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梁山军的困境-《大宋小农民》

  张月如扬起一把水,浇在自己的胳膊上。

  “安心,我这是在帮官人做啊。”

  安心身子一颤。

  “夫人,保持初心很难啊。”

  张月如笑起来,“官人以前说过这个问题。初心,不是回到起点,而是回归到目的。”

  安心听着。

  “农民的初心,就是丰衣足食。种地是他实现初心的方法。而他的初心,不是种地。”

  安心似乎明白了一点。

  “官人说,多数人的初心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过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啊,只要记住这个就好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辛苦种地呢?”

  “总要有人付出多一点的。”

  安心帮张月如拿来浴巾。“辛苦了,姐姐。”

  “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大家都很辛苦的。”

  安心去挠张月如的痒,“姐姐,不要学官人说话啊。”

  张月如求饶,“好安心,我饿了。”

  新脱皮的麦粒饭,使用排骨与鲜花椒叶煮的。

  这种类似后世糁汤的汤饭,极为美味。

  张月如很喜欢喝,潘小安也很喜欢喝。

  潘小安在新建的军营里。这军营里的人,都是新罗国百姓。

  他们被韩黎扔下,满心悲愤。本来他们都是被强迫带来的。

  韩黎还又丢下了他们。这让他们对韩黎的冷血,感到极度绝望。

  潘小安收留了他们。给了他们衣服,鞋子。给了他们居所与吃食。

  他们吃着排骨麦粒粥,吃着煎饼卷咸鱼,幸福的要流出泪花。

  他们决定跟随潘小安。在这里建立一份功业。

  潘小安没有着急出兵,他在观望西北的战局。

  阿骨打带领大军,进攻上京。想要生擒耶律延喜。

  辽南京城,只有梁山军在围困。

  宋江也在组织人手,收割夏麦。粮食足,军心才稳。

  “军师,今年的粮食产量如何?”

  吴用脸色不好看。他手里的羽毛扇,摇的不是很欢快。

  “公明哥哥,情况不容乐观啊。”

  “哦,这是为何?”

  “晋冀两地,连年征战,人口锐减,很多人家都逃往鲁地,土地荒芜甚多。”

  “能够大军军用多久?”

  “最多维持五个月。”

  “还算不错,是吧?”

  “公明哥哥,咱们守在这里,并不明智啊。若是不赶快打破辽南京,咱们就会有三方夹击之险。”

  “你且仔细说来。”

  “西夏已经与宋庭达成协议,共同出兵。

  徽宗皇帝派出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郑义,率领五万大军,已经出了汴梁。

  而西夏的李辅臣率领三万大军,已经到达陕地。

  宋江脸抽搐,黝黑的面孔,带着愤怒。

  “军师,为何都来打咱们?那潘小安怎么就没事?”

  吴用叹了一口气。“公明哥哥,围棋中有一句话叫做:金角银边草肚皮。

  这话的意思是,想要在围棋对弈中取胜,首先要占角,然后是占边,最后才是中腹。

  金国,辽国,西夏,大理,还有潘小安,他们都是在边角上。

  而咱们从最开始的梁山泊,到现如今的晋冀,咱们其实都在中腹啊。

  这几家攻伐要攻打咱们,这几家联合,也要攻打咱们。”

  宋江一拍桌子,“好家伙,咱们就是受气包呗。”

  吴用点点头,“可以这样说。所以,咱们要尽快打下辽南京。”

  “若是打不下呢?咱们面对这三路大军,该如何抵挡?”

  吴用没法回答。他晚上睡不着时,曾在脑海里无数次模拟演练,可最后都是一个必输的局面。

  “哪里的百姓,会跟着他们,去边角啊。都是边角的百姓,拼命往中腹里去。”

  若真的打不赢,他们还真的没有地方遁逃。

  汴梁出兵的消息,传到潘小安手里。卢俊义询问,是否拦截宋军?

  潘小安没有过多思考,便给卢俊义回信,“屯粮练兵,以待天时。”

  郑义从汴梁出发,走鹤壁,直奔晋地长治。

  他要对梁山军发动闪电战。

  郑义来自广南东路,靓汤喝的多,火气比较大。

  他带领的将士,有三万人是广南人。这些人个子不高,身材消瘦,说话细快。但一个个都很精神。

  如此长途跋涉行军,还显得神采奕奕。

  驻守在冀地的总元帅关胜,得到消息,很是震惊。

  他们都知道宋军出了汴梁,可没想到进攻的如此快。

  关胜命令董平,带着本部人马前去迎敌。而他则带着大军,随后赶上。

  关胜的大军还没有集结起来,又接到了李辅臣率领三万大军,即将到达晋阳的消息。

  关胜一日两惊,说不出的气闷。

  他找来军中将领商议对策。“面对这两路大军进攻,他们该如何应对?”

  公孙胜作为晋地军团军师,提出自己的看法。

  公孙胜分析道:“两路大军来袭。西夏军以骑兵为主,进军速度更快。

  西夏与辽国交好,他们战斗意志更浓。

  两相权衡,取其急。所以,最先要打败的,还是西夏军。”

  关胜等人深表赞同。

  关胜给董平下达命令,务必拖住宋军三个月。

  他们则趁此时机,战胜西夏军。

  关胜自领大军来到晋阳。他要在这里,将西夏军挫败。

  李辅臣作为西夏有名的大将,在行军打仗上,极为有经验。

  他们骑兵,不善于攻城。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引出城外,进行决战。

  驻守晋阳的是赛仁贵郭盛。郭盛在一百零八将里排名五十五位。

  他并不被人所熟知。反倒是,在后世,他靠着自己的后人郭靖,被人时常提起。

  郭盛明显是被低估的好汉。这从他的外号就可以看的出。

  薛仁贵是唐代初期有名的将领,能征善战,立下很多功劳。

  在临城的李小寨上,就有薛仁贵踏马剿匪的印记。

  郭盛名为赛仁贵,一个赛字,似乎彰显着,他比薛仁贵还要厉害几分。

  郭盛沉稳有度守城有方。面对城下的西夏人,他并不畏惧。

  而面对西夏军的挑衅,郭盛直接挂起免战牌。

  他虽然长的木讷。但却有个聪明劲在心里。

  西夏军来此,必然是为了解辽国之围。只要辽南京被打破,这些西夏军,可不就退回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