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文把粥放在桌上,看着纸上写满的 “火药”“军粮” 等字样,不解地问:“大哥,你之前不是说想改良火药吗?怎么又划掉了?”
提到 “火药” 二字,李正华眼神一沉,指尖在那两个字上轻轻划过,像是在触碰烫手的烙铁:“改良火药是能帮军队,但你想过没有?这东西是国之重器,当今圣上若是知道我能改良,第一反应不会是赏我,而是怕我。”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现在军中用的火药,威力有限,配方也只有工部少数人知道。我一个商户,突然拿出更好的火药配方,圣上会怎么想?他会觉得我藏着掖着,会怀疑我背后有人,甚至会怕我把配方给别人。到时候,他不会杀我,但会把咱们全家都接到开封来‘安置’—— 说白了,就是软禁。我不能拿爹娘、拿你们的性命去赌圣上的心思。”
李正文听得后背发凉,连忙点头:“大哥说得对!咱们不碰火药,太危险了。那…… 驱虫的东西怎么样?”
“驱虫!” 李正华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桌子,“对!驱虫的东西!咱们可以做花露水!”
他之前在系统里见过花露水的配方,用酒精、薄荷、艾草、金银花这些东西就能做,既能驱蚊,又能提神,喷在衣服上或者屋里,能管大半天。而且这些原料在宋朝都能找到 —— 酒精可以用高度蒸馏酒提纯,薄荷、艾草在城郊的田埂上随处可见,金银花药铺里就有卖,成本低,还容易量产。
“花露水是什么?” 李正文好奇地问。
“是一种能驱蚊、提神的水。” 李正华拿起笔,快速在纸上写下配方,“用三斤高度酒提纯出一斤酒精,加上半斤薄荷、半斤艾草、半斤金银花,煮半个时辰,过滤后装在小玻璃瓶里,就能用。味道不会太香,但也不刺鼻,将士们用着刚好,百姓也能用。”
第二天一早,李正华就带着李正文去了开封最大的药铺。药铺掌柜见是 “川河精油皂铺” 的东家,连忙热情招待:“李公子今日想买些什么?上好的薄荷、艾草刚到,都是新鲜的。”
“薄荷、艾草、金银花,各买二十斤。” 李正华爽快地付钱,又补充道,“另外,你们这里有没有高度酒?越烈越好。”
掌柜的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有!去年存的‘烧刀子’,度数高,一斤能顶普通酒两斤。李公子要多少?”
“先来五十斤。” 李正华说道。他心里盘算着,第一批先做一百瓶花露水试试效果,若是好,再扩大产量。
回到四合院,李正华立刻动手提纯酒精。他找铁匠打了一个带夹层的铁锅,下层装水,上层装 “烧刀子”,用柴火加热,蒸汽通过竹管冷凝,流出来的就是纯度更高的酒精。李正文在一旁帮忙烧火,看着清澈的酒精滴进瓷碗里,忍不住惊叹:“大哥,这东西真能驱蚊?闻着跟酒差不多啊。”
“等加了草药就不一样了。” 李正华笑着把薄荷、艾草、金银花切碎,放进酒精里,然后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半个时辰后,锅里飘出一股淡淡的草药香,不浓不淡,刚好能让人提神。
“好了!” 李正华关掉火,用纱布过滤掉草药残渣,剩下的液体呈淡黄色,装进之前剩下的小玻璃瓶里 —— 这些瓶子比沐浴露的瓶子小一半,刚好方便携带。他拧开一瓶,往院子里喷了些,没过多久,原本在院子里飞的蚊子就少了很多。
“真管用!” 李正文兴奋地说,“大哥,咱们这花露水,肯定能受将士们喜欢!”
张萧这时候也来了,闻到院子里的草药香,好奇地问:“正华兄,你们在做什么?这味道倒是清爽。”
“是花露水,能驱蚊、提神,专门给军中将士做的。” 李正华递给他一瓶,“你试试,喷在衣服上,蚊子就不敢靠近了。”
张萧接过瓶子,喷了些在袖口,果然觉得清爽了不少。他笑着说道:“这东西好!比市面上的蚊香便宜,效果还好。百姓也能用,若是普及开来,肯定能卖得火!”
