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个带有迷信色彩的说法,人的左右肩各有一盏灯,晚上走夜路时,要是听到有人在背后叫你,你一回头,肩上的灯就灭一盏,必招灾祸。
盗墓行当里同样有这么一个禁忌,尤其是在下墓的时候,千万不能猛地回头,如果肩上的灯灭了,三魂就少了一魄。
抛开迷信不谈,人在精神极度紧绷的状态下,再猛地一回头看到超出心理所能承受的极限画面,极易吓丢魂,轻者昏厥,重则会对精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也就是会被吓成傻子。
所以我赶紧把昏厥的蒋晓玲搀扶在怀里,恼怒的恼怒的冲着瓮同仙骂了一句:“操!尼玛……”
瓮同仙虽然比我年长近百岁,但我根本没去顾忌这个。
别说是骂娘了,要是蒋晓玲被吓出个什么好歹,我指定跟他没完!
只不过我刚开口骂娘,瓮同仙就立马不急不慌的缓缓说道:“小掌柜,不用担心,只是惊吓过度晕过去了,天亮就醒了……”
我一听瓮同仙这语气,更加确定他这就是故意的,应该是为了避嫌什么。
接着瓮同仙又缓缓说道:“你先把她抱到床上睡一觉……”
我顿了一下,心里也考虑到,瓮同仙还在等着我跟他合作,应该不会伤害我身边的人,这才稍微的放下心,把蒋晓玲抱了起来,小心翼翼的放在棺椁底座的那张用棺木改造的木板床上。
而后身边又传来瓮同仙的桀桀笑声:“小掌柜,你这位夫人……了不得啊!”
我放下蒋晓玲扭身转头,看瓮同仙依旧在用他那双大小眼儿直勾勾的看着昏睡的蒋晓玲,眼神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邃,又说道:“您夫人眉藏锦绣,眼含慧光,骨相里自带三分财库,七分韧劲,这是典型的旺夫助运之相,命中带驿马,能陪你闯荡,也能替你守成,助你乘风起势,你遇到她,算是走大运了……”
我听着瓮同仙这话,想起来二叔一直煞费苦心的想要撮合我和蒋晓玲,可能除了蒋晓玲屁股大能生儿子之外,二叔应该也是看出蒋晓玲有‘旺夫相’。
但我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儿,淡淡的说道:“她不是我媳妇,我们俩不是这种关系。”
瓮同仙嘴角微微一扬,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语气道:“现在不代表以后……”
我眉头微蹙,这话里的意思,好像是看出了我和蒋晓玲的……以后。
但旋即瓮同仙那只浑浊的眼睛又微微转动,看似还想再说什么,又欲言又止的轻叹了道:“只不过可惜啊……”
“可惜什么?”我被瓮同仙这种欲言又止的语气勾起了好奇,立即反问他。
瓮同仙轻叹道:“可惜中日则移,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我大概能懂‘月满则亏’的意思,就是当一件事发展到极点,会开始衰退。
这好像是在预言着,蒋晓玲太过于‘旺夫’,但旺到极点,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儿。
瓮同仙看相卜卦的本事深不可测,但我想着以后不可能会跟蒋晓玲走到一起,所以也就没把这话当回事儿。
瓮同仙也点到即止的跳过了这个话题,又把目光转到我身上,眼神中透着像是能看穿一切的深邃,对于我过来找他,也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淡淡的笑道:“小掌柜,我果然没看错人,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你少给我戴高帽子!”
我眉头一皱,听着瓮同仙这话,心里直别扭。
瓮同仙再次桀桀一笑,极不协调的那张脸仿佛藏着某种得逞的阴谋。
不!准确说应该是阳谋!
