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时安:“权宜之计。母亲切记,无论我祖父与父亲因何而死,那都是为了沈家门楣。而我如今选择忠于陛下,为的亦是沈家门楣。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算陛下如今要斩了我,我亦要道一句谢主隆恩。”
沈母被气得浑身发抖,“凭什么,凭什么姜氏稳坐高台。”
“凭这大端江山本就是姜氏的,凭九黎公主优先选了姜氏为她做事。”
沈母还要说话,沈时安唤道,“来人,送老夫人回院子。”
沈母有些不可置信,“我亲生儿子竟如此对我。”
丰年恭敬的走到沈母面前,“老夫人,请吧。”
沈母一个嘴巴抽在了丰年脸上,“不开眼的奴才,不用你请,我自己会走。”
沈母走了,丰年揉了揉微红的脸颊退至一旁。
沈时安继续自斟自饮,他忽然有点羡慕陆明岳,人去一身轻,不像他,要背着沈家前行,行事不随心,喜怒不由人。
与此同时,皇宫中的端帝将一个杯盏重重的砸到了姜承霄身上,“混账东西,九黎公主也是你敢肖想的?你已经有了太子妃,你连孩子都有了,你是在找死!”
姜承霄揉着被打痛的额头,“儿臣只是想试探下九黎公主的态度。”
“你敢试探九黎公主,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暮柒都可,我为何不可?”
端帝表示肝疼,“夜殿与九黎公主两情相悦,夜殿拿出自己全部身家和性命去支持九黎公主,你做什么了?与靳泽等人狼狈为奸,还与九黎公主曾经的干女儿陈浅棠勾搭成奸算计九黎公主。
这些朕懒得说你,你之所为帮着九黎公主和朕迷惑了各国,算你无功无过。
可如今你竟然异想天开,堂堂七尺男儿不想着如何建功立业为百姓做事,居然要卖身求荣。”
“父皇,儿臣不是卖身,是为姜家子孙后代计。”
“计什么计,九黎公主能看上你?夜殿能允许帝妃存在?你长长脑子。”
端帝差点被自己这个儿子气死了,陆明岳接驾之事是姜承霄的安排,他当时就觉得这行为不妥,姜承霄不是个神经大条的,他既这么做必有道理。
端帝唤姜承霄过来问话,姜承霄说的也很直接,他想用陆明岳和沈时安恶心夜北渊,离间温九与这位未来帝夫的感情。
他更是说了自己的打算,他想做温九的帝妃。
端帝差点没吐血,自己一心栽培的太子竟然想做帝妃?!
“父皇,若九黎公主称帝,咱们大端还能算作【国】吗?
天盛明帝在位时,我大端尚算保有一国之尊;可九黎公主登基必是四海归一,哪里还有【端国】的名号?您这真龙天子、儿臣这储君太子,到头来都要沦为臣子,再无皇室尊荣!
到时子孙后代即便凭科举、恩荫入仕,又能有几人真正坐拥富贵、长保荣华?
您或许有从龙之功,能得封王拜侯,儿臣或许还能承继爵位,可儿臣的子子孙孙呢?一代一代传下去,爵位递降,权势渐消,他们又能凭什么立足?
姜氏一族只会一步步淡出权势中枢,终至泯然于众臣之列,再无今日这般执掌一国的尊荣。父皇,这般结局,难道不可惧吗?”
端帝重重叹了一口气,姜承霄所说他皆想过,但是他别无选择。
姜氏帝位,他保不住。
“你怎知九黎公主登基,不会沿用明帝在位时的天子国与侯国制?”
“高阳说的。”
端帝闻言眯了眯眼,“高阳怎么说?”
“高阳说九黎公主格局宏阔,心智坚韧。她若重登帝位,必存普惠天下、泽被苍生之志。
天下唯有大一统,方能止息战乱,让无辜百姓免于颠沛伤亡 —— 这是民心所向,更是天盛王朝传承千年后得以再度中兴、长治久安之道。”
端帝点头,“高阳看的明白啊。”
“九黎公主重用的那个于川已经牵头暗中培养了很多匠人,善工事的,善农耕的,善织染的,这些匠人中年轻的女子居多。
姜承衍那边也没闲着,他与夏佑谦合伙新开了一个药堂,有沉渊阁保驾护航,其店铺遍布各国。
父皇,这些事您不可能不知情,九黎公主之布局在天下,而不是天盛王朝旧址。”
端帝:“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我姜氏当顺应天意,让大端京城成为九黎公主执棋天下的据点,政令由此出,端国百姓必先受益,这才是我这个一国之君当做之事。”
“父皇要尽忠儿臣无力阻拦,可我姜氏一族对九黎公主如此忠心,求一个帝妃之位不应当吗?”
