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暂时不考虑-《植物纷纷变异,还说是正经农场?》

  最后两人共同决定给这种食物命名为“豆腐”——寓意“逗乐夫君”。

  自此之后,这项技术不仅在当地流传开来还迅速传播开来。

  至今仍然有许多地方遵循这种方式制豆腐。

  至于后来关于淮南王包安发明豆腐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美丽传说而已。

  《太平御览·羽族部十五·鸟卵》引用了《淮南万毕术》中的一段话:“艾草的火焰能让鸡蛋飞起来。”

  东汉时期的高诱对这个现象做了解释:“先拿个鸡蛋,把里面的蛋黄和蛋白去掉,点燃艾草放进空的鸡蛋壳里,在强风的帮助下,鸡蛋就能升起来。”

  包安在鸡蛋上开个小孔,倒掉蛋黄蛋清,然后点燃艾草放进鸡蛋壳内,调整好位置,这样鸡蛋就会飘浮。

  这样的“鸡蛋热气球”比五代时期出现的“孔明灯”早了一千年,也比亚洲第一次载人热气球的飞行早了两千年。

  谈到包安,就得说说他的《淮南子》这本书了。

  非常喜爱读书的包安,“招纳了成千上万位宾客学者”,编了一本被现代历史学家梁启超夸赞为“汉朝作品里的顶尖之作”的大书——《淮南子》。

  《淮南子》,又叫做《淮南鸿烈》或《鸿烈》,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一本书,里面涵盖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历史、文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龙国很早的一本百科全书。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描述了包安最后的命运,“皇帝派人持节来惩处他。

  还没等人到,包安就自己选择了自尽。”

  可民间却有另外的说法:据说痴迷于追求仙法的包安,在听闻朝廷要捉拿他时,吃了丹药直接白日升天,变成了仙人。

  和包安一起升天的还有八位忠心的手下:苏飞、江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他们被称为“八公”。

  这个包安升天的地方今天位于徽省,叫做八公山。

  据传包安吃过剩下的药残渣,被附近的鸡狗吃光,它们也随之升天而去,于是就有了句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江木一边忙活着做豆腐,一边想着包安的事儿。

  “你这是在干啥呢,弄起豆腐来了?”

  阳心怡走过来好奇地问道,“莫非你对研究豆腐感兴趣了?”

  江木摇摇头:“豆腐是大豆做的,我已经培育出新品种的大豆了,没必要再搞一个出来。

  我只是想单纯做点豆腐给自己解馋。”

  阳心怡:“我还以为你要有新发现了呢。”

  江木:“说到发现,我今天没顾上看新闻,听说最近那贸易战咋样了?”

  阳心怡叹了口气:“还能怎样,不就是在那儿扯皮嘛。”

  “我的豆腐应该做好了吧?我想试试。”

  “快好了,估计很好吃。”

  吃完豆腐后,阳心怡点评道:

  “味道真不错,不过比我想象中差点意思,只是稍微比一般豆腐好吃一点儿罢了。”

  “才只是好吃一点点吗?”

  江木有点不信。

  这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豆腐,本以为会获得更佳好评。

  他决定自己尝一尝。

  拿起小勺舀了一些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试图体会为何阳心怡会给出这样的评价。

  闭上眼感受着细腻口感和那淡淡的豆香味,心中默默筹划改进策略。

  阳心怡看着他认真思索的模样,问道:“感觉怎么样?”

  江木睁开眼睛,笑了笑:“嗯,我懂你的意思了。

  味道是不错,但还可以更好一些。

  我会试着调整配方。”

  阳心怡点了点头表示支持,并安慰说:“我相信你能行的,毕竟已经比市面上卖的好多了呀。”

  由于无事可做,喜欢挑战自我,所以很快他就又开始准备做新的一批豆腐了。

  穿上工作服走进厨房,准备好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他挑好的黄豆放在水中浸泡直至吸饱水分变得胀满。

  几个小时后,把这些泡好的豆子倒进磨豆机里慢慢磨碎,让豆浆顺畅流出。

  细致过滤除去杂质保证豆浆品质。

  之后将纯净豆浆倒入大锅,用文火慢炖。

  不断搅动以防粘底或者溢出。

  待豆浆煮开后小心加入用水稀释过的凝固剂,并均匀搅拌。

  见豆浆渐渐成型变成嫩豆腐花。

  把豆腐花倒进事先预备的棉布袋里挤压去多余水分形成固体。

  等片刻之后揭开盘面一块质地紧实的豆腐即出现在面前。

  虽然成品看起来很不错,然而江木并未满足于此。

  明白要想做出真正美味出众的豆腐,关键在于如何调味。

  因此他又特制了各种调料加入其中。

  最终成品装饰以葱花香菜等佐料端给阳心怡品尝。

  “这是新改良过的版本,请赏脸品尝一二。”语气中充满期许。

  只见心怡一口咬下顿时露出惊喜神色,“太美妙啦!”她称赞道,“真的比上次好多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到好友如此满意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脸上不由自主露出笑意来。

  尽管整个过程颇费工夫可为了得到认可一切都很值得。

  但是...

