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村落里,住着一位出了名的懒婆婆,你别看她动作迟缓,那张嘴却是能说会道,能把麻雀吹成凤凰,把野草说成灵芝。就凭这本事,她竟也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做媒婆。
村里有个郭老板,开着家当铺,家底殷实,可惜三个儿子都不争气,大儿子腿脚不便,二儿子双目失明,三儿子是个聋子。郭老板忧心忡忡,生怕断了香火,于是想起了那位巧嘴媒婆,连忙备好酒菜请她上门。
媒婆一进门,眼睛就亮了起来,心里盘算着这桩生意能赚多少。她一边往嘴里塞菜,一边拍着胸脯保证:“郭老板,您放心,您的事就是我的事,保证给您儿子们说上媳妇!”
郭老板叹了口气,道出实情:“我这三个儿子,各有残疾,家业也不算厚实,老嫂子,您可得费心呐。”说着,拿出一锭银子放在媒婆面前。媒婆见状,眼睛笑成了月牙,心里却嘀咕:这三个小子,想找媳妇?难!但银子可不能不要。
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郭老板,您别担心,您那三个儿子,眉清目秀,那点小毛病根本不算啥。要是有闺女,我都想嫁过去呢!”
郭老板心里犯嘀咕,但嘴上还是客气着。媒婆接着又说:“村东头的干丫,针线活一流;村西头的胖妞,富态得像朵牡丹。您看行不?”
郭老板一听,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媒婆见状,又拍胸脯保证,一定能找到好姑娘。郭老板无奈,只好又拿出一锭银子。
媒婆揣着银子,心里乐开了花,足足琢磨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对策。她跋山涉水,来到四十里外的老冯家。老冯家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眼光高,挑来挑去反倒挑花了眼。
媒婆一进门,冯老太太就热情地倒上茶。媒婆笑嘻嘻地说:“老姐姐,听说您家三位姑娘还没着落,我这心里可急坏了。姑娘大了留家里,人家该说您糊涂了。”
冯老太太叹了口气,媒婆趁机吹嘘起来:“我这有个好人家,开着当铺,家财万贯,住着青砖瓦房四合院。老人精明能干,儿子们个个高大帅气,忠厚老实。”
冯老太太一听,心动了,但嘴上还是担心:“就怕人家看不上咱们。”
媒婆拍胸脯保证:“您放心,那边听我的。不过有桩事得实话实说,免得姑娘过门后埋怨。那老大呢,砖铺的地他总说不平,手里老拿着拐棍;老二夜里点灯嫌不亮,瞪着眼喊看不见;老三呢,敲锣打鼓都听不见。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毛病!”
冯老太太一听,觉得还能接受,便答应了。媒婆得意洋洋地回去复命。
到了成亲那天,冯家三位姑娘一看新郎官的模样,瞬间明白了一切。她们哭哭啼啼地跑回娘家,让爹妈去找媒婆算账。冯家老两口一听,气得差点晕过去,连忙把媒婆揪了来。
媒婆一进门,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但她不慌不忙,张嘴就来:“哎呀,我说亲家母,我可是有啥说啥呀。我说那老大砖铺地嫌不平,手里不离拐棍,不就是瘸子嘛;老二点灯嫌不亮,不就是瞎子嘛;老三敲锣打鼓听不见,不就是聋子嘛。我可没骗你们啊!”
大姑娘问:“你说他家老太太手脚勤快,咋不说她哆嗦呢?”媒婆笑道:“我说她手脚不拾闲,不就是勤快嘛,勤快得哆嗦。”
二姑娘问:“你说他老头精明能干,咋不说他脾气爆、小心眼呢?”媒婆眨眨眼:“我说他精明能打会算,打是打比方嘛,会算也是夸他脑子灵光嘛。”
三姑娘气得指着媒婆的鼻子:“你说他家啥都有,到底有啥?那几块地就一块好的,骡子马也是别人家的!”
