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弥照大师-《大宋小农民》

  赵构心里鄙夷。

  “不识抬举的东西。土包子就是土包子。想上大席,门都没有。”

  可赵构不知道的是,汴梁城中的土包子,不但上了大席,还上了御宴。

  那日,李邦彦带着弥照大师见了钦宗皇帝。

  弥照一招捉鬼问话术,震惊钦宗皇帝。他顺利得到钦宗皇帝信赖。

  “弥照,你刚刚对皇帝太过无礼啦。”

  李邦彦埋怨。他嫌弥照自作主张。

  “尚书大人,当今陛下不信大师之语。他对我们这些方外大师,向来抵触。我若不拿出点本领,能行吗?”

  李邦彦嗤之以鼻。“你啥本领?要不是我的银子本领大,你能知道个啥。”

  钦宗皇帝的梦景,是李邦彦用银子打听出来的。

  “闲话少说。后面的事,该怎么办?”

  “尚书大人,你只要把城外的那群士兵,搬进城来。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一百六十七个士兵,被搬进城。

  弥照在城墙上设置香案,为他们招魂呼唤。

  然后,他们用面粉做了一百六十七个脑袋。按在这些人身上。

  这些士兵,被送到将军坡。

  将军坡因大宋将军狄青而闻名。再后来,这里就成了士兵埋藏之地。

  弥照对这件事很用心。

  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做事认真。

  而是因为,汴梁百姓来的太多。

  弥照本想草草了事。但看到这些百姓之后,他把准备给皇帝表演用的道具,先一步用上。

  旌旗,招魂幡,纸牛纸马,三牲六畜,还有一包包白纸钱。

  弥照大师身穿大师服,手持七星桃木剑。口颂招魂经,安神经,送葬经…

  这人极有表演天赋。人越多,他演的越好。

  黄裱纸,手搓点燃。往空中一撒,随风飘飞。

  “尔等忠义之人,为大宋尽忠,为汴梁死节,真乃英雄也。

  而今把你们葬于将军坡,望你们守护汴梁一方水土,保佑汴梁全城百姓。”

  弥照大师吟诵完。

  擂动巨鼓,唢呐齐鸣。白纸纷飞间,百姓声声悲泣,点点热泪滚烫。

  弥照大师在这一天封神。汴梁百姓为他倾倒。

  弥照本是怀州李家村的,一个村赖子。他与李邦彦是旧相识。

  李邦彦发迹之后,成了村里的传奇。

  这让喜欢睡在河沟里的李照,极为不忿。

  “李邦彦是个啥玩意?上山不能打猎,下水不能捉鱼。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废物。

  他只靠一张巧嘴,就能在汴梁混的风生水起。

  我的嘴,不比他巧吗?”

  李照收拾行囊。他的行囊,是村里人凑的。

  李大哥家给他一块包袱布。

  李二哥家给他一双草鞋。

  李三嫂给他烙一张饼。

  李小四家给他三文铜钱。…

  这样看来,李照真的很受村民爱戴。但现实是,村民只有一个想法,送走这个家伙。

  最好,他死在外面,永远不要回来。

  李照在村里是个大能。但出了村,啥也不是。

  他被人偷了包袱,他被狗咬了小腿。他险些病死在路边。

  直到他遇见了一个大师。

  这个大师,是真的大师。

  他没有捉鬼降妖的本事。但他会背很多经文。

  他没有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法术。但他有颗善良的心。

  李照跟他学了十年。

  大师死后,李照接替了大师。他不再叫李照,而是叫弥照。

  弥照没有着急去汴梁。

  此时的弥照,已经不是当初的李照。他看过了千山万水,他来到了金国。

  金国人没有人信弥照这一套。但也没有过分排斥。

  有一天,弥照被叫走。他见到了宗望。

  不晓得,他们谈了什么。

  但弥照出来之后,就开始南来。

  他来到大宋都城汴梁,他找到了李邦彦。

  李邦彦做他小弟时,曾经答应过会帮李照一次。

  李邦彦大节没有,小义遵守。

  刚好钦宗皇帝噩梦。李邦彦便还了李照的人情。

  勤政殿。

  “李爱卿,这件事你办的不错。让士兵得以回家,你做的很好啊。”

  钦宗皇帝笑语盈盈。金丹对他帮助很大。

  “陛下,这都是赖于你的天恩,还有弥照大师的帮助。

  微臣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

  “李爱卿真忠臣也。若我大宋人人像你一样,何愁大宋不兴?”

  “皇上万岁”

  “李爱卿,那弥照大师在哪?何不让他来见我?”

  “陛下,弥照大师说金国人太可恨。竟敢围困汴梁城。

  他已经开始辟谷静修。他要招来天兵,狠狠的惩罚金人。”

  “大师为我大宋,付出多矣。”钦宗感叹。“我大宋忠贞之士,何其多啊。”

  正在这时,外面内侍匆忙来报。说是金军开始发动进攻。

  钦宗皇帝脸色难看。

  “这是一群野蛮的家伙。马上就要过年。他们是一点眼色也没有啊。”

  “传李纲,前去镇守。”

  每每遇见困难,钦宗皇帝第一个想的都是李纲。

  这一天,金国人只是小规模进攻。

  饶是如此,已经震动了汴梁城。

  汴梁城御街大集,没有人去赶。百姓躲在家里,不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百姓躲在家里,对着弥勒祈愿。他们都盼着金国人,能倒个大霉。

  打了一天,金兵终于退去。

  李纲深夜来到皇宫。向钦宗皇帝汇报战况。

  “李爱卿,天寒地冻,快进暖阁暖和。皇后炖了小锅羊肉,你也来上一碗。”

  朱皇后确实很会做羊汤。

  “李爱卿,这碗给你喝。”

  李纲慌忙接过朱皇后递过来的碗。他看着碗里的羊汤,感动的哽咽。

  “微臣何德何能,敢劳皇后盛汤。”

  “李大人,你是我大宋的忠臣。比起你为我们守城,我给你盛汤,算的了什么?”

  李纲埋头吃起来。

  至于这羊肉煮的是否软烂,这羊汤是咸还是淡,根本已经不重要。

  “李爱卿,咱们能打败金国人吧?”

  钦宗皇帝问道小心翼翼。他眼神殷切,只盼能听到一个能字。

  李纲很想说出实情。但一碗羊汤下肚,他就不能说了。

  “陛下,区区金人不足为惧。只要咱们上下一心。这场战争胜利,一定属于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