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这条线的接触出乎意料地顺利,他内心积压的恐惧和对解脱的渴望,在“老赵头”传递的安全信号和“官方嘉奖”的双重催化下,终于决堤。
他提供的关键信息,尤其是关于胁迫者身份和运作模式的细节,对李成而言,是撬动整个兴隆集团的第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起点。
人证,已然在手。
然而,木材厂这边,林沫清的消息却迟迟没有激起预期的涟漪。谢云峰带回来的消息混杂着痛苦与无力,在谢夭夭那番电话后,夏禹压力陡增。
经过综合权衡,李成最终同意了夏禹和唐秋的提议——进入木材厂。
但这一次,要求更为严格:他们必须完全保持之前的角色身份——市里派下来参与“安全生产暨规范化建设”联合检查的工作人员。
只不过,这次是“轮岗学习”,被安排到兴隆集团旗下另一个“模范评估单位”镇西木材厂进行“经验交流”和“流程观摩”。
这个身份,既提供了相对合理的行动自由,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兴隆”可能产生的疑虑。
木材厂的环境比石灰厂更为粗犷,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松脂、锯末和陈旧铁锈混合的气息。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掩盖了大部分人声。
夏禹和唐秋穿着统一发放的、印着“安全生产监督”字样的蓝色工装,胸前挂着临时工作牌,混迹在真正的检查组成员和厂方陪同人员之中。
夏禹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厂区布局、人员流动和监控点位,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印证着谢云峰之前带回的信息:简陋的工人宿舍区、靠近后门那片堆放废料、相对僻静的区域、以及林沫清作为“会计”可能出现的办公楼位置。
“学习”行程安排得很满,参观流水线、查看安全记录、与“优秀工人”代表座谈。夏禹表现得像个认真好学的年轻干部,不时提问,做着笔记,眼神却扫过每一个角落。
唐秋则更像一个沉默寡言的技术人员,目光沉静,步履稳健,偶尔用专业术语与厂里的技工交流几句,丝毫不引人注目。
在下午临近结束时,李成刻意安排的关键环节来临——财务流程的“规范化展示”。
作为“会计”的林沫清被通知到一间临时布置成“学习室”的简陋办公室,配合检查组“了解基层财务工作的实际运作”。
当那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时,夏禹却微微蹙眉。
与他预想中饱经风霜、憔悴哀伤的形象截然不同。
林沫清走了进来。她穿着洗得发白但异常整洁的灰色工装,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脑后挽成一个简单的髻。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甚至可以说过于平静。
她的眼神既不躲闪,也不热切,只是平静地扫视了一下室内,然后走到指定的位置坐下。她的动作很稳。
“林会计,辛苦了。”检查组里一位财务人员王姐开始了例行问话,询问一些账目流程、凭证管理的基础问题。
林沫清的回答清晰、简洁、滴水不漏,完全符合一个基层会计应有的业务水准。她的声音不高不低,平稳得没有起伏。
夏禹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大脑却在飞速运转。他扮演的角色是“安全生产”方向的,按理说不该过多介入财务问询。但他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
机会出现在例行询问的间隙。那位财务人员低头翻看资料,厂方陪同人员眼见无事,和几位随行人员出去透气。
夏禹适时地开口,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对“基层工作不易”的理解和随意的闲聊感:“林会计在厂里工作挺久了吧?我看这账目做得挺规范的”。
他避开了“会计”这个敏感词可能带来的试探意味,转而从“工作年限”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问题入手。
林沫清的目光转向夏禹,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几年了”。
回答极其模糊,避开了具体时间点。
“不容易啊”,夏禹感叹道,目光带着真诚的关切,自然地扫过她略显粗糙却异常干净的双手,“在这种环境里,还能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致。我看您这账本,比我之前在一些小企业看到的清楚多了”。
他刻意将话题引向“工作环境”与“工作态度”的对比,试图在她可能有所感触的点上轻轻敲打。
林沫清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蜷缩了一下,随即又松开。她微微垂下眼帘,避开夏禹过于直接的注视,声音依旧平稳:“厂里要求严格,习惯了就好”.
夏禹的心沉了沉。油盐不进。她的防御比预想的还要坚固。
也是,自己现在顶着官方人员的身份,她的警惕理所当然。但时间...他没有时间在这里一点点试探和浪费。
所以,风险和机遇并存,夏禹准备剑走偏锋。
“唐监察”,夏禹忽然身体向后一靠,姿态显得随意起来,语气也转向了闲聊,仿佛刚才的试探从未发生,“晚上怎么安排”?
