的出生。”

  胤礽解释道。

  胤禩这会儿算是明白了一点,于是便道,

  “我明白了,二哥的意思是,大哥想建功立业的因,不是阿嫂她们造成的。”

  “没错,孤的意思是,不要把阿嫂和孩子你当做借口,老大,妻子和儿女不能成为你做任何事的借口,她们并不欠你的,反而是你亏欠她们。”

  胤禔稍微清醒了一些,心中有些不大赞同,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剩下的几人也都若有所思。

  胤禔皱着眉,看向胤礽,

  “你这是诡辩!”

  胤礽翻了个白眼,

  “你说不过孤,就赖孤诡辩?”

  “本来就是!”

  “那你说,是不管不顾地生很多孩子,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好,还是只生几个,尽心尽力把他们都培养成栋梁好?”

  “当然是多子多福比较好!”

  胤礽轻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孤劝你好好思考一下,看看身边的人。”

  闻言,胤禔几乎瞬间就想到了自己,跟身边的几个弟弟。

  他抬眼看过去,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胤禔唇瓣抿成一条直线。

  他听额娘提起过,他出生之时,宫里头的孩子数量其实并不少,但很多都夭折了,他是皇阿玛第一个养成的儿子,第二个是胤礽。

  与胤礽相比,那时的他确实称得上“自生自灭”。

  一个皇子,打从出生就被自己阿玛丢到了宫外,被阿玛称作“奴才”的人养着,如何算不得自生自灭?

  胤禔的脸色沉了下来。

  胤禛等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满屋子的人,除了太子二哥,年幼之时都是被皇阿玛忽略过。

  还有一段话胤礽没说。

  那便是,孩子是父母的缩影。

  被康熙这么养大的孩子,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就算小的时候再怨恨康熙对他们的忽略,长大之后,他们也只会模仿康熙的教育方式。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康熙,胤禔他们再怎么优秀,但跟康熙,还是有些差距的。

  康熙那套放养的模式,得从宫里严格的作息方式和顶尖的教育团队执行起来,可除了胤礽,其他人根本没那个条件。

  所以这么放养出来的孩子,最后都会左性。

  大军被困在风雪里五天。

  在这五天里,胤礽找了些修马车的工匠,把几辆马车改成了爬犁的样式。

  等风雪停了,该出发的时候,这些爬犁就起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