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
有内鬼?
不,这是反向的有内鬼,有海盗跳出来,打算把岸上的人卖掉,来赎买他这条命了?
沈乐一个手势,身边,两个本家佃农会意,上前架住高喊要指正的那个海盗,朝瓦房里拖。
沈乐顶着血腥气、臭气、潮味霉味,和一股不知道什么气味,硬着头皮钻进房里,打算找个地方坐下来审讯。
进门左右一望,就看到左边卧室里,一个年轻女孩衣衫褴褛,抓着件什么也遮不住的疑似布条,努力往床上缩。
他叹息一声,指挥下属拿起拍平在地面上的破烂木门,倚住正房和东屋之间的门框,这才在桌边坐定:
“你刚刚想说什么?”
“小……小人知道,是谁给我们指路,让我们上岸来抢的……”
“谁?”
“汪家!是汪家!就是卖船的那家!”见沈乐询问,被反绑住的海盗胆子大了一些,昂头道:
“上个月,头儿带人去岸上买粮,回来就说有了消息。那天带我们上去,进哪个库,哪里有东西可以搬,他都知道,这不是有内应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是汪家的?”沈乐皱眉。海盗跪直了一点身子,声音更大了点:
“大伙儿都知道啊!不是他们家还有谁?我们的船,有时候坏了,都到他们船场修补,还有条新船是从他们这里买的!”
一句话出口,沈乐身边,立刻起了一阵无声的骚动。在场的大多是兵丁、佃户,换句话说,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谁也不想好好地种着田,忽然就被人冲进来,抢了粮,烧了房子,抢走了老婆、妹妹、女儿……
还有人资助海盗?还有人给海盗指路,给海盗做内应?
那人罪该万死!不,不止是他,他的一家人都应该被砍头,都应该被剃光了头发去做苦工,都应该被流放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
“你大胆。”沈乐却是沉下了脸:
“为了活命,就随意攀咬官员,你可知道这要罪加一等?人家给你们修船的时候,怎么知道你们是海贼?
你怎么证明,你们的船是从他们家买的,不是你们抢的,不是被风吹走,然后让你们捡到的?嗯?!”
他每说一句,年轻海盗的脸色就灰败一分,渐渐瘫软下去,瑟瑟发抖。
沈乐仔细地注视着他,期望从他身上看到一些信心,或者一些有把握的迹象,却渐渐失望:
没有证据?
没有切实的证据?
口说无凭,一个海盗的证词,是非常容易被判断为攀咬——
只要县令想要护着汪家,或者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者畏惧汪家的势力……
到时候,别说这些海盗会不由分说被砍头,就连他,连他们沈家,也会卷入一场大大的麻烦。
房里一时寂静。身边的兵丁相互使着眼色,有人失望,有人迷惑,有人愤愤不平。
只有沈乐的一个族弟踏前一步,用刀鞘抽了年轻海盗一下,抽得他滚倒在地上:
“口说无凭!没有书信,没有印凭,就不要胡言乱语!”
年轻海盗瑟缩地趴在地上,连惨叫都不敢惨叫了。然而,瓦房外面,却忽然响起了一声喊叫:
“小人有证据!有证据!”
沈乐勾一勾手,立刻有人把那个家伙提了进来,掼在地上。这个海盗比之前那个年长一些,看着也魁梧有力一些,地位或许更高。
沈乐这样判断着,就听新来的海盗仰头道:
“小人跟着帮主——啊呸,跟着贼头上过岸,和汪家的管家见过面,他们还给贼头画过地图!”
