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道法自然-《空无之路》

  夜幕如墨,缓缓自天际倾泻而下,将整片山林纳入怀抱。空无与卜萝并肩行于青石小径上,脚步轻缓。

  当最后一缕夕照被吞没,整条小径青石表面浮现出幽微的蓝绿色光晕,与高悬天际的银河遥相辉映,仿佛大地也织就了一条倒映星空的光之河,静静流淌在山野的脉络之中。

  这并非自然的偶然,而是匠人以心为笔、以石为纸,倾注心血所绘就的灵性图景。

  昔日古道崩坏,杂草掩径,如今重修之时,工匠们遵循失传已久的秘法,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采掘夜光矿石。

  此石生于幽谷深处,吸月华、纳地气,经年累月方得凝成。工匠将其细细研磨成粉,再以松脂、青矾调和,嵌入青石之间的缝隙。

  每逢月升,光粉便在清辉的激发下缓缓苏醒,释放出微光。每一步踏下,石面微光轻漾,宛如步步生莲,莲开之处,光华流转,仿佛修行者在尘世中步步前行,踏破迷障,渐入清明之境。

  更令人称奇的是,整条小径未设一盏路灯。光明自石中生,静谧由暗中来,既保障了夜行之便,又完好保留了山野的原始气息。

  这不仅是技艺的胜利,更是对“道法自然”这一古老哲思的虔诚践行——不强行照亮黑暗,而是让黑暗自身孕育光明。

  终于,两人抵达灵泉山谷玻璃屋前。门扉轻启,仿佛踏入了一个悬浮于尘世之外的水晶结界。

  屋内无灯,却澄明。四壁玻璃夹层中,嵌有极薄的柔性显示膜,此刻正缓缓浮现出流转的经文字句——《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皆以古雅楷书徐徐游移,字迹如行云流水。

  这些经文不仅是装饰,更是光源,以低能耗的微电流驱动,散发出柔和的辉芒,既照亮空间,又不扰心神。

  玻璃墙体如镜非镜,既映照出屋内二人的身影,又隐约透出外界草木的轮廓,仿佛人与自然在此刻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共融。

  抬头望去,屋顶透明,浩瀚星空如巨幅天幕垂落眼前。银河横贯天穹,星斗如钻,偶有流星划破寂静。低头闭目,则见经文环绕周身,字字如钟,声声入心,仿佛天地之间唯有这光、这字、这静,将杂念涤荡殆尽。

  置身其中,人仿佛悬于宇宙的中点——上接星辰之浩渺,下承佛法之深邃。呼吸之间,气息与星光同步;心念所至,万象皆归寂静。

  这玻璃屋,早已超越居所,是以科技为骨、以禅意为魂的圣殿,是古老智慧在当代语境下的诗意重生。

  空无与卜萝并未端坐冥想,而是以蒲团为枕,相依而卧于木地板之上。地板之下,暗藏地暖系统,暖流缓缓渗透,驱散冬夜寒意,却无燥热之感。他们在这光与静的怀抱中,彼此依偎。

  卜萝轻轻叹息,眼底泛起一丝不舍。她深知,北都勾酒复牌在即,古村集团进驻北都已是大势所趋。

  那片她深爱的村落,那片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的田园生活,或将被资本的浪潮替代。她不愿离去,却无力阻挡。她将头更深地埋入空无的怀中,要从这温热的胸膛里汲取安宁。

  空无察觉她的颤抖,未发一言,只是缓缓俯身,以唇封住她的忧思。那一吻轻如羽落,却深如渊海。他的手缓缓滑过她的肩,褪去衣衫,动作轻柔。

  指尖所至,皆是温存,仿佛在以身体书写一首无声的诗——在这星光与经文交织的圣境中,爱,亦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