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叛将不降,偏要挂帅旗-《悍女麴凰驭龙婿》

  次日清晨,雁门关外寒风如刀,割裂晨雾。

  三百名赤膊汉子跪伏在冻土之上,铠甲堆叠成山,兵刃插进泥中,断刃朝下,以示永不再战。

  为首者韩烈披发覆面,脊背如铁,额头触地,一声不吭,却有血从额角渗出,顺着沟壑般的皱纹蜿蜒而下。

  关墙上,镇西军诸将怒目如炬。

  “此獠曾夜袭我营,屠我边军百人,血债未偿,竟敢叩关求降?”副将怒吼,掌中刀出鞘三寸,寒光凛冽。

  主帅冷眼俯视,一挥手:“来人!将这群叛军尽数拿下,押入地牢,待朝廷发落!”

  命令传下,铁甲轰鸣,城门将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红影破风而来,如烈火燎原,直冲帅帐!

  麴云凰一脚踹开帐门,风雪随她席卷而入。

  她眸光如刃,扫过满帐将领,声音不高,却字字带血:“昨夜若非韩烈率死士断后,引火焚谷,截断敌军退路——你们现在,早就是乌兰骑兵脚下的尸骨!”

  帐中一静。

  副将冷笑:“你与他自幼相识,情同兄妹,如今为他说话,是被蒙蔽,还是……本就同谋?”

  这话如针,刺进她心口。

  她指尖微颤,却仰起头,一字一句道:“我父兄战死沙场,全家蒙冤被戮时,你们在哪里?韩烈带出来的三百人,二百一十七人父辈死于那一夜抄家大火!他们不是叛军,是麴家最后的血!”

  “荒谬!”主帅拍案而起,“幽冥阁走狗,也配谈忠义?”

  帐内剑拔弩张,火药味浓得几乎要炸开。

  就在此时,一道清冷声音自帐角响起。

  “主帅说得对。”牛俊逸缓步而出,玄袍无风自动,眸光如渊,“他们不该是忠义之师——因为他们本就是被逼上绝路的孤魂。”

  众人侧目。

  他手中,赫然是那卷焦边残页。

  “但你们可知道,幽冥阁十年来吞没军饷三十七万两,私通乌兰部,贩卖军械?而真正下令剿灭麴家满门的密旨……”他目光如刀,缓缓扫过众人,“出自兵部尚书柳元衡之手。”

  空气骤然凝固。

  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有人脸色煞白。

  柳元衡是谁?

  当朝权相,天子近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这不可能!”副将失声。

  牛俊逸冷笑,将残页高高举起,火光映照下,“岁贡三万两,由京中‘柳’字令转付”九字清晰可见,朱批如血,铁证如山。

  “幽冥阁不是江湖门派,是朝廷养的毒蛇。而你们口中的‘叛将’韩烈,昨夜亲手斩杀幽冥阁右使,烧毁军械库,救出被囚的边军俘虏七十三人——他若真是叛徒,为何不带着功劳投奔乌兰王,反而跪在这冰天雪地里,求一个赎罪的机会?”

  无人应答。

  他缓步走向主帅,声音压得极低,却如惊雷滚过每个人心头:“若您执意不纳此军,那我不妨以皇室遗孤身份宣布——这支义旅,即日起为独立边防军,驻守西北边境,不受镇西军节制。”

  主帅猛然抬头,瞳孔剧缩。

  私军?

  朝廷严禁!

  可更忌的是——皇族私自募兵!

  这是踩在龙须上的威胁,是赤裸裸的逼宫!

  “你……你可知此举后果?”

  “我知道。”牛俊逸眸光如冰,“但我更知道,若这三百人今日被拒,明日他们就会出现在乌兰部的阵前。风脊岭失守,雁门关成孤城;雁门关破,整个西北将无险可守。”

  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风,却重得压垮人心:“您不妨想想,到时候,是谁担得起这亡边之罪?”

