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的话点醒不少人。
说的很对,猜来猜去,没人知道九品制究竟是何物。
唯一比较清晰的消息还是天子主动透露的,是要以品级取代以往的石粮秩。
以钱财取代粮食,而且天子还保证大部分人都可以涨薪水。
如果是这样倒是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老实说,天子就是要将他们的官秩砍半大家也只能默默忍着。
损失的部分再用官位捞回来。
“我等受教了。”大家伙朝着卢植作揖。
后者不耐烦的摆手,已经不待见他们。
众人只能苦笑离开。
卢植的底他们已经摸清楚,恐怕天子突然将三公之一的司徒贬成不入流,这家伙也会非常高兴的举双手双脚赞成。
还要把官帽扔在地上踩几脚,吐槽这破三公职位早该废除了,以往那么多不干人事的司徒,早点废了好省得后世再出无能之辈。
……
大将军府聚集了一些人,在士人眼中,大将军这职位比什么尚书台首辅含金量高多了。
若是能争取到皇甫嵩的支持,新政出不了洛阳。
一些人就找了过来,谁知皇甫嵩一问三不知。
他端起茶杯正准备喝,被来客说懵了。
“什么九品制?”
“大将军不知道?”
“知道什么?”
“就是陈群最近在弄的那个,外面传的沸沸扬扬。”
“陈群又是何人?”皇甫嵩眨眨眼睛,只觉莫名其妙。
把满堂的客人搞得满头大汗。
可看皇甫嵩的表情又不似在装,而且好像也没什么装的必要吧?
有人上前小声跟皇甫嵩解释始末,皇甫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最近江夏防务出来漏洞,老夫忙得脚不沾地,对什么新政一概不知。”
众人见他进入状态,开启连番劝诫。
“您身为大将军,如此国之重事,怎能不发表意见?”
“是啊,此事牵动天下官吏,稍有不慎,就天下大乱呐。”
“许多人都在抵制,可没人有资格到天子面前阐述弊端,汉室的稳固与否,全依仗大将军了。”
大伙七嘴八舌,将皇甫嵩说到直接站起。
“竟然还有这种事。”
一个动作把众人看兴奋了,谁料下一秒,皇甫嵩愁眉苦脸。
“这该如何是好?”
有人赶紧出来劝诫,“大将军身为汉军元帅,应当早做准备。”
大伙都屏住呼吸等皇甫嵩发表意见,谁知这人来回踱步了半天,快把大家绕晕了,不少人憋不住气开始喘息,面色早就涨红。
好一会儿才后才见到他站定脚步,大家又一次屏住呼吸,现场落针可闻。
皇甫嵩紧皱着眉头,被全场期盼的眼神环视,他表情十分严肃,总算开了口。
“怎么办才好呢?”
众人:“……”
他们不知道,皇甫嵩最大的优点是军事才能。
最大的缺点是不听劝、政治小白。
前些年,皇甫嵩镇压完黄巾名利双收,非常有权势,阎忠去劝他说:将军有不赏之功,小人忌嫉,如不趁早图谋,必会后悔,到时再也来不及了。
明里暗里都在暗示他。
阎忠说一大堆,皇甫嵩愣愣的问一句:怎么会?
阎忠又说一大堆,皇甫嵩又回:什么意思呢?