  当二人享用完毕之际江木再次陷入了沉思。

  自从拥有了系统他凡事都力求完美。

  就连现在这看似不错的第二代产品仍觉得不尽人意需要进步空间。

  "如果想要继续提升唯有从源头出发才行..."想到这里便决心探索更为优质的食材来源。

  豆腐是由卤水和豆浆制成的,富含钙质,口感不错,还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几百年来一直受大家欢迎。

  但现在,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小日子豆腐”、“鱼豆腐”、“魔芋豆腐”等新奇豆腐产品在市场上十分流行。

  但并不是所有的豆类都可以用来做豆腐。

  真正的豆腐要用大豆来做。

  不是每种豆子都能被称为“大豆”,也不是所有的豆子都适合做成豆腐。

  平时我们常见的豆类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大豆类,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等。

  这类豆子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一点点脂肪,几乎不含淀粉,不能当主食,也不能磨成面粉或制成饼;

  第二类是杂豆类,如绿豆、红豆和芸豆等。

  它们的营养特点是有许多淀粉,少量蛋白质,几乎没有脂肪,不适合榨油,也不适宜制作豆浆或豆腐。

  此外,市面上所谓的“豆腐”中,其实有些并非真正的豆腐。

  要做出真正的豆腐,必须由大豆制成,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要保证蛋白质的含量以及钙、镁等元素的丰富度。

  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自然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豆腐了。

  江木了解了一些最容易让人上当的“豆腐”案例。

  比方说,杏仁豆腐是一道着名的甜点。

  它是通过研磨甜杏仁,用水煮沸后冷却再凝固制成,之后切成片。

  名字虽叫做豆腐,却完全不含任何大豆成分,加入了白糖、奶粉、罐头水果和杏仁香精等多种成分。

  虽然含有一部分杏仁的蛋白质与脂肪,但是其营养价值还是远远低于真实的豆腐。

  小日子豆腐又或者被称为“内酯豆腐”、“鸡蛋豆腐”等名字的产品。

  虽然看起来质感很像豆腐,但完全不包含大豆成分。

  它们主要是用鸡蛋加上纯净水、植物蛋白及天然调料制作而成,口感柔软,容易准备。

  只是从健康角度看,其价值可能不如直接吃豆腐或是单纯吃个鸡蛋来得好。

  魔芋豆腐则来源于魔芋根茎打成泥糊再加热得到的成品。

  它主要成分是一种有助于消化吸收的天然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与减肥都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增强饱腹感。

  但因为缺乏必要的高质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钙与镁,并不能替代传统豆腐的营养功能。

  至于鱼豆腐,其实是用鲜鱼和鱼骨加上一定比例水分和调料调制出来的产品。

  它虽然外形类似普通豆腐,也因形状而命名,但由于并不含任何大豆原料,只能算是一种模拟制品。

  制作出的鱼豆腐因其含有更多的鱼肉蛋白和钙质,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传统大豆豆腐。

  不过严格意义上讲,由于非大豆来源,这同样不应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豆腐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不再采用石膏和盐卤这种传统方式来制作豆制品,转而利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稳定剂生产出质地细腻、口感柔和的新一代豆腐。

  新式豆腐不仅没有了旧工艺所遗留下的轻微涩味,在产量方面也有显着提高,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许多人误认为新方法制造的豆腐比老办法更健康。

  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传统的点浆过程中,使用的盐卤和石粉中含有很多对身体健康极为重要的矿物质——钙与镁,所以传统制作出来的豆制品中的这两项元素量是非常充足的。