沈乐微微动容。他一个眼神掠过,身边立刻分出两个士卒,在瓦房里搜寻起来。新来那个海盗侧头看了一眼,出声指点:
“贼头不会把好东西放在这里。他最重要的东西,都放在宝库里,我可以带你们去找……”
他的要求被许可了。一串火把点了起来,押着他弯弯曲曲,绕了几个圈子,来到了所谓的“宝库”:
那是一座不大的山洞,入口处相当逼仄,需要弯着腰才能走进去。
士兵们进入石洞,然后四肢着地,用力推出几个箱子,又在洞里到处敲打、挖掘了一遍,从高处石缝里掏出一个小箱。
沈乐只扫了一遍那些“财宝”,就忍不住想要叹气:
太惨了。
就真的太惨了,里面最值钱的,也不过是一些锦缎和瓷器——锦缎还是他家的工坊出的,瓷器也是,甚至不是最好的货色;
半块金饼,两三根歪七扭八、成色非常可疑的银铤,就连铜钱,都放了不少在箱子里面。
所以当海贼是图啥呢?图啥呢?有这种操舟的手艺,你老老实实搞海贸,赚得还比这多吧!
那个被珍重藏着的小箱子里,还真有一张帛画,如果沈乐不是熟悉了这个时代的地图,真的会把它当做儿童涂鸦忽略过去——
他要花很多力量,才能从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上,判断出这是海岸线,这是内河,这是港口,这是仓库……
一个方块一个方块,大概,就是一间一间的仓库。沈乐手指在帛画上移动,搜索着自己的记忆,比对着先前看到过的,仓库受损的情况:
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五间……都被抢了……第四间被砸开了门但只是看一看……后面几间有的被砸了东西,有的甚至没有被碰过……
大致情况,和那些方块上面,涂染的颜色与线条,差不多能对得上。
然后,沈乐的目光,就落到了帛画角落,一个有点模糊的印章上。
“就这?”
他拎起帛画,往贼人面前抖了抖。新来的海盗眼神追随着帛画,很快点头: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大人您看,那个印章——那就是汪家的印记!
他们家造的船,签的契书,上面都有这样的印记,要不然,帮主,啊呸,贼头怎么会相信他,怎么会带我们上岸来抢?”
沈乐的脸色终于严肃起来。他将帛画折了两折,又卷成一个小卷,往袖子里一放,正色看向海贼:
“汪家累年经商,签的契书不止一份,他们家的印记也不可能秘而不宣。
我怎么知道,这是汪家家主签的,不是管家背主签的,又或者,是你们私下仿的?”
“那箱子里的银锭——”
“难道不是你们抢的?”
箱子里的绢帛,瓷器,还是我们沈家出产的呢!绢帛瓷器抢得,银锭就抢不得?
“啊这——”
年长一些的海贼也张口结舌。他倒是想说,那次谈判他也去了,他陪着老大亲临现场,他能指认出汪家的管家。
奈何还是那句话,口说无凭,你一个海贼,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你是贼,人家是良民、是官吏,你先天就低人一头!
“对了,他们还送了老,呸,贼头一个小娘子!虽然是个丫鬟,可是——”
沈乐终于精神一振。他立刻站起,急急道:
“传令下去,岛上发现的一应妇孺,都要看好了,不要让她们自尽!”
他本来下的命令,是士兵们三个一组,相互监督,不得欺辱妇孺。
至于自尽,唉,那些被抢来的女子,她们未来也是前途茫茫。
若是回去以后,要被家人嫌弃,被乡邻指点嘲笑,甚至被夫家辱骂殴打休弃,也许,也许,艰难求生,还不如此时求死?
但是这会儿就说不得了。沈乐一边下令,一边快步走向东屋,赶紧搬开了挡住门框的破木门。
先前看到的女子已经穿好了衣服,满脸是泪,见到他过来,盈盈下拜:
“小女子便是汪家丫鬟,是他们强买而来,见贼头索要,又把我赠与那恶贼——还望大人替奴家做主,让奴家得以归见父母……”
沈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有几路证据迭加在一起,这官司就好打了。第二天一早,船队从蛇蟠岛归返,沈乐特地下令,分兵两路。
一路带着大部分俘虏,以及海盗上救回来的妇孺,先在海边找个偏僻村落停留,把人藏匿下来,休息一夜再缓缓前行;
另一路,由沈乐亲自带队,掐着时间点,乘潮而进,借着夜色掩护直扑县衙。半夜叫开城门,把人证,物证,往县令面前一摆:
“汪家勾结海贼,罪大恶极!县尊,在下请县尊发令,连夜提审汪家船场雇工,酒楼老板、伙计,汪家丫鬟的父母邻舍!”