端帝冷哼,“起初是一个帝妃之位,而后是荣宠,再后是为子嗣争权夺位。你倒是把朝臣那套学了个彻底。
九黎公主尚未称帝便被这么多男子盯上,看来九黎公主说得对,什么男女尊卑都是笑话,若掌权的是女子,男子也会小意温柔吃醋邀宠。
人性如此,皆贪名逐利。”
“父皇,贪名逐利无错。”
“是无错,可你错在看不清形势,且手段拙劣。让陆明岳接驾是你自作主张吧。”
“......是。”
“若是高阳给你当军师,做不出此等蠢事。”
提到高阳公主姜承霄脸色微有不悦,端帝问道,“怎么了?闹别扭了?”
姜承霄不想多谈,“无事。”
端帝又道,“你这点小把戏夜殿岂会看不出来,别怪朕没提醒你,夜殿难惹甚于九黎公主。他随时可取你性命,九黎公主只会护着他。”
姜承霄口气有些冲,“儿臣是大端太子,代表整个大端与九黎公主结盟。”
“整个大端?连朕都能被换了何况是你?朕若存有二心,明个高阳就会被公主拎上来执掌大端江山,你充其量做个挂名的傀儡。”
事已至此,端帝不想再瞒着姜承霄什么。
端国不会再有下任君王,早点让这个儿子认清现实也好。
姜承霄怒道,“她敢?”
端帝看了眼左右,“你以后要谨言慎行,承霄,你是朕的嫡子,众多儿女中朕最偏爱你,可也将你惯的有些飘,是朕之过。”
姜承霄赶紧道,“儿臣说的是高阳,不是公主。”
端帝叹气,“高阳比你识时务,她的心机手段不输于你。你也不必防着她,如今大端无江山可承继,你切莫做出手足相残之事。
朕不会被换掉,朕知何事该做,何事不能做。”
姜承霄不甘心,“可是父皇,”
端帝摆摆手,“九黎公主无心纳帝妃,至少目前不想。除了公主护着的那两位,谁去冒这个头都是死路一条。”
“两位?除了周辰还有谁?”
“段啸阳,公主视其为自己人。”
端帝又敲打了姜承霄一番,让其安分,切莫再做蠢事。
姜承霄似是听进去了,可刚出御书房便恢复了一脸的阴鸷与愁容。不再是皇室中人,姜家天下拱手他人,他这个太子一天皇帝未做就要沦为臣子,他如何甘心?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算陛下如今要斩了我,我亦要道一句谢主隆恩。”
沈母被气得浑身发抖,“凭什么,凭什么姜氏稳坐高台。”
“凭这大端江山本就是姜氏的,凭九黎公主优先选了姜氏为她做事。”
沈母还要说话,沈时安唤道,“来人,送老夫人回院子。”
沈母有些不可置信,“我亲生儿子竟如此对我。”
丰年恭敬的走到沈母面前,“老夫人,请吧。”
沈母一个嘴巴抽在了丰年脸上,“不开眼的奴才,不用你请,我自己会走。”
沈母走了,丰年揉了揉微红的脸颊退至一旁。
沈时安继续自斟自饮,他忽然有点羡慕陆明岳,人去一身轻,不像他,要背着沈家前行,行事不随心,喜怒不由人。
与此同时,皇宫中的端帝将一个杯盏重重的砸到了姜承霄身上,“混账东西,九黎公主也是你敢肖想的?你已经有了太子妃,你连孩子都有了,你是在找死!”
姜承霄揉着被打痛的额头,“儿臣只是想试探下九黎公主的态度。”
“你敢试探九黎公主,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暮柒都可,我为何不可?”
端帝表示肝疼,“夜殿与九黎公主两情相悦,夜殿拿出自己全部身家和性命去支持九黎公主,你做什么了?与靳泽等人狼狈为奸,还与九黎公主曾经的干女儿陈浅棠勾搭成奸算计九黎公主。
这些朕懒得说你,你之所为帮着九黎公主和朕迷惑了各国,算你无功无过。
可如今你竟然异想天开,堂堂七尺男儿不想着如何建功立业为百姓做事,居然要卖身求荣。”
“父皇,儿臣不是卖身,是为姜家子孙后代计。”
“计什么计,九黎公主能看上你?夜殿能允许帝妃存在?你长长脑子。”
端帝差点被自己这个儿子气死了,陆明岳接驾之事是姜承霄的安排,他当时就觉得这行为不妥,姜承霄不是个神经大条的,他既这么做必有道理。
端帝唤姜承霄过来问话,姜承霄说的也很直接,他想用陆明岳和沈时安恶心夜北渊,离间温九与这位未来帝夫的感情。
他更是说了自己的打算,他想做温九的帝妃。
端帝差点没吐血,自己一心栽培的太子竟然想做帝妃?!
