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三月了,万物复苏,汉械军军营里,各种训练声不绝于耳。
各曲之间训练的内容并不相同,每曲的训练日程被岔开,以便更好的利用场地。
高顺教着步兵如何结阵,负责军纪的孙策则带着另一伙人,寻到安静之处。
孙策的身边,艾里什大声喊道:“第九曲整列!”
第九曲三百人快速行动,聚集、列队,一个规整的方队出现在眼前。
再仔细看这群新兵的模样,一个个抬头挺胸,身上穿戴着训练用薄甲,皮肤麦黄,身上长出不少肌肉。
已经有了军人的样子。
从三月开始,这伙人将脱离基础训练,进入战场部分。
孙策喊道:“坐。”
第九曲官兵全部盘腿席地而坐,孙策令人抬来鼓锣,以及各种颜色的令旗。
“今天,本将要教你们认识这几样东西,今日之后,你们上午的训练,会做出些更改。”
他亲自敲了三下鼓,鼓声沉闷的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孙策继续道:
“此乃战鼓声,上了战场,你们的背后会响起长久不衰的鼓声,鼓声一刻不停,你们的进攻就不能停。”
“不管前方是荆棘,还是有你们无法战胜的敌人,你们都要一往无前的冲锋,越过荆棘,将敌人全部砍翻!”
“后退者,为逃兵!”
接着,孙策又敲了三下锣,锣声尖锐,让初听者汗毛倒竖。
“此乃金声,金声响起,全军必须撤退,不退者,视为违抗军令。”
“全曲将士从明天起进行闻声训练,必须做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止,这是铁律!”
三百人大气都不敢喘,孙策示意艾里什上前。
艾里什站直身子,单手高举起青色小旗。
孙策道:“自队往上,自军往下,也就是队长、曲长两级,每人需要随身携带三面令旗,当将军下达列阵命令,对应曲长、队长,向麾下士兵出示令旗,青旗为结阵之令。”
艾里什变换赤旗。
“赤旗为冲锋。”
再换黄旗。
“黄旗为变阵,尔等需牢记: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此谓悖军,斩之!旗举不从,旗指不辨,此谓盲卒,杖之!由本将执行军法,听明白了吗?”
“喏!”
军阵和搏杀训练全面展开。
进入军阵训练的士兵,在训练甲的基础上,领到了汉军制式甲胄,以及刀盾矛。
一换装,更像一回事了。
于夫罗实在放心不下这里,再加上他顶的压力很大,这次不再偷偷摸摸的,而是带着部分王公贵族,在袁绍的陪同下,正式来这里视察。
靠近汉械军营地时,冲天的喊杀声让他们浑身一震。
袁绍在旁边淡定的建议道:“诸位要看可以,不得打扰训练,需知绍都不得插手,高侯、孙侯脾气不好,他们在大汉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众人赶紧赔笑,对于欠了一大笔钱,还请了一群爹回来,他们也没办法。
实在是形势逼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汉械军对得起他们花的钱。
先看看这一个营训练的如何。
袁绍不再废话,驾马来到营门士兵面前说了两句话,营门打开,众人下马进入。
于夫罗等人随着袁绍进入军营,首当其冲看见的,就是两队人在用木刀对练。
看着还行。
再往里走,又是两队,共计一百人在练弩射,这一下大家移不开目光了。
汉朝的大杀器手弩,他们早有耳闻。
以往需要极其优异的弓箭手,顿顿好吃好喝伺候着,才能保证战时稳定开弓。
但有了手弩,随便拉个人来,都能把箭矢射出去,射速更快、准度更佳,稍微训练就能成为十发中八发的神射手。
看了一会儿,果然大部分都能射中,稻草人被扎成刺猬,一会儿就要撤换。
王公贵族们忍不住交谈起来。
“这是好东西啊,等他们练成,拉到战场上,三百人的队伍,接敌前能先打掉对方千人。”
“是啊是啊,若用在守城上,战斗力还能再次飙升。”
“听说按照大汉的制度,手弩部曲还会配备剑,用以近距离接敌。”
剑一般是校尉以上的军官才有的。
于夫罗呵呵一笑,得意洋洋的说道:“多亏了我,大汉天子念我不易,免费赠送了我三千支手弩。”
众人惊叹连连,各种褒奖谄媚声接踵而至。
这时候,一阵整齐的声音响起。
“杀!”