“……你是贼捕掾,缉拿盗贼,维持治安,是你的本职。要抓什么人,不必问我。”
县令脸色铁青,又惊又怒。惊的是治下出了这么大一个案子,上司查问起来,怕是免不了要挨上一顿;
怒的是这汪家也是积年老吏,在县里的根基,甚至比他还深厚。这要是作乱逆反起来,他自己的性命,都不好说了!
现在被沈乐把证据怼到面前,眼看他气势汹汹,这位县令也只能摆了摆手。沈乐一拱手,转身大踏步出门,一连串下达命令。
他带来的族兵,衙役,以及从家族紧急调来,跟着他上过战场的佃农,甚至山民里稍有勇力的汉子,四面扑出:
一路扑奔汪家田庄,把那名丫鬟的父母家人,和左邻右舍一起提来,与姑娘相见。
分离多时,骤然重逢,父母兄嫂都是大惊:
“二丫!你怎么……你可是闯了什么祸?打坏了主家的东西?别怕,别怕,爹娘哪怕下死力气,也会赚出钱来陪你!”
“她可是汪家丫鬟?”
沈乐冷眼看了一会儿,出声询问。父母连连点头,就连几个熟悉的邻居,也开口作证:
“没错!二妮子是三年之前,被主家带走,选进宅子里当丫鬟的!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我们都看着呢!难道是……”
沈乐让人录了口供,看着邻居们签字画押,才送他们离开。
这边刚把人遣走,那边,丫鬟就嚎啕大哭起来:
“爹!娘!那汪家忒不当人——女儿,女儿险些就见不到你们了……”
她泣不成声,详细描述了如何被管家带着会客,又被“赠予”海盗,被送到船上的经过。
父母兄嫂大惊,连连道:
“怪不得这两个月,二丫都没有出来见面,也没有捎钱回来……他们不让孩子出来见面,我们只道宅子里忙……”
这一路证据算是对上了。汪家的财物,可以被抢走,但是汪家的丫鬟,却不会无缘无故,跑到海盗那里。
什么,你说人是被抢走的,或者是走失了被拐走的?你报案了没有?让官府找人了没有?
与此同时,另一队人马直扑汪家船场,以协助调查为名,控制了所有账房先生和老师傅。
在沈乐带来的、精通账目的族人连夜核查下,很快从几本私账中发现了端倪——几笔维修记录只记收入,却无具体船只名号和来源;
更有两次“新船售出”记录,价格远低于市价,且收货方模糊记为“海客”;
船场老师傅在分开询问下,也有人松口,承认曾按管家吩咐,为一些“不像好路数”的船进行过紧急维修和改装……
第三路人马则拿着那张帛画,秘密询问了县里几位资深的书吏、商家。
众人一致认定,画上印章、印泥色泽,就是汪家印记,绝非伪造!
“你闻闻,这印泥上面,是不是有股香味?这是他们家独有的印泥,绝不是外人仿的!
第四路人马,提来酒楼的老板伙计,按照海盗和被送走丫鬟述说的时间,他们确认当时真的有这么一拨人马在酒楼见面,有个小娘子被带走;
第五路人马,四下看住汪家宅邸,确保没有一个人能逃走,更没有人能反戈一击,伤害到沈乐和县令……
收押讯问证人的工作进行了一天一夜。第三天一早,海盗、被抢妇孺、赃物、各路证人,整整齐齐,摆在了县令面前:
人赃俱获,证据齐全。县令再不犹豫,即刻发下号令:
“拿人!将汪家家主、一应管家及涉案人等,即刻锁拿归案!查封所有家产!”
如狼似虎的衙役与乡兵立刻出动。战战兢兢了一天一夜的汪家,顷刻之间,呼啦啦犹如大厦倾。
讯问、审理、判案进行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汪家的所有家产,都被抄没官卖——
而很自然地,沈乐依靠平贼之功,只花了极低的价钱,就买到了他想要的核心资产:汪家所有的船场,以及一片优质的杉木林地。
造船大业,家族的海贸大业,终于要开始了。
有内鬼?
