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弘晟的手还捏着一枚黑棋,闻言惊愕的抬起头。
那棋盘上只有中间那地方落了几个棋子,怎么就赢了?
众人也都疑惑地看向胤禩,期望他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毕竟在他们看来,这输赢未免也太草率了些。
“本王方才说这棋叫什么来着?”
胤禩指着那五枚连成线的白棋,看向周围众人。
元宝略一思索,回答道,
“您方才说……这是五子棋?”
“没错,就是五子棋。”
元宝想了想,又看见那连成线的白棋,恍然道,
“五子棋就是把五枚棋子连成一条线,就能赢?”
“不错!”
听见胤禩确认元宝的说法,周围众人一片哗然,
“啊?还能这么玩?”
“这也太草率了吧!”
“好生幼稚,这不是随便就能赢?”
“就是,这规则太简单,跟围棋比差远了!”
“八叔,你说这是皇伯父教你的?”
弘晟盯着棋盘,目光有几分呆滞。
“是啊,当时你皇伯父教本王的时候,你阿玛,四叔,五叔七叔都在,那时本王只有六岁。”
“六岁?”
“哇,原来八叔跟皇伯父的关系打小就亲厚啊。”
“三伯四伯也是。”
“……”
这节车厢里的喧闹,终究是把康熙引了过来,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留在胤禩身上,吵着闹着要他说出一些,父辈们身上发生的糗事,胤禩便捡着能说的,给小崽子们透露了一番。
他每说一件,车厢里就传出一阵哄笑声。
康熙站在车厢衔接处,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转身回了自己的包厢。
记得年轻时,他也经常期望看见这样的场景,所有皇子皇孙相处和睦,感情深厚。
然而等他年纪大一些,反而开始惧怕起了这样的场景。
怕有人惦记他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怕朝臣们将期望寄托在某个皇子身上,对他忠心不再。
担忧这个惧怕那个,用尽了心机手段,最终还是没保住他最宝贝的东西。
康熙记不清什么时候,曾问过身边伺候的人,皇帝就该是孤家寡人吗?
当初他没得到答案。
可如今胤礽的境遇就是最完美的答案。
皇帝不必是孤家寡人。
或许……他真的做错了吧。
片刻后,乘警走到各节车厢,通知众人火车已经准备出发,让所有人都回到座位上去。
经过一下不算太剧烈的抖动之后,火车缓缓动了起来。
“走了走了!”
“堂兄,把窗户打开,这会儿有点热!”
“你是嫌热,还是想看看外头的风景?”
“嘿嘿,都有都有!”
这节车厢里头只有弘晟是坐过火车的,他把靠近车窗的位置让给了元宝,自己则坐在元宝的外侧,若是有什么不对,方便第一时间护住他。
不过经过他这几年乘火车出行的经验,会发生事故的概率少之又少。
只是偶尔有恶劣天气,会导致火车停运,亦或者不能准点抵达罢了。
铁轨开通之时,胤礽就考虑到了多山路段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有些火车轨道是没办法绕行的,所以他便给铁路运输部门制定了一条规矩,让钦天监的人严密监察天气变化,若有强降雨天气,立刻停运。
这几年的小心谨慎是有效果的,火车运输的事故一次都没发生过。
比漕运的安全系数要高上不少。
不过如今大清的运力主要还是在漕运上,因为不必铺设铁路,性价比很高。
这几年由于海贸日益昌盛,沿海地区的造船业也发达不少,尤其是蒸汽轮船问世之后,漕运的速度也比以往加快了一倍有余,南方的经济崛起速度是北方的数倍。
老四和老九手上的造船厂也挣得盆满钵满。
不过他们挣来的银子,大部分都被胤礽扔到铁路和水利设施上了,大清又不是海岛国家,内陆的经济发展在胤礽看来更是重中之重。
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百姓生活的地方还是在内陆,沿海那抽风了一样的气候变化和天灾,根本不是现在的基建设施能够抵抗得了的。
但凡来一次海啸,莫说提前预警了,救都没办法救。
