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破瓮出声,谁在喊接令?-《悍女麴凰驭龙婿》

  晨光刺破寒雾,敌营西侧的雪地上,脚印杂乱如蛛网,却有一条清晰的路径,直通镇西军主营辕门。

  三名校尉跪在辕门外,身后两百余名士卒披甲未卸,兵器归鞘,却人人面色肃然,眼神灼亮。

  他们身上还带着昨夜的霜雪,唇角裂着血口,可脊梁挺得笔直,像一排不肯倒下的残旗。

  “我等不愿再为外敌驱使,屠戮故土父老!”为首的校尉声音嘶哑,额头重重磕在冻土上,“我们……是大梁的兵!”

  辕门内,镇西军主帅霍元霆负手而立,眉心紧锁。

  他目光如刀,扫过这群“叛将”,冷声道:“临阵脱逃,按律当斩!你们可知自己在做什么?”

  无人回应。

  只有风卷着雪粒,扑打在铁甲上,发出细碎如骨鸣的声响。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道青衫身影自营外缓步而来。

  牛俊逸一袭素袍,未披甲,未佩剑,只执一柄折扇,踏雪而至。

  他步履从容,仿佛不是走入军营,而是踱入自家庭院。

  风拂起他衣角,露出腰间一枚暗纹玉佩——龙首衔月,隐现皇家气度。

  他停在三名校尉面前,俯身将人扶起,声音清朗如泉击寒冰:“他们不是逃兵。”

  顿了顿,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他们是——被唤醒的兵。”

  全场一震。

  霍元霆瞳孔微缩,刚要开口阻拦,牛俊逸已转身下令:“传令三军,这批将士即刻编入风脊岭防线,由韩烈统辖,供给如常,不得歧视。”

  “你凭什么下令?”霍元霆怒喝。

  牛俊逸只淡淡一笑,抬手轻摇折扇:“凭他们心中还念着‘大梁’二字,凭他们听见了本不该存在的更鼓声。”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那三名校尉身上:“你们昨夜听见的,不只是‘韩’字,对吗?”

  三人浑身一颤,其中一人颤声道:“我……我梦见我爹了。他穿着破甲,站在风脊岭上,说……‘儿子,回家吧。’”

  牛俊逸轻轻颔首:“风脊有灵,亡者点卯——不是鬼神之说,是人心未死。”

  他转身离去,青衫背影没入晨光,留下一句话,如钟鸣谷响:“只要有人记得,麴家军就从未覆灭。”

  风脊岭高台之上,韩烈一身黑袍猎猎,立于寒风之中。

  他望着台下密密麻麻跪倒的将士,喉头滚动,仿佛有千斤巨石压在胸中。

  这些人,曾与他并肩作战,也曾在他“死后”唾骂他叛国投敌。

  可如今,他们一个个抬起头,眼中含泪,齐声高呼:“属下参见韩将军!”

  韩烈闭了闭眼。

  少年时,他曾在后山桃树下,对麴云凰说:“姐姐,我将来要带一支铁军,为你守山河。”

  那时她笑着敲他脑袋:“傻小子,等你带兵,我早嫁人啦。”

  他没嫁人。他也没死。

  他回来了。

  他睁开眼,声音低沉却坚定:“从今日起,我们只听一个令——”

  “麴家军令!”

  声浪冲天而起,惊起林间寒鸦无数。

  与此同时,中军帐内,麴云凰正俯身查验投诚者所携之物。

  刀剑、军牌、干粮……一一查验无误。

  直到她指尖触到一名年轻士卒怀中硬物。

  她轻轻抽出——是一片破陶片,边缘参差,像是从瓦瓮上敲下的残片。

  表面布满裂纹,但中间依稀可见几个刻痕:“……接令于桃树下”。

  她的手猛地一颤。

  心跳骤停。

  这字迹她认得。

  是她七岁时刻的。

  那年她偷了厨房的糖糕,拉上韩烈爬上后山桃树,埋下一只小陶罐,说:“以后谁打赢大仗,谁就来挖宝!”罐子后来被军中杂役打碎,她以为早已湮灭。

  可这残片,唯有他们知晓。

  她抬眼看向那士卒:“你叫什么名字?”

  “回将军,小人陈三郎,先父曾是韩少爷府中仆从,自幼随他在军营长大……昨夜我在西仓寻粮,听见一声哨响,清越如童谣,便循声而去,发现一口空瓮,内有布条,写着‘父辈战死,我辈归来’……我……我整夜未眠,想起我爹临死前说‘我们不是叛军,是被人陷害的’……所以,我带人走了。”

  麴云凰指尖抚过陶片,眼底泛起微光。

  韩烈没死。他在唤醒沉睡的记忆,唤醒那些被背叛、被蒙蔽的忠魂。

  她猛然起身,召来牛俊逸:“他用的不只是铜哨,是‘旧日信物’。那些人不是一时冲动,是被埋在心底的忠诚唤醒了。”

  牛俊逸闻言,眸光一闪,随即轻笑:“好一招‘魂归故里’。”他踱步至帐前,望向敌营方向,语气骤冷:“既然人心可唤,那我们就——再烧一把火。”

  当夜,李昭悄然潜入市集,以十倍高价收购“幽冥阁旧制军牌”——那是五年前被朝廷剿灭的边军残部所用制式兵符。

  他命工匠在每块军牌背面,以极细刀工刻下八字:“赤焰归时,血债血偿”。

  随后,细作混入敌营赌局,将这些军牌当作“幸运符”流转。

  一夜之间,传言四起。

  “摸到这牌的人,夜里梦见阵亡老将托梦!”