李正华点点头,心里却有了更周全的计划:“这花露水,我打算定价五十文一瓶。我想把卖花露水的一半利润献给圣上,补充军饷。这样一来,圣上肯定会支持咱们,咱们也能放开手脚卖,不用担心有人找麻烦。”
张萧恍然大悟:“还是正华兄考虑得周全!献一半利润给军饷,既讨了圣上欢心,又能让咱们的生意名正言顺。以后谁再想找咱们麻烦,也得掂量掂量圣上的态度。”
确定了花露水的配方和定价,李正华立刻开始安排生产。他先是给三弟李正勇写了封信,让他扩大玻璃生产线,专门做装花露水的小玻璃瓶 —— 这种瓶子高三寸,口径半寸,方便携带,瓶身上不用刻花纹,只需要在瓶底刻上 “川河” 二字即可,既能节省时间,又能降低成本。
“大哥,三弟回信了,说他已经把玻璃窑的火候调好了,每天能做两百个小玻璃瓶,十天就能凑够两千个,足够咱们第一批铺货了。” 李正文拿着信,兴奋地跑进院子,“另外,三弟还说,川河的薄荷、艾草长得多,他可以让人去田埂上采,不用花钱买,能省不少成本。”
“太好了!” 李正华正在院子里指导伙计煮花露水,闻言笑道,“让三弟多雇些人采草药,越多越好。以后川河也能做花露水,直接在川河、滁州这些地方卖,不用都运到开封来,节省运费。”
李正文点点头,又问道:“大哥,咱们第一批花露水做多少瓶?先在开封卖,还是先给军营送些试试?”
“先做两千瓶,一半送军营试用,一半在开封周边的县城卖。” 李正华说道,“军营那边,让王爷帮忙联系,咱们直接送过去,让将士们试试效果。县城那边,找当地的杂货铺合作,让他们帮忙卖,给他们一成的利润,这样他们也有干劲。”
张萧这时候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清单:“正华兄,我去开封周边的五个县城问过了,每个县城有三家大杂货铺愿意跟咱们合作。他们都说,五十文一瓶的花露水很划算,百姓肯定愿意买。另外,我还跟开封府的税官说了,咱们卖花露水是为了给军饷做贡献,税官说可以给咱们减免三成的税。”
“减免三成税?这太好了!” 李正华心里一暖,“多谢贤弟费心。这样一来,咱们的成本又降了些,就算献一半利润给军饷,也能有不少赚头。”
接下来的几天,李正华的四合院热闹起来。他雇了十个伙计,专门负责煮花露水、装瓶、贴标签。
标签是用黄纸做的,上面写着 “川河花露水 —— 驱蚊提神,五十文一瓶”,简单明了。李正文则负责记账、联系杂货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
喜欢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提到 “火药” 二字,李正华眼神一沉,指尖在那两个字上轻轻划过,像是在触碰烫手的烙铁:“改良火药是能帮军队,但你想过没有?这东西是国之重器,当今圣上若是知道我能改良,第一反应不会是赏我,而是怕我。”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现在军中用的火药,威力有限,配方也只有工部少数人知道。我一个商户,突然拿出更好的火药配方,圣上会怎么想?他会觉得我藏着掖着,会怀疑我背后有人,甚至会怕我把配方给别人。到时候,他不会杀我,但会把咱们全家都接到开封来‘安置’—— 说白了,就是软禁。我不能拿爹娘、拿你们的性命去赌圣上的心思。”
李正文听得后背发凉,连忙点头:“大哥说得对!咱们不碰火药,太危险了。那…… 驱虫的东西怎么样?”
“驱虫!” 李正华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桌子,“对!驱虫的东西!咱们可以做花露水!”
他之前在系统里见过花露水的配方,用酒精、薄荷、艾草、金银花这些东西就能做,既能驱蚊,又能提神,喷在衣服上或者屋里,能管大半天。而且这些原料在宋朝都能找到 —— 酒精可以用高度蒸馏酒提纯,薄荷、艾草在城郊的田埂上随处可见,金银花药铺里就有卖,成本低,还容易量产。
“花露水是什么?” 李正文好奇地问。
“是一种能驱蚊、提神的水。” 李正华拿起笔,快速在纸上写下配方,“用三斤高度酒提纯出一斤酒精,加上半斤薄荷、半斤艾草、半斤金银花,煮半个时辰,过滤后装在小玻璃瓶里,就能用。味道不会太香,但也不刺鼻,将士们用着刚好,百姓也能用。”
第二天一早,李正华就带着李正文去了开封最大的药铺。药铺掌柜见是 “川河精油皂铺” 的东家,连忙热情招待:“李公子今日想买些什么?上好的薄荷、艾草刚到,都是新鲜的。”
“薄荷、艾草、金银花,各买二十斤。” 李正华爽快地付钱,又补充道,“另外,你们这里有没有高度酒?越烈越好。”
掌柜的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有!去年存的‘烧刀子’,度数高,一斤能顶普通酒两斤。李公子要多少?”