“小掌柜,跟我来吧!”瓮同仙又丢下一句话,缓缓转身朝外走去,形如枯槁的身子佝偻着,走路也不带脚步声,就像是双脚不着地的鬼魅在飘荡。
我既然来了,也就没去多想多问,回头看了一眼昏睡的蒋晓玲,就跟着瓮同仙往外走。
瓮同仙走在前面,带我从墓室甬道进了一间偏室
这间偏室跟刚才的那间主墓室差不多大,青石砖垒砌的墓墙有些开裂,原本的壁画也全部脱落,但四周的石雕保存的还算完好,两尊镇墓兽石像神态狰狞,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我拿着手电筒照向墓室的四周,光线所及之处,看到的景象让我有些惊讶。
墓室里显然像是被精心布置过的,地面被清扫的一尘不染,中央又用朱砂混合着某种暗红色的颜料,画了一个复杂的八卦阵图,正前方还摆放着一个干草编制的蒲团。
正对着蒲团的上方,摆着一张长条石案,这条石案应该原本就是这座古墓里的东西,是用来放置供奉墓主人牌位的。
而此刻石案上供奉的并非墓主人牌位,也不是神佛牌位,而是一尊造型古朴、面容模糊的黑色石兽。
石兽前设香炉,炉中插着三炷粗长的线香,香烟袅袅,散发出一股说不上来的异香,充斥着整间墓室。
另外在香炉的两旁,还摆放着很多其他物件。
左侧是两盏土陶碗,一盏放着五谷,一盏盛着暗红色的粘稠液体,像是什么东西的血,还有一柄带鞘的青铜短匕。
右侧是一卷不知名兽皮包裹的古籍,和一盏青铜油灯,以及一坛未开封的老酒。
看到眼前的这些布置,我就瞬间明白了。
瓮同仙这个老东西,笃定我会下定决心找他来拜师,所以提前就在这间墓室里,布置好了拜师仪式!
这拜师仪式还挺庄重,能看的出来瓮同仙这个‘鬼秀才’很注重排场和规矩。
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能大概明白,石案上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一种寓意。
接着我又把手电筒的光柱直直的照在石案的那一碗血上。
在手电光的照射下,我看着碗中浓稠液体的猩红色,能百分百确定,那确实是一碗血,而且还是刚接的!
旋即我眼角的余光又猛地注意到墓室墙角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下意识的用手电筒照过去。
那黑乎乎的……竟是一具尸体!
喜欢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盗墓行当里同样有这么一个禁忌,尤其是在下墓的时候,千万不能猛地回头,如果肩上的灯灭了,三魂就少了一魄。
抛开迷信不谈,人在精神极度紧绷的状态下,再猛地一回头看到超出心理所能承受的极限画面,极易吓丢魂,轻者昏厥,重则会对精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也就是会被吓成傻子。
所以我赶紧把昏厥的蒋晓玲搀扶在怀里,恼怒的恼怒的冲着瓮同仙骂了一句:“操!尼玛……”
瓮同仙虽然比我年长近百岁,但我根本没去顾忌这个。
别说是骂娘了,要是蒋晓玲被吓出个什么好歹,我指定跟他没完!
只不过我刚开口骂娘,瓮同仙就立马不急不慌的缓缓说道:“小掌柜,不用担心,只是惊吓过度晕过去了,天亮就醒了……”
我一听瓮同仙这语气,更加确定他这就是故意的,应该是为了避嫌什么。
接着瓮同仙又缓缓说道:“你先把她抱到床上睡一觉……”
我顿了一下,心里也考虑到,瓮同仙还在等着我跟他合作,应该不会伤害我身边的人,这才稍微的放下心,把蒋晓玲抱了起来,小心翼翼的放在棺椁底座的那张用棺木改造的木板床上。
而后身边又传来瓮同仙的桀桀笑声:“小掌柜,你这位夫人……了不得啊!”