“杀!”
“杀!”
听声音,人数不多,就几百人,可那齐声喊的气势,好似要冲破云霄。
他们想去看看怎么回事,袁绍自然满足他们,带着他们来到孙策负责的训练场。
一大块训练场以孙策为主导,配有十名普通教官,及汉械营军官,在这里练着战场纪律。
大家登台观察时,一名甲士正在有节奏的敲着战鼓。
“咚!咚!咚!”
伴随着鼓声的,是全曲三百身尽着汉甲,分成六个小方阵,首方阵为举着盾牌的第九曲第一队官兵。
第二个方阵整齐举着长矛,左右两边方阵则是持刀者随时准备扑杀,其后还有弓弩方阵、手持断马剑,又能杀敌又能砍马腿的斩马阵……
最中心,保护的是匈奴国汉械军第一营第九曲的军旗,有汉、匈双语翻译,还刻画着两族的图腾。
鼓声每咚一下,全曲三百人,就整齐的举着武器往前踏一步,脚步落下的那一声嗒声,勾的人热血沸腾。
紧接着就是一声声嘹亮的杀。
鼓声不停敲打,三百人不停的往前踏步,杀声经久不散。
于夫罗等人不禁倒吸凉气,他们好似来到了战场上,对面是汉军方阵,一个军一个军的排开,根本数不清有多少军军旗,在一声令下,汉军碾压而来。
光想到那个画面,无不是冷汗直冒。
这才只是三百人啊,竟然有这种气势?
对习惯了征召贵族之子,人家自带甲胄,参军就能嗷嗷叫的上战场的南匈奴人来说,眼前的军队,他们都不敢确认,这是他们自己的兵?
袁绍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第一次见时也不敢相信,以为这样的军队只存在典籍中,现在的汉军早就腐朽不堪了。
喜欢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各曲之间训练的内容并不相同,每曲的训练日程被岔开,以便更好的利用场地。
高顺教着步兵如何结阵,负责军纪的孙策则带着另一伙人,寻到安静之处。
孙策的身边,艾里什大声喊道:“第九曲整列!”
第九曲三百人快速行动,聚集、列队,一个规整的方队出现在眼前。
再仔细看这群新兵的模样,一个个抬头挺胸,身上穿戴着训练用薄甲,皮肤麦黄,身上长出不少肌肉。
已经有了军人的样子。
从三月开始,这伙人将脱离基础训练,进入战场部分。
孙策喊道:“坐。”
第九曲官兵全部盘腿席地而坐,孙策令人抬来鼓锣,以及各种颜色的令旗。
“今天,本将要教你们认识这几样东西,今日之后,你们上午的训练,会做出些更改。”
他亲自敲了三下鼓,鼓声沉闷的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孙策继续道:
“此乃战鼓声,上了战场,你们的背后会响起长久不衰的鼓声,鼓声一刻不停,你们的进攻就不能停。”
“不管前方是荆棘,还是有你们无法战胜的敌人,你们都要一往无前的冲锋,越过荆棘,将敌人全部砍翻!”
“后退者,为逃兵!”
接着,孙策又敲了三下锣,锣声尖锐,让初听者汗毛倒竖。
“此乃金声,金声响起,全军必须撤退,不退者,视为违抗军令。”
“全曲将士从明天起进行闻声训练,必须做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止,这是铁律!”
三百人大气都不敢喘,孙策示意艾里什上前。
艾里什站直身子,单手高举起青色小旗。
孙策道:“自队往上,自军往下,也就是队长、曲长两级,每人需要随身携带三面令旗,当将军下达列阵命令,对应曲长、队长,向麾下士兵出示令旗,青旗为结阵之令。”
艾里什变换赤旗。
“赤旗为冲锋。”
再换黄旗。
“黄旗为变阵,尔等需牢记: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此谓悖军,斩之!旗举不从,旗指不辨,此谓盲卒,杖之!由本将执行军法,听明白了吗?”
