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要交钱,有些人悄悄走出队伍,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见官兵赶走好几个没钱交的百姓,一点情面都不留,耷拉着眉眼,愁苦的离开了。
还有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身上没钱,对着官兵一顿哭求,官兵完全不理会,
见人还是不走,有那可恶的官兵,还会把农民的东西打翻,推倒,简直可恶。
但是也给了那些后来的心存侥幸的人一个范例,队伍里又走了几个人,
佝偻着背影,透出无尽的沧桑和悲凉。
林兰华别开眼,看向了别处,摸着手中的铜板,克制住了自己的怜悯之心,
这样的世道,她有不起。
几人交了铜板,顺利的进入县城,县城的街道高楼,还是与从前一样,
就是生活在次间的人,再也没有了林兰华第一次入城的笑脸,
人们的脸上,或是愁苦,或是颓靡,或是惊惧,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县里粮铺的粮食已经涨价到三百六十二文钱一斗了,
不少排队买粮食的人,也是面黄肌瘦,骨瘦如柴。
现在这样高价的粮食,已经没啥人能够吃得起,大多数人家都是糙米杂粮,
但是现在这些东西都涨价了,都比原先的细粮的粮价还高得多。
一个枯瘦,面容愁苦的男人摸着身上揣着的铜板,紧张的看着来往的人,
时不时摸一摸自己的钱袋,脑中全是家里瘦骨伶仃的妻儿......
林兰华一行人没有浪费时间去排队买粮食,由林兰华和赵大成带着分头行动,
在县里打听消息。
来到县里最热闹的茶楼,林兰华直接花钱找了茶楼里的万事通,打听柳州那边的消息。
“柳州那地儿现在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估计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客官你要是真有亲戚在那儿,怕是凶多吉少!”
“不过,柳州得守城得官兵要比洪州多不少,万一有朝廷得支援,说不定柳州也会平安无事。”
林兰华寻了找亲戚得借口,万事通插科打诨,花花肠子不少,在林兰华这儿胡混了不少铜板,
才把各处得消息吐露干净了。
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各地得叛乱多发,到处都有称王称帝得,一群占山为匪,几百号人得土匪窝,
都能分封出一个朝廷出来,真是混乱。
朝廷现在根本无力平各地得造反战乱,边关也被外敌侵扰,
手握一方兵权的将军也稳坐钓鱼台,明面上都是听从中央的,暗地里却打算静观其变,以图后报,
估计要等各方割据势力出现优劣之后,才会选择站队。
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到处都是战火,都是苦难,承受一切苦果的都是他们。
听到的消息全部都是坏消息,林兰华沉默的带着人离开了茶楼,去了和赵大成他们约定的地点。
赵大成他们去了铁匠铺买了很多铁器,包括不少的砍刀,留着以后有用。
中途赵大成还离开了一会儿,去买了些其他的东西。
在约定的地点集合,消息打听清楚了,东西也都买齐了,众人才牵着骡车骡车回家了。
家里,林父和周老爹他们老早就带着人等在那里了,
“怎么样?”
一见到人回来,林父就焦急的询问道,
听到消息的几人同样忧心如焚,将目光聚集在林兰华和赵大成身上,
最后是赵大成开的口,
“柳州城不容乐观,等流民军攻破了柳州,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咱们永州府了,还是趁现在叛军还没有军临城下,赶紧走吧,不然真等叛军打过来,还不一定走得了,”
“再说,之前从村子里逃走的那些流民,还有柳州涌来的流民,咱们这里很快就会不得安宁了。”
是啊,之前洪州盛州那边的流民来,十里八乡就已经混乱过一阵子了,
现在又来了,官府也指望不上,他们这些乡下老农,真是没有活路了。
“大成,我们周家的宗族里通知了,今天晚上在在族长家里商量事情,我去看看情况,到时候来告知与你。”
周老爹现下也是目无章法,不知道怎么办,不过粮食都已经运进山里去了,不论如何,过两天他们一家是要和赵大成他们一块儿躲进山里的,
但是周氏宗族的人如何打算,他也要知晓,万一族里决定逃走,起码要弄清楚路线和目的地,
等以后安定了,能叫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寻一寻。
林父一家在桃花沟同样的,宗族中人不少,像林大伯就是和族里共存亡的,林父劝不了,
“兰华,我有一件事儿想和你们说,是关于你大伯家的,”
林父一开口,几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他身上,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周家也知道赵大成他们之前是叫林大伯和林父两家一块儿进山的,结果林大伯家之前不愿意,他们听了林父开头的话,以后是人家又反悔了,想同他们一起了,也没立场说什么,就静静的听着,
“是你大堂哥的儿子小竹,他娘生他的时候过世了,后面你大堂哥另娶了媳妇,都是你大伯娘照顾的小竹,后头的堂嫂有儿有女,对小竹也一般,所以你大伯娘想叫咱们带上小竹,他们会给小竹半年的口粮,”
林父说着,心中也是难受,大嫂把小竹托付给他们一家,是真的走到逃荒那一步,他们老两口估计很难走下去,到时就无人照拂小竹了,兵荒马乱的路上,小小的孩子最容易夭折了。
“那孩子现在有几岁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吗?”