一群半大少年经过最初的兴奋过后,便又开始对弈。
小孩子刚学了新玩法,都兴致冲冲地跟伙伴们玩耍,稍微大一点的,还是下围棋和象棋。
有几个不爱对弈的,还找人要了些笔墨纸砚,在车上作起画来。
仅仅不到二十个人,就将这节可以装一百多人的车厢填得“水泄不通”。
中午按照顺序去餐车吃了一顿饭后,孩子们也都累了,各自找了地方躺着休息。
瓜尔佳氏派了人过来,想把元宝带回去睡个午觉,元宝乖乖应下,而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堂兄弟们,回到了胤礽和瓜尔佳氏身边。
火车一路不停,抵达承德之时已经是晚上了。
因着下午太阳刚落山之时已经用过晚膳,所以众人下了火车之后,便直奔承德行宫。
待安顿好,已经是半夜。
胤礽决定在承德休整一天,省得老头子身子骨经不住折腾,再出点毛病。
那他们也不必往蒙古那边去了,直接回京得了。
翌日,胤礽和瓜尔佳氏睡到日上三竿。
其实早上那会儿瓜尔佳氏醒过一次,但胤礽觉得没睡够,愣是将瓜尔佳氏揽在怀里,不让她起身,两人又睡了一个时辰才起。
那时元宝都已经吃过早膳,随着武师傅打了一套养身拳了。
在承德待了一天,胤礽盯着随行太医给康熙诊了脉,得知他一切正常才宣布出发。
康熙心里还有些熨帖,殊不知胤礽是怕他有什么毛病,让这趟出行半路泡汤。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承德到木兰围场的官道,早两年就修成了,水泥路的路面并非全然平整,所以胤礽便把马车的车轮也都换成了橡胶轮。
当初在胤礽的推广下,琼崖一带很多地方都已经种上了橡胶树,这两年就能开始割胶。
而且东南亚那几个小国也都被胤禟强制安利了橡胶,日后便不必千里迢迢的去另一片大陆收购了。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用不了十年,大清就能实现橡胶自由。
弘晟的手还捏着一枚黑棋,闻言惊愕的抬起头。
那棋盘上只有中间那地方落了几个棋子,怎么就赢了?
众人也都疑惑地看向胤禩,期望他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毕竟在他们看来,这输赢未免也太草率了些。
“本王方才说这棋叫什么来着?”
胤禩指着那五枚连成线的白棋,看向周围众人。
元宝略一思索,回答道,
“您方才说……这是五子棋?”
“没错,就是五子棋。”
元宝想了想,又看见那连成线的白棋,恍然道,
“五子棋就是把五枚棋子连成一条线,就能赢?”
“不错!”
听见胤禩确认元宝的说法,周围众人一片哗然,
“啊?还能这么玩?”
“这也太草率了吧!”
“好生幼稚,这不是随便就能赢?”
“就是,这规则太简单,跟围棋比差远了!”
“八叔,你说这是皇伯父教你的?”
弘晟盯着棋盘,目光有几分呆滞。
“是啊,当时你皇伯父教本王的时候,你阿玛,四叔,五叔七叔都在,那时本王只有六岁。”
“六岁?”
“哇,原来八叔跟皇伯父的关系打小就亲厚啊。”
“三伯四伯也是。”
“……”
这节车厢里的喧闹,终究是把康熙引了过来,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留在胤禩身上,吵着闹着要他说出一些,父辈们身上发生的糗事,胤禩便捡着能说的,给小崽子们透露了一番。
他每说一件,车厢里就传出一阵哄笑声。
康熙站在车厢衔接处,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转身回了自己的包厢。
记得年轻时,他也经常期望看见这样的场景,所有皇子皇孙相处和睦,感情深厚。
然而等他年纪大一些,反而开始惧怕起了这样的场景。
怕有人惦记他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怕朝臣们将期望寄托在某个皇子身上,对他忠心不再。
担忧这个惧怕那个,用尽了心机手段,最终还是没保住他最宝贝的东西。
康熙记不清什么时候,曾问过身边伺候的人,皇帝就该是孤家寡人吗?
