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宁安郡主就到了及笄的年纪,皇后娘娘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及笄礼。
晨曦微露时,巍峨的皇宫内已光晕流转。太和殿西侧的偏殿里,十六岁的宁安郡主正端坐在紫檀木镜前,镜中少女身着石榴红蹙金双绣宫装,双丫髻上簪着细碎的珍珠流苏,随着她屏息凝神的动作微微晃动。殿外传来赞者清亮的唱礼声,她深吸一口气,由两位女官搀扶着起身,移步至铺着明黄色毡毯的礼台中央。
正宾位上坐着皇后娘娘,手持一支温润的白玉笄。赞者高声唱喏“一加”,郡主躬身行礼,乌黑的发丝如瀑布般垂落腰际。皇后亲自为她绾起发髻,赤金镶红宝石步摇随着动作轻叩肩头,映得她耳垂上的东珠耳坠愈发莹润。阶下观礼的宗室命妇们皆屏息凝神,女官手中的青铜方壶里,百合与兰草的香气袅袅散开,与殿角鎏金香炉里的龙涎香交织成庄重的气息。
“二加钗冠——”随着赞者第二声唱礼,鎏金点翠的凤钗被稳稳插入发髻。郡主抬眸望向殿外,晨阳正从雕花窗棂间斜射而入,将她蹙金绣裙上的鸾鸟纹样照得栩栩如生。她忽然想起自幼在宫中的生活,自己刚刚入学时,也是这般晨光正好,皇后牵着她的手走过白玉长阶,那时她的发间还只簪着简单的花。
“三加之礼毕,请赐字。”当赞者第三次开口时,宁安郡主已换上了象征成年的深青色翟衣,头顶九翚四凤冠的流苏轻轻拂过肩头。皇后执起朱砂笔,在丝帛上写下宁安公主”四字,随即高声宣读出新的进封。宁安公主跪拜谢恩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赞叹,眼角余光瞥见自己的额娘正以绢帕轻拭眼角,而阶前的铜鹤香炉里,三炷清香已燃过半,袅袅青烟正缠绕着梁间悬挂的明黄色宫灯缓缓上升。
翩翩心中总是有万般不舍,也无力阻止自己的孙女远嫁。
宁安及笄后,皇上皇后就让她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在府里这段时间,翩翩想为这个宁安这个孩子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翩翩和宁安公主一起分享大清海蚌公主的一生,也和宁安分析在公主消香玉陨的和亲公主。
宁安觉的自己的祖母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从别人送进府的舞姬到成为王府排老二的主子,现在怕她和亲后日子不好过,借着其他和亲公主的事例和她分析教她生活之道。
宁安知道这些都是祖母对自己的真心关爱。
宁安公主正与祖母在花园中漫步,突然,宫中传来消息,蒙古的科尔沁部的王爷要求娶宁安。
宁安心中一紧,静静地看向祖母。翩翩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孩子,这是你早就预料到的,这个王爷比你大了快十岁,你过去是做继王妃的,任何时候都要审时度势,保全自己。”她带着宁安回到房中,翻出一本泛黄的册子,里面记载着她年轻时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经验。“这些都是我多年的心得,你仔细看看。”宁安接过册子,心中满是感动。此后,她日夜研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困境中自保。等到与王爷见面那日,宁安公主举止优雅,谈吐大方,竟让那王爷对她另眼相看。
王爷看着眼前这位聪慧的女子,心里十分高兴。而宁安公主也明白,有祖母的关爱和教导,自己定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个世界大多男人都是看不上女人的,宁安早就发誓,到了蒙古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像自家的海蚌公主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宁安的婚期定下来后,兰馨就开始用心的给女儿补充嫁妆,她要让自己的女儿风光大嫁。
在这备嫁的两年里,翩翩一直用心的教导宁安,她希望宁安能走出自己的梦想之路。
—————————————————————
宁安出嫁了,这对于府里的人来说,就像是失去了一个世界。曾经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如今都随着宁安的离开而变得冷清起来。
硕王府的下人们都战战兢兢地伺候着主子,他们深知主子的脾气,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怒他,遭受一顿毒打还算轻的,万一因此丢了性命,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而远在蒙古的宁安,也预感到自己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刁难她的,竟然不是夫家的人,而是她的陪嫁嬷嬷。
这个陪嫁嬷嬷仗着自己是宁安的贴身嬷嬷,又随宁安一同嫁到了蒙古,便开始狐假虎威起来。她不仅对宁安的生活指手画脚,甚至连公主的房中事都要插手干涉。更过分的是,宁安想要和王爷见一面,还必须要得到嬷嬷的批准才行。
宁安不禁想起那些在蒙古香消玉殒的公主们,她们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些陪嫁嬷嬷们的手段所致呢?
