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日头斜斜挂在天上,像块烧得半凉的烙铁,把胡同里的青砖地晒得发蔫。
吃过午饭的何雨柱,揣着一肚子越想越窝火的气,
蹲在廊檐下吧嗒着烟卷,眉头拧得能夹死蚊子。
烟丝烧得 “滋滋” 响,烟灰积了老长一截,他也没心思弹,
满脑子都是上午相亲那档子糟心事 —— 李秀娟的话跟带了钩似的,
在他脑子里来回转悠,扎得人心尖儿发疼。
“您院里是不是有个叫许大茂的?也在轧钢厂上班,戴副眼镜,瞅着人模狗样的。”
李秀娟当时撇着嘴,语气里满是调侃,“那人上周三堵在我们厂门口,
说您跟寡妇不清不楚;周五又颠儿过来,说您三天两头跟人打架,
还说您就是个切菜打杂的,没多大本事!”
这话跟根钢针扎在心上,何雨柱 “噌” 地坐直身子,把烟头猛地往台阶上一砸,
火星子溅起来老高,在青石板上蹦跶两下才灭。
“呸!准是这孙子又想坏我好事!”
他腾地站起来,脚底下狠狠跺了跺,青石板都震得发颤,
廊檐下挂着的干辣椒串都晃了晃。
按他的暴脾气,早该抄起院里的顶门杠往后院找许大茂算账了,
可一琢磨许大茂家里还有个怀着孕的娄晓娥,又把火气压了压 ——
真要是动起手来伤着孕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院里的大爷大妈们指不定得怎么说他。
以前的许大茂最多也就跟他对骂上两句,找找不自在,但自打许大茂娶了娄晓娥,
仗着媳妇家有俩闲钱,更是三天两头挤兑他,张口闭口就是 “只会闷头干活的臭厨子”。
在厂里也总给他使绊子,上次食堂采购鲜鱼,许大茂故意跟主任说他 “手脚不干净”,
害得他每次都想把许大茂大卸八块,才能解了心头的气。
这回相亲差点黄了,更是让何雨柱心里的火窜得老高,胸口堵得跟塞了团烂棉絮似的。
从公园回来的一路上,他满脑子都在盘算:得让许大茂吃回大亏,不然这口气咽不下去!
不然以后这孙子还得变本加厉地糟践人!
下午三点多,日头往西沉了沉,热度减了些,
可进出屋门好几次的何雨柱,愣是没有半点睡意。
没法子,他又蹲回自家廊檐下抽闷烟,烟蒂扔了一地,瞅着就让人心烦。
正百无聊赖抠着墙皮呢,眼瞅着娄晓娥抱着个蓝布包袱从月亮门出来 ——
包袱鼓囊囊的,边角露着点碎花布,瞅着像是布料之类的东西。
他赶紧把烟屁股掐了,往鞋底一蹭,搓了搓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迎上去:“哟,
晓娥!这是上哪儿去啊?慢着点走,您这怀着孕呢,可得留神脚下!”
娄晓娥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手轻轻护着圆滚滚的肚子,腰杆挺得笔直:
“柱子啊,这不刚拆了件旧衣裳,想着前院淮茹嫂子手巧,
想去让她给改件小褂子,等孩子生了穿。”
“嘿,许大茂呢?咋没跟您一块儿?您这怀着孕的金贵身子,
他就这么放心您一个人颠儿?” 何雨柱故意拉长了音,
眼睛直盯着娄晓娥的反应,语气里带着点替她抱不平的意思。
娄晓娥轻轻皱了下眉,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些:“他啊,一早就出去了,说单位有事儿,
到现在还没回来呢。我正惦记着他晚饭回不回来吃,锅里还给他留着俩贴饼子呢。”
这话让何雨柱心里顿时有了底,跟揣了个热乎馒头似的,他咧嘴一笑,
又跟娄晓娥闲扯了两句家常:“得嘞您呐!那您慢着点,要是淮茹嫂子不在家,
您就回屋等,别在外头待太久,下午的风凉。”
看着娄晓娥钻进穿堂门,他转身就往自己屋里跑,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
心里的主意已经定了,晚饭前必须把事儿准备妥帖。
柜子底下藏着的那根粗麻绳,是之前从食堂仓库翻出来捆菜用的,拇指粗细,结实得很,
拽都拽不断,今晚正好派上用场。
他把麻绳拿出来,在手里绕了两圈,又掂量了掂量,觉得没问题,
才又塞回柜子里,等着天黑。