  “我爹死前没闭眼,昨夜在梦里对我笑,说‘快回家’!”

  “这是护身符!谁拿谁就能活着回去!”

  军营深处,越来越多的人悄悄藏起这块刻字军牌,像藏起一颗不肯熄灭的火种。

  而就在这暗流汹涌的第三夜——

  敌营深处,忽有火光冲天。

  一队影鸦卫围在火堆前,手中兵符投入烈焰,黑烟滚滚升腾。

  为首之人仰天高呼,声裂长空:

  “我们是大梁人!”

  话音未落,数道黑影自暗处扑出,刀光如电。

  火光映照下,那首领满脸是血,却仍死死攥着半块烧焦的军牌,上面隐约可见“赤焰”二字。

  风,忽然停了。

  雪,又开始落了。

  火光中,那双眼睛,望向风脊岭方向,像在等待一声——

  接令。第300章 破瓮出声,谁在喊接令?(续)

  火光未熄,尸首横陈。

  敌营西角的柴堆仍在燃烧,黑烟裹着焦臭冲上夜空,像一条垂死的龙蜷缩在雪幕之中。

  十余具尸体倒在灰烬旁,皆是影鸦卫精锐,脖颈断裂、胸口穿洞,死状惨烈。

  而那领头之人,半边脸已被刀锋削去,血肉模糊,却仍以残臂撑地,仰面朝天,口中嗬嗬作响,仿佛最后的气息仍在拼尽全力嘶喊——

  “韩左使没死!他在等我们!”

  风卷残火,雪落如刀。

  数十步外,一道黑影立于屋脊,斗篷翻飞,眸光冷厉如霜。

  牛俊逸站在高处,指尖轻扣折扇,目光穿透烟雪,落在那枚被血浸透却始终未松开的半块军牌上。

  他唇角微扬,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人心一旦醒转,刀都挡不住。”

  身旁,麴云凰披着玄铁轻甲,寒风吹动她额前碎发,露出一双燃着烈焰的眼。

  她看着那具不肯倒下的尸首,心头剧震。

  不是悲悯,而是共鸣——那声音,那执念,像极了当年她躲在乱葬岗中,听着亲族尸骨被野狗啃噬时,仍死死攥住父亲战旗的模样。

  “他们不是叛军。”她喃喃道,“他们是被埋了五年的火种,只差一声更鼓,就能燎原。”

  牛俊逸侧目看她,眸光微闪:“所以,我们要再敲一次钟。”

  话音未落,远处风脊岭方向忽有火光连闪三下——是暗号。

  韩烈的人,又归了一批。

  与此同时,风脊岭主营帐内,烛火通明。

  韩烈独坐帅案前,帐中已聚起五百余将士,皆是昨夜今晨陆续来投。

  他们衣甲不整,有人脚上还缠着破布,可眼神清明,杀意如铁。

  韩烈一言不发,只缓缓解开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旧布包。

  布包泛黄,针脚凌乱,像是颤抖的手缝制而成。

  一层又一层,仿佛藏着不愿示人的痛。

  终于,最后一层掀开。

  一枚锈迹斑斑的腰牌静静躺在掌心——“麴家亲卫·左翼统辖”,七个刻字虽已模糊,却如雷贯耳。

  那是他父亲战死沙场后,从尸山血海中抢回的遗物,也是他十五年来贴身携带、从未示人的信物。

  他起身,大步走向帐中央的木柱,抽出腰刀,一刀钉入。

  腰牌悬于正中,如旗不倒。

  “今晚,”他声音沙哑,却字字如锤,“我要写一份名单——所有愿随我反攻旧营、亲手斩开背叛之门的人,名字,刻在牌后!”

  帐内死寂一瞬。

  随即,一声闷响——一名断指老兵扑通跪地,重重磕头:“李大锤,愿随将军赴死!”

  又一人解下头巾,露出额上烧伤的“叛”字烙印:“张七郎,父辈死于冤狱,我今日归来,只为正名!”

  第三个、第四个……一个个名字报出,一声声誓言落地,如战鼓擂心。

  烛影摇红,刀光映脸,那枚锈牌在风中轻颤,仿佛听见了五年前覆灭之夜,那些未能闭眼的英魂,在低声回应。

  而千里之外,幽冥主峰。

  主殿之内,黑玉案几轰然碎裂!

  阁主一掌劈下,木屑纷飞,眼中怒火几欲焚天。

  他死死盯着跪地禀报的密探,声音如毒蛇吐信:“给我查!”

  “查那夜夜响起的更鼓从何而来!”

  “查风脊岭上是谁在吹童谣!”

  “查……到底是谁,在敲更?!”

  密探伏地颤抖,不敢抬头:“启、启禀阁主……昨夜市集流出数百枚旧军牌,背面刻字……似有蛊惑之效……”

  “荒谬!”阁主怒极反笑,“区区破铁,也能乱军心?”

  可话音未落,殿外忽有急报传来——

  “西大营……三十七人携械出逃,临行前焚毁兵符,高呼‘接令于桃树下’……”

  “东哨所……发现密信,署名……‘韩’字。”

  阁主猛然站起,脸色骤变。

  那一瞬,他仿佛听见了某种东西正在崩塌的声响——不是城墙,不是军令,而是人心。

  风未止,雪未停。

  可有些火,一旦燃起,便再无法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