“喏!”
军阵和搏杀训练全面展开。
进入军阵训练的士兵,在训练甲的基础上,领到了汉军制式甲胄,以及刀盾矛。
一换装,更像一回事了。
于夫罗实在放心不下这里,再加上他顶的压力很大,这次不再偷偷摸摸的,而是带着部分王公贵族,在袁绍的陪同下,正式来这里视察。
靠近汉械军营地时,冲天的喊杀声让他们浑身一震。
袁绍在旁边淡定的建议道:“诸位要看可以,不得打扰训练,需知绍都不得插手,高侯、孙侯脾气不好,他们在大汉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众人赶紧赔笑,对于欠了一大笔钱,还请了一群爹回来,他们也没办法。
实在是形势逼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汉械军对得起他们花的钱。
先看看这一个营训练的如何。
袁绍不再废话,驾马来到营门士兵面前说了两句话,营门打开,众人下马进入。
于夫罗等人随着袁绍进入军营,首当其冲看见的,就是两队人在用木刀对练。
看着还行。
再往里走,又是两队,共计一百人在练弩射,这一下大家移不开目光了。
汉朝的大杀器手弩,他们早有耳闻。
以往需要极其优异的弓箭手,顿顿好吃好喝伺候着,才能保证战时稳定开弓。
但有了手弩,随便拉个人来,都能把箭矢射出去,射速更快、准度更佳,稍微训练就能成为十发中八发的神射手。
看了一会儿,果然大部分都能射中,稻草人被扎成刺猬,一会儿就要撤换。
王公贵族们忍不住交谈起来。
“这是好东西啊,等他们练成,拉到战场上,三百人的队伍,接敌前能先打掉对方千人。”
“是啊是啊,若用在守城上,战斗力还能再次飙升。”
“听说按照大汉的制度,手弩部曲还会配备剑,用以近距离接敌。”
剑一般是校尉以上的军官才有的。
于夫罗呵呵一笑,得意洋洋的说道:“多亏了我,大汉天子念我不易,免费赠送了我三千支手弩。”
众人惊叹连连,各种褒奖谄媚声接踵而至。
这时候,一阵整齐的声音响起。
“杀!”
“杀!”
“杀!”
听声音,人数不多,就几百人,可那齐声喊的气势,好似要冲破云霄。
他们想去看看怎么回事,袁绍自然满足他们,带着他们来到孙策负责的训练场。
一大块训练场以孙策为主导,配有十名普通教官,及汉械营军官,在这里练着战场纪律。
大家登台观察时,一名甲士正在有节奏的敲着战鼓。
“咚!咚!咚!”
伴随着鼓声的,是全曲三百身尽着汉甲,分成六个小方阵,首方阵为举着盾牌的第九曲第一队官兵。
第二个方阵整齐举着长矛,左右两边方阵则是持刀者随时准备扑杀,其后还有弓弩方阵、手持断马剑,又能杀敌又能砍马腿的斩马阵……
最中心,保护的是匈奴国汉械军第一营第九曲的军旗,有汉、匈双语翻译,还刻画着两族的图腾。
鼓声每咚一下,全曲三百人,就整齐的举着武器往前踏一步,脚步落下的那一声嗒声,勾的人热血沸腾。
紧接着就是一声声嘹亮的杀。
鼓声不停敲打,三百人不停的往前踏步,杀声经久不散。
于夫罗等人不禁倒吸凉气,他们好似来到了战场上,对面是汉军方阵,一个军一个军的排开,根本数不清有多少军军旗,在一声令下,汉军碾压而来。
光想到那个画面,无不是冷汗直冒。
这才只是三百人啊,竟然有这种气势?
对习惯了征召贵族之子,人家自带甲胄,参军就能嗷嗷叫的上战场的南匈奴人来说,眼前的军队,他们都不敢确认,这是他们自己的兵?
袁绍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第一次见时也不敢相信,以为这样的军队只存在典籍中,现在的汉军早就腐朽不堪了。
喜欢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