最后说了许多,皇甫嵩不听,阎忠跑了,次年因为几个宦官弹劾,皇甫嵩被贬。
之后凉州起祸乱,皇甫嵩被召回平叛,董卓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速攻陈仓,皇甫嵩表示:不对。
打了一段时间,董卓再劝皇甫嵩穷寇莫追。皇甫嵩表示:不行。
再之后,灵帝对皇甫嵩委以重任,让他压制董卓,董卓势力膨胀。
灵帝弥留之际,为了保险,下旨让董卓将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拖沓不肯,这么好的时机,再加上有人劝皇甫嵩尽早行动,毕竟有圣旨在手。
皇甫嵩表示:我不听。
然后董卓杀入京城,三日不到就废了少帝。
董卓诏皇甫嵩入朝,想要谋害他,有人劝诫不能去,毕竟两人间有仇,而皇甫嵩手里有三万精兵在三辅,可以眨眼间杀回洛阳,剿灭国贼。
皇甫嵩表示:我就要单独去。
然后丢下精兵跑了,被董卓抓起来要处死,要不是儿子发力就没了小命。
此人有反驳性人格,主打一个除非自己主动问意见,甭管别人主张啥,他都不听。
哪怕说的天花乱坠。
好处是在战场上能保持清晰的头脑,不被各种劝诫及言语动摇战略规划。
就比如打冀州那次,田丰沮授等轮番轰炸计谋,皇甫嵩却始终冷静,给出自己的战略。
客厅里的一大群人,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自己的心情。
他们还想继续尝试,拉着皇甫嵩开始讲起大道理。
皇甫嵩听的很认真,一直在点头,外面天逐渐黑了,众人说的口干舌燥,却始终没有进展。
到最后大家明白了,皇甫嵩这里失败。
拔剑四顾心茫然,有份量的人,似乎都对这件事不太感冒。
三公之一的司空蔡邕不用说,人家跟皇家一条心,蔡家跟天子唱反调不如多呼几声圣明,换女儿在后宫过的舒心点。
不然哪做的不对,刘辩回到后宫就开始凶蔡琰卸甲,然后不待见皇子昀,吃亏的还是蔡家。
左右思考,似乎人选就只剩下了太傅王允。
几天时间过去,太傅府越来越热闹,酒宴一场接一场。
聚集的人很多,但都是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一些族中出了太守州牧的家族,因为路途遥远,只能派出小辈来他府中做客。
推杯换盏间,有人醉了,红着脸端起酒樽,起身朗笑道:
“还是太傅深明大义,若非如此,我等怕是要废一番心思,才能让天子明白新政弊端。”
周围一片附和声,大闹他们是不敢的,但是小闹却有此歹心,大不了被罢官,也要让天子知道他们的心意。
王允同样是面色潮红,这两天喝的他舌头都大了,不过气氛十分受用,当下得意道:
“老夫曾是帝师,如今又是百官之首,莫说是一个陈群,就是有小儿荀彧阻拦,老夫也替诸位做主,尽管放宽心。”
说的很对,猜来猜去,没人知道九品制究竟是何物。
唯一比较清晰的消息还是天子主动透露的,是要以品级取代以往的石粮秩。
以钱财取代粮食,而且天子还保证大部分人都可以涨薪水。
如果是这样倒是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老实说,天子就是要将他们的官秩砍半大家也只能默默忍着。
损失的部分再用官位捞回来。
“我等受教了。”大家伙朝着卢植作揖。
后者不耐烦的摆手,已经不待见他们。
众人只能苦笑离开。
卢植的底他们已经摸清楚,恐怕天子突然将三公之一的司徒贬成不入流,这家伙也会非常高兴的举双手双脚赞成。
还要把官帽扔在地上踩几脚,吐槽这破三公职位早该废除了,以往那么多不干人事的司徒,早点废了好省得后世再出无能之辈。
……
大将军府聚集了一些人,在士人眼中,大将军这职位比什么尚书台首辅含金量高多了。
若是能争取到皇甫嵩的支持,新政出不了洛阳。
一些人就找了过来,谁知皇甫嵩一问三不知。
他端起茶杯正准备喝,被来客说懵了。
“什么九品制?”
“大将军不知道?”
“知道什么?”
“就是陈群最近在弄的那个,外面传的沸沸扬扬。”
“陈群又是何人?”皇甫嵩眨眨眼睛,只觉莫名其妙。
把满堂的客人搞得满头大汗。
可看皇甫嵩的表情又不似在装,而且好像也没什么装的必要吧?
有人上前小声跟皇甫嵩解释始末,皇甫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最近江夏防务出来漏洞,老夫忙得脚不沾地,对什么新政一概不知。”
众人见他进入状态,开启连番劝诫。
“您身为大将军,如此国之重事,怎能不发表意见?”
“是啊,此事牵动天下官吏,稍有不慎,就天下大乱呐。”
“许多人都在抵制,可没人有资格到天子面前阐述弊端,汉室的稳固与否,全依仗大将军了。”
大伙七嘴八舌,将皇甫嵩说到直接站起。
“竟然还有这种事。”
一个动作把众人看兴奋了,谁料下一秒,皇甫嵩愁眉苦脸。
“这该如何是好?”