这突兀的转折让唐秋微微一怔。他看向夏禹,虽然一时摸不清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这短暂的默契让他选择了最稳妥的回应:“还没定。怎么,夏干事有想法”?
夏禹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窗外,口中却清晰地吐出一个名字:
“晚上找云峰吃饭?这小子调岗调到这边来了,让他出来一趟还真不好找”。 他的语调轻松平常,仿佛在谈论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老友。
话音落下的瞬间,夏禹余光却牢牢锁定了林沫清。
果然!
只见她原本放在膝盖上、刚刚松开的手,猛地再次攥紧!
指关节绷得发白,几乎要嵌入掌心。她的肩膀几不可察地向上耸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电流击中,整个身体都出现了一瞬间的僵硬。、
紧接着,她像是为了掩饰这瞬间的失态,极其不自然地调整了一下坐姿,动作幅度虽小,却带着一种刻意的仓促。
唐秋立刻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和夏禹的意图。他心领神会,立刻顺着夏禹抛出的“线”接了下去,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熟稔和无奈的抱怨:
“你还联系上他了?这小子...”唐秋摇了摇头,似乎在回想,“之前在淮州不是干得好好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来严州了....”
他刻意加重了“淮州”和“严州”的地点,点出了谢云峰行踪的“反常”。 这几天的接触,他对谢家的情况也了解了不少。
这一次,林沫清再也无法维持那副古井无波的平静面具。
她猛地抬起了头,目光不再是之前的回避或平静,直直地刺向正在“闲聊”的夏禹和唐秋!
那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深藏的关切,更有一种被猝然击中要害的剧痛和随之升起的巨大警惕。
她听懂了他们话语中那个名字所代表的....现实。
谢云峰!她的儿子!他就在这里!就在严州!而且...似乎和眼前这两个“官方人员”关系匪浅!
那天在自己办公室门前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真的是自己儿子!甚至..借着问路,还和自己聊了两句!
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她精心构筑的心防之上。
夏禹捕捉到她目光中那瞬间炸开的惊涛骇浪,不动声色地对着唐秋的方向轻轻颔首,仿佛只是在回应他刚才的话。
“谁知道呢”,夏禹的语气依旧带着闲聊般的轻松,嘴角甚至还噙着无奈的笑意,“说是来找人,还特意委托我帮忙留意一下”。
他刻意用了“留意”这个模糊的词,既像是朋友间的帮忙,又带着某种官方色彩的模糊性。
“这小子,也托付我了”。唐秋立刻默契接话,语气里带着点长辈对晚辈的熟稔抱怨。
两人一唱一和,核心目标昭然若揭——就是要让林沫清确认他们与谢云峰非同一般的关系。
然而,林沫清只是死死地看着他们,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她没有开口,没有询问,甚至连一个细微的点头或眼神示意都没有。
夏禹的眉头蹙紧。刚才提到谢云峰时她身体的震动和眼神的剧变绝非作伪,为何此刻又陷入彻底的沉默?
她还在判断?判断他们的身份真假?判断这是否是“兴隆”设下的另一个陷阱?
但是他耗不起她漫长的心理拉锯,这一次借着“学习交流”才进了木材厂,下次还能找出什么借口?哪来的时间反复接触!
夏禹眼底最后一丝耐心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林沫清苍白的面容,语气依旧保持着闲聊的平淡,却掀开最后一张底牌:
“哎...回去还得送夭夭上学”, 他像是在对唐秋感叹,仿佛只是提及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务事。“小姑娘昨天还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夭夭”!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滚油的水珠!
林沫清的身体猛地一颤!她一直强行维持的坐姿瞬间垮塌,肩膀不受控制地抖动起来。
那张平静的面具终于彻底碎裂。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而破碎,脸色白得像一张纸,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
“抱...抱歉...” 一个极其微弱、带着无法抑制颤抖的声音终于从她紧咬的牙关中挤了出来。
她甚至不敢再看夏禹和唐秋,目光慌乱地垂下,死死盯着自己颤抖的双手,那是唯一能抓住的东西。“我...我需要去卫生间...整理一下...”