“先来五十斤。” 李正华说道。他心里盘算着,第一批先做一百瓶花露水试试效果,若是好,再扩大产量。
回到四合院,李正华立刻动手提纯酒精。他找铁匠打了一个带夹层的铁锅,下层装水,上层装 “烧刀子”,用柴火加热,蒸汽通过竹管冷凝,流出来的就是纯度更高的酒精。李正文在一旁帮忙烧火,看着清澈的酒精滴进瓷碗里,忍不住惊叹:“大哥,这东西真能驱蚊?闻着跟酒差不多啊。”
“等加了草药就不一样了。” 李正华笑着把薄荷、艾草、金银花切碎,放进酒精里,然后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半个时辰后,锅里飘出一股淡淡的草药香,不浓不淡,刚好能让人提神。
“好了!” 李正华关掉火,用纱布过滤掉草药残渣,剩下的液体呈淡黄色,装进之前剩下的小玻璃瓶里 —— 这些瓶子比沐浴露的瓶子小一半,刚好方便携带。他拧开一瓶,往院子里喷了些,没过多久,原本在院子里飞的蚊子就少了很多。
“真管用!” 李正文兴奋地说,“大哥,咱们这花露水,肯定能受将士们喜欢!”
张萧这时候也来了,闻到院子里的草药香,好奇地问:“正华兄,你们在做什么?这味道倒是清爽。”
“是花露水,能驱蚊、提神,专门给军中将士做的。” 李正华递给他一瓶,“你试试,喷在衣服上,蚊子就不敢靠近了。”
张萧接过瓶子,喷了些在袖口,果然觉得清爽了不少。他笑着说道:“这东西好!比市面上的蚊香便宜,效果还好。百姓也能用,若是普及开来,肯定能卖得火!”
李正华点点头,心里却有了更周全的计划:“这花露水,我打算定价五十文一瓶。我想把卖花露水的一半利润献给圣上,补充军饷。这样一来,圣上肯定会支持咱们,咱们也能放开手脚卖,不用担心有人找麻烦。”
张萧恍然大悟:“还是正华兄考虑得周全!献一半利润给军饷,既讨了圣上欢心,又能让咱们的生意名正言顺。以后谁再想找咱们麻烦,也得掂量掂量圣上的态度。”
确定了花露水的配方和定价,李正华立刻开始安排生产。他先是给三弟李正勇写了封信,让他扩大玻璃生产线,专门做装花露水的小玻璃瓶 —— 这种瓶子高三寸,口径半寸,方便携带,瓶身上不用刻花纹,只需要在瓶底刻上 “川河” 二字即可,既能节省时间,又能降低成本。
“大哥,三弟回信了,说他已经把玻璃窑的火候调好了,每天能做两百个小玻璃瓶,十天就能凑够两千个,足够咱们第一批铺货了。” 李正文拿着信,兴奋地跑进院子,“另外,三弟还说,川河的薄荷、艾草长得多,他可以让人去田埂上采,不用花钱买,能省不少成本。”
“太好了!” 李正华正在院子里指导伙计煮花露水,闻言笑道,“让三弟多雇些人采草药,越多越好。以后川河也能做花露水,直接在川河、滁州这些地方卖,不用都运到开封来,节省运费。”
李正文点点头,又问道:“大哥,咱们第一批花露水做多少瓶?先在开封卖,还是先给军营送些试试?”
“先做两千瓶,一半送军营试用,一半在开封周边的县城卖。” 李正华说道,“军营那边,让王爷帮忙联系,咱们直接送过去,让将士们试试效果。县城那边,找当地的杂货铺合作,让他们帮忙卖,给他们一成的利润,这样他们也有干劲。”
张萧这时候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清单:“正华兄,我去开封周边的五个县城问过了,每个县城有三家大杂货铺愿意跟咱们合作。他们都说,五十文一瓶的花露水很划算,百姓肯定愿意买。另外,我还跟开封府的税官说了,咱们卖花露水是为了给军饷做贡献,税官说可以给咱们减免三成的税。”
“减免三成税?这太好了!” 李正华心里一暖,“多谢贤弟费心。这样一来,咱们的成本又降了些,就算献一半利润给军饷,也能有不少赚头。”
接下来的几天,李正华的四合院热闹起来。他雇了十个伙计,专门负责煮花露水、装瓶、贴标签。
标签是用黄纸做的,上面写着 “川河花露水 —— 驱蚊提神,五十文一瓶”,简单明了。李正文则负责记账、联系杂货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
喜欢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