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按下葫芦起了瓢-《大明伪君子》

  “哼”

  这姑娘得知蒙古大军动向,便第一时间赶来了静乐,为的就是有个万一,能出手将人救走。

  为了情郎,某种意义上,姑娘也是准备好了赴死的准备。

  钟月扭过身穿衣服,看陈牧还在那傻乐,便狠狠的给了个白眼:“竟想些有的没的,你喊我来什么事?”

  陈牧抬手帮她扶住头发,咧嘴一笑,小舌头都在乱颤,道:“这不是想你了么,”

  “放屁,有话赶紧说,一会我还有事呢”

  陈牧微楞,顺势问道:“何事?”

  钟月莹白的小耳朵微微颤动了一下,轻声道:“教中有些事要处理,我得快些赶过去”

  这姑娘自小就有个不为人所知的毛病,连她自己都不曾察觉,那便是一旦说谎话耳朵会动,这还是幼年时俩人玩耍时发现的,陈牧一直记在心中,如今一看哪里还不明白。

  这里面有事呀!

  陈牧赶紧一把将钟月揽了过来,正色道:“你遇见什么事了?跟我说实话”

  “天大的事,你我一起扛!”

  少时的感情是最纯粹的,也永远是最难忘的。

  如果说这个世间,还有什么人能让他产生抛开一切去维护的念头,那钟月绝对是其中之一。

  甚至可能是唯一。

  钟月迟疑了一下,有心继续隐瞒,可对上情郎那双忧心忡忡的目光,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前两日圣母传信与我,想约你见一见,我思来想去觉得此事实在不妥,便想着这几日动身去说服圣母”

  “白莲圣母,要见我?”

  陈牧这回是真傻眼了,他想过钟月可能是遇见麻烦了,或是朝廷或是江湖,可万万没想到是这么个情况。

  白莲圣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说级人物邀约,可不是小事,必须认真对待。

  “月儿,她知晓我们的关系,真正的关系?”

  钟月闻言赶紧摇了摇头,道:“圣母知晓我们因李冲一事有瓜葛,却不知我们真正渊源,不过你在李冲一案的具体作为,她是知晓的”

  “好色之徒呗?”

  陈牧苦笑一声,这是当初俩人商量好的说辞,为的就是掩盖俩人真实的关系。

  如今想起来,还是心里感觉有些冤枉,他陈青天海内人望,人人称颂,怎么就好色了!

  “月儿,那以你对其了解,白莲圣母想见我,是为了什么?”

  钟月咬了下唇角,犹豫了一下,道:“以我推测,可能是你升的太快,圣母打算将你收归己用了”

  陈牧嗤笑一声,斜着靠在锦墩上,不屑道:“收我?她老人家有那么大的筹码么!”

  现在的陈牧,不是半年前的陈牧了。

  他成精了!

  山西战时巡抚,掌握一省军政大权,手下雄兵二十万。

  若非时日太浅,根基不稳,以这兵力地位,适逢乱世都是能割据一方的存在。

  白莲圣母听起来很神秘,可事实上不过是朝廷绞杀下的漏网之鱼,当年程阁老提兵十万便剿灭了白莲教之乱,如今的陈牧兵力犹有过之,

  她凭什么敢起这个心思!

  被收服还不错!

  “不要,老太婆太老了,要是那个南方圣女……”

  “咳咳,那是二弟的姐姐,不可胡思乱想”

  陈牧赶紧收敛心神,认真琢磨了一会,觉得这个约,自己好像只能赴。

  钟月的想法不对,以他的猜测,白莲圣母极有可能是打算找他合作。

  既然白莲圣母起了约他的心思,那就不会轻易打消,与其让这等人物找上门来,还不如主动一些。

  如果能找到机会除了这个祸害,不失为一场美事。

  “月儿,你传信给白莲圣母,就说我同意了,地点她定,时间我选”

  ........