  特别是在肉类资源匮乏的历史时期,素有“平民荤菜”之称的老式豆腐为大众提供了必需的钙镁蛋白质,增强了骨骼和牙齿强度。

  而采用现代技术制造的新品种里,其钙镁含量只有前者的八分之一左右,营养价值反而是下降了不少。

  明白了这些问题之后,江木心中有了新的想法。

  他决定继续沿用古老工艺进行创新尝试,以期让大豆制品既继承传统优势又获得更大提升空间。

  江木明确了目标。

  这一次是要改进原有的大豆种子。

  之前他就已经做过初步尝试,赋予种子特定性能标签。

  今天则是进一步地优化工作,其实过程并不复杂,就是把几粒普通的黄豆种子再次加入定制化特征使其变得更加优秀。

  “到底应该增加什么样的属性呢?”江木暗自盘算。

  首要条件依然是加速成熟特性。

  这意味着从播种到收获整个周期要尽可能缩短,这样才能更快看到实际成效。

  这项也是每次改良作物时必会考虑进去的关键点之一。

  第二个重要考量因素在于环境适应能力,即使处在贫瘠土壤之中也能正常生长,这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

  第三步开始涉及到具体的改进目标了——提高蛋白质量。

  只有当种子中含有充足优质的蛋白,才能做出味道更加可口的好豆腐。

  同时还适当减少了脂肪含量。

  适量油脂确实可以提升风味,但是如果过多的话反而会破坏整块豆腐的整体结构从而影响食用体验。

  所以在这一环节江木作了精细调整。

  第四点就是加强微量元素储备。

  理论上每一种作物都会含有不同程度数量的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微量成分,只不过有的植物种类内这些有益物质较多足以满足人体所需,例如绿叶蔬菜中有大量铁质,能有效预防贫血现象;

  水果里维生素C丰富有利于美白肌肤抗氧化抗衰老;

  杨萝卜里杨萝卜素多可以帮助保护视力;

  ……

  让大豆具备更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仅能满足日常所需,同时也会影响最终食物口感使其变得更好吃。

  “差不多就这样吧,先种下去试试看,如果不行再修改。”

  本次实验并不需要大片田地支撑,只是想看看结果而已。

  于是他在办公楼后面找了一块空地直接撒下经过处理过的黄豆种子便转身离开了。

  这个举动恰好被两名路过清洁工阿姨看到了。

  她们不禁好奇:“老板又研究出了什么新产品么?不过他也真够大胆的呀!”

  直接撒下去就算完成了?

  不用施肥浇灌甚至连土壤都懒得翻松一下……如果是普通植物肯定长不出来。

  然而事实证明专家教授培育出来的东西确实与众不同!待两位大姐忙完活回头查看时,发现地上的黄豆已经开始悄悄露头儿,一片嫩绿正沐浴着阳光静静地成长着呢。

  “果然厉害啊!”两人由衷感慨道,“就是不知道会长出什么呢”。

  “昨天你没注意到那些是黄豆种子吗?”

  “哎呀,真是我的疏忽。”

  两位清洁工人议论了一番后转身离开了。

  ......

  第二天,江木再次来到办公楼的后方。

  那些黄豆已经长好了。

  江木亲手收割。

  总共收获了五十斤黄豆。

  他把黄豆晒了两天,让它们失去了一些水分。

  只不过还是不够干燥,所以又用了烘干机。

  之后再泡水。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做豆腐的步骤。

  不一会儿,鲜嫩白净的豆腐又出来了。

  江木忍不住先尝了一口豆腐。

  “这味道……”

  他眼睛一亮。

  之前做的豆腐味道已经很好,但这次调整过后做出的豆腐,味道简直是达到了顶级。

  他立刻给阳心怡打了电话,请她再来尝尝新豆腐。

  “什么?你又做了新的豆腐?”

  阳心怡最近比较忙,并不知道江木研究出了新的黄豆品种。

  江木笑着说道:“你工作繁忙,我闲着没事就研究了一下,快来尝尝,这种豆腐非常好吃。”

  “好吧。”

  阳心怡瞪了江木一眼。

  作为一家市值万亿公司的董事长,其他人可不像江木这么清闲。

  江木掌握着一些植物关键技术,通常是别人求他,很少有他需要求人的时候。

  这种情况导致其他公司老板总是忙于应酬,有种被迫感,而江木不同。

  他只去自己喜欢的聚会,别人就算不满意也没办法。

  谁能责怪江木呢?