  帐中死寂。

  火盆噼啪一声炸响,火星四溅。

  主帅额角渗出冷汗,手指紧紧攥住椅扶,指节发白。

  他知道,自己已被逼入死角——收,是风险;不收,是灭顶之灾。

  良久,他缓缓闭眼,再睁开时,已换了一副神色。

  “可以收编。”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但有三个条件。”

  所有人屏息。

  “第一,韩烈不得入关,永禁雁门城门之外。”

  “第二,其所率之军,即刻开赴风脊岭,驻守最险要的北隘口。”

  “第三——”他目光如铁,扫过帐外跪地的身影,“若失一寸土,全军问斩。”

  风,骤然止息。

  帐外,韩烈仍跪在雪中,背脊挺直如枪。他听见了,却未动。

  麴云凰咬唇,眼中怒意翻涌,正要开口,却被牛俊逸轻轻按住手背。

  他摇头。

  她懂了。

  这不是羞辱,是生路。是三百条命,换一个重披战甲的机会。

  她转身大步出帐,红袍翻飞,如火燃雪原。

  她在韩烈面前站定,俯身,将手伸向他。

  韩烈缓缓抬头,脸上血污未干,眼神却如磐石。

  “你愿带他们去守那风脊岭吗?”她问。

  他握住她的手,起身,声音沙哑却如铁铸:“风脊岭……本就是麴家将士埋骨之地。”

  他回头,望向身后三百沉默的兄弟。

  “父辈战死,我们活着;今日,我们替他们活着的尊严,战一次。”

  他解下腰间断刀,插进冻土,单膝跪地,向她行军礼。

  三百人,齐刷刷抬头,望向雁门关上那面残破的麴字帅旗。

  风起,旗裂。

  可就在那一刻,一道低沉的战号,自风脊岭方向隐隐传来,如龙吟,如雷动。

  仿佛,有谁在等着他们。

  寒风卷着雪粒,如刀片般刮过风脊岭嶙峋的山脊。

  那面赤红如血的战旗,在千钧风力中猎猎作响,旗面撕裂出几道口子,却依旧高高扬起,像一团不肯熄灭的烈火,烧穿了沉沉夜幕。

  韩烈立于烽火台最高处,双手紧握旗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望着山下蜿蜒如蛇的冻河,那是通往雁门关的咽喉要道。

  他知道,这面旗插下的不是军权,是命——三百条命,连同父辈未冷的忠魂,全都系在这寸土之上。

  身后,三百汉子默默整甲束刃。

  有人用冻裂的手指缝补皮甲,有人反复磨着早已锋利的刀刃。

  没有人说话,可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战意,比火盆里的烈焰更灼人。

  他们不再是幽冥阁的影子死士,也不是朝廷通缉的叛军余孽——他们是麴家军的后人,是西北边陲最后一道血肉长城。

  山下传来马蹄轻响,一道红影踏雪而来,不避风寒,不惧夜深。

  麴云凰披着猩红大氅,肩头落满霜雪,手中捧着一物,层层布帛包裹,却被她护在怀中,如同护着一颗跳动的心脏。

  她在烽火台前停下,抬头望向韩烈,目光复杂,有痛,有敬,更有千言万语无法诉尽的托付。

  “这是我娘留下的底料。”她解开布帛,露出那面尚未完全绣完的赤焰旗,“当年大火烧了将军府,她拼死藏下这块布,说‘麴家的旗,不能断’。”

  她将旗递向韩烈,声音低却坚定:“如今,我重新绣上了‘赤焰’二字,用的是我父亲战死那夜,染在他铠甲上的血线。”

  韩烈双膝一沉,竟在风雪中再次跪下。

  他双手颤抖地接过战旗,仿佛接过一座沉甸甸的坟墓,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韩烈,以父之名起誓——”他仰头,声音如裂石穿云,“此旗不倒,风脊岭不死!若有退后一步者,天诛地灭!”

  三百人齐声怒吼,声震山谷:“此旗不倒,风脊岭不死!”

  吼声惊起寒鸦无数,扑棱棱飞向夜空,如黑云压境。

  远处雁门关头,牛俊逸独立城楼,玄袍猎猎,目光遥遥落在那岭上一点赤红。

  风雪扑面,他却似未觉,只是轻轻抬手,指尖拂过唇边,似在回味一场无声的棋局。

  “一面破旗……”他低语,唇角微扬,“比十万雄兵更难攻破——因为它唤醒的,不只是军心,是恐惧。”

  赤焰旗曾是西北边军的噩梦,是乌兰骑兵闻风丧胆的象征。

  二十年前,麴家主帅率三千孤军血战七昼夜,硬生生将乌兰可汗逼退三百里,那一战,赤焰旗插在尸山之上,七日不落。

  如今,它回来了。

  而更令敌人胆寒的,是执旗之人——韩烈,铁臂韩之子,幽冥阁左使叛出者,昨夜斩右使之刃尚带余温。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风暴的开端。

  牛俊逸眸光微敛,望向北方无尽雪原。

  风更冷了。

  雪更急了。

  大战将至的死寂,已悄然笼罩四野。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疾驰至关前,滚鞍下马,声音带着喘息与惊惶,撞破了深夜的沉寂——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