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上的更梆子敲过四下时,顾承砚正就着油灯翻一本《无线电学入门》。
密室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着夜露寒气的风卷进来,他抬头正见青鸟立在门口,青布短打衣襟湿了半截,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
\"陈砚生昨夜烧到三十九度。\"青鸟将纸摊在案上,墨迹被汗浸得发晕,\"守夜的老周头说,他翻来覆去念'三七九,二六一,五四八',还混着'电台''铁屋'。\"
顾承砚放下茶盏,指节抵着下颌。
这串数字他熟——前七日吴淞口监听站的异常频段记录,三次峰值频率正是三七九、二六一、五四八赫兹。
他抽过铅笔在纸上重重圈出数字,笔尖几乎戳破纸背:\"他在说什么?\"
\"老周头说,小砚生烧得迷糊时,袖口的丝脉泛着银光。\"青鸟声音低下去,\"像......像有活物在皮下爬。\"
顾承砚突然站起,椅腿在青砖上刮出刺耳声响。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染坊,陈砚生蹲在蚕房数蚕龄时,袖口那道他亲手绣的丝脉——用顾氏特有的桑脂混着磁石粉染的,说是为了教少年们认丝质,实则是他从现代电磁学里偷师的小手段。
\"体温升高会让桑脂分子活跃。\"他抓起案头的蚕丝样本,在灯下对着光,\"丝脉里的磁石粉跟着血液流动,把空气里的电磁波动......\"他突然顿住,目光灼灼地盯着青鸟,\"变成了能被人体感知的震动。
那孩子不是说胡话,是在解码!\"
青鸟喉结动了动,伸手摸向腰间的短刀——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
顾承砚却笑了,笑得眼底发亮:\"我们之前只教他们用眼耳,现在要借梦织网。\"他抓起刻刀,在木板上刻下新指令:\"从今日起,'春蚕组'睡前必须记录梦境,越零碎越好。\"
话音未落,外间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苏若雪抱着一摞《女红歌诀》推门进来,月白衫子下摆沾着墨点,发间的珍珠簪子晃着微光:\"我改了'绣蝶双飞'的口诀。\"她翻开教材,指腹抚过新写的蝇头小楷,\"把呼吸节奏和摩斯密码编在一起,少年们默诵时,心跳就是发报机。\"
顾承砚凑过去看,见原本\"一针绕,两线交\"的口诀被改成\"吸三秒,停半秒\",后面还注着\"梦境记于毛边纸,晨时用碘酒显影\"。
苏若雪抬眼,眼尾带笑:\"刚才去'习题批改房',阿福说昨晚梦见'红灯笼挂三夜,狗不叫'。\"她从袖中摸出张泛黄的纸,对着油灯一照,隐约显出一行暗字——法租界松本洋行。
\"他们换暗哨周期了。\"顾承砚接过纸,指节轻轻叩了叩,\"苏小姐这招,比巡捕房的眼线还灵。\"
苏若雪耳尖泛红,却没接话,只将教材重新码齐:\"我去给孩子们上课。\"她转身时,顾承砚瞥见她袖中露出半截丝线,正是改良过的桑脂丝脉。
密室里重新只剩两人时,顾承砚从抽屉里摸出个檀木盒,掀开盖子是排晶莹的双相茧。
他捏起一颗,用银针对着烛火烤了烤,茧身慢慢透出暗纹:\"加了蜂蜡,显影时间能延长到十二时辰。\"他将茧递给青鸟,\"让孩子们次日补录梦境,漏了什么也能追回来。\"
青鸟接过茧,指尖触到微微的温凉,突然想起城南粥棚的计划——顾承砚前日让盐帮老蔡在破庙支了口大锅,说是施粥,实则让\"春蚕组\"轮值。
他正想开口,顾承砚却先一步道:\"今日正午,宪兵队会有辆无线电车经过城南。\"他指节敲了敲地图上的红点,\"你带两个孩子去粥棚,看丝脉会不会发烫。\"
日头过午的时候,城南破庙飘着粥香。
陈砚生捧着碗粥,袖口的丝脉突然像被火燎了似的发烫。
他抬头正见辆黑铁皮车\"轰\"地开过,车顶上支着根铁杆子。
旁边的阿福突然\"哎哟\"一声,碗摔在地上:\"我胳膊疼!\"
蹲在墙根的青鸟摸了摸腰间的小本,低头记道:\"丝脉发烫时间:宪兵车经过前三十秒;犬只躁动:车距五十步时。\"他抬头看向庙门,正见顾承砚站在阴影里,冲他微微点头。
入夜时,顾承砚在密室里摊开新的地图。
蓝点比昨日多了五个,其中三个在虹口片区连成线。
他提笔在\"虹口\"二字上画了个圈,转头对青鸟道:\"明日去虹口收旧衣。\"他从抽屉里摸出张旧衣票,\"记得穿得破些。\"
青鸟接过票,低头理了理青布短打的衣领。
窗外的月亮被云遮住一半,他望着顾承砚案头新刻的木牌——\"以梦为梭\",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电车的\"叮叮\"声,混着不知谁家的留声机,唱着\"何日君再来\"。
他摸了摸腰间的短刀,刀鞘上还沾着粥棚的饭粒。
青石板路上的露水还未褪尽时,青鸟已经蹲在虹口弄堂口的腌菜缸旁。
他套着洗得发白的灰布短打,肩上搭着条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褡裢,活脱脱个走街串巷的收旧衣贩子。
晨雾里飘来海腥味,混着隔壁日料店的味噌汤香,他盯着斜对过三层红砖楼的木窗——那是松本洋行会计课长中村次郎的家。
“阿伯,收旧衣裳不?”
