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就进了四月头,天儿是一天比一天暖和。
打从寒冬里缓过劲儿来的日头,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舒坦得人只想眯起眼来打个盹儿。
胡同里的柳树早憋不住了,枝桠上冒出层嫩得能掐出水的绿。
细长条儿的柳枝让风一吹,晃晃悠悠跟打秋千似的,抽得墙根儿的青砖沙沙响。
主房屋里房梁正中间悬着个电灯泡,钨丝烧得发白,把屋子照得跟白昼似的,
连桌角上那道细溜溜的木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玻璃窗关得严丝合缝,院外头的晚风一点儿也钻不进来。
偶尔有胡同里自行车 “叮铃铃” 的铃铛声飘过来,老远听着跟蚊子哼哼似的,不仔细听压根儿觉不着。
易中海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子,滋溜抿了口二锅头,酒液在缸底晃悠,映出点儿细碎的光。
他把缸子往桌上一放,带着点儿老北京人特有的熟稔劲儿,
笃定地说:“柱子,前阵子跟你念叨的那事儿,有谱儿了。”
何雨柱正用筷子夹起粒花生米,搁嘴里慢慢嚼着,听见这话 “嗯” 了一声,
含糊道:“您说的是纺织厂那姑娘?”
“可不就是那李秀娟嘛。”
易中海往嘴里塞了口腌黄瓜,嚼得咯吱响,说话有点儿含混,
“我托人细细打听了,这姑娘确实是个实在人。家里姊妹三个,她是老大,过日子指定精打细算。
我跟人家约好了,过两天你俩去公园见个面,遛遛弯儿聊聊天,成不成的先搭个话儿。”
何雨柱把嘴里的吃食咽下去,放下筷子挠了挠后脑勺,脸上泛着点红,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都这好些日子了,我还当黄了呢。”
易中海乐了,拿起酒瓶给何雨柱的杯子里添了点儿酒,慢悠悠道:“咱们打听人家姑娘,
人家姑娘不也得探探你的底?这事儿是费了点儿周折,可耽误不得。
我瞅着你俩八字挺合,去见一面,成不成的全看缘分不是?”
何雨柱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眉头先皱了皱,又慢慢松开,点头道:“那成,这回我再听您一次。”
当夜色越发浓黑,一道黑影如狸猫般贴着中院的石榴树滑过,
脚底板碾过青石板砖时悄无声息,纵身上窗台时带起的风都透着股利落劲儿。
刘清儒指尖在窗沿叩了三下,节奏轻得像雨滴打在玻璃上。
那从容姿态,哪像是偷摸行事,倒像是回自个儿家一般随意。
门轴刚要发出 “吱呀” 声,就被他屈指一顶定在半空。
猫腰快速闪进来时,带起的气流掀得罩子灯火苗晃了晃。
屋里光团拢在薛小凤的身上,见他进来,她眉头先拧了个结,随即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股子嗔怪,
伸手在他胳膊上拧了把:“你这胆子越发的大了啊,没瞧见主屋那边儿的灯还亮着?”
刘清儒任她拧着,反手关上门,指节在门板上轻轻一叩,那门轴竟再没发出半点声响。
他扯了扯衣领,喉结滚了滚:“灯亮着咋了?我还搁他家窗口下蹲了会儿呢,谁能瞅见我。”
说着他搂着薛小凤的腰身就往里间屋里带,“小当这两天半夜还咳嗽不?我托人在东郊弄到点枇杷膏,
明儿起你每天给她吃上几口。要是还不见好,你就带她上医院瞧瞧去,别耽误了。”
“嗯,我知道了。”
薛小凤声音里带了点委屈,手指头使劲儿在他胳膊上掐了下,
“前儿傻柱撞见我往你菜窖塞红薯,眼神不对劲儿也活该 —— 谁让你这没良心的,
以前五六天准来一次,自打今年开春,十天半月才跑一趟,莫不是嫌我人老珠黄,瞧不上了?”
刘清儒被她这话逗笑,眼角的皱纹在灯影里动了动:“你呀。”
他伸手替她理理额前碎发,“都四个孩子的妈了,咋还学起小姑娘撒娇来了呢?”
薛小凤被他说得脸一热,往他怀里缩了缩,手指却不依不饶地在他后背戳了戳:“谁撒娇了?
我这是跟你算账呢。你当我不知道?自打过年那会儿开始,闫家那媳妇儿于丽,
总借着寄放孩子的由头老往你那儿凑,瞅向你的眼神黏糊糊的,当我瞎啊?”
刘清儒低笑出声,胸腔的震动传到她耳里,像揣了只温吞的小兽。
“咋了?你这还吃上醋了?”
薛小凤反手搂紧了刘清儒的腰,脑袋搁在他的胸口处:“吃醋我可不敢。”
她的肩膀松了松,指尖划过他袖口磨出的毛边,
“我只是担心你有了年轻的于丽,往后不来我这儿了。”
刘清儒喉头哽了哽,伸手在她身上摸索着,声音里带着点沙哑:
“这你就甭担心了,我有啥本事你还不清楚吗?”