晚饭何雨柱吃得心不在焉,给后院的聋老太太跟易中海大爷把饭做好了,端到他们屋里,
自己回到屋随便扒拉两口就撂下了筷子,碗里的菜都没怎么动。
天刚擦黑,四进院的灯陆续亮了起来,玻璃窗户透出昏黄的光。
街坊们搬着小马扎坐在门口聊天,三个院子里满是孩子的哄闹声,
还有前院刘家的收音机正放着评剧《花为媒》,“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的调调飘得满院子都是,热热闹闹的,透着股子烟火气。
何雨柱套上件旧得发灰的蓝布褂子,把帽檐压得低低的,遮住了大半个脸,
怀里揣着麻绳,腋下夹着个卷起来的破麻袋 —— 这麻袋他没打算再往回带,
早就把上面的补丁记号都给扯掉了,就算被人看着,也查不到他头上。
他猫着腰,悄无声儿地溜出院子大门,跟偷了油的耗子似的,
躲在胡同口那棵老槐树下 —— 这地儿是许大茂回院的必经之路,错不了,
只要是院里的人从外面回来,都得从这儿过。
胡同里的路灯是个十五瓦的灯泡,挂在电线杆子上,昏黄的光打在地上,
把树影拉得老长,跟张黑网似的。
何雨柱缩在槐树最粗的树身后面,大气都不敢出,连呼吸都放得又轻又慢。
听着街坊们渐渐散了,孩子们的吵闹声歇了,收音机的声音也停了,
胡同里慢慢静了下来,只剩下远处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铛声,“叮铃叮铃” 的,
在夜里格外清楚,飘老远都能听见。
他攥了攥手里的麻袋,指节都泛了白,手心沁出的汗把麻袋皮浸得发潮。
眼睛死死盯着胡同口,跟猎鹰瞅着兔子似的,就等许大茂自投罗网了。
四月的夜里还带着股子凉劲儿,风顺着胡同口往里头钻,刮得老槐树叶子 “沙沙” 响,
跟有人在耳边嘀咕似的,也往何雨柱的衣领里灌,冻得他脖子一缩。
他把蓝布褂子的领口又往上提了提,往槐树更粗的树身后面挪了挪 ——
这棵老槐树枝桠茂密,靠里侧的阴影更浓,就算有街坊路过,
不仔细瞅也难发现树后藏着人。
心里头那点盼着许大茂赶紧出现的急劲儿,混着夜风渐渐沉了沉,
可 “别被人瞧见” 的念头,倒比冷意更先攥住了他。
天刚擦黑那会儿,胡同里还闹哄着,谁家妈在门口扯着嗓子喊孩子回家吃饭:
“二丫!别疯跑了!再不着家饭都凉透了,看我不抽你屁股!”
吃过午饭的何雨柱,揣着一肚子越想越窝火的气,
蹲在廊檐下吧嗒着烟卷,眉头拧得能夹死蚊子。
烟丝烧得 “滋滋” 响,烟灰积了老长一截,他也没心思弹,
满脑子都是上午相亲那档子糟心事 —— 李秀娟的话跟带了钩似的,
在他脑子里来回转悠,扎得人心尖儿发疼。
“您院里是不是有个叫许大茂的?也在轧钢厂上班,戴副眼镜,瞅着人模狗样的。”
李秀娟当时撇着嘴,语气里满是调侃,“那人上周三堵在我们厂门口,
说您跟寡妇不清不楚;周五又颠儿过来,说您三天两头跟人打架,
还说您就是个切菜打杂的,没多大本事!”
这话跟根钢针扎在心上,何雨柱 “噌” 地坐直身子,把烟头猛地往台阶上一砸,
火星子溅起来老高,在青石板上蹦跶两下才灭。
“呸!准是这孙子又想坏我好事!”
他腾地站起来,脚底下狠狠跺了跺,青石板都震得发颤,
廊檐下挂着的干辣椒串都晃了晃。
按他的暴脾气,早该抄起院里的顶门杠往后院找许大茂算账了,
可一琢磨许大茂家里还有个怀着孕的娄晓娥,又把火气压了压 ——
真要是动起手来伤着孕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院里的大爷大妈们指不定得怎么说他。
以前的许大茂最多也就跟他对骂上两句,找找不自在,但自打许大茂娶了娄晓娥,
仗着媳妇家有俩闲钱,更是三天两头挤兑他,张口闭口就是 “只会闷头干活的臭厨子”。
在厂里也总给他使绊子,上次食堂采购鲜鱼,许大茂故意跟主任说他 “手脚不干净”,
害得他每次都想把许大茂大卸八块,才能解了心头的气。
这回相亲差点黄了,更是让何雨柱心里的火窜得老高,胸口堵得跟塞了团烂棉絮似的。
从公园回来的一路上,他满脑子都在盘算:得让许大茂吃回大亏,不然这口气咽不下去!
不然以后这孙子还得变本加厉地糟践人!