  事儿这东西很玄学,有时候多日不来,有时候纷至沓来,接踵而至,按下葫芦起了瓢。

  陈牧和钟月商定好一应诸事,前脚兴师动众的送走大太监,刚打算着手先将薛家给处理了,然而薛岳传来的一份军报,却令他不得不放下手头上的事,将思绪再次无奈的转移到军事上来。

  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郭桓和张之极发生不睦,俩人针尖对麦芒,在前线居然顶了牛,五天时间居然无一条军令成功下达!

  “老头你糊涂呀,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当初将兵权交给郭桓之时,他就担忧过这个事,可老郭桓拍着胸脯保证绝无问题。

  “我信他个邪”

  陈牧有心想将其二人招来静乐调解一二,可左思右想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去一趟的好,薛岳军报中对分歧语焉不详,他必须亲自去一趟,才能放心。

  不管谁对谁错,影响了驱逐鞑子,都是大罪!

  “希望张之极给我这个巡抚点面子,不然宣府要换总兵了”

  临去之时,陈牧招来了韩晃和于光,嘱托了一应事务后,将惩办鲁家通敌叛国一案交托给了韩晃

  “鲁家乃是山西大户,世受国恩,百姓爱戴,不想一招通敌以致太原沦陷,百姓流离,其罪之大罄竹难书”

  “前些时兵凶战危,朝廷传下抄家的旨意并未彻底完成,如今各地接连平定,此事还需继续才是”

  “鲁家主脉虽然逃亡蒙古,可各地分支还在,可将其尽数押往静乐,调查分辨之后,以军法明正典刑”

  陈牧说的杀气森森,听得韩晃脖后冷气直冒。

  乖乖,这陈状元如今好重的杀气!

  不过这个事他可不敢就这么接,有些事还需问明白。

  “抚台,按制事涉如此大案,当报朝廷复核,陛下勾绝才能明正典刑,如果就在此地处理,是否有些不合规矩?”

  陈牧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无妨,此乃战时特办,本抚有这个权利,加之如今山西半壁残破,正需祸首祭旗,以安百姓之心,警戒不法之徒”

  “更何况百废待兴需要银钱,你我不能事事麻烦陛下和朝廷,彻底抄了鲁家,正合适”

  韩晃没想到他说的这么明白,习惯了含蓄委婉官场生态的他,一时间还有些不习惯。

  不过他也十分认同陈牧的想法,谁嫌钱扎手呀。

  没有官员不喜欢抄家。

  当然,不能抄自己家。

  “抚台放心,下官必不负所托”

  陈牧点头,又嘱咐几句便出了衙门,带着巡抚标营赶往前前线。

  韩晃看着其远去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感慨道:“年轻真好呀”

  一旁的于光也笑着附和:“陈抚台一心为国,不避弩矢,我等不如也”

  两个布政使互相对视一眼,默契都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不过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压不住。

  他们没有阻拦陈牧去前线,而是听之任之,其实内心都存了一些小心思。

  按理讲陈牧如今的处境,该是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之时,将自身功绩和地位垒实,才是上策。

  这个时候做得越多,其实错的越多。

  从这也能看出陈牧如今的处境,虽然功劳之大国朝罕有,可资历之浅几如幸臣,在文官群体中,认可度其实是偏低的。

  文人自古相倾,何况是文官。

  很多人感慨其最多的,便是幸运,若换成某某,未必不能如此等等。

  这道题其实是有解的,答案有两种。

  其一便是时间,毕竟是状元身份,翰林出身,靠着时间完全可以填补资历上的不足。

  其二是立功,立盖世之功,当功劳大到一定程度,让其他人根本想都不敢想,连仰望都不及的程度,他人自然信服。

  汉之冠军侯,唐之天策上将,莫不如是。

  这也是陈牧一直把那份全歼蒙军的计划,一直放在心中不断提起的最大原因所在。

  可惜如今大明两线开战,北方兵力调拨一空,财政吃紧,已经没有能力支撑起他这个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