不,这是反向的有内鬼,有海盗跳出来,打算把岸上的人卖掉,来赎买他这条命了?
沈乐一个手势,身边,两个本家佃农会意,上前架住高喊要指正的那个海盗,朝瓦房里拖。
沈乐顶着血腥气、臭气、潮味霉味,和一股不知道什么气味,硬着头皮钻进房里,打算找个地方坐下来审讯。
进门左右一望,就看到左边卧室里,一个年轻女孩衣衫褴褛,抓着件什么也遮不住的疑似布条,努力往床上缩。
他叹息一声,指挥下属拿起拍平在地面上的破烂木门,倚住正房和东屋之间的门框,这才在桌边坐定:
“你刚刚想说什么?”
“小……小人知道,是谁给我们指路,让我们上岸来抢的……”
“谁?”
“汪家!是汪家!就是卖船的那家!”见沈乐询问,被反绑住的海盗胆子大了一些,昂头道:
“上个月,头儿带人去岸上买粮,回来就说有了消息。那天带我们上去,进哪个库,哪里有东西可以搬,他都知道,这不是有内应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是汪家的?”沈乐皱眉。海盗跪直了一点身子,声音更大了点:
“大伙儿都知道啊!不是他们家还有谁?我们的船,有时候坏了,都到他们船场修补,还有条新船是从他们这里买的!”
一句话出口,沈乐身边,立刻起了一阵无声的骚动。在场的大多是兵丁、佃户,换句话说,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谁也不想好好地种着田,忽然就被人冲进来,抢了粮,烧了房子,抢走了老婆、妹妹、女儿……
还有人资助海盗?还有人给海盗指路,给海盗做内应?
那人罪该万死!不,不止是他,他的一家人都应该被砍头,都应该被剃光了头发去做苦工,都应该被流放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
“你大胆。”沈乐却是沉下了脸:
“为了活命,就随意攀咬官员,你可知道这要罪加一等?人家给你们修船的时候,怎么知道你们是海贼?
你怎么证明,你们的船是从他们家买的,不是你们抢的,不是被风吹走,然后让你们捡到的?嗯?!”
他每说一句,年轻海盗的脸色就灰败一分,渐渐瘫软下去,瑟瑟发抖。
沈乐仔细地注视着他,期望从他身上看到一些信心,或者一些有把握的迹象,却渐渐失望:
没有证据?
没有切实的证据?
口说无凭,一个海盗的证词,是非常容易被判断为攀咬——
只要县令想要护着汪家,或者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者畏惧汪家的势力……
到时候,别说这些海盗会不由分说被砍头,就连他,连他们沈家,也会卷入一场大大的麻烦。
房里一时寂静。身边的兵丁相互使着眼色,有人失望,有人迷惑,有人愤愤不平。
只有沈乐的一个族弟踏前一步,用刀鞘抽了年轻海盗一下,抽得他滚倒在地上:
“口说无凭!没有书信,没有印凭,就不要胡言乱语!”
年轻海盗瑟缩地趴在地上,连惨叫都不敢惨叫了。然而,瓦房外面,却忽然响起了一声喊叫:
“小人有证据!有证据!”
沈乐勾一勾手,立刻有人把那个家伙提了进来,掼在地上。这个海盗比之前那个年长一些,看着也魁梧有力一些,地位或许更高。
沈乐这样判断着,就听新来的海盗仰头道:
“小人跟着帮主——啊呸,跟着贼头上过岸,和汪家的管家见过面,他们还给贼头画过地图!”