“父皇,若九黎公主称帝,咱们大端还能算作【国】吗?
天盛明帝在位时,我大端尚算保有一国之尊;可九黎公主登基必是四海归一,哪里还有【端国】的名号?您这真龙天子、儿臣这储君太子,到头来都要沦为臣子,再无皇室尊荣!
到时子孙后代即便凭科举、恩荫入仕,又能有几人真正坐拥富贵、长保荣华?
您或许有从龙之功,能得封王拜侯,儿臣或许还能承继爵位,可儿臣的子子孙孙呢?一代一代传下去,爵位递降,权势渐消,他们又能凭什么立足?
姜氏一族只会一步步淡出权势中枢,终至泯然于众臣之列,再无今日这般执掌一国的尊荣。父皇,这般结局,难道不可惧吗?”
端帝重重叹了一口气,姜承霄所说他皆想过,但是他别无选择。
姜氏帝位,他保不住。
“你怎知九黎公主登基,不会沿用明帝在位时的天子国与侯国制?”
“高阳说的。”
端帝闻言眯了眯眼,“高阳怎么说?”
“高阳说九黎公主格局宏阔,心智坚韧。她若重登帝位,必存普惠天下、泽被苍生之志。
天下唯有大一统,方能止息战乱,让无辜百姓免于颠沛伤亡 —— 这是民心所向,更是天盛王朝传承千年后得以再度中兴、长治久安之道。”
端帝点头,“高阳看的明白啊。”
“九黎公主重用的那个于川已经牵头暗中培养了很多匠人,善工事的,善农耕的,善织染的,这些匠人中年轻的女子居多。
姜承衍那边也没闲着,他与夏佑谦合伙新开了一个药堂,有沉渊阁保驾护航,其店铺遍布各国。
父皇,这些事您不可能不知情,九黎公主之布局在天下,而不是天盛王朝旧址。”
端帝:“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我姜氏当顺应天意,让大端京城成为九黎公主执棋天下的据点,政令由此出,端国百姓必先受益,这才是我这个一国之君当做之事。”
“父皇要尽忠儿臣无力阻拦,可我姜氏一族对九黎公主如此忠心,求一个帝妃之位不应当吗?”
端帝冷哼,“起初是一个帝妃之位,而后是荣宠,再后是为子嗣争权夺位。你倒是把朝臣那套学了个彻底。
九黎公主尚未称帝便被这么多男子盯上,看来九黎公主说得对,什么男女尊卑都是笑话,若掌权的是女子,男子也会小意温柔吃醋邀宠。
人性如此,皆贪名逐利。”
“父皇,贪名逐利无错。”
“是无错,可你错在看不清形势,且手段拙劣。让陆明岳接驾是你自作主张吧。”
“......是。”
“若是高阳给你当军师,做不出此等蠢事。”
提到高阳公主姜承霄脸色微有不悦,端帝问道,“怎么了?闹别扭了?”
姜承霄不想多谈,“无事。”
端帝又道,“你这点小把戏夜殿岂会看不出来,别怪朕没提醒你,夜殿难惹甚于九黎公主。他随时可取你性命,九黎公主只会护着他。”
姜承霄口气有些冲,“儿臣是大端太子,代表整个大端与九黎公主结盟。”
“整个大端?连朕都能被换了何况是你?朕若存有二心,明个高阳就会被公主拎上来执掌大端江山,你充其量做个挂名的傀儡。”
事已至此,端帝不想再瞒着姜承霄什么。
端国不会再有下任君王,早点让这个儿子认清现实也好。
姜承霄怒道,“她敢?”
端帝看了眼左右,“你以后要谨言慎行,承霄,你是朕的嫡子,众多儿女中朕最偏爱你,可也将你惯的有些飘,是朕之过。”
姜承霄赶紧道,“儿臣说的是高阳,不是公主。”
端帝叹气,“高阳比你识时务,她的心机手段不输于你。你也不必防着她,如今大端无江山可承继,你切莫做出手足相残之事。
朕不会被换掉,朕知何事该做,何事不能做。”
姜承霄不甘心,“可是父皇,”
端帝摆摆手,“九黎公主无心纳帝妃,至少目前不想。除了公主护着的那两位,谁去冒这个头都是死路一条。”
“两位?除了周辰还有谁?”
“段啸阳,公主视其为自己人。”
端帝又敲打了姜承霄一番,让其安分,切莫再做蠢事。
姜承霄似是听进去了,可刚出御书房便恢复了一脸的阴鸷与愁容。不再是皇室中人,姜家天下拱手他人,他这个太子一天皇帝未做就要沦为臣子,他如何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