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在众人的注视中,李掌柜佝偻着身子进了内院,刚坐下就忍不住咳嗽,脸色发白如纸。
王半仙不知何时跟了进来,背着手站在门边,三角眼斜睨着“旭东道人”:“李掌柜这毛病我早说过,是肾阳亏虚,需用‘龙虎滋补散’加鹿茸、海马温补,你若敢用凉性针法,小心加重病情!”
“旭东道人”没看他,指尖搭在李掌柜腕脉上,闭目凝神片刻,忽然开口:“掌柜近日常梦溺水,晨起咳痰带血,对吗?”
李掌柜猛地抬头:“神医怎么知道?我从没对人说过!”
王半仙嗤笑:“故弄玄虚!这是肾虚水泛的典型症状,用我说的方子准没错!”
“错了。”“旭东道人”收回手,声音平静无波,“他不是肾虚,是经脉淤塞。”他取过银针,指尖灵力微动,银针泛出淡淡金光,“你常年久坐算账,气机郁结于腰腹,又贪凉饮冰,导致寒湿困脾,阳气被遏,看似肾虚,实则是‘假虚真淤’。”
“一派胡言!”王半仙跳起来,“脉象沉弱不是肾虚是什么?我这就开方子让你看看!”说着就要去抓纸笔。
“旭东道人”已将三根银针刺入李掌柜后腰穴位,手法快如闪电。李掌柜突然“啊”了一声,只觉一股暖流顺着脊椎往上涌,原本发紧的腰腹瞬间松快许多,连呼吸都顺畅了:“舒服!真舒服!”
“旭东道人”一边捻动针尾一边道:“你用滋补药强行催阳,如同给淤塞的河道筑堤,看似水位上涨,实则越堵越险。道医之道,在于疏而非堵。”他屈指轻弹银针,李掌柜身上突然冒出细密汗珠,带着淡淡的腥气。
“这……这怎么可能?”王半仙瞪大了眼,他开的滋补药确实让李掌柜短暂好转,却总反复发作。
门外偷听的士子们炸开了锅。
“假虚真淤?听着就比固本汤有道理啊!”
“你看李掌柜那样子,不像是装的!”
“王半仙脸都白了,怕是真错了吧?”
“旭东道人”拔下银针,李掌柜立刻直起身子,活动了几下腰:“神了!我感觉能扛起半袋米!”
“旭东道人”取过纸笔写下方子:“茯苓三钱,白术五钱,加生姜三片煮水,三日后再来复诊。记住,少饮冰茶,多晒晨光。”他将方子递过去,目光终于转向王半仙,“王大夫若不信,可摸摸他现在的脉象,淤堵已散,阳气自回。”
王半仙僵在原地,指尖颤抖着搭上李掌柜腕脉,脸色由红转白再转青——脉象果然变得沉稳有力,哪还有半分沉弱之相?周围士子的议论声像巴掌一样扇在他脸上,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神医!真是神医啊!”李掌柜千恩万谢地往外走,路过王半仙时特意停了停,“王大夫,您那滋补散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旭东道人”整理着银针,对目瞪口呆的白骠道:“下一位。”仿佛刚才的交锋不过是拂去了衣袖上的尘埃,而门外的冷风里,王半仙的身影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缩成了一团。
王半仙的脸涨成了猪肝色,猛地一拍大腿,青布长衫的下摆都被他扯得变了形:“妖术!这分明是妖术!”他指着“旭东道人”的鼻子,声音尖利得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李掌柜那是陈年旧疾,哪有针扎几下就好的道理?你定是用了什么迷魂药让他胡说八道!”
诊室门口的士子们顿时炸开了锅,刚才还半信半疑的人此刻都踮着脚往里瞧,有人忍不住喊道:“王大夫这话不对吧?李掌柜刚才走路都挺直腰杆了,哪像被迷了魂?”
“就是!”白骠往前站了半步,手里还攥着那本诊册,“先生治病时银针带灵光,那是正经的道家针法,您自己医术不精,别在这儿血口喷人!”
“我医术不精?”王半仙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捋着胡须的手都在抖,“我在扬州行医三十年,‘固本还阳汤’治好了多少隐疾?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这外来的骗子就是钻了空子——他定是看出李掌柜那是气滞而非肾虚,故意用针法暂时疏通,过不了三天准保复发!到时候病情加重,看你们找谁哭去!”