沈乐微微动容。他一个眼神掠过,身边立刻分出两个士卒,在瓦房里搜寻起来。新来那个海盗侧头看了一眼,出声指点:
“贼头不会把好东西放在这里。他最重要的东西,都放在宝库里,我可以带你们去找……”
他的要求被许可了。一串火把点了起来,押着他弯弯曲曲,绕了几个圈子,来到了所谓的“宝库”:
那是一座不大的山洞,入口处相当逼仄,需要弯着腰才能走进去。
士兵们进入石洞,然后四肢着地,用力推出几个箱子,又在洞里到处敲打、挖掘了一遍,从高处石缝里掏出一个小箱。
沈乐只扫了一遍那些“财宝”,就忍不住想要叹气:
太惨了。
就真的太惨了,里面最值钱的,也不过是一些锦缎和瓷器——锦缎还是他家的工坊出的,瓷器也是,甚至不是最好的货色;
半块金饼,两三根歪七扭八、成色非常可疑的银铤,就连铜钱,都放了不少在箱子里面。
所以当海贼是图啥呢?图啥呢?有这种操舟的手艺,你老老实实搞海贸,赚得还比这多吧!
那个被珍重藏着的小箱子里,还真有一张帛画,如果沈乐不是熟悉了这个时代的地图,真的会把它当做儿童涂鸦忽略过去——
他要花很多力量,才能从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上,判断出这是海岸线,这是内河,这是港口,这是仓库……
一个方块一个方块,大概,就是一间一间的仓库。沈乐手指在帛画上移动,搜索着自己的记忆,比对着先前看到过的,仓库受损的情况:
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五间……都被抢了……第四间被砸开了门但只是看一看……后面几间有的被砸了东西,有的甚至没有被碰过……
大致情况,和那些方块上面,涂染的颜色与线条,差不多能对得上。
然后,沈乐的目光,就落到了帛画角落,一个有点模糊的印章上。
“就这?”
他拎起帛画,往贼人面前抖了抖。新来的海盗眼神追随着帛画,很快点头: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大人您看,那个印章——那就是汪家的印记!
他们家造的船,签的契书,上面都有这样的印记,要不然,帮主,啊呸,贼头怎么会相信他,怎么会带我们上岸来抢?”
沈乐的脸色终于严肃起来。他将帛画折了两折,又卷成一个小卷,往袖子里一放,正色看向海贼:
“汪家累年经商,签的契书不止一份,他们家的印记也不可能秘而不宣。
我怎么知道,这是汪家家主签的,不是管家背主签的,又或者,是你们私下仿的?”
“那箱子里的银锭——”
“难道不是你们抢的?”
箱子里的绢帛,瓷器,还是我们沈家出产的呢!绢帛瓷器抢得,银锭就抢不得?
“啊这——”
年长一些的海贼也张口结舌。他倒是想说,那次谈判他也去了,他陪着老大亲临现场,他能指认出汪家的管家。
奈何还是那句话,口说无凭,你一个海贼,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你是贼,人家是良民、是官吏,你先天就低人一头!
“对了,他们还送了老,呸,贼头一个小娘子!虽然是个丫鬟,可是——”
沈乐终于精神一振。他立刻站起,急急道:
“传令下去,岛上发现的一应妇孺,都要看好了,不要让她们自尽!”
他本来下的命令,是士兵们三个一组,相互监督,不得欺辱妇孺。
至于自尽,唉,那些被抢来的女子,她们未来也是前途茫茫。
若是回去以后,要被家人嫌弃,被乡邻指点嘲笑,甚至被夫家辱骂殴打休弃,也许,也许,艰难求生,还不如此时求死?
但是这会儿就说不得了。沈乐一边下令,一边快步走向东屋,赶紧搬开了挡住门框的破木门。
先前看到的女子已经穿好了衣服,满脸是泪,见到他过来,盈盈下拜:
“小女子便是汪家丫鬟,是他们强买而来,见贼头索要,又把我赠与那恶贼——还望大人替奴家做主,让奴家得以归见父母……”
沈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有几路证据迭加在一起,这官司就好打了。第二天一早,船队从蛇蟠岛归返,沈乐特地下令,分兵两路。
一路带着大部分俘虏,以及海盗上救回来的妇孺,先在海边找个偏僻村落停留,把人藏匿下来,休息一夜再缓缓前行;
另一路,由沈乐亲自带队,掐着时间点,乘潮而进,借着夜色掩护直扑县衙。半夜叫开城门,把人证,物证,往县令面前一摆:
“汪家勾结海贼,罪大恶极!县尊,在下请县尊发令,连夜提审汪家船场雇工,酒楼老板、伙计,汪家丫鬟的父母邻舍!”