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一种濒临崩溃边缘的虚弱和强撑的体面。
“当然,林会计,”夏禹的声音瞬间切换,变得温和、理解,甚至恰到好处的关切,“您请便”。
林沫清几乎是踉跄着站起身,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头也不回地、几乎是逃离般冲出了那间令人窒息的办公室。
门在她身后关上,隔绝了外面机器的轰鸣。
他提供的关键信息,尤其是关于胁迫者身份和运作模式的细节,对李成而言,是撬动整个兴隆集团的第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起点。
人证,已然在手。
然而,木材厂这边,林沫清的消息却迟迟没有激起预期的涟漪。谢云峰带回来的消息混杂着痛苦与无力,在谢夭夭那番电话后,夏禹压力陡增。
经过综合权衡,李成最终同意了夏禹和唐秋的提议——进入木材厂。
但这一次,要求更为严格:他们必须完全保持之前的角色身份——市里派下来参与“安全生产暨规范化建设”联合检查的工作人员。
只不过,这次是“轮岗学习”,被安排到兴隆集团旗下另一个“模范评估单位”镇西木材厂进行“经验交流”和“流程观摩”。
这个身份,既提供了相对合理的行动自由,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兴隆”可能产生的疑虑。
木材厂的环境比石灰厂更为粗犷,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松脂、锯末和陈旧铁锈混合的气息。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掩盖了大部分人声。
夏禹和唐秋穿着统一发放的、印着“安全生产监督”字样的蓝色工装,胸前挂着临时工作牌,混迹在真正的检查组成员和厂方陪同人员之中。
夏禹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厂区布局、人员流动和监控点位,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印证着谢云峰之前带回的信息:简陋的工人宿舍区、靠近后门那片堆放废料、相对僻静的区域、以及林沫清作为“会计”可能出现的办公楼位置。
“学习”行程安排得很满,参观流水线、查看安全记录、与“优秀工人”代表座谈。夏禹表现得像个认真好学的年轻干部,不时提问,做着笔记,眼神却扫过每一个角落。
唐秋则更像一个沉默寡言的技术人员,目光沉静,步履稳健,偶尔用专业术语与厂里的技工交流几句,丝毫不引人注目。
在下午临近结束时,李成刻意安排的关键环节来临——财务流程的“规范化展示”。
作为“会计”的林沫清被通知到一间临时布置成“学习室”的简陋办公室,配合检查组“了解基层财务工作的实际运作”。
当那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时,夏禹却微微蹙眉。
与他预想中饱经风霜、憔悴哀伤的形象截然不同。
林沫清走了进来。她穿着洗得发白但异常整洁的灰色工装,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脑后挽成一个简单的髻。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甚至可以说过于平静。
她的眼神既不躲闪,也不热切,只是平静地扫视了一下室内,然后走到指定的位置坐下。她的动作很稳。
“林会计,辛苦了。”检查组里一位财务人员王姐开始了例行问话,询问一些账目流程、凭证管理的基础问题。
林沫清的回答清晰、简洁、滴水不漏,完全符合一个基层会计应有的业务水准。她的声音不高不低,平稳得没有起伏。
夏禹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大脑却在飞速运转。他扮演的角色是“安全生产”方向的,按理说不该过多介入财务问询。但他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
机会出现在例行询问的间隙。那位财务人员低头翻看资料,厂方陪同人员眼见无事,和几位随行人员出去透气。
夏禹适时地开口,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对“基层工作不易”的理解和随意的闲聊感:“林会计在厂里工作挺久了吧?我看这账目做得挺规范的”。
他避开了“会计”这个敏感词可能带来的试探意味,转而从“工作年限”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问题入手。
林沫清的目光转向夏禹,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几年了”。
回答极其模糊,避开了具体时间点。
“不容易啊”,夏禹感叹道,目光带着真诚的关切,自然地扫过她略显粗糙却异常干净的双手,“在这种环境里,还能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致。我看您这账本,比我之前在一些小企业看到的清楚多了”。
他刻意将话题引向“工作环境”与“工作态度”的对比,试图在她可能有所感触的点上轻轻敲打。
林沫清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蜷缩了一下,随即又松开。她微微垂下眼帘,避开夏禹过于直接的注视,声音依旧平稳:“厂里要求严格,习惯了就好”.
夏禹的心沉了沉。油盐不进。她的防御比预想的还要坚固。
也是,自己现在顶着官方人员的身份,她的警惕理所当然。但时间...他没有时间在这里一点点试探和浪费。
所以,风险和机遇并存,夏禹准备剑走偏锋。
“唐监察”,夏禹忽然身体向后一靠,姿态显得随意起来,语气也转向了闲聊,仿佛刚才的试探从未发生,“晚上怎么安排”?