“哎哎,上炕啊。” 薛小凤推着他往炕边挪。
当屋里瞬间被浓黑漫透,只剩窗外的月光从窗缝挤进来,在地上描出几道银亮的线。
薛小凤能闻着刘清儒身上的气息,呼吸逐渐粗重起来,
“欸,你闻出来没?我今儿还搁屋儿里好好洗了洗呢,用的胰子是牌儿的。”
她的声音在黑暗里发闷,带着点刚被暖意裹住的慵懒。
刘清儒没应声,只听布料摩擦的窸窣声,随即一道温热的胳膊从她腰后绕过来,
把她往怀里带了带,力道紧实得很。
窗外的风带着些微沙砾拂过玻璃窗,沙沙响得像是谁在檐下絮语。
炕洞里的余温慢慢往上冒,把两个人的影子在墙上融成一团,难分彼此。
清晨,薄雾还没散尽,四合院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混着湿冷的空气往人鼻腔里钻。
青砖灰瓦的屋顶沾着层露水,檐角的冰棱刚化了一半,水珠顺着棱尖往下坠,
“滴答、滴答” 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东墙根的老槐树抽出嫩黄的芽子,被露水浸得发亮。
几只麻雀扑棱棱落在枝桠上,歪着脑袋啄了两口嫩芽,
又扑腾着翅膀叽叽喳喳吵得正欢,倒把这清晨的静气搅出几分活泛来。
中院走廊房的张大妈已经在自家门口支起了煤炉,手里攥着蒲扇慢悠悠扇着风,
蓝灰色的烟柱裹着水汽往天上飘,打了个旋儿又落下来,沾在她鬓角的白发上。
隔壁王大爷的咳嗽声 “吭吭” 地传过来,混着煤炉里 “噼啪” 的火星子声,
把这老院子的晨气搅得热热闹闹。
东厢房的偏房门 “吱呀” 一声开了,何雨水扎着两条油亮的麻花辫,
蓝布褂子的袖口被她利落地卷到胳膊肘,露出一截白净的手腕。
她低头看了眼鞋底子,抬脚踩着院里的积水直往主房走,
千层底的布鞋踏在石板上发出 “啪嗒啪嗒” 的响,鞋边溅起的泥水沾在裤脚,她也没在意。
“哥,开门哎!”
她抬手在红漆木门上 “梆梆梆” 敲了三下,指节叩在铜门环上发出闷闷的响声,
“太阳都晒屁股了,您还睡呐?”
打从寒冬里缓过劲儿来的日头,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舒坦得人只想眯起眼来打个盹儿。
胡同里的柳树早憋不住了,枝桠上冒出层嫩得能掐出水的绿。
细长条儿的柳枝让风一吹,晃晃悠悠跟打秋千似的,抽得墙根儿的青砖沙沙响。
主房屋里房梁正中间悬着个电灯泡,钨丝烧得发白,把屋子照得跟白昼似的,
连桌角上那道细溜溜的木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玻璃窗关得严丝合缝,院外头的晚风一点儿也钻不进来。
偶尔有胡同里自行车 “叮铃铃” 的铃铛声飘过来,老远听着跟蚊子哼哼似的,不仔细听压根儿觉不着。
易中海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子,滋溜抿了口二锅头,酒液在缸底晃悠,映出点儿细碎的光。
他把缸子往桌上一放,带着点儿老北京人特有的熟稔劲儿,
笃定地说:“柱子,前阵子跟你念叨的那事儿,有谱儿了。”
何雨柱正用筷子夹起粒花生米,搁嘴里慢慢嚼着,听见这话 “嗯” 了一声,
含糊道:“您说的是纺织厂那姑娘?”
“可不就是那李秀娟嘛。”
易中海往嘴里塞了口腌黄瓜,嚼得咯吱响,说话有点儿含混,
“我托人细细打听了,这姑娘确实是个实在人。家里姊妹三个,她是老大,过日子指定精打细算。
我跟人家约好了,过两天你俩去公园见个面,遛遛弯儿聊聊天,成不成的先搭个话儿。”
何雨柱把嘴里的吃食咽下去,放下筷子挠了挠后脑勺,脸上泛着点红,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都这好些日子了,我还当黄了呢。”
易中海乐了,拿起酒瓶给何雨柱的杯子里添了点儿酒,慢悠悠道:“咱们打听人家姑娘,
人家姑娘不也得探探你的底?这事儿是费了点儿周折,可耽误不得。
我瞅着你俩八字挺合,去见一面,成不成的全看缘分不是?”