脆生生的女声惊得青鸟抬眼,只见个穿月白立领衫的妇人抱着个铁皮箱子站在跟前,鬓角别着朵褪色的樱花簪。
他忙堆出讨好的笑:“收收收!棉纺的论斤,绸缎的看花样。”妇人掀开箱盖,最上面压着件男式西装,袖口磨得起球,倒是底下露出台黑亮的打字机,铁壳子蹭了不少漆。
“这是我家那口子不要的旧物。”妇人用帕子擦了擦打字机,“说是新式电传机进来了,老古董占地方。”她压低声音,“给个三块大洋,我就当扔了。”
青鸟的手指在褡裢里摸了摸,触到最底层的银圆硬邦邦的棱角——顾承砚今早塞给他的五块现洋,原说最多花三块。
他装作犹豫,指尖轻轻划过打字机色带槽:“这铁疙瘩沉得很,三块怕要亏。”
“两块八!”妇人急了,眼尾的细纹皱成团,“再少我就搬去垃圾站了。”
青鸟的目光扫过她腕上的铜镯子——和昨日情报里“中村太太月初当掉金镯子给婆婆抓药”的信息对上了。
他猛一拍大腿:“成!我担着亏,图个吉利。”
等妇人抱着银圆转身进楼,青鸟扛起打字机时,袖中丝脉突然轻轻一跳——这是和顾承砚约好的“得手”暗号。
密室里的顾承砚正用放大镜盯着蚕丝样本,听见楼下传来三声敲窗的竹梆,立刻放下工具。
苏若雪从绣绷后抬头,她正带着六个女工拆解顾氏新出的“月白缎”,指尖还沾着靛蓝染料:“是青鸟?”
“是。”顾承砚快步下楼,正见青鸟扛着打字机跨进后门,铁壳子在青石板上撞出闷响。
苏若雪已经取来工具箱,竹篾编的盒子里整整齐齐码着镊子、毛刷和小瓷瓶。
“色带夹层。”顾承砚指着打字机,“中村那老狐狸用的是速干油墨,残留字迹得用松节油浸。”
苏若雪的指尖在色带上来回摸索,突然顿住:“这里有折痕。”她用镊子夹起段深褐色色带,浸进松节油里。
片刻后,微黄的液体里浮出淡淡墨痕——“沪西仓库,每周三晨六时交接名单”。
顾承砚的指节重重叩在案上,眼底燃起火:“反图谱计划提前。”他抓起纸笔,“让王会长明日在霞飞路茶会‘不小心’说漏嘴,说荣鑫纱厂要运二十箱棉纱去苏州。”
“假行程?”苏若雪立刻反应过来,“引他们把假情报录进档案,我们再抓核对的人。”
“对。”顾承砚抽出张照片推过去,“春蚕组的孩子们去档案馆外蹲守,拿这张‘松本洋行情报科’的名单比对。”他抬头时,目光落在窗外跑过的小身影上——陈砚生正抱着摞《女红歌诀》往绣坊跑,袖口的丝脉在风里晃了晃。
三日后的织梦会设在顾家祠堂偏厅。
苏若雪搬来张雕花圆桌,桌上摆着青瓷茶盏和一碟桂花糕。
十二名春蚕组成员围坐,陈砚生缩在最里侧,指尖捏着枚未封蜡的空茧——这是苏若雪昨日塞给他的,说“梦里的声音要装在里面”。
“今日讲《列子·汤问》。”苏若雪翻开线装书,声音像浸了蜜,“有个叫詹何的人,用单股蚕丝钓大鱼。旁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心无杂念,线随鱼动’。”她的目光扫过众人,停在陈砚生脸上,“我们就像那串珠子,线在各自心里牵着。”
陈砚生捏着空茧的手紧了紧,茧壳上的细孔蹭得掌心发痒。
散会时,苏若雪单独叫住他:“昨夜阿福说你翻来覆去念‘铁屋’,是不是又梦见松田物产的仓库了?”