于是,宁安果断下令,以嬷嬷们阻碍大清和蒙古友好发展为由,将其中两名陪嫁嬷嬷杖杀,以此来震慑其他一同陪嫁的奴才们。她郑重地告诉他们,他们的主子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公主。只有公主过得好,他们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这一举动,不仅让那些奴才们对宁安心生敬畏,也让蒙古王爷对他这位小王妃刮目相看。王爷意识到,这位小王妃可不是个软弱可欺的人,她有着自己的主见和手段。
为了能更快地融入蒙古的生活,宁安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主动走进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她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改善着他们的生活条件,赢得了蒙古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宁安慢慢的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一年后,宁安有了身孕,京城也传来了好消息,她的亲弟弟睿哲,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
睿哲没有接连去考进士,而是准备游学,睿哲的第一站就是到蒙古看望她这个嫡亲的姐姐。
蒙古王爷知道自己的便宜小舅子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还这么能沉得住气,放弃考进士,转而游学历练,从这点就能看出小舅子不是凡人,日后必能成大器。
兰馨看着这个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像他们这样的王公贵族,子孙很少有专心做学问参加科举的,自己的儿子明明又简单容易的路走,偏偏走了最难的路。
兰馨总是有万般不舍也不愿耽误儿子的前程,儿子睿哲这一走,少则两年多则四五年。
睿哲游学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祖母,这么多年都是祖母默默的教导自己,祖母才是自己的夫子。
翩翩凝视着眼前这位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的少年,心中那一丝遗憾终于得到了填补。她曾经尽心尽力地教导自己的儿子浩翔,然而浩翔却更多地接受了他阿玛的教育方式。尽管如此,浩翔骨子里对女性的轻视还是让翩翩感到无奈,他认为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罢了。
然而,孙子睿哲却与浩翔截然不同。睿哲对女性充满了尊重,他从自己的祖母、额娘以及姐姐身上,都看到了那些并不逊色于男子的闪光点。这让翩翩深感欣慰,因为她知道,一个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必定有着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福晋倩柔,浩帧和白吟霜的悲剧的根本不就是重男轻女的结果吗?如果家中的话语人能够尊重女性,懂得女性的付出,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
硕亲王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他其实并不希望自己的嫡长孙睿哲远行。他担心自己无法亲眼见到睿哲归来,毕竟这个孙子是他最为器重的人。硕亲王心里明白,儿子浩翔虽然能够守住城池,但真正能够带领家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还是睿哲这个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的孙子。
睿哲边走边玩边看边记录,晃晃悠悠来到蒙古时,她的姐姐孩子都生了。
宁安生了一个儿子,孩子满月后才等来他的小舅舅。
看着怀中软乎乎的孩子,睿哲一脸紧张,生怕一个不小心伤了自己的小外甥。
喜欢快穿,我在影视世界出没
晨曦微露时,巍峨的皇宫内已光晕流转。太和殿西侧的偏殿里,十六岁的宁安郡主正端坐在紫檀木镜前,镜中少女身着石榴红蹙金双绣宫装,双丫髻上簪着细碎的珍珠流苏,随着她屏息凝神的动作微微晃动。殿外传来赞者清亮的唱礼声,她深吸一口气,由两位女官搀扶着起身,移步至铺着明黄色毡毯的礼台中央。
正宾位上坐着皇后娘娘,手持一支温润的白玉笄。赞者高声唱喏“一加”,郡主躬身行礼,乌黑的发丝如瀑布般垂落腰际。皇后亲自为她绾起发髻,赤金镶红宝石步摇随着动作轻叩肩头,映得她耳垂上的东珠耳坠愈发莹润。阶下观礼的宗室命妇们皆屏息凝神,女官手中的青铜方壶里,百合与兰草的香气袅袅散开,与殿角鎏金香炉里的龙涎香交织成庄重的气息。
“二加钗冠——”随着赞者第二声唱礼,鎏金点翠的凤钗被稳稳插入发髻。郡主抬眸望向殿外,晨阳正从雕花窗棂间斜射而入,将她蹙金绣裙上的鸾鸟纹样照得栩栩如生。她忽然想起自幼在宫中的生活,自己刚刚入学时,也是这般晨光正好,皇后牵着她的手走过白玉长阶,那时她的发间还只簪着简单的花。
“三加之礼毕,请赐字。”当赞者第三次开口时,宁安郡主已换上了象征成年的深青色翟衣,头顶九翚四凤冠的流苏轻轻拂过肩头。皇后执起朱砂笔,在丝帛上写下宁安公主”四字,随即高声宣读出新的进封。宁安公主跪拜谢恩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赞叹,眼角余光瞥见自己的额娘正以绢帕轻拭眼角,而阶前的铜鹤香炉里,三炷清香已燃过半,袅袅青烟正缠绕着梁间悬挂的明黄色宫灯缓缓上升。
翩翩心中总是有万般不舍,也无力阻止自己的孙女远嫁。
宁安及笄后,皇上皇后就让她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在府里这段时间,翩翩想为这个宁安这个孩子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翩翩和宁安公主一起分享大清海蚌公主的一生,也和宁安分析在公主消香玉陨的和亲公主。
宁安觉的自己的祖母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从别人送进府的舞姬到成为王府排老二的主子,现在怕她和亲后日子不好过,借着其他和亲公主的事例和她分析教她生活之道。
宁安知道这些都是祖母对自己的真心关爱。
宁安公主正与祖母在花园中漫步,突然,宫中传来消息,蒙古的科尔沁部的王爷要求娶宁安。