何雨柱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眉头先皱了皱,又慢慢松开,点头道:“那成,这回我再听您一次。”
当夜色越发浓黑,一道黑影如狸猫般贴着中院的石榴树滑过,
脚底板碾过青石板砖时悄无声息,纵身上窗台时带起的风都透着股利落劲儿。
刘清儒指尖在窗沿叩了三下,节奏轻得像雨滴打在玻璃上。
那从容姿态,哪像是偷摸行事,倒像是回自个儿家一般随意。
门轴刚要发出 “吱呀” 声,就被他屈指一顶定在半空。
猫腰快速闪进来时,带起的气流掀得罩子灯火苗晃了晃。
屋里光团拢在薛小凤的身上,见他进来,她眉头先拧了个结,随即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股子嗔怪,
伸手在他胳膊上拧了把:“你这胆子越发的大了啊,没瞧见主屋那边儿的灯还亮着?”
刘清儒任她拧着,反手关上门,指节在门板上轻轻一叩,那门轴竟再没发出半点声响。
他扯了扯衣领,喉结滚了滚:“灯亮着咋了?我还搁他家窗口下蹲了会儿呢,谁能瞅见我。”
说着他搂着薛小凤的腰身就往里间屋里带,“小当这两天半夜还咳嗽不?我托人在东郊弄到点枇杷膏,
明儿起你每天给她吃上几口。要是还不见好,你就带她上医院瞧瞧去,别耽误了。”
“嗯,我知道了。”
薛小凤声音里带了点委屈,手指头使劲儿在他胳膊上掐了下,
“前儿傻柱撞见我往你菜窖塞红薯,眼神不对劲儿也活该 —— 谁让你这没良心的,
以前五六天准来一次,自打今年开春,十天半月才跑一趟,莫不是嫌我人老珠黄,瞧不上了?”
刘清儒被她这话逗笑,眼角的皱纹在灯影里动了动:“你呀。”
他伸手替她理理额前碎发,“都四个孩子的妈了,咋还学起小姑娘撒娇来了呢?”
薛小凤被他说得脸一热,往他怀里缩了缩,手指却不依不饶地在他后背戳了戳:“谁撒娇了?
我这是跟你算账呢。你当我不知道?自打过年那会儿开始,闫家那媳妇儿于丽,
总借着寄放孩子的由头老往你那儿凑,瞅向你的眼神黏糊糊的,当我瞎啊?”
刘清儒低笑出声,胸腔的震动传到她耳里,像揣了只温吞的小兽。
“咋了?你这还吃上醋了?”
薛小凤反手搂紧了刘清儒的腰,脑袋搁在他的胸口处:“吃醋我可不敢。”
她的肩膀松了松,指尖划过他袖口磨出的毛边,
“我只是担心你有了年轻的于丽,往后不来我这儿了。”
刘清儒喉头哽了哽,伸手在她身上摸索着,声音里带着点沙哑:
“这你就甭担心了,我有啥本事你还不清楚吗?”
“哎哎,上炕啊。” 薛小凤推着他往炕边挪。
当屋里瞬间被浓黑漫透,只剩窗外的月光从窗缝挤进来,在地上描出几道银亮的线。
薛小凤能闻着刘清儒身上的气息,呼吸逐渐粗重起来,
“欸,你闻出来没?我今儿还搁屋儿里好好洗了洗呢,用的胰子是牌儿的。”
她的声音在黑暗里发闷,带着点刚被暖意裹住的慵懒。
刘清儒没应声,只听布料摩擦的窸窣声,随即一道温热的胳膊从她腰后绕过来,
把她往怀里带了带,力道紧实得很。
窗外的风带着些微沙砾拂过玻璃窗,沙沙响得像是谁在檐下絮语。
炕洞里的余温慢慢往上冒,把两个人的影子在墙上融成一团,难分彼此。
清晨,薄雾还没散尽,四合院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混着湿冷的空气往人鼻腔里钻。
青砖灰瓦的屋顶沾着层露水,檐角的冰棱刚化了一半,水珠顺着棱尖往下坠,
“滴答、滴答” 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东墙根的老槐树抽出嫩黄的芽子,被露水浸得发亮。
几只麻雀扑棱棱落在枝桠上,歪着脑袋啄了两口嫩芽,
又扑腾着翅膀叽叽喳喳吵得正欢,倒把这清晨的静气搅出几分活泛来。
中院走廊房的张大妈已经在自家门口支起了煤炉,手里攥着蒲扇慢悠悠扇着风,
蓝灰色的烟柱裹着水汽往天上飘,打了个旋儿又落下来,沾在她鬓角的白发上。
隔壁王大爷的咳嗽声 “吭吭” 地传过来,混着煤炉里 “噼啪” 的火星子声,
把这老院子的晨气搅得热热闹闹。
东厢房的偏房门 “吱呀” 一声开了,何雨水扎着两条油亮的麻花辫,
蓝布褂子的袖口被她利落地卷到胳膊肘,露出一截白净的手腕。
她低头看了眼鞋底子,抬脚踩着院里的积水直往主房走,
千层底的布鞋踏在石板上发出 “啪嗒啪嗒” 的响,鞋边溅起的泥水沾在裤脚,她也没在意。
“哥,开门哎!”
她抬手在红漆木门上 “梆梆梆” 敲了三下,指节叩在铜门环上发出闷闷的响声,
“太阳都晒屁股了,您还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