“嗯。”少年低头,“丝脉发烫的时候,我听见铁链响。”
“这茧是你的警钟。”苏若雪将茧塞进他手心,“它替我们听着。”
当夜,陈砚生抱着空茧蜷在阁楼木板床上。
月光透过破窗漏进来,照得袖口丝脉泛着银。
后半夜,他突然惊醒——丝脉像被小锤子敲着,一下一下撞着皮肤。
他摸黑爬起来,趴在窗台上往下看:两辆黑车正往松田物产开,车灯扫过墙根时,他看清了车牌上的“特高课”标记。
“提前两刻!”次日清晨,顾承砚在密室拍着记录册,“陈砚生的预警比监听站还早!”他铺开新画的情报网图谱,十二枚蓝针在纸上连成六角形,每个角尖都对着租界里的敏感点——巡捕房、洋行仓库、电台大楼。
“丝入梦,梦成网,网自生眼。”他提笔在图谱角落写下这行字,墨迹未干,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陈砚生站在门口,额角沾着草屑,袖口的丝脉像活了似的蜷成团。
他举起手腕,月光下,腕内侧凝着朵雪纹花,花心的银丝正随着心跳轻颤,“回家路上,丝脉突然往上爬......”
顾承砚的呼吸顿住。
他伸手去摸那朵花,指尖触到微微的温凉,像触到了某种正在苏醒的活物。
隔壁房间传来青鸟的脚步声,带着夜露的寒气。
他抱着个铜制体温表,目光落在陈砚生的手腕上,喉结动了动,却没说话。
窗外的月亮西沉,将雪纹花的影子投在图谱上,正好落在六角蜂巢的中心点。
密室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着夜露寒气的风卷进来,他抬头正见青鸟立在门口,青布短打衣襟湿了半截,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
\"陈砚生昨夜烧到三十九度。\"青鸟将纸摊在案上,墨迹被汗浸得发晕,\"守夜的老周头说,他翻来覆去念'三七九,二六一,五四八',还混着'电台''铁屋'。\"
顾承砚放下茶盏,指节抵着下颌。
这串数字他熟——前七日吴淞口监听站的异常频段记录,三次峰值频率正是三七九、二六一、五四八赫兹。
他抽过铅笔在纸上重重圈出数字,笔尖几乎戳破纸背:\"他在说什么?\"
\"老周头说,小砚生烧得迷糊时,袖口的丝脉泛着银光。\"青鸟声音低下去,\"像......像有活物在皮下爬。\"
顾承砚突然站起,椅腿在青砖上刮出刺耳声响。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染坊,陈砚生蹲在蚕房数蚕龄时,袖口那道他亲手绣的丝脉——用顾氏特有的桑脂混着磁石粉染的,说是为了教少年们认丝质,实则是他从现代电磁学里偷师的小手段。
\"体温升高会让桑脂分子活跃。\"他抓起案头的蚕丝样本,在灯下对着光,\"丝脉里的磁石粉跟着血液流动,把空气里的电磁波动......\"他突然顿住,目光灼灼地盯着青鸟,\"变成了能被人体感知的震动。
那孩子不是说胡话,是在解码!\"
青鸟喉结动了动,伸手摸向腰间的短刀——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
顾承砚却笑了,笑得眼底发亮:\"我们之前只教他们用眼耳,现在要借梦织网。\"他抓起刻刀,在木板上刻下新指令:\"从今日起,'春蚕组'睡前必须记录梦境,越零碎越好。\"
话音未落,外间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苏若雪抱着一摞《女红歌诀》推门进来,月白衫子下摆沾着墨点,发间的珍珠簪子晃着微光:\"我改了'绣蝶双飞'的口诀。\"她翻开教材,指腹抚过新写的蝇头小楷,\"把呼吸节奏和摩斯密码编在一起,少年们默诵时,心跳就是发报机。\"
顾承砚凑过去看,见原本\"一针绕,两线交\"的口诀被改成\"吸三秒,停半秒\",后面还注着\"梦境记于毛边纸,晨时用碘酒显影\"。