“……你是贼捕掾,缉拿盗贼,维持治安,是你的本职。要抓什么人,不必问我。”
县令脸色铁青,又惊又怒。惊的是治下出了这么大一个案子,上司查问起来,怕是免不了要挨上一顿;
怒的是这汪家也是积年老吏,在县里的根基,甚至比他还深厚。这要是作乱逆反起来,他自己的性命,都不好说了!
现在被沈乐把证据怼到面前,眼看他气势汹汹,这位县令也只能摆了摆手。沈乐一拱手,转身大踏步出门,一连串下达命令。
他带来的族兵,衙役,以及从家族紧急调来,跟着他上过战场的佃农,甚至山民里稍有勇力的汉子,四面扑出:
一路扑奔汪家田庄,把那名丫鬟的父母家人,和左邻右舍一起提来,与姑娘相见。
分离多时,骤然重逢,父母兄嫂都是大惊:
“二丫!你怎么……你可是闯了什么祸?打坏了主家的东西?别怕,别怕,爹娘哪怕下死力气,也会赚出钱来陪你!”
“她可是汪家丫鬟?”
沈乐冷眼看了一会儿,出声询问。父母连连点头,就连几个熟悉的邻居,也开口作证:
“没错!二妮子是三年之前,被主家带走,选进宅子里当丫鬟的!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我们都看着呢!难道是……”
沈乐让人录了口供,看着邻居们签字画押,才送他们离开。
这边刚把人遣走,那边,丫鬟就嚎啕大哭起来:
“爹!娘!那汪家忒不当人——女儿,女儿险些就见不到你们了……”
她泣不成声,详细描述了如何被管家带着会客,又被“赠予”海盗,被送到船上的经过。
父母兄嫂大惊,连连道:
“怪不得这两个月,二丫都没有出来见面,也没有捎钱回来……他们不让孩子出来见面,我们只道宅子里忙……”
这一路证据算是对上了。汪家的财物,可以被抢走,但是汪家的丫鬟,却不会无缘无故,跑到海盗那里。
什么,你说人是被抢走的,或者是走失了被拐走的?你报案了没有?让官府找人了没有?
与此同时,另一队人马直扑汪家船场,以协助调查为名,控制了所有账房先生和老师傅。
在沈乐带来的、精通账目的族人连夜核查下,很快从几本私账中发现了端倪——几笔维修记录只记收入,却无具体船只名号和来源;
更有两次“新船售出”记录,价格远低于市价,且收货方模糊记为“海客”;
船场老师傅在分开询问下,也有人松口,承认曾按管家吩咐,为一些“不像好路数”的船进行过紧急维修和改装……
第三路人马则拿着那张帛画,秘密询问了县里几位资深的书吏、商家。
众人一致认定,画上印章、印泥色泽,就是汪家印记,绝非伪造!
“你闻闻,这印泥上面,是不是有股香味?这是他们家独有的印泥,绝不是外人仿的!
第四路人马,提来酒楼的老板伙计,按照海盗和被送走丫鬟述说的时间,他们确认当时真的有这么一拨人马在酒楼见面,有个小娘子被带走;
第五路人马,四下看住汪家宅邸,确保没有一个人能逃走,更没有人能反戈一击,伤害到沈乐和县令……
收押讯问证人的工作进行了一天一夜。第三天一早,海盗、被抢妇孺、赃物、各路证人,整整齐齐,摆在了县令面前:
人赃俱获,证据齐全。县令再不犹豫,即刻发下号令:
“拿人!将汪家家主、一应管家及涉案人等,即刻锁拿归案!查封所有家产!”
如狼似虎的衙役与乡兵立刻出动。战战兢兢了一天一夜的汪家,顷刻之间,呼啦啦犹如大厦倾。
讯问、审理、判案进行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汪家的所有家产,都被抄没官卖——
而很自然地,沈乐依靠平贼之功,只花了极低的价钱,就买到了他想要的核心资产:汪家所有的船场,以及一片优质的杉木林地。
造船大业,家族的海贸大业,终于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