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张月如调皮-《大宋小农民》

  张月如解开潘小安的红色披风。

  大将军戴披风,是很酷的一件事。小时候,弄个床单披在身上,瞬间就有了力量。

  这真是一种神奇反应。

  她把披风小心折好,这才给潘小安卸甲。

  “呀,好重。”张月如惊呼。

  她先是惊呼,继而沉默,继而哭泣。

  潘小安把她揽入怀里,“月如,好好的,哭什么?”

  “官人,这盔甲好重啊。我只单独拿这一件,都感觉特别沉重。你穿着它是怎么战斗的呢?”

  潘小安笑了笑,“习惯成自然吧。”

  “真不想你如此劳累。咱们在大树窝种田时多好。”

  “总要有人去做的。”

  张月如沉默,“是啊。上天选了咱们,咱们也只能勇往直前。”

  “月如,别哭了。快去给我做饭,我都饿死了。”

  “就只有肚子饿吗?”张月如仰起头,眼睛一眨一眨。

  “嗯,明白了。那就先吃点美味吧。”潘小安抱起张月如。

  张月如害羞的,把头埋在他胸前。

  “官人,我是不是太任性了?外面天那么黑,我却懒洋洋不想做饭。”

  潘小安端来饭菜,“别纠结了。二嫚已经把饭做好了。”

  “啊”张月如娇呼。“真羞人”

  “事事多。快起来吃饭吧。”

  “可我不想起来怎么办?”张月如撒娇。

  “那就只能饿肚子喽。”潘小安故意气她。

  张月如娇哼,“我已经吃过…”

  “你倒是脸皮厚起来,啥话都敢说。”潘小安把桌子移到床前。

  “起来吧,让我伺候你。”潘小安还是最宠她。

  张月如起身,鸳鸯绣红肚兜,只有她穿着,最有味。

  潘小安把披风给她披上,“莫要着凉了,这天一天冷过一天。”

  张月如依偎在潘小安肩头,“有你在,便是寒窑也温暖。”

  “真的是哦。月如,你也学着说起情话来。”

  “不许笑我。虽然我是农妇,却也读过书哦”

  “那你给我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

  张月如趴在潘小安耳边,轻轻耳语。

  “嘻嘻,月如,你也开放起来哦。”

  “官人,你这坏家伙。那书是不是你写的?”

  潘小安挠挠头,“我那是用来,腐蚀敌人的利器。”

  “是不是有点不太光明?”

  “无所不可以谈。大家只是端着而已。吹了蜡烛,都会胡来。”

  “可别人没有说出来啊,还写成书。”张月如嘟着嘴,还使坏在他耳边吹风。

  “喂喂喂,再敢调皮,重重惩罚哦。”

  张月如嘻嘻笑起来,“你想勒索我,我不怕。”

  潘小安便去挠她的痒。

  笑啊,闹啊,笑闹在一起。这饭怕是吃不成喽…

  待到雄鸡唱白。

  潘小安踩着晨曦去政务厅。

  这算是上朝?还是上班呢?但反正就是他得早起。

  千古明君,都是要早起,都要勤勉。

  从此君王不早朝,那可是唐明皇的专属。

  潘小安想那样做,可还是不够格。

  张月如摸着空了的床位,心里有点失落。

  这江山都在那里争来争去,有什么趣味?难道抱着婆娘,睡到自然醒,不好吗?

  她闻着潘小安的气味,幸福而又懊恼。“总归自己还是太任性。他那么累,还要缠着他。

  可他是我的夫君啊。我当然要贪恋他的怀抱。”

  张月如从床上爬起来。她对着镜子照看,“嗯嗯嗯,倒也是花容月貌哦。”

  她想起潘小安的话,就嘴角含笑。

  “夫人,你今天气色可真好。”二嫚惊奇。

  “二嫚,就你嘴甜。我每天不都是这样吗?”

  二嫚看着张月如扭动的身姿,“怎么会,夫人今天就是有点特别啊。”

  潘小安来到政务厅。

  他倒了一杯热茶,吃起桌上的点心。

  “大早上就吃点心,不干吗?”安心问。

  “不干。浓茶配甜点,刚刚好。”潘小安打了个哈欠。

  安心捂嘴偷笑,“小安大人,打仗很累吧。”

  “是啊,两军对垒,就是勇者胜。”

  “小安大人,你是胜了还是败了?”

  “安心,你也调皮起来。”潘小安突然明白安心所指。

  “有时候,我在想,你是不是和安静互换了性格。”

  “才没有。我一直都很皮,好不好?”

  “那当初怎么那么乖巧?”

  “那时候,当然要乖巧啊。要不然,你该不要我们了。”

  “哎呦,安心你套路我。真是该打哦。”

  安心走到潘小安身边,“那你打吧,我认罚。”

  潘小安郁闷。我这是羊入狼群了吗?怎么一个两个都像饿狼一样。

  “我才不打你。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赶明儿,我全把你们嫁出去。”

  “啊”安心大惊失色。“小安大人,我不是有心逗你的。”

  “嘻嘻,我是逗你的。”

  安心气的跺脚。但却不敢在和潘小安闹笑。她可没有张月如的底气。

  陆续有官员来到政务厅。他们也会有一个简单会议。

  “小安大人,现在咱们的人事上,有很多混乱之处。很多事务,都没有具体的官员。

  政务厅的人员太少,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权责不明,容易生乱。”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办理?”

  “我们政务厅已经商量过。如今咱们有北方三大府,鲁地十二府,海州一府,十六处府地。

  又有海岛獐子岛,鹿鸣岛,北城隍岛,大小竹岛,安海岛,琉球岛等等岛屿。

  又有新罗国,东扶国,两处海外地域。

  如此广阔的地域,已经超过很多小国。可咱们还没有一个正规的名号。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们这些疆域若是各自为政,岂不是还像一盘散沙?”

  政务厅主事诸葛瑞,是潘小安在临城时的同僚。

  这人来自临城阳都县。为人聪慧有大智,忠贞而勤勉。常以先祖孔明先生为榜样。

  他对潘小安救了他,且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一直心存感激。

  “这样说来,咱们当前首要的事情,就是打出一个名号?”

  诸葛瑞称是。“有名号,才能号令天下。”

  “那该叫什么名号好呢?”潘小安问他们,也是在问自己。

  大家都沉默不语。

  潘小安明白,他们都有话说,但这需要自己明确表态,而不是这样随口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