这突兀的转折让唐秋微微一怔。他看向夏禹,虽然一时摸不清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这短暂的默契让他选择了最稳妥的回应:“还没定。怎么,夏干事有想法”?
夏禹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窗外,口中却清晰地吐出一个名字:
“晚上找云峰吃饭?这小子调岗调到这边来了,让他出来一趟还真不好找”。 他的语调轻松平常,仿佛在谈论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老友。
话音落下的瞬间,夏禹余光却牢牢锁定了林沫清。
果然!
只见她原本放在膝盖上、刚刚松开的手,猛地再次攥紧!
指关节绷得发白,几乎要嵌入掌心。她的肩膀几不可察地向上耸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电流击中,整个身体都出现了一瞬间的僵硬。、
紧接着,她像是为了掩饰这瞬间的失态,极其不自然地调整了一下坐姿,动作幅度虽小,却带着一种刻意的仓促。
唐秋立刻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和夏禹的意图。他心领神会,立刻顺着夏禹抛出的“线”接了下去,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熟稔和无奈的抱怨:
“你还联系上他了?这小子...”唐秋摇了摇头,似乎在回想,“之前在淮州不是干得好好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来严州了....”
他刻意加重了“淮州”和“严州”的地点,点出了谢云峰行踪的“反常”。 这几天的接触,他对谢家的情况也了解了不少。
这一次,林沫清再也无法维持那副古井无波的平静面具。
她猛地抬起了头,目光不再是之前的回避或平静,直直地刺向正在“闲聊”的夏禹和唐秋!
那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深藏的关切,更有一种被猝然击中要害的剧痛和随之升起的巨大警惕。
她听懂了他们话语中那个名字所代表的....现实。
谢云峰!她的儿子!他就在这里!就在严州!而且...似乎和眼前这两个“官方人员”关系匪浅!
那天在自己办公室门前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真的是自己儿子!甚至..借着问路,还和自己聊了两句!
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她精心构筑的心防之上。
夏禹捕捉到她目光中那瞬间炸开的惊涛骇浪,不动声色地对着唐秋的方向轻轻颔首,仿佛只是在回应他刚才的话。
“谁知道呢”,夏禹的语气依旧带着闲聊般的轻松,嘴角甚至还噙着无奈的笑意,“说是来找人,还特意委托我帮忙留意一下”。
他刻意用了“留意”这个模糊的词,既像是朋友间的帮忙,又带着某种官方色彩的模糊性。
“这小子,也托付我了”。唐秋立刻默契接话,语气里带着点长辈对晚辈的熟稔抱怨。
两人一唱一和,核心目标昭然若揭——就是要让林沫清确认他们与谢云峰非同一般的关系。
然而,林沫清只是死死地看着他们,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她没有开口,没有询问,甚至连一个细微的点头或眼神示意都没有。
夏禹的眉头蹙紧。刚才提到谢云峰时她身体的震动和眼神的剧变绝非作伪,为何此刻又陷入彻底的沉默?
她还在判断?判断他们的身份真假?判断这是否是“兴隆”设下的另一个陷阱?
但是他耗不起她漫长的心理拉锯,这一次借着“学习交流”才进了木材厂,下次还能找出什么借口?哪来的时间反复接触!
夏禹眼底最后一丝耐心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林沫清苍白的面容,语气依旧保持着闲聊的平淡,却掀开最后一张底牌:
“哎...回去还得送夭夭上学”, 他像是在对唐秋感叹,仿佛只是提及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务事。“小姑娘昨天还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夭夭”!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滚油的水珠!
林沫清的身体猛地一颤!她一直强行维持的坐姿瞬间垮塌,肩膀不受控制地抖动起来。
那张平静的面具终于彻底碎裂。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而破碎,脸色白得像一张纸,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
“抱...抱歉...” 一个极其微弱、带着无法抑制颤抖的声音终于从她紧咬的牙关中挤了出来。
她甚至不敢再看夏禹和唐秋,目光慌乱地垂下,死死盯着自己颤抖的双手,那是唯一能抓住的东西。“我...我需要去卫生间...整理一下...”
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一种濒临崩溃边缘的虚弱和强撑的体面。
“当然,林会计,”夏禹的声音瞬间切换,变得温和、理解,甚至恰到好处的关切,“您请便”。
林沫清几乎是踉跄着站起身,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头也不回地、几乎是逃离般冲出了那间令人窒息的办公室。
门在她身后关上,隔绝了外面机器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