“旭东道人”刚要拿起下一位患者的诊单,闻言只是淡淡抬眼:“王大夫行医三十年,难道不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脉淤塞当疏,阳虚当补,对症施治方为医道。若一味用滋补药堵截气机,与拦河筑坝逼水溃堤何异?”他指尖轻点桌面,桌上的银针突然微微颤动,“刚才李掌柜脉象沉涩如淤河,此刻脉来流利如通渠,王大夫若真懂医,该知这绝非假象。”
“你!”王半仙被噎得说不出话,眼珠一转又换了说辞,“好!你说你懂医道,那我问你,盐商张老爷的顽疾,你敢不敢接?他用了我三副‘龙虎散’都只缓解一时,你若能根治,我就当众给你磕头!”他笃定“旭东道人”必败,特意把最难缠的病例搬出来,三角眼里满是挑衅。
白骠心里一紧,刚要替师父圆场,却见“旭东道人”已经站起身,目光扫过门口屏息的众人,声音清晰沉稳:“医者面前无难症,只有未探明的病因。张老爷若在,此刻便可入诊。若不在,明日我登门问诊便是。”
“先生!”白骠拽了拽他的衣袖,小声道,“张老爷那病连王半仙都没辙……”
“旭东道人”拍了拍他的手背,转向王半仙:“倒是王大夫,与其在此争论,不如留下看看。若我能治,你便学学何为‘疏堵有道’;若我不能,再掀摊子不迟。”
这话堵得王半仙下不来台,他梗着脖子喊道:“看就看!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栽跟头!”可眼神扫过周围士子们若有若无的窃笑,还有“旭东道人”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里的火气更旺,攥着胡须的手都快把胡子揪下来了——他行医半生的脸面,今天竟被一个外来的道士按在地上摩擦,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诊室里的空气顿时绷紧,连冷风从门缝钻进来都带着火药味。白骠偷偷给师父递了个眼色,见自家先生依旧从容翻着诊册,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半截,只是望着跳脚的王半仙,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王半仙不知何时跟了进来,背着手站在门边,三角眼斜睨着“旭东道人”:“李掌柜这毛病我早说过,是肾阳亏虚,需用‘龙虎滋补散’加鹿茸、海马温补,你若敢用凉性针法,小心加重病情!”
“旭东道人”没看他,指尖搭在李掌柜腕脉上,闭目凝神片刻,忽然开口:“掌柜近日常梦溺水,晨起咳痰带血,对吗?”
李掌柜猛地抬头:“神医怎么知道?我从没对人说过!”
王半仙嗤笑:“故弄玄虚!这是肾虚水泛的典型症状,用我说的方子准没错!”
“错了。”“旭东道人”收回手,声音平静无波,“他不是肾虚,是经脉淤塞。”他取过银针,指尖灵力微动,银针泛出淡淡金光,“你常年久坐算账,气机郁结于腰腹,又贪凉饮冰,导致寒湿困脾,阳气被遏,看似肾虚,实则是‘假虚真淤’。”
“一派胡言!”王半仙跳起来,“脉象沉弱不是肾虚是什么?我这就开方子让你看看!”说着就要去抓纸笔。
“旭东道人”已将三根银针刺入李掌柜后腰穴位,手法快如闪电。李掌柜突然“啊”了一声,只觉一股暖流顺着脊椎往上涌,原本发紧的腰腹瞬间松快许多,连呼吸都顺畅了:“舒服!真舒服!”
“旭东道人”一边捻动针尾一边道:“你用滋补药强行催阳,如同给淤塞的河道筑堤,看似水位上涨,实则越堵越险。道医之道,在于疏而非堵。”他屈指轻弹银针,李掌柜身上突然冒出细密汗珠,带着淡淡的腥气。
“这……这怎么可能?”王半仙瞪大了眼,他开的滋补药确实让李掌柜短暂好转,却总反复发作。
门外偷听的士子们炸开了锅。
“假虚真淤?听着就比固本汤有道理啊!”
“你看李掌柜那样子,不像是装的!”
