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报销车票-《重生之退伍从政》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阳城人才引进的工作似乎有了一些动静。人事局在杜东清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奔赴汉江的各个大学开展招聘活动。

  他们精心准备,现场详细地解读着阳城为引进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每一个条款都蕴含着阳城对人才的渴望与诚意。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招聘现场冷冷清清,询问的人寥寥无几,场面十分尴尬。

  杜东清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在人才引进这条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以前带队去各大高校招聘,效果不好,他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政策缺乏吸引力。

  可如今,阳城给出了如此优厚的政策,有高额的工资待遇,有住房补贴,还有各种发展机会,为什么还是无人问津呢?咨询的人屈指可数,有意向的仅仅是几个阳城本地的大学生。

  6月底,杜东清像个不知疲倦的战士,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大学校之间。他一次次地宣读着政策,声情并茂地介绍着阳城的未来蓝图,希望能够打动这些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子。

  可即便如此,来应聘的人依然少得可怜。经过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有意向的人才60多人,这对于阳城庞大的人才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每天,杜东清都会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书记宋江汇报当天的招聘成果。看着杜东清一天比一天消沉,兴致越来越低,宋江心里也不好受。但他是书记,是这座城市的主心骨,他不能让大家失去信心。

  宋江沉声道:“东清同志,有付出就有回报,这只是开始,我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成果。人才的引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更多人知晓阳城的美丽与潜力。这样,明天先休息一天,我跟市长商量对策,晚上我们再碰头!”

  随着宣传工作的持续推进,阳城的政策逐渐被更多人知晓。特别是阳城本地的家长们,他们纷纷打电话给自己在外地读书的子女,劝说他们回阳城建设家乡。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既能享受这么好的政策,又能照顾父母,许多人开始心动了。

  在汉江的一所大学宿舍里,几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毕业后的去向。“毕业了去哪里?”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当然是玩啊,好不容易毕业,必须得先玩一段时间,去哪里还没确定好!”小李子一脸轻松地说道,他家里条件优越,似乎不用为未来发愁。

  “呵呵,小李子,你家有矿?”舍友们调侃道。

  “矿倒是没有,但工作我爸已经跟我安排好了!你呢,小王八!”小李子反问道。

  被叫做“小王八”的小王自嘲一笑道:“还能干什么?打工呗,我家也就那个条件,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让我挥霍,毕业之后得去打工,只是还没想好去哪里?”

  这时,有个舍友突然说道:“前几天不是有个什么…什么”

  “阳城!”另一个舍友接话道。

  “对,就是来学校招聘的,我看政策还可以,如果带女朋友一起买房更是比市面上便宜一半!”大家的话题一下子被拉到了阳城。小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对于他这种没有家庭支持的人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好机会,至少可以安排一个比较好的工作。

  那年轻人仿佛做出了重大决定一般,喃喃自语道:“我要去阳城看看,那里是否值得我留下来!”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其他三个人若有所思地沉默着。

  突然,有一人站起来说道:“我也决定了,要去阳城!”

  其他人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他神秘一笑说道:“刚刚我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阳城市官网发布最新消息,只要是大学生或者应届毕业生前往阳城旅游,报销来回车票,如果能落户阳城直接发放补贴,趁着这个时间,我可以好好感受一下阳城的氛围,值不值得我留下!”

  “我也去!”

  “算我一个!”大家的热情被瞬间点燃,纷纷表示要去阳城一探究竟。

  原来,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阳城市官网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只要在这个毕业季或者暑假前往阳城旅游,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应届毕业生都会报销来回车票,如果能直接落户,直接发放三个月的政策补贴,还有廉价的公租房可供居住。

  这则消息就像一颗炸弹,瞬间在各大高校引发了轰动。

  消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再加上市人事局长每天去学校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阳城。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有意向去阳城看一看。

  这则消息不仅在高校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阳城本地也引发了轰动。

  大家都没想到书记和市长居然有如此大的魄力,为了引进人才居然给他们报销车费,这得让财政拿出多少钱啊?

  原本省委领导对阳城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不看好,认为这是在做无用功。但突然这则消息的出现,也让他们心中一震,开始思考配合上这一系列政策,会不会真的有大学生落户阳城呢?

  而此时,最忧愁的当属张兵了。他所在的地方与阳城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如今阳城的人才引进计划政策已经超过了汉江,随着这一连串的消息传出,至少会把很多人才都吸引了过去。

  阳城火车站,变得异常热闹。醒目的标语随处可见,仿佛在向每一个到来的人诉说着阳城的热情与期待。

  消息发布没两天,就有大批大学生涌入阳城,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在这之前,为了这个决策,高成飞和宋江也是争执了很久。

  高成飞是个务实的人,他认为这一举措会让财政见底,后面的人才公寓计划就得搁置。他担心这样的投入会让阳城的财政陷入困境,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而宋江则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他深知人才对于阳城的重要性,只有引进了人才,阳城才能有未来。

  他坚信这些投入是值得的,虽然眼前会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吸引到了人才,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决定推行这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