林兰华见过大伯娘家不少人,小竹这孩子也见过两面,但是不算熟悉,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年岁,
“他今年八岁了,打小没娘,爹也不疼,不爱说话,但是是个勤快的好孩子,不会给咱们带来麻烦的,我到时候一定会照看好他的,”
林父小心翼翼的观察其他众人的表情,嘴里不停的夸赞小竹,睁着眼睛恳求的看着众人,希望他们同意自己把这个侄孙带上。
喜欢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
还有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身上没钱,对着官兵一顿哭求,官兵完全不理会,
见人还是不走,有那可恶的官兵,还会把农民的东西打翻,推倒,简直可恶。
但是也给了那些后来的心存侥幸的人一个范例,队伍里又走了几个人,
佝偻着背影,透出无尽的沧桑和悲凉。
林兰华别开眼,看向了别处,摸着手中的铜板,克制住了自己的怜悯之心,
这样的世道,她有不起。
几人交了铜板,顺利的进入县城,县城的街道高楼,还是与从前一样,
就是生活在次间的人,再也没有了林兰华第一次入城的笑脸,
人们的脸上,或是愁苦,或是颓靡,或是惊惧,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县里粮铺的粮食已经涨价到三百六十二文钱一斗了,
不少排队买粮食的人,也是面黄肌瘦,骨瘦如柴。
现在这样高价的粮食,已经没啥人能够吃得起,大多数人家都是糙米杂粮,
但是现在这些东西都涨价了,都比原先的细粮的粮价还高得多。
一个枯瘦,面容愁苦的男人摸着身上揣着的铜板,紧张的看着来往的人,
时不时摸一摸自己的钱袋,脑中全是家里瘦骨伶仃的妻儿......
林兰华一行人没有浪费时间去排队买粮食,由林兰华和赵大成带着分头行动,
在县里打听消息。
来到县里最热闹的茶楼,林兰华直接花钱找了茶楼里的万事通,打听柳州那边的消息。
“柳州那地儿现在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估计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客官你要是真有亲戚在那儿,怕是凶多吉少!”
“不过,柳州得守城得官兵要比洪州多不少,万一有朝廷得支援,说不定柳州也会平安无事。”
林兰华寻了找亲戚得借口,万事通插科打诨,花花肠子不少,在林兰华这儿胡混了不少铜板,
才把各处得消息吐露干净了。
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各地得叛乱多发,到处都有称王称帝得,一群占山为匪,几百号人得土匪窝,
都能分封出一个朝廷出来,真是混乱。
朝廷现在根本无力平各地得造反战乱,边关也被外敌侵扰,
手握一方兵权的将军也稳坐钓鱼台,明面上都是听从中央的,暗地里却打算静观其变,以图后报,
估计要等各方割据势力出现优劣之后,才会选择站队。
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到处都是战火,都是苦难,承受一切苦果的都是他们。
听到的消息全部都是坏消息,林兰华沉默的带着人离开了茶楼,去了和赵大成他们约定的地点。
赵大成他们去了铁匠铺买了很多铁器,包括不少的砍刀,留着以后有用。
中途赵大成还离开了一会儿,去买了些其他的东西。
在约定的地点集合,消息打听清楚了,东西也都买齐了,众人才牵着骡车骡车回家了。
家里,林父和周老爹他们老早就带着人等在那里了,
“怎么样?”
一见到人回来,林父就焦急的询问道,
听到消息的几人同样忧心如焚,将目光聚集在林兰华和赵大成身上,
最后是赵大成开的口,
“柳州城不容乐观,等流民军攻破了柳州,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咱们永州府了,还是趁现在叛军还没有军临城下,赶紧走吧,不然真等叛军打过来,还不一定走得了,”
“再说,之前从村子里逃走的那些流民,还有柳州涌来的流民,咱们这里很快就会不得安宁了。”
是啊,之前洪州盛州那边的流民来,十里八乡就已经混乱过一阵子了,
现在又来了,官府也指望不上,他们这些乡下老农,真是没有活路了。
“大成,我们周家的宗族里通知了,今天晚上在在族长家里商量事情,我去看看情况,到时候来告知与你。”
周老爹现下也是目无章法,不知道怎么办,不过粮食都已经运进山里去了,不论如何,过两天他们一家是要和赵大成他们一块儿躲进山里的,
但是周氏宗族的人如何打算,他也要知晓,万一族里决定逃走,起码要弄清楚路线和目的地,
等以后安定了,能叫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寻一寻。
林父一家在桃花沟同样的,宗族中人不少,像林大伯就是和族里共存亡的,林父劝不了,
“兰华,我有一件事儿想和你们说,是关于你大伯家的,”
林父一开口,几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他身上,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周家也知道赵大成他们之前是叫林大伯和林父两家一块儿进山的,结果林大伯家之前不愿意,他们听了林父开头的话,以后是人家又反悔了,想同他们一起了,也没立场说什么,就静静的听着,
“是你大堂哥的儿子小竹,他娘生他的时候过世了,后面你大堂哥另娶了媳妇,都是你大伯娘照顾的小竹,后头的堂嫂有儿有女,对小竹也一般,所以你大伯娘想叫咱们带上小竹,他们会给小竹半年的口粮,”
林父说着,心中也是难受,大嫂把小竹托付给他们一家,是真的走到逃荒那一步,他们老两口估计很难走下去,到时就无人照拂小竹了,兵荒马乱的路上,小小的孩子最容易夭折了。
“那孩子现在有几岁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吗?”
林兰华见过大伯娘家不少人,小竹这孩子也见过两面,但是不算熟悉,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年岁,
“他今年八岁了,打小没娘,爹也不疼,不爱说话,但是是个勤快的好孩子,不会给咱们带来麻烦的,我到时候一定会照看好他的,”
林父小心翼翼的观察其他众人的表情,嘴里不停的夸赞小竹,睁着眼睛恳求的看着众人,希望他们同意自己把这个侄孙带上。
喜欢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