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迁徙铁县-《大宋小农民》

  渤海土着,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除了牧马放羊,什么也不会做。

  面对他们诚恳的请求,潘小安答应了。

  “我可以答应你们的请求。但你们不可以背叛我们安国。”

  “仁慈的王,请赐给我们旗帜。我们每当羊群出圈,马匹奔跑时,就会将它悬挂起来。

  我们世世代代都会做安国的子民。”

  潘小安便给他们旗帜。并把金国人抢夺的帐篷,生活物品,分发给他们。

  “带上安国的旗帜。你们可以自由牧马。如果有人敢欺负你们,就报上我的名号。

  便是千里,万里,我也会为你们报仇。”

  箫贵哥留下一千契丹兵,留在东丹国做护卫。

  潘小安则给他们配了重铠甲。

  离开东丹国,潘小安护送着百姓迁徙。

  秋日的风,已经带着凉意。迁徙的人,对于远方,满是恐惧。

  但随着在路上行走,他们的恐惧心,慢慢的消散。

  弱小的孩子,被士兵抱在怀里,与他们同乘一匹马。

  他们分到了新的帐篷。吃饭时,则排着队去打饭。用的餐具,也是贵族老爷们用的瓷盆。

  而等他们晚上休息时,还有士兵在外围守护。

  不管来的是敌人,狼群,还是老虎,他们都不会受到伤害。

  阿鹘产的妻子,来到潘小安的帐篷。

  这是个美貌的女人。她见到潘小安,便跪了下来。

  “女真人乌灵珠,拜见仁慈的王。”

  “不用跪着说,起来吧。”潘小安看向这个女人,“我的仁慈只针对安国百姓。”

  “如你所见。我们已经被你征服。我们就是安国百姓。”

  “说说吧,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善待我的族人。”

  “只要你们不再反抗,我会善待你们。”

  “可我们对前面的路,感到迷茫。”乌灵珠对潘小安的话,并不满意。“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地。”

  “告诉你也无妨。我会把你们带到贵德州的铁县。在那里,你们将放下手里的刀,拿起锤头。”

  “要我们劳作吗?”

  “可以这样说”

  乌灵珠放心下来。她知道,至少自己的族人,不会在被献祭。

  “我们女人呢?”

  “你们女人也会落户铁县。在那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男人,一起生活。”

  这是乌灵珠没有想过的。因为按照以往的规则,她们就像是羊群,可以被任意宰割。

  “我希望你不要食言。”

  “你倒是有几分勇敢。你的族人还归你管理。你们有什么需求或者不满,就由你来告诉我。

  但我要提前告知你,当我们只有一个饼时,这个饼是不会先给到你们的。”

  乌灵珠点点头,“原该如此。”

  乌灵珠走后,箫贵哥走了进来。

  “这么快?”

  “你以为需要多久?”

  “我想你们,最少要谈一晚上。这个女人长的很美,不是吗?”

  潘小安看着箫贵哥,“吃醋了吗?”

  箫贵哥摇摇头,“没有,只是有点酸而已。”

  两人一起笑起来。

  走到第五天时,贵德州的骆驼队,终于赶了过来。

  有了骆驼助力,迁徙的队伍,快了很多。

  女真人这边,也分到一百头。

  这让女真人感到不可思议。若是这次战争,他们打赢了。他们对安国人,是万万不会如此善待。

  恶意会流传,善意也会。

  这些女真人,对安国士兵的抵触小了一些。

  等大部队到了铁县。

  被征集出的房子,就用来安置迁徙的人。

  随着人口的迁入,铁县开始慢慢变得兴盛起来。

  潘小安也驻扎在铁县。这里是他十分看重的地方。

  他必须要把这里建设好。

  随着潘小安的指引,一个个铁矿,一个个煤矿被发掘出来。

  这些勘测的工人,对潘小安的神奇,感到无比震惊。

  他们当然不会想到,潘小安对于这个地方,是有多么的了解。

  这里的煤,那是真的丰富。掀开地皮就开挖,那也是煤多土少。

  潘小安在铁县的小西河旁,建了一座煤球厂。

  这里专门用来生产蜂窝煤。而铁器厂,建了两座,一座民用,一座军用。

  随着煤球与铁炉子的生产到位。百姓对树木的砍伐,也有了节制。

  铁炉子的价格相对较贵。买不起炉子的人,可以去煤球厂运煤球领劵兑换。

  在百业兴起的时候,只要你人不懒,怎么也不会饿到。

  这里到处都在动工,人手严重不足。便是孩童,也会去帮着做工。

  把煤炭通过车辆,运到东都府。再从东都府,通过海船运到其他州府。

  从那边换回来各种生活物资,在充实贵德州州。

  由铁县这个点,不但带动了贵德州,也得到了银州。

  从秋到冬,虽然只有两三个月,但这里已经起了很大变化。

  冬雪覆盖路面之后。这里便开始进入休假期。

  铁县的年集,随之热闹起来。

  从金州府运来的布匹,糖果,胭脂水粉,都很受当地人欢迎。

  而爆米花机,无疑是年集里,最闪亮的存在。

  做爆米花的小贩,这时候被称为米花师傅。能掌握这门技术,妥妥的吃喝不愁。

  要是那个小伙,有一台爆米花机。在这个年代,可一点也不愁找不到媳妇。

  在孩子们围观下。米师父骄傲的很。他高喊一声:“捂住耳朵”

  小孩子们就赶忙,把耳朵捂住。

  “轰”的一声巨响。米香味四溢。孩子们闻到气味,就馋的流口水。

  他们手里都有点纸币。这些纸币有的是家里人给的,有的是自己搬煤球赚的。

  他们纷纷把钱递给小贩。小贩熟练的给他们分发米花。

  潘小安带着箫贵哥赶年集。箫贵哥吃着冰糖葫芦,十分惬意。

  “箫贵哥,你好歹也是王妃。啥山珍海味没有吃过?”

  箫贵哥摇摇头,“山珍海味我吃过,这些东西,我没吃过。”

  看的出,她很喜欢这一份热闹。

  潘小安也喜欢这一份热闹。

  街上的百姓,虽然服饰各异。但大家相处的还算不错。

  各取所需买东西,不会因为信仰,而去冲撞谁。

  为了更好的让百姓融合。潘小安还让人,在集市两边各摆了十个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