我放下蒋晓玲扭身转头,看瓮同仙依旧在用他那双大小眼儿直勾勾的看着昏睡的蒋晓玲,眼神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邃,又说道:“您夫人眉藏锦绣,眼含慧光,骨相里自带三分财库,七分韧劲,这是典型的旺夫助运之相,命中带驿马,能陪你闯荡,也能替你守成,助你乘风起势,你遇到她,算是走大运了……”
我听着瓮同仙这话,想起来二叔一直煞费苦心的想要撮合我和蒋晓玲,可能除了蒋晓玲屁股大能生儿子之外,二叔应该也是看出蒋晓玲有‘旺夫相’。
但我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儿,淡淡的说道:“她不是我媳妇,我们俩不是这种关系。”
瓮同仙嘴角微微一扬,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语气道:“现在不代表以后……”
我眉头微蹙,这话里的意思,好像是看出了我和蒋晓玲的……以后。
但旋即瓮同仙那只浑浊的眼睛又微微转动,看似还想再说什么,又欲言又止的轻叹了道:“只不过可惜啊……”
“可惜什么?”我被瓮同仙这种欲言又止的语气勾起了好奇,立即反问他。
瓮同仙轻叹道:“可惜中日则移,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我大概能懂‘月满则亏’的意思,就是当一件事发展到极点,会开始衰退。
这好像是在预言着,蒋晓玲太过于‘旺夫’,但旺到极点,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儿。
瓮同仙看相卜卦的本事深不可测,但我想着以后不可能会跟蒋晓玲走到一起,所以也就没把这话当回事儿。
瓮同仙也点到即止的跳过了这个话题,又把目光转到我身上,眼神中透着像是能看穿一切的深邃,对于我过来找他,也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淡淡的笑道:“小掌柜,我果然没看错人,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你少给我戴高帽子!”
我眉头一皱,听着瓮同仙这话,心里直别扭。
瓮同仙再次桀桀一笑,极不协调的那张脸仿佛藏着某种得逞的阴谋。
不!准确说应该是阳谋!
“小掌柜,跟我来吧!”瓮同仙又丢下一句话,缓缓转身朝外走去,形如枯槁的身子佝偻着,走路也不带脚步声,就像是双脚不着地的鬼魅在飘荡。
我既然来了,也就没去多想多问,回头看了一眼昏睡的蒋晓玲,就跟着瓮同仙往外走。
瓮同仙走在前面,带我从墓室甬道进了一间偏室
这间偏室跟刚才的那间主墓室差不多大,青石砖垒砌的墓墙有些开裂,原本的壁画也全部脱落,但四周的石雕保存的还算完好,两尊镇墓兽石像神态狰狞,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我拿着手电筒照向墓室的四周,光线所及之处,看到的景象让我有些惊讶。
墓室里显然像是被精心布置过的,地面被清扫的一尘不染,中央又用朱砂混合着某种暗红色的颜料,画了一个复杂的八卦阵图,正前方还摆放着一个干草编制的蒲团。
正对着蒲团的上方,摆着一张长条石案,这条石案应该原本就是这座古墓里的东西,是用来放置供奉墓主人牌位的。
而此刻石案上供奉的并非墓主人牌位,也不是神佛牌位,而是一尊造型古朴、面容模糊的黑色石兽。
石兽前设香炉,炉中插着三炷粗长的线香,香烟袅袅,散发出一股说不上来的异香,充斥着整间墓室。
另外在香炉的两旁,还摆放着很多其他物件。
左侧是两盏土陶碗,一盏放着五谷,一盏盛着暗红色的粘稠液体,像是什么东西的血,还有一柄带鞘的青铜短匕。
右侧是一卷不知名兽皮包裹的古籍,和一盏青铜油灯,以及一坛未开封的老酒。
看到眼前的这些布置,我就瞬间明白了。
瓮同仙这个老东西,笃定我会下定决心找他来拜师,所以提前就在这间墓室里,布置好了拜师仪式!
这拜师仪式还挺庄重,能看的出来瓮同仙这个‘鬼秀才’很注重排场和规矩。
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能大概明白,石案上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一种寓意。
接着我又把手电筒的光柱直直的照在石案的那一碗血上。
在手电光的照射下,我看着碗中浓稠液体的猩红色,能百分百确定,那确实是一碗血,而且还是刚接的!
旋即我眼角的余光又猛地注意到墓室墙角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下意识的用手电筒照过去。
那黑乎乎的……竟是一具尸体!
喜欢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