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竹溪村-《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

  大景建国十三年,春二月。

  午饭过后,竹溪村的村口就叽叽喳喳的围满了人。

  此时正是刚过完年,还没到春种的时候,这个时候地里没什么活计,家家户户都很清闲。

  闲来无事,大家伙儿三五成群的围坐在村口的一棵大槐树下唠嗑、晒太阳,享受着庄稼人难得的清闲时光。

  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去年地里的收成,以及今年打算种些什么庄稼。

  妇人们拿着针线簸箩,一边纳着鞋垫,一边八卦村里谁家的小媳妇怀孕了,谁家的姑娘要成亲了,谁家的婆婆又磋磨儿媳妇儿了……

  小娃娃们则是成群结队的,穿着过年新做的棉袄,跑来跑去,好不快活。

  至于村里的壮劳力,那当然是趁着这段时间地里没有活计,进城看看有没有招零工的,好趁着这几天攒点零钱,也好贴补家用。

  近十年来大景国风调雨顺,并无天灾和战乱。

  而当今圣上又是一位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明君。

  因着国家富庶,就连各种赋税都减免了不少。

  没有沉重的赋税压着,年景又好,经过近些年的沉淀,就连最底层百姓,日子过得都比之前好了很多。

  虽说不至于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新衣,但也不至于饿死人,冻死人了。

  甚至很多农户,都能半个月、一个月的吃上一次肉,改善改善伙食。

  更甚者,一些生活好点的人家,一年四季换季时,也舍得给家里的娃娃做件新衣服,为自己做双新鞋子。

  当然,这些都是生活过得去的人家,才能做的事情。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少不了一些贫苦人家,这是无法避免的。

  …………

  竹溪村背靠大山,因着山脚下有很大一片竹林,村口又有一条很宽的溪河,所以得名“竹溪村”。

  竹溪村居住的人家,大多数都姓夏,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此。

  家家户户要真论起来,多少都是有点沾亲带故的。

  因着这个关系,所以竹溪村的村民都很团结,也鲜少有那极品奇葩的人和事。

  当然,是人就有私心,要说私下真一点摩擦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大家明面上都不会撕破脸,表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除了夏姓,村里也有一些其他姓氏,据说是很多年前,从其他地方逃难来的,后来就在竹溪村安了家。

  不过人并不是很多,再加上这些年来,都和竹溪村的其他人家结了亲,也算是沾亲带故了。

  就算是他们有些什么小心思,也被夏家的族长给压下去了,总归是不会让他们翻出什么浪花的。

  话说回来,竹溪村的地理位置是真的好,背靠大山,物产很是丰富。

  最主要的是离官道很近,村口往南走三里地就是官道,很是方便。

  离镇上也不远,步行一个时辰,坐牛车的话半个时辰就到了。

  这不,村尾的夏老头带着两个儿子就刚从镇上回来。

  一旁唠嗑的夏三爷看见来人,出声问了句“回来了,老哥,这次去镇上收获怎么样?镇上有没有招工的?”

  夏老头嗐了一声“哪有什么收获呀,就算是有招工的,哪还能轮到我们呀!早就被那些有关系的人抢完了。”

  夏老头这话说的可不假,这年头想要找份活计干可不容易。

  就算是有那些大户人家要招短工,也轮不到他们,早就被那些管事给安排成家里的人了。

  普通的农户就只能去找一些零工,好的话能干上十天八天,挣个二三百文钱。

  不好的话也就半天时间,挣个十文八文的。

  当然,这样的活计也不好找,正是农闲的时候,家里的汉子在家闲着没事,都去镇上或者是县城守着了。

  大家伙儿都想趁着这个时间挣点零钱,别的不说,最起码能给家里的孩子买点糖,甜甜嘴儿,总比在家里闲着要好。

  夏三爷嘿嘿一笑“这话倒是真的。咱们庄户人家挣点钱不容易。也就是最近几年年景好,要不然日子可不会这么好过。”

  夏老头嘿嘿一笑,没在说话。

  夏三爷见夏老头没有说话,一时之间有点尴尬,意识到自己这是戳到人家的囧境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没错,夏老头家就是这年头的贫苦人家,还是那种贫苦的不能在贫苦的那种。

  属于耗子进了他家,都得摇着头走。

  今天本是夏老头带着两个儿子去镇上卖柴的,原本想着卖完柴之后,能在镇上找点零活干。

  可事不随人愿,父子三人等了大半天愣是一个人都没找到活。

  无奈,三人饿的太狠了,又不舍得拿早上卖柴的钱,买口吃食。

  硬是撑了大半天,最后实在是饿的太狠了,这才早早的回了家。

  今天一天时间,三人又是背,又是拎的,一共带去了九捆柴。

  一捆柴卖三文钱,卖了大半天,才算是全部卖出去,总算是没白跑一趟,九捆柴总共得了27文钱。

  父子三人一文钱都没舍得花,全给带了回来。

  其实村里的人家很少有人会砍柴去卖。

  主要是柴火的价钱低,又是上山砍柴,又是劈柴的,还要大老远的背去镇上,最后只能得3文钱。

  很多人都觉得太麻烦了,都不愿意挣这个钱。

  也就村尾的夏老头一家,才会费这个功夫,原因无他,实在是他家太穷了。

  他家不光吃不起饭,家里还欠了很多债。

  为了还债,他们家别无选择。

  只要能挣钱,不管多苦多累,他们家的人都会干。

  人嘛,总是要活下去的,只有活下去了,才能有希望。

  (宝子们,我又回来了。新书已开,欢迎大家来看。

  新书依旧是平淡的生活文,没有金手指,没有特别过分夸张的事儿。

  主要以种田经商为主,慢节奏。没有皇权将军啥的,也没有极品。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户家庭日常。

  注:本书背景属于架空时代,没有任何参考依据,大家看个乐呵就行。

  为了方便大家看文,虽然是古代,但是时间我都是按照现代的时间写的。

  还有就是文中的一文钱,等于现代的一块钱,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一两金子等于10两银子。

  以及其他计量单位,我都是按照现代写的。

  宝子们,有意见尽管提,(小声说:别骂太狠)

  你们的书评我每天都会看的,感谢大家支持。)

  喜欢农女翻身:从家徒四壁到全村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