苏若雪抬眼,眼尾带笑:\"刚才去'习题批改房',阿福说昨晚梦见'红灯笼挂三夜,狗不叫'。\"她从袖中摸出张泛黄的纸,对着油灯一照,隐约显出一行暗字——法租界松本洋行。
\"他们换暗哨周期了。\"顾承砚接过纸,指节轻轻叩了叩,\"苏小姐这招,比巡捕房的眼线还灵。\"
苏若雪耳尖泛红,却没接话,只将教材重新码齐:\"我去给孩子们上课。\"她转身时,顾承砚瞥见她袖中露出半截丝线,正是改良过的桑脂丝脉。
密室里重新只剩两人时,顾承砚从抽屉里摸出个檀木盒,掀开盖子是排晶莹的双相茧。
他捏起一颗,用银针对着烛火烤了烤,茧身慢慢透出暗纹:\"加了蜂蜡,显影时间能延长到十二时辰。\"他将茧递给青鸟,\"让孩子们次日补录梦境,漏了什么也能追回来。\"
青鸟接过茧,指尖触到微微的温凉,突然想起城南粥棚的计划——顾承砚前日让盐帮老蔡在破庙支了口大锅,说是施粥,实则让\"春蚕组\"轮值。
他正想开口,顾承砚却先一步道:\"今日正午,宪兵队会有辆无线电车经过城南。\"他指节敲了敲地图上的红点,\"你带两个孩子去粥棚,看丝脉会不会发烫。\"
日头过午的时候,城南破庙飘着粥香。
陈砚生捧着碗粥,袖口的丝脉突然像被火燎了似的发烫。
他抬头正见辆黑铁皮车\"轰\"地开过,车顶上支着根铁杆子。
旁边的阿福突然\"哎哟\"一声,碗摔在地上:\"我胳膊疼!\"
蹲在墙根的青鸟摸了摸腰间的小本,低头记道:\"丝脉发烫时间:宪兵车经过前三十秒;犬只躁动:车距五十步时。\"他抬头看向庙门,正见顾承砚站在阴影里,冲他微微点头。
入夜时,顾承砚在密室里摊开新的地图。
蓝点比昨日多了五个,其中三个在虹口片区连成线。
他提笔在\"虹口\"二字上画了个圈,转头对青鸟道:\"明日去虹口收旧衣。\"他从抽屉里摸出张旧衣票,\"记得穿得破些。\"
青鸟接过票,低头理了理青布短打的衣领。
窗外的月亮被云遮住一半,他望着顾承砚案头新刻的木牌——\"以梦为梭\",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电车的\"叮叮\"声,混着不知谁家的留声机,唱着\"何日君再来\"。
他摸了摸腰间的短刀,刀鞘上还沾着粥棚的饭粒。
青石板路上的露水还未褪尽时,青鸟已经蹲在虹口弄堂口的腌菜缸旁。
他套着洗得发白的灰布短打,肩上搭着条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褡裢,活脱脱个走街串巷的收旧衣贩子。
晨雾里飘来海腥味,混着隔壁日料店的味噌汤香,他盯着斜对过三层红砖楼的木窗——那是松本洋行会计课长中村次郎的家。
“阿伯,收旧衣裳不?”
脆生生的女声惊得青鸟抬眼,只见个穿月白立领衫的妇人抱着个铁皮箱子站在跟前,鬓角别着朵褪色的樱花簪。
他忙堆出讨好的笑:“收收收!棉纺的论斤,绸缎的看花样。”妇人掀开箱盖,最上面压着件男式西装,袖口磨得起球,倒是底下露出台黑亮的打字机,铁壳子蹭了不少漆。
“这是我家那口子不要的旧物。”妇人用帕子擦了擦打字机,“说是新式电传机进来了,老古董占地方。”她压低声音,“给个三块大洋,我就当扔了。”
青鸟的手指在褡裢里摸了摸,触到最底层的银圆硬邦邦的棱角——顾承砚今早塞给他的五块现洋,原说最多花三块。
他装作犹豫,指尖轻轻划过打字机色带槽:“这铁疙瘩沉得很,三块怕要亏。”
“两块八!”妇人急了,眼尾的细纹皱成团,“再少我就搬去垃圾站了。”
青鸟的目光扫过她腕上的铜镯子——和昨日情报里“中村太太月初当掉金镯子给婆婆抓药”的信息对上了。
他猛一拍大腿:“成!我担着亏,图个吉利。”
等妇人抱着银圆转身进楼,青鸟扛起打字机时,袖中丝脉突然轻轻一跳——这是和顾承砚约好的“得手”暗号。
密室里的顾承砚正用放大镜盯着蚕丝样本,听见楼下传来三声敲窗的竹梆,立刻放下工具。
苏若雪从绣绷后抬头,她正带着六个女工拆解顾氏新出的“月白缎”,指尖还沾着靛蓝染料:“是青鸟?”
