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美食的魅力-《大宋小农民》

  吴用被人骂智障,这让他十分恼火。

  智商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东西。

  他想与卢俊义对骂,卢俊义直接命人弓箭伺候。

  吴用骑马逃窜。

  北风起,这风越刮越大。

  倒春寒来的猝不及防,雪越飘越大。

  潘小安到达汴梁,并没有进入汴梁城。此时的汴梁城,早已被梁山军围的水泄不通。

  潘小安驻扎在开德府。这是汴梁城的四个辅县之中的北辅。

  探报将汴梁城外的情况,报告给潘小安。

  三十万大军?这岂不是比天上的雪花还密?

  “小安,三十万是多少人?”王小颖对于三十万,没有概念。

  “小颖,你想知道三十万人是多少。你去街上走一走。这开德府的男女老幼全算上,差不多就是这么多人。”

  王小颖脸上变色。她在城门口见过开德府百姓,那可密密麻麻都是人。

  “小安,咱们能打过梁山军吗?”

  “小颖,你别担心。这三十万人只是个虚数。真正能打仗的士兵,估计也就三四万人。”

  王小颖脸色好了些。“若只是这些人,咱们还好对付些。”

  围困汴梁的人,可不止三十万。若是细细数算,怕是有四十万之多。

  这些人当然不是梁山军。他们是被梁山军裹挟的百姓。他们是失去土地,没有吃食的流民。

  大宋的危机,不是从梁山叛乱开始。是大宋有了危机,梁山才开始叛乱。

  历代王朝的发展,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

  每逢王朝的末代,都会有人站在高岗,振臂一呼。

  于是一个新的王朝诞生。

  王朝之始,皇帝雄才大略,武将勇猛精进,文臣恪尽职守,百姓奋发向上。

  休养生息。

  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慢慢富起来,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慢慢赤贫。

  于是,富起来的人,开始收购赤贫人的土地。

  于是,富起来的人开始规范各行各业。

  于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读书,当然是个很好的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只是,钻研经书的师父越来越少,贪慕荣华的师父越来越多。

  于是,这条路慢慢的变得拥挤,慢慢的变得堵塞。

  贫富差距悬殊,王朝变得动荡。

  宋江之流便趁势而生。

  这些百姓所求,其实极为简单。只是要口饭吃,仅此而已。

  宋江对于百姓所求,知之甚多。

  他也喊出均田赋的口号。

  当听说宋江要带他们去汴梁时,他们表现的比宋江还积极。

  若不是天降大雪,他们早就开始攻城了。

  护城河已经被百姓填满。

  吴用用的招数并不复杂。他号召每个百姓兜一袋土。

  这一袋土可以换一斗米。

  有了这一斗米的报酬,护城河不但被填平,险些被堆成高山。

  破了护城河这一关,百姓各展才能,钻研攻城的工具。

  云梯,钩梯,破门车,甚至于火药,都被一一展示出来。

  他们搭建高台用来射箭。他们搭建抛石机,用来攻打城墙上的敌人。

  这片土地上,从不缺少战争人才。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这场大雪足足下了三天。

  这雪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汴梁繁华,他们一早就知道。

  “汴梁河上的桥栏杆都是玉石,你们敢想吗?”

  “樊楼后的小溪里,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寿眉酒。你们感想吗?”

  “万福山下,埋藏着赵氏的宝藏。宋王说了,谁先破城,便允许谁去挖。”…

  都是红口白牙说出的话,却有真有假。而假话总是比真话更让人信以为真。

  这些人如洪流,可以摧毁一切。

  宋江知道这股威力。

  潘小安也知道。他对此愁眉不展。

  面对正规军,潘小安可以痛下杀手,可面对这些百姓,该如何破解呢?

  宋江为了让这些百姓出力,也是下了大本钱。他命顾大嫂多做点好吃的,给这些百姓。

  粥要厚,要插筷不倒。饼子要大,最好比人脸还大。

  顾大嫂当然会做饭。她熬的粥里不但有糙米,还有玉米瓜干大豆。

  她做的饼子,不但放了盐巴,还放了花生油。

  这些百姓可吃美了。这还没打下汴梁,就吃上好饭。这要是打下汴梁,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

  百姓喜欢蹲地而食。三个一伙,五个一堆,窃窃私语。

  “跟着宋王就是好,有粥喝,有饼吃。”

  “没见识”

  “咋啦?你以前吃过这么好的饭?”

  那人悄悄掏出两条咸鱼。

  “哎呦,这可是金贵玩意。”

  那人得意。他把咸鱼与众人分食。那些人也聪明,偷偷把咸鱼放进粥碗里。

  “刘三,这东西哪里来的?”

  刘三鬼头鬼脑。他一指北面。“你们还不知道吧?开德府那边开始分土地啦。”

  “消息从哪来的?”

  “笨啊。我刚从那边过来。那边吃的可比这里好。”

  “咋的,那边还吃山珍海味?”

  “差不多吧。反正一日三餐不重样。”

  “说说看,咋个不重样?”

  “早上就喝羊汤。羊汤配煎饼。”

  那几人咕咚咽口水,手里的粥不香了。

  “中午就是把子肉。那肉和手掌这么大,配上蒸的干干的大米饭。那叫一个地道。”

  “晚饭呢?晚饭吃点啥?”

  “晚饭是面条,臊子肉一大勺。那勺子头比我的拳头都大。”

  “刘三,北边那么好,你跑这里来做什么?”

  “我家族人在这里。我唤他们过去。要不是看你们是老乡,我多余言语。”

  “谁去都行?”

  “那可不”

  这样的对话,在很多人堆里都在传。

  两天后,风雪渐停。

  宋江与吴用出来视察。他们觉得人群有了些变化。

  “军师,是不是人少了?”宋江对于外界感知,还是很敏锐的。

  吴用捋捋胡须。“公明哥哥,这就是他们的本性。天寒地冻,少些人也正常。

  走些胆小鬼,咱们还能省下不少口粮。”

  宋江便不再言语。他也觉得人太多了些。

  “军师,咱们什么时候可以攻城?”

  “大雪初停,等雪化道路坚硬,怎么也得有半个月时间。”

  “咱们的粮草还够吗?”

  “省着点用,还能维持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