宁安心中一紧,静静地看向祖母。翩翩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孩子,这是你早就预料到的,这个王爷比你大了快十岁,你过去是做继王妃的,任何时候都要审时度势,保全自己。”她带着宁安回到房中,翻出一本泛黄的册子,里面记载着她年轻时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经验。“这些都是我多年的心得,你仔细看看。”宁安接过册子,心中满是感动。此后,她日夜研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困境中自保。等到与王爷见面那日,宁安公主举止优雅,谈吐大方,竟让那王爷对她另眼相看。
王爷看着眼前这位聪慧的女子,心里十分高兴。而宁安公主也明白,有祖母的关爱和教导,自己定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个世界大多男人都是看不上女人的,宁安早就发誓,到了蒙古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像自家的海蚌公主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宁安的婚期定下来后,兰馨就开始用心的给女儿补充嫁妆,她要让自己的女儿风光大嫁。
在这备嫁的两年里,翩翩一直用心的教导宁安,她希望宁安能走出自己的梦想之路。
—————————————————————
宁安出嫁了,这对于府里的人来说,就像是失去了一个世界。曾经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如今都随着宁安的离开而变得冷清起来。
硕王府的下人们都战战兢兢地伺候着主子,他们深知主子的脾气,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怒他,遭受一顿毒打还算轻的,万一因此丢了性命,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而远在蒙古的宁安,也预感到自己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刁难她的,竟然不是夫家的人,而是她的陪嫁嬷嬷。
这个陪嫁嬷嬷仗着自己是宁安的贴身嬷嬷,又随宁安一同嫁到了蒙古,便开始狐假虎威起来。她不仅对宁安的生活指手画脚,甚至连公主的房中事都要插手干涉。更过分的是,宁安想要和王爷见一面,还必须要得到嬷嬷的批准才行。
宁安不禁想起那些在蒙古香消玉殒的公主们,她们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些陪嫁嬷嬷们的手段所致呢?
于是,宁安果断下令,以嬷嬷们阻碍大清和蒙古友好发展为由,将其中两名陪嫁嬷嬷杖杀,以此来震慑其他一同陪嫁的奴才们。她郑重地告诉他们,他们的主子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公主。只有公主过得好,他们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这一举动,不仅让那些奴才们对宁安心生敬畏,也让蒙古王爷对他这位小王妃刮目相看。王爷意识到,这位小王妃可不是个软弱可欺的人,她有着自己的主见和手段。
为了能更快地融入蒙古的生活,宁安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主动走进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她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改善着他们的生活条件,赢得了蒙古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宁安慢慢的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一年后,宁安有了身孕,京城也传来了好消息,她的亲弟弟睿哲,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
睿哲没有接连去考进士,而是准备游学,睿哲的第一站就是到蒙古看望她这个嫡亲的姐姐。
蒙古王爷知道自己的便宜小舅子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还这么能沉得住气,放弃考进士,转而游学历练,从这点就能看出小舅子不是凡人,日后必能成大器。
兰馨看着这个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像他们这样的王公贵族,子孙很少有专心做学问参加科举的,自己的儿子明明又简单容易的路走,偏偏走了最难的路。
兰馨总是有万般不舍也不愿耽误儿子的前程,儿子睿哲这一走,少则两年多则四五年。
睿哲游学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祖母,这么多年都是祖母默默的教导自己,祖母才是自己的夫子。
翩翩凝视着眼前这位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的少年,心中那一丝遗憾终于得到了填补。她曾经尽心尽力地教导自己的儿子浩翔,然而浩翔却更多地接受了他阿玛的教育方式。尽管如此,浩翔骨子里对女性的轻视还是让翩翩感到无奈,他认为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罢了。
然而,孙子睿哲却与浩翔截然不同。睿哲对女性充满了尊重,他从自己的祖母、额娘以及姐姐身上,都看到了那些并不逊色于男子的闪光点。这让翩翩深感欣慰,因为她知道,一个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必定有着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福晋倩柔,浩帧和白吟霜的悲剧的根本不就是重男轻女的结果吗?如果家中的话语人能够尊重女性,懂得女性的付出,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
硕亲王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他其实并不希望自己的嫡长孙睿哲远行。他担心自己无法亲眼见到睿哲归来,毕竟这个孙子是他最为器重的人。硕亲王心里明白,儿子浩翔虽然能够守住城池,但真正能够带领家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还是睿哲这个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的孙子。
睿哲边走边玩边看边记录,晃晃悠悠来到蒙古时,她的姐姐孩子都生了。
宁安生了一个儿子,孩子满月后才等来他的小舅舅。
看着怀中软乎乎的孩子,睿哲一脸紧张,生怕一个不小心伤了自己的小外甥。
喜欢快穿,我在影视世界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