当初他没得到答案。
可如今胤礽的境遇就是最完美的答案。
皇帝不必是孤家寡人。
或许……他真的做错了吧。
片刻后,乘警走到各节车厢,通知众人火车已经准备出发,让所有人都回到座位上去。
经过一下不算太剧烈的抖动之后,火车缓缓动了起来。
“走了走了!”
“堂兄,把窗户打开,这会儿有点热!”
“你是嫌热,还是想看看外头的风景?”
“嘿嘿,都有都有!”
这节车厢里头只有弘晟是坐过火车的,他把靠近车窗的位置让给了元宝,自己则坐在元宝的外侧,若是有什么不对,方便第一时间护住他。
不过经过他这几年乘火车出行的经验,会发生事故的概率少之又少。
只是偶尔有恶劣天气,会导致火车停运,亦或者不能准点抵达罢了。
铁轨开通之时,胤礽就考虑到了多山路段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有些火车轨道是没办法绕行的,所以他便给铁路运输部门制定了一条规矩,让钦天监的人严密监察天气变化,若有强降雨天气,立刻停运。
这几年的小心谨慎是有效果的,火车运输的事故一次都没发生过。
比漕运的安全系数要高上不少。
不过如今大清的运力主要还是在漕运上,因为不必铺设铁路,性价比很高。
这几年由于海贸日益昌盛,沿海地区的造船业也发达不少,尤其是蒸汽轮船问世之后,漕运的速度也比以往加快了一倍有余,南方的经济崛起速度是北方的数倍。
老四和老九手上的造船厂也挣得盆满钵满。
不过他们挣来的银子,大部分都被胤礽扔到铁路和水利设施上了,大清又不是海岛国家,内陆的经济发展在胤礽看来更是重中之重。
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百姓生活的地方还是在内陆,沿海那抽风了一样的气候变化和天灾,根本不是现在的基建设施能够抵抗得了的。
但凡来一次海啸,莫说提前预警了,救都没办法救。
一群半大少年经过最初的兴奋过后,便又开始对弈。
小孩子刚学了新玩法,都兴致冲冲地跟伙伴们玩耍,稍微大一点的,还是下围棋和象棋。
有几个不爱对弈的,还找人要了些笔墨纸砚,在车上作起画来。
仅仅不到二十个人,就将这节可以装一百多人的车厢填得“水泄不通”。
中午按照顺序去餐车吃了一顿饭后,孩子们也都累了,各自找了地方躺着休息。
瓜尔佳氏派了人过来,想把元宝带回去睡个午觉,元宝乖乖应下,而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堂兄弟们,回到了胤礽和瓜尔佳氏身边。
火车一路不停,抵达承德之时已经是晚上了。
因着下午太阳刚落山之时已经用过晚膳,所以众人下了火车之后,便直奔承德行宫。
待安顿好,已经是半夜。
胤礽决定在承德休整一天,省得老头子身子骨经不住折腾,再出点毛病。
那他们也不必往蒙古那边去了,直接回京得了。
翌日,胤礽和瓜尔佳氏睡到日上三竿。
其实早上那会儿瓜尔佳氏醒过一次,但胤礽觉得没睡够,愣是将瓜尔佳氏揽在怀里,不让她起身,两人又睡了一个时辰才起。
那时元宝都已经吃过早膳,随着武师傅打了一套养身拳了。
在承德待了一天,胤礽盯着随行太医给康熙诊了脉,得知他一切正常才宣布出发。
康熙心里还有些熨帖,殊不知胤礽是怕他有什么毛病,让这趟出行半路泡汤。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承德到木兰围场的官道,早两年就修成了,水泥路的路面并非全然平整,所以胤礽便把马车的车轮也都换成了橡胶轮。
当初在胤礽的推广下,琼崖一带很多地方都已经种上了橡胶树,这两年就能开始割胶。
而且东南亚那几个小国也都被胤禟强制安利了橡胶,日后便不必千里迢迢的去另一片大陆收购了。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用不了十年,大清就能实现橡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