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近卫联队踢到铁板,张弛的舆论战,形象战-《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一辆拉货的半履带车那就一个重机枪火力点。

  ‘老干妈’重机枪“咚咚咚咚——!”的声音立刻响个不停。

  更恐怖的是那几辆6自行防空车。

  这种由半履带车底盘改装、装备了四联装hb 12.7重机枪电动炮塔的“移动火力堡垒”,原本是用来对付低空飞机的。

  此刻,在训练有素的车组操作下,它们那四根粗壮的枪管缓缓放平,指向了汹涌而来的鬼子步兵潮。

  “开火!撕碎他们!” 6的炮手怒吼着按下了射击按钮。

  刹那间,四条由12.7大口径子弹组成的炽热火链,狠狠地扫向了冲锋的鬼子人群。

  “噗噗噗噗噗——!”

  “啊啊啊啊——!”

  血肉横飞!

  12.7子弹的威力远超想象。它打在人体上,不再是简单的贯穿伤,而是恐怖的撕裂和粉碎效果。

  一个鬼子兵上半身被直接命中,整个人如同被无形的巨锤砸中,瞬间爆裂开来,化作一团弥漫的血雾和碎肉。断肢残臂在空中飞舞,鬼子的惨叫声瞬间被震耳欲聋的机枪咆哮淹没。

  那名试图劈砍卡车的鬼子少尉,他的英勇冲锋在金属风暴面前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至少有三挺机枪同时锁定了他。

  他手中的军刀刚刚挥下,紧接着,他整个人就如同被狂风撕裂的破布娃娃,在弹雨中疯狂地抽搐、碎裂,最终化为一滩难以辨认的肉泥。

  四联装机枪的扫射如同四道狂暴的金属瀑布,所过之处,鬼子兵成片成片地倒下。

  冲锋的浪潮在接触到这毁灭性火力的瞬间,就被硬生生地拍碎、蒸发。

  “这……这是什么怪物?!” 一个侥幸躲在树后的鬼子老兵目睹了前方同伴瞬间被金属风暴撕碎的恐怖景象,吓得魂飞魄散,裤裆瞬间湿透。

  他们想象中捏软柿子的美好愿景,在现实面前被碾得粉碎。

  他们踢到的不是软柿子,而是一块包裹着钢刺的铁板。

  “别慌!射击!用手榴弹!” 森田大佐躲在后方一块巨石后,目眦欲裂,试图组织反击。

  但鬼子兵手中的九九式步枪那缓慢的拉栓射击,和少量的九九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在如暴雨般泼洒而来的自动火力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无力。

  零星射出的子弹打在半履带车和6的车体装甲上,只溅起微不足道的火星。

  而那些跳下卡车、依托车辆进行防御的南洋后勤兵和车组人员,也绝非待宰羔羊。

  他们人手一支带折叠托的卡宾枪或汤姆森冲锋枪,同样拥有凶猛的火力。

  7.62卡宾弹和.45Acp手枪弹破水一般的打过来。密集的半自动和自动火力,点杀着任何试图靠近或寻找掩体的鬼子兵。

  “板载!天闹黑卡……板……” 一个被打断腿的鬼子兵挣扎着想拉响身上的手榴弹同归于尽,但一串密集的.30卡宾枪子弹瞬间将他打成了筛子。

  森田大佐绝望地看着他引以为豪的近卫联队,才第一个波次的冲锋,就在短短十几分钟内损失惨重,进攻势头被彻底遏制,士兵们像无头苍蝇般在弹雨中哀嚎、倒下。

  “八嘎,可恶的南洋鬼畜!”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与此同时,前方主战场。

  陈启明中校的坦克营已经彻底撕裂了鬼子的前沿阵地。

  履带碾过破碎的战壕和尸体,谢尔曼炮塔转动,76主炮和同轴机枪无情地清理着残存的抵抗点。

  此时,已经升任第1装甲师师长的李明成少将正坐镇后方。

  “报告,后勤部队正在遭遇小股鬼子袭击,车队指挥官白少校表示可以应对……”

  李明成撇了撇嘴,升任师长后不能再坐上坦克带队冲锋的他分外烦闷:

  “老子不聋,那边的枪声比过年的鞭炮都激烈了。还小股鬼子,我看至少是一个大队……”

  旁边的参谋赶忙道:“可能是白少校判断失误?他手里只有一个装甲步兵连和自行防空连,您看?”

  李明成挥挥手:“让装甲2营出一个连的坦克,配合自行火炮部队,去增援白少校,记住,穷寇莫追,咱们都是装甲单位,不要随便冲进雨林里去!”

  “是!”传令兵立刻离开。

  -----

  前线,钢铁洪流再无任何阻滞。

  后方,那场由近卫第3师团发起的“致命奇袭”,已经变成了绝望的哀鸣。

  在6的四联装机枪和南洋后勤兵凶猛火力的联合绞杀下,鬼子伤亡超过400,剩下的1000多鬼子立刻如同丧家之犬,丢盔弃甲地逃回了阴暗的雨林深处。

  南洋的坦克已经冲进了纵深阵地,不少鬼子正在抱着炸药包,拿着形皮搋子的刺雷试图进行最后一搏。

  五岛少将颓然放下望远镜,他知道,这道防线,完了。

  南洋人的钢铁,正无情地碾过鬼子的血肉。

  旧时代已经终结,新时代的降临不可阻挡。

  而他们这些旧时代的残渣,注定要被碾得粉碎。

  -----

  大众的支持才是权力最坚实的底座。

  特别是在这个新生国家,移民来源复杂,本土势力盘根错节,他这位领袖的威望,更需要持续不断的浇灌和曝光来维系。

  因此,刚从决定世界命运的雅尔塔会议载誉归来的张弛,甚至来不及好好休息,在连续数日高强度处理完积压的紧急政务后,便立刻投入了另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舆论战,形象战。

  在雅尔塔,他与三巨头同框的照片,他在国际记者面前自信发言的报道,早已通过南洋境内所有报纸、广播电台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

  各种充满赞誉的标题充斥报纸版面,极大地提振了国民士气,强化了他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

  但这还不够。国际舞台的光环需要落地,需要转化为国内民众更直观的认同感。他需要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共情的场景。

  于是,此刻,在刚刚被南洋国防军解放的旧港,在一座阴森气息尚未完全散尽的原战俘营旧址前,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拉开了帷幕。

  镁光灯闪烁的中心,是身着一身中山装、气度非凡的张弛。

  而簇拥在他周围的,则是一群与他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存在——上百名刚刚获救、面黄肌瘦的白人盟军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