有人赶紧出来劝诫,“大将军身为汉军元帅,应当早做准备。”
大伙都屏住呼吸等皇甫嵩发表意见,谁知这人来回踱步了半天,快把大家绕晕了,不少人憋不住气开始喘息,面色早就涨红。
好一会儿才后才见到他站定脚步,大家又一次屏住呼吸,现场落针可闻。
皇甫嵩紧皱着眉头,被全场期盼的眼神环视,他表情十分严肃,总算开了口。
“怎么办才好呢?”
众人:“……”
他们不知道,皇甫嵩最大的优点是军事才能。
最大的缺点是不听劝、政治小白。
前些年,皇甫嵩镇压完黄巾名利双收,非常有权势,阎忠去劝他说:将军有不赏之功,小人忌嫉,如不趁早图谋,必会后悔,到时再也来不及了。
明里暗里都在暗示他。
阎忠说一大堆,皇甫嵩愣愣的问一句:怎么会?
阎忠又说一大堆,皇甫嵩又回:什么意思呢?
最后说了许多,皇甫嵩不听,阎忠跑了,次年因为几个宦官弹劾,皇甫嵩被贬。
之后凉州起祸乱,皇甫嵩被召回平叛,董卓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速攻陈仓,皇甫嵩表示:不对。
打了一段时间,董卓再劝皇甫嵩穷寇莫追。皇甫嵩表示:不行。
再之后,灵帝对皇甫嵩委以重任,让他压制董卓,董卓势力膨胀。
灵帝弥留之际,为了保险,下旨让董卓将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拖沓不肯,这么好的时机,再加上有人劝皇甫嵩尽早行动,毕竟有圣旨在手。
皇甫嵩表示:我不听。
然后董卓杀入京城,三日不到就废了少帝。
董卓诏皇甫嵩入朝,想要谋害他,有人劝诫不能去,毕竟两人间有仇,而皇甫嵩手里有三万精兵在三辅,可以眨眼间杀回洛阳,剿灭国贼。
皇甫嵩表示:我就要单独去。
然后丢下精兵跑了,被董卓抓起来要处死,要不是儿子发力就没了小命。
此人有反驳性人格,主打一个除非自己主动问意见,甭管别人主张啥,他都不听。
哪怕说的天花乱坠。
好处是在战场上能保持清晰的头脑,不被各种劝诫及言语动摇战略规划。
就比如打冀州那次,田丰沮授等轮番轰炸计谋,皇甫嵩却始终冷静,给出自己的战略。
客厅里的一大群人,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自己的心情。
他们还想继续尝试,拉着皇甫嵩开始讲起大道理。
皇甫嵩听的很认真,一直在点头,外面天逐渐黑了,众人说的口干舌燥,却始终没有进展。
到最后大家明白了,皇甫嵩这里失败。
拔剑四顾心茫然,有份量的人,似乎都对这件事不太感冒。
三公之一的司空蔡邕不用说,人家跟皇家一条心,蔡家跟天子唱反调不如多呼几声圣明,换女儿在后宫过的舒心点。
不然哪做的不对,刘辩回到后宫就开始凶蔡琰卸甲,然后不待见皇子昀,吃亏的还是蔡家。
左右思考,似乎人选就只剩下了太傅王允。
几天时间过去,太傅府越来越热闹,酒宴一场接一场。
聚集的人很多,但都是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一些族中出了太守州牧的家族,因为路途遥远,只能派出小辈来他府中做客。
推杯换盏间,有人醉了,红着脸端起酒樽,起身朗笑道:
“还是太傅深明大义,若非如此,我等怕是要废一番心思,才能让天子明白新政弊端。”
周围一片附和声,大闹他们是不敢的,但是小闹却有此歹心,大不了被罢官,也要让天子知道他们的心意。
王允同样是面色潮红,这两天喝的他舌头都大了,不过气氛十分受用,当下得意道:
“老夫曾是帝师,如今又是百官之首,莫说是一个陈群,就是有小儿荀彧阻拦,老夫也替诸位做主,尽管放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