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那很专一了(1)-《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

  ——

  【那很专一了~~~#搞笑#专一#踩雷】

  【有人懂这种习惯吗?

  很喜欢的东西坏了,就会想要买一模一样的。甚至无限回购。

  上厕所每次都要蹲同一个坑。】

  天色已晚,但秦始皇嬴政依旧在灯下批阅奏疏。

  天幕亮起,光怪陆离的画面和文字浮现。

  他略抬眼皮,习以为常地看几眼,偶尔能从中筛选一些有趣或有用的信息。

  “那很专一了~~~”和后面的标签让他微微不解。

  专一?和后面的其他其次词语搭配起来,似乎并不是用于形容男女之情。

  接着看下去,嬴政的表情从疑惑逐渐变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嫌弃。

  “荒谬!”

  看着评论区开始大谈特谈“上厕所”,他终于忍不住低哼一声,放下手中的笔,

  “如此琐碎之事……后世人竟闲适成这样?”

  还有这样的话题拿出来一起分享,真的很光彩吗?

  有人买同款笔十几支,嬴政的注意力却开始跑偏。

  “这是专一吗……一杆笔,竟能丢十几次?”

  [这就是专一吗,那很符合我了。]

  “哎呦喂,笑死个人!”

  卖炊饼的林叔指着“上厕所都要蹲同一个坑”笑得前仰后合,

  “这后世人的娃娃们什么毛病!”

  正在等饼的工匠却若有所思,

  “兄台此言差矣。你看那织工的梭子,我用惯了的,就是比新的顺手。

  吃饭的家伙事,讲究点,没毛病。”

  他似乎能从这种“专一”里找到一点职业上的共鸣。

  [去食堂打菜都只会打那两三个。]

  刘彻正与大将军卫青商议深入西征的下一步战略,天幕亮起,两人都暂时停下了话语。

  刘彻看着视频,觉得有些好笑,

  “哦?后世人连如厕都要择定一处?这般讲究?”

  卫青性格沉稳,看得更仔细些,沉吟道,

  “陛下,此举倒似军中习性。精锐之师,亦常用惯手之兵器,食熟悉之餐食,以求战力恒定。

  后世人或许是将这等习惯,用于日常生活了。”

  刘彻闻言,挑了挑眉,

  “哦?大将军此言,倒有几分道理。执着于一事一物,若能心无旁骛,倒也是种心性。”

  但看到“伞丢了六次”时,刘猪猪陛下都忍不住抚额,

  “此人非是专一,怕是健忘!或是……太过倒霉?”

  想到上一个视频中常丢伞的大学生们,相信他们会很有共同语言。

  不过,他还是对卫青说,

  “这种‘认准一事便不改’的劲儿,若用在正途,倒也是可造之材。

  传令下去,让负责军械制作的官吏也看看,若能做出让将士们无限回购、爱不释手的精良兵器,朕重重有赏!”

  [懂我的西兰花菠菜鸡腿吗]

  [每次都只买茉莉奶绿。]

  [看到了,茉莉奶绿永远的神[比心]]

  [一件上衣买完粉的,又买个蓝的。]

  [我在学校我固定在第三间厕所上,上班的时候也固定在第三间,第三间有人我就等到第三间里的人出来。]

  [为啥???]

  [不知道。一种执着。]

  [妹子演我是吗[黑脸]]

  朱元璋刚批完一堆奏折,心情不算太好。天幕出现,他眯着眼看着。

  “啥玩意儿?”

  老朱看着那些评论,一脸莫名其妙,

  “上个茅坑还挑地方?咋的,别的坑拉不出来还是咋地?矫情!”

  看到“伞丢了六次”,他更是无语,

  “蠢!要么是倒霉,要么就是身边有贼!一次两次罢了,六次?

  咱看这人不是专一,是缺心眼!”

  太子朱标在一旁观察着今日份脾气火爆的老朱,默默出声,

  “父皇,儿臣倒觉得,后世之人生活富足,有些无伤大雅的小习惯,也是人之常情。

  譬如……譬如儿臣用惯了的砚台,若坏了,也想寻个一模一样的。”

  朱元璋瞪了儿子一眼,但语气稍缓,

  “那是文房用具,是正经东西!能跟茅坑比吗?”

  话虽如此,他倒也稍微理解了一点那种“用惯了”的感觉。

  对于“怕踩雷”、“懒得多想”,朱元璋倒是稍微认同了一点,

  “这倒是一句实话。新东西是好是坏,确实难说。

  治国也是如此,看似新的政策,未必就好过老办法。还是稳妥些好。”

  朱标立刻明白这是从治国角度给现在的自己求稳找借口了。

  [袜子一直都穿一个款式,朋友问我袜子是不是换来换去只有那几双。实际上,同款的有很多。]

  “带每任男友去同一家店”引起了更大的讨论。

  泼辣的酒店老板娘叉腰道,

  “有啥不行?老娘开的店,做的就是回头客!别说每任男友,她就是带十任来,只要给钱,老娘都笑脸相迎!”

  众人哄笑。

  几个年轻书生则摇头晃脑,

  “风情不解,世风日下啊。”

  但眼角眉梢却带着看热闹的笑意。

  看到“伞丢了六次”,众人更是笑弯了腰。

  “这后世的娘子怕是和雨神有缘!”

  “定是个马虎的妙人儿!”

  [我连裤子一个牌子我要买五个替换穿[泪奔]]

  对于“怕踩雷”的说法,一个走南闯北的货郎最有发言权,

  “可不是嘛!在外面跑,吃东西也尽量找熟悉的店。

  新开的店万一吃坏了肚子,耽误行程不说,还得自己受罪。还是专一老字号稳妥!”

  [我有一款很喜欢的笔,但是很容易丢,前前后后买了十几只了,就乐意这款。]

  [有一种被开了户的感觉。]

  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诸位郎君娘子请看!”

  卖饮子的小贩机灵地指着天幕上“无限回购茉莉奶绿”的字样,大声吆喝,

  “俺这香饮子,也是老汴京味道!包您喝了一次想二次,专一俺家!来尝尝!”

  卖糕点的也不甘示弱,

  “俺家蜜饯果子!百年老号!童叟无欺!吃了您也‘历史订单再来一单’!”

  行人们被逗乐了,纷纷围拢过去,生意顿时好了不少。

  在游船上的几个年轻人,摇着折扇评论。

  “这种专一的喜好,可以称得上是‘癖好’。张岱公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喜欢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