媒婆拍拍三姑娘的肩:“我说他家好地一块没捡,剩下的不就是捡地嘛;大骡大马从门前过,那不是别人家的牲口从他家门前过吗?至于钱嘛,我说他家开当铺进的是流水钱,流水钱嘛,来得快去得也快,存不住嘛。”
一番话下来,冯家老两口被气得直翻白眼,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媒婆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只是意思被曲解得面目全非。三个姑娘没办法,只好哭着回了婆家。而媒婆呢,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又踏上了说媒的路……
喜欢短篇民间故事
村里有个郭老板,开着家当铺,家底殷实,可惜三个儿子都不争气,大儿子腿脚不便,二儿子双目失明,三儿子是个聋子。郭老板忧心忡忡,生怕断了香火,于是想起了那位巧嘴媒婆,连忙备好酒菜请她上门。
媒婆一进门,眼睛就亮了起来,心里盘算着这桩生意能赚多少。她一边往嘴里塞菜,一边拍着胸脯保证:“郭老板,您放心,您的事就是我的事,保证给您儿子们说上媳妇!”
郭老板叹了口气,道出实情:“我这三个儿子,各有残疾,家业也不算厚实,老嫂子,您可得费心呐。”说着,拿出一锭银子放在媒婆面前。媒婆见状,眼睛笑成了月牙,心里却嘀咕:这三个小子,想找媳妇?难!但银子可不能不要。
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郭老板,您别担心,您那三个儿子,眉清目秀,那点小毛病根本不算啥。要是有闺女,我都想嫁过去呢!”
郭老板心里犯嘀咕,但嘴上还是客气着。媒婆接着又说:“村东头的干丫,针线活一流;村西头的胖妞,富态得像朵牡丹。您看行不?”
郭老板一听,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媒婆见状,又拍胸脯保证,一定能找到好姑娘。郭老板无奈,只好又拿出一锭银子。
媒婆揣着银子,心里乐开了花,足足琢磨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对策。她跋山涉水,来到四十里外的老冯家。老冯家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眼光高,挑来挑去反倒挑花了眼。
媒婆一进门,冯老太太就热情地倒上茶。媒婆笑嘻嘻地说:“老姐姐,听说您家三位姑娘还没着落,我这心里可急坏了。姑娘大了留家里,人家该说您糊涂了。”
冯老太太叹了口气,媒婆趁机吹嘘起来:“我这有个好人家,开着当铺,家财万贯,住着青砖瓦房四合院。老人精明能干,儿子们个个高大帅气,忠厚老实。”
冯老太太一听,心动了,但嘴上还是担心:“就怕人家看不上咱们。”
媒婆拍胸脯保证:“您放心,那边听我的。不过有桩事得实话实说,免得姑娘过门后埋怨。那老大呢,砖铺的地他总说不平,手里老拿着拐棍;老二夜里点灯嫌不亮,瞪着眼喊看不见;老三呢,敲锣打鼓都听不见。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毛病!”
冯老太太一听,觉得还能接受,便答应了。媒婆得意洋洋地回去复命。
到了成亲那天,冯家三位姑娘一看新郎官的模样,瞬间明白了一切。她们哭哭啼啼地跑回娘家,让爹妈去找媒婆算账。冯家老两口一听,气得差点晕过去,连忙把媒婆揪了来。
媒婆一进门,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但她不慌不忙,张嘴就来:“哎呀,我说亲家母,我可是有啥说啥呀。我说那老大砖铺地嫌不平,手里不离拐棍,不就是瘸子嘛;老二点灯嫌不亮,不就是瞎子嘛;老三敲锣打鼓听不见,不就是聋子嘛。我可没骗你们啊!”
大姑娘问:“你说他家老太太手脚勤快,咋不说她哆嗦呢?”媒婆笑道:“我说她手脚不拾闲,不就是勤快嘛,勤快得哆嗦。”
二姑娘问:“你说他老头精明能干,咋不说他脾气爆、小心眼呢?”媒婆眨眨眼:“我说他精明能打会算,打是打比方嘛,会算也是夸他脑子灵光嘛。”
三姑娘气得指着媒婆的鼻子:“你说他家啥都有,到底有啥?那几块地就一块好的,骡子马也是别人家的!”
媒婆拍拍三姑娘的肩:“我说他家好地一块没捡,剩下的不就是捡地嘛;大骡大马从门前过,那不是别人家的牲口从他家门前过吗?至于钱嘛,我说他家开当铺进的是流水钱,流水钱嘛,来得快去得也快,存不住嘛。”
一番话下来,冯家老两口被气得直翻白眼,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媒婆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只是意思被曲解得面目全非。三个姑娘没办法,只好哭着回了婆家。而媒婆呢,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又踏上了说媒的路……
喜欢短篇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