“是。”顾承砚快步下楼,正见青鸟扛着打字机跨进后门,铁壳子在青石板上撞出闷响。
苏若雪已经取来工具箱,竹篾编的盒子里整整齐齐码着镊子、毛刷和小瓷瓶。
“色带夹层。”顾承砚指着打字机,“中村那老狐狸用的是速干油墨,残留字迹得用松节油浸。”
苏若雪的指尖在色带上来回摸索,突然顿住:“这里有折痕。”她用镊子夹起段深褐色色带,浸进松节油里。
片刻后,微黄的液体里浮出淡淡墨痕——“沪西仓库,每周三晨六时交接名单”。
顾承砚的指节重重叩在案上,眼底燃起火:“反图谱计划提前。”他抓起纸笔,“让王会长明日在霞飞路茶会‘不小心’说漏嘴,说荣鑫纱厂要运二十箱棉纱去苏州。”
“假行程?”苏若雪立刻反应过来,“引他们把假情报录进档案,我们再抓核对的人。”
“对。”顾承砚抽出张照片推过去,“春蚕组的孩子们去档案馆外蹲守,拿这张‘松本洋行情报科’的名单比对。”他抬头时,目光落在窗外跑过的小身影上——陈砚生正抱着摞《女红歌诀》往绣坊跑,袖口的丝脉在风里晃了晃。
三日后的织梦会设在顾家祠堂偏厅。
苏若雪搬来张雕花圆桌,桌上摆着青瓷茶盏和一碟桂花糕。
十二名春蚕组成员围坐,陈砚生缩在最里侧,指尖捏着枚未封蜡的空茧——这是苏若雪昨日塞给他的,说“梦里的声音要装在里面”。
“今日讲《列子·汤问》。”苏若雪翻开线装书,声音像浸了蜜,“有个叫詹何的人,用单股蚕丝钓大鱼。旁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心无杂念,线随鱼动’。”她的目光扫过众人,停在陈砚生脸上,“我们就像那串珠子,线在各自心里牵着。”
陈砚生捏着空茧的手紧了紧,茧壳上的细孔蹭得掌心发痒。
散会时,苏若雪单独叫住他:“昨夜阿福说你翻来覆去念‘铁屋’,是不是又梦见松田物产的仓库了?”
“嗯。”少年低头,“丝脉发烫的时候,我听见铁链响。”
“这茧是你的警钟。”苏若雪将茧塞进他手心,“它替我们听着。”
当夜,陈砚生抱着空茧蜷在阁楼木板床上。
月光透过破窗漏进来,照得袖口丝脉泛着银。
后半夜,他突然惊醒——丝脉像被小锤子敲着,一下一下撞着皮肤。
他摸黑爬起来,趴在窗台上往下看:两辆黑车正往松田物产开,车灯扫过墙根时,他看清了车牌上的“特高课”标记。
“提前两刻!”次日清晨,顾承砚在密室拍着记录册,“陈砚生的预警比监听站还早!”他铺开新画的情报网图谱,十二枚蓝针在纸上连成六角形,每个角尖都对着租界里的敏感点——巡捕房、洋行仓库、电台大楼。
“丝入梦,梦成网,网自生眼。”他提笔在图谱角落写下这行字,墨迹未干,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陈砚生站在门口,额角沾着草屑,袖口的丝脉像活了似的蜷成团。
他举起手腕,月光下,腕内侧凝着朵雪纹花,花心的银丝正随着心跳轻颤,“回家路上,丝脉突然往上爬......”
顾承砚的呼吸顿住。
他伸手去摸那朵花,指尖触到微微的温凉,像触到了某种正在苏醒的活物。
隔壁房间传来青鸟的脚步声,带着夜露的寒气。
他抱着个铜制体温表,目光落在陈砚生的手腕上,喉结动了动,却没说话。
窗外的月亮西沉,将雪纹花的影子投在图谱上,正好落在六角蜂巢的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