“王半仙脸都白了,怕是真错了吧?”
“旭东道人”拔下银针,李掌柜立刻直起身子,活动了几下腰:“神了!我感觉能扛起半袋米!”
“旭东道人”取过纸笔写下方子:“茯苓三钱,白术五钱,加生姜三片煮水,三日后再来复诊。记住,少饮冰茶,多晒晨光。”他将方子递过去,目光终于转向王半仙,“王大夫若不信,可摸摸他现在的脉象,淤堵已散,阳气自回。”
王半仙僵在原地,指尖颤抖着搭上李掌柜腕脉,脸色由红转白再转青——脉象果然变得沉稳有力,哪还有半分沉弱之相?周围士子的议论声像巴掌一样扇在他脸上,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神医!真是神医啊!”李掌柜千恩万谢地往外走,路过王半仙时特意停了停,“王大夫,您那滋补散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旭东道人”整理着银针,对目瞪口呆的白骠道:“下一位。”仿佛刚才的交锋不过是拂去了衣袖上的尘埃,而门外的冷风里,王半仙的身影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缩成了一团。
王半仙的脸涨成了猪肝色,猛地一拍大腿,青布长衫的下摆都被他扯得变了形:“妖术!这分明是妖术!”他指着“旭东道人”的鼻子,声音尖利得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李掌柜那是陈年旧疾,哪有针扎几下就好的道理?你定是用了什么迷魂药让他胡说八道!”
诊室门口的士子们顿时炸开了锅,刚才还半信半疑的人此刻都踮着脚往里瞧,有人忍不住喊道:“王大夫这话不对吧?李掌柜刚才走路都挺直腰杆了,哪像被迷了魂?”
“就是!”白骠往前站了半步,手里还攥着那本诊册,“先生治病时银针带灵光,那是正经的道家针法,您自己医术不精,别在这儿血口喷人!”
“我医术不精?”王半仙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捋着胡须的手都在抖,“我在扬州行医三十年,‘固本还阳汤’治好了多少隐疾?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这外来的骗子就是钻了空子——他定是看出李掌柜那是气滞而非肾虚,故意用针法暂时疏通,过不了三天准保复发!到时候病情加重,看你们找谁哭去!”
“旭东道人”刚要拿起下一位患者的诊单,闻言只是淡淡抬眼:“王大夫行医三十年,难道不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脉淤塞当疏,阳虚当补,对症施治方为医道。若一味用滋补药堵截气机,与拦河筑坝逼水溃堤何异?”他指尖轻点桌面,桌上的银针突然微微颤动,“刚才李掌柜脉象沉涩如淤河,此刻脉来流利如通渠,王大夫若真懂医,该知这绝非假象。”
“你!”王半仙被噎得说不出话,眼珠一转又换了说辞,“好!你说你懂医道,那我问你,盐商张老爷的顽疾,你敢不敢接?他用了我三副‘龙虎散’都只缓解一时,你若能根治,我就当众给你磕头!”他笃定“旭东道人”必败,特意把最难缠的病例搬出来,三角眼里满是挑衅。
白骠心里一紧,刚要替师父圆场,却见“旭东道人”已经站起身,目光扫过门口屏息的众人,声音清晰沉稳:“医者面前无难症,只有未探明的病因。张老爷若在,此刻便可入诊。若不在,明日我登门问诊便是。”
“先生!”白骠拽了拽他的衣袖,小声道,“张老爷那病连王半仙都没辙……”
“旭东道人”拍了拍他的手背,转向王半仙:“倒是王大夫,与其在此争论,不如留下看看。若我能治,你便学学何为‘疏堵有道’;若我不能,再掀摊子不迟。”
这话堵得王半仙下不来台,他梗着脖子喊道:“看就看!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栽跟头!”可眼神扫过周围士子们若有若无的窃笑,还有“旭东道人”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里的火气更旺,攥着胡须的手都快把胡子揪下来了——他行医半生的脸面,今天竟被一个外来的道士按在地上摩擦,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诊室里的空气顿时绷紧,连冷风从门缝钻进来都带着火药味。白骠偷偷给师父递了个眼色,见自家先生依旧从容翻着诊册,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半截,只是望着跳脚的王半仙,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下可有好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