  大家也不敢。

  所以大多数时间江木都很空闲。

  “让我试试吧。”

  阳心怡坐下来尝尝江木的新豆腐。

  尝过之后,惊讶极了。

  她原以为上次吃的豆腐已经是极品,没想到这次的更好吃。

  “太棒了,以后我要常吃这样的豆腐。”

  阳心怡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江木笑着说:“没问题,你想吃了就在楼后的菜地种点豆子,现场做就行。”

  “我去忙了。”

  阳心怡想吃完了豆腐继续工作。

  江木则在办公室看农业相关的书。

  清洁阿姨中间来拖过一次地,顺便帮他打扫了一下办公室。

  她闻到了豆腐的味道,心里有了猜测。

  “老板,你在做豆腐吗?”

  江木抬头:“哦,王阿姨,你闻到了?”

  王阿姨点点头:“我家就是做豆腐的,我对豆腐味特别敏感。

  昨天看你种了些特殊的黄豆,是不是很特别?”

  江木答道:“是的,这是我专门研究的,非常适合做豆腐的新品种黄豆。”

  王阿姨顿时兴奋起来,呼吸有些急促:“老板,你要出售这些黄豆吗?”

  江木摇头:“暂时不考虑。”

  “哦……”

  王阿姨有点失望。

  江木看穿她的想法,笑道:“王阿姨,你也想要这种新黄豆种子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阿姨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谁不想要您研发出的这么好的豆种呢?”

  江木从箱子里拿出一袋种子:“既然你想要,拿走吧,但是不能卖种子。”

  王阿姨激动地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用这些种子做的豆腐可以对外卖吗?”

  江木说:“可以。”

  王阿姨开心得几乎给江木跪下。

  江木安慰道:“你一直工作得很认真,这也算是对你的一点奖励。”

  王阿姨使劲点头:“谢谢老板,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这一天,王阿姨干劲十足。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但她干活毫不含糊,每个角落都擦得一尘不染。

  终于等到下班,她迫不及待地带种子回家。

  “老头子,有个好消息。”

  回到家后,王阿姨兴奋地告诉老伴:“快来看,我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什么东西?”

  老伴好奇地问。

  此时他们的女儿贾倩琳从旁边的豆腐坊走出来:“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高兴?”

  他们家里有一间豆腐坊,王阿姨在神农集团当清洁工,老头子和女儿主要靠卖豆腐为生。

  贾倩琳因为模样漂亮,在附近还有了个豆腐西施的美名。

  其实,她们家做的豆腐口味一般,旁边小区的一家豆腐店更好吃。

  但因为贾倩琳长得好,很多人愿意找她买豆腐,所以“豆腐西施”的名声也是名副其实。

  平日里,老头子在家制作豆腐,贾倩琳出去卖,王阿姨在神农集团上班。

  一家人忙得团团转,但充实且幸福。

  听到父亲和女儿的询问,王阿姨像献宝一样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十几斤豆子。

  贾倩琳看着说:“妈,这只是些豆子而已,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王阿姨立刻解释:“这可不是一般的豆子,这是我们公司董事长新研发的大豆新品种。”

  “你们的董事长?难道是江木教授?”

  贾倩琳顿时睁大了眼。

  王阿姨自豪地说:“除了他还会有谁!”

  贾倩琳欣喜万分:“江木教授的新大豆一定特别棒,他告诉你这种大豆的特点了吗?”

  王阿姨说:“董事长说了,这些豆子做出的豆腐特别好吃。”

  贾倩琳两眼放光:“真的?那赶紧试试吧。”

  老头子也连忙附和:“我马上准备好水,今晚泡上,明天早上就能做豆腐了。”

  王阿姨迅速拍开了老头子伸过来的手:“真是老糊涂了,这些都是种子,总共就这么点,你全用了以后怎么办?”

  王珊珊顿时明白了过来:“确实,十多斤的大豆也就只能做一点豆腐,用完就没了。

  但如果种下去,还能收获更多。”

  王阿姨点点头:“所以啊,我们把这些大豆种上,差不多能种半亩地,到时收了这些豆子,足够咱们家用好久呢。”

  老头子马上说:“我这就回老家,刚好老家还有一块地空着,我可以去种大豆。”

  “行。”

  王阿姨同意了。

  贾倩琳:“我也一起去。”

  于是,王阿姨一家三口开着车去了二十里外的老家。

  他们老家位于城市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村里的人已经不多了。

  不过家里还有两亩地未耕种。

  “要不要用耕地机再翻一遍地?”

  江大爷问。

  王阿姨摇摇头:“不用了,我自己亲眼看到董事长把大豆直接撒在他办公楼后面的园子里,连土都没盖,第二天种子就发芽了。

  我们也这样干就行了。”

  喜欢植物纷纷变异,还说是正经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