下午三点多,日头往西沉了沉,热度减了些,
可进出屋门好几次的何雨柱,愣是没有半点睡意。
没法子,他又蹲回自家廊檐下抽闷烟,烟蒂扔了一地,瞅着就让人心烦。
正百无聊赖抠着墙皮呢,眼瞅着娄晓娥抱着个蓝布包袱从月亮门出来 ——
包袱鼓囊囊的,边角露着点碎花布,瞅着像是布料之类的东西。
他赶紧把烟屁股掐了,往鞋底一蹭,搓了搓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迎上去:“哟,
晓娥!这是上哪儿去啊?慢着点走,您这怀着孕呢,可得留神脚下!”
娄晓娥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手轻轻护着圆滚滚的肚子,腰杆挺得笔直:
“柱子啊,这不刚拆了件旧衣裳,想着前院淮茹嫂子手巧,
想去让她给改件小褂子,等孩子生了穿。”
“嘿,许大茂呢?咋没跟您一块儿?您这怀着孕的金贵身子,
他就这么放心您一个人颠儿?” 何雨柱故意拉长了音,
眼睛直盯着娄晓娥的反应,语气里带着点替她抱不平的意思。
娄晓娥轻轻皱了下眉,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些:“他啊,一早就出去了,说单位有事儿,
到现在还没回来呢。我正惦记着他晚饭回不回来吃,锅里还给他留着俩贴饼子呢。”
这话让何雨柱心里顿时有了底,跟揣了个热乎馒头似的,他咧嘴一笑,
又跟娄晓娥闲扯了两句家常:“得嘞您呐!那您慢着点,要是淮茹嫂子不在家,
您就回屋等,别在外头待太久,下午的风凉。”
看着娄晓娥钻进穿堂门,他转身就往自己屋里跑,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
心里的主意已经定了,晚饭前必须把事儿准备妥帖。
柜子底下藏着的那根粗麻绳,是之前从食堂仓库翻出来捆菜用的,拇指粗细,结实得很,
拽都拽不断,今晚正好派上用场。
他把麻绳拿出来,在手里绕了两圈,又掂量了掂量,觉得没问题,
才又塞回柜子里,等着天黑。
晚饭何雨柱吃得心不在焉,给后院的聋老太太跟易中海大爷把饭做好了,端到他们屋里,
自己回到屋随便扒拉两口就撂下了筷子,碗里的菜都没怎么动。
天刚擦黑,四进院的灯陆续亮了起来,玻璃窗户透出昏黄的光。
街坊们搬着小马扎坐在门口聊天,三个院子里满是孩子的哄闹声,
还有前院刘家的收音机正放着评剧《花为媒》,“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的调调飘得满院子都是,热热闹闹的,透着股子烟火气。
何雨柱套上件旧得发灰的蓝布褂子,把帽檐压得低低的,遮住了大半个脸,
怀里揣着麻绳,腋下夹着个卷起来的破麻袋 —— 这麻袋他没打算再往回带,
早就把上面的补丁记号都给扯掉了,就算被人看着,也查不到他头上。
他猫着腰,悄无声儿地溜出院子大门,跟偷了油的耗子似的,
躲在胡同口那棵老槐树下 —— 这地儿是许大茂回院的必经之路,错不了,
只要是院里的人从外面回来,都得从这儿过。
胡同里的路灯是个十五瓦的灯泡,挂在电线杆子上,昏黄的光打在地上,
把树影拉得老长,跟张黑网似的。
何雨柱缩在槐树最粗的树身后面,大气都不敢出,连呼吸都放得又轻又慢。
听着街坊们渐渐散了,孩子们的吵闹声歇了,收音机的声音也停了,
胡同里慢慢静了下来,只剩下远处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铛声,“叮铃叮铃” 的,
在夜里格外清楚,飘老远都能听见。
他攥了攥手里的麻袋,指节都泛了白,手心沁出的汗把麻袋皮浸得发潮。
眼睛死死盯着胡同口,跟猎鹰瞅着兔子似的,就等许大茂自投罗网了。
四月的夜里还带着股子凉劲儿,风顺着胡同口往里头钻,刮得老槐树叶子 “沙沙” 响,
跟有人在耳边嘀咕似的,也往何雨柱的衣领里灌,冻得他脖子一缩。
他把蓝布褂子的领口又往上提了提,往槐树更粗的树身后面挪了挪 ——
这棵老槐树枝桠茂密,靠里侧的阴影更浓,就算有街坊路过,
不仔细瞅也难发现树后藏着人。
心里头那点盼着许大茂赶紧出现的急劲儿,混着夜风渐渐沉了沉,
可 “别被人瞧见” 的念头,倒比冷意更先攥住了他。
天刚擦黑那会儿,胡同里还闹哄着,谁家妈在门口扯着嗓子喊孩子回家吃饭:
“二丫!别疯跑了!再不着家饭都凉透了,看我不抽你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