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是不可能完结,渣更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完结的-《综漫观影:无职JOJORE0》

  ---

  众所周知,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就是,常识之所以是常识,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个常识。那么,基于这个不言而喻的常识,关于我笔下那部小说的未来走向,我认为有必要阐述一个显而易见、清晰明了、且毫无争议的观点:它,这部小说,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必然走向一个结局,这个结局就是——它永远不会有结局。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完结?不存在的。这就像要求太阳从西边升起一样,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前提是它得从西边升起,但众所周知,太阳它不从西边升起。所以,同理可证,完结这件事,在我这部小说的字典里,它压根就没被印上去,或者说,印上去的那一页,可能被作者不小心(或者故意)用来垫了泡面,以至于字迹模糊不清,最终导致“完结”这个词条彻底丢失,成为了一个传说中的概念。

  那么,这部小说将如何存在呢?答案简洁明了:渣更。渣更是一种状态,一种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将创作热情精确分配到以“年”甚至“世纪”为单位进行缓慢释放的艺术。什么叫渣更?渣更就是:当你以为它更新了,它确实更新了;但当你满怀期待地点开,发现这更新的内容,距离故事的终点,其遥远的程度,仿佛你站在地球的这一端,眺望宇宙深处某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星系,感觉上似乎能看到点什么,但实际距离足以让光都走到绝望。四千字?对,就是四千字。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它不多不少,刚好足够证明作者还在喘气,手指还能敲键盘;但又恰好不够,不足以让任何实质性的、推动结局的情节发生哪怕一毫米的位移。这四千字,可能用来描写主角早上起床后对着镜子思考了二十分钟人生(主要思考早餐吃什么),或者反派在秘密基地里擦了他的皮鞋擦了三千九百九十九个字(最后一个字是打了个哈欠)。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写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宇宙热寂,也不完结吗?” 问得好!但这个问题本身就蕴含了答案。天荒地老?那只是时间流逝的一种形容。海枯石烂?那是地质运动的必然结果。宇宙热寂?那是物理学家们担忧的遥远未来。这些宏大的、终极的、必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它们会发生,它们会改变一切。但是!请注意这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它们能改变我这部小说“永不完结”的本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天地都荒芜了,我的小说可能正写到主角在一片新形成的荒芜之地发现了一块刻着上古文字的石头,研究这块石头又需要……嗯,保守估计再来个几十万字铺垫。当海水枯干石头腐烂,我的小说可能正写到某个海底遗迹终于重见天日,里面埋藏的秘密足够再开三个新副本。当宇宙都走向热寂,所有能量耗尽,时间失去意义,理论上一切故事都该终结了?太天真了!我的主角可能恰好掌握了某种在绝对零度下利用残余背景辐射继续写日记(并水字数)的终极技能,或者,小说本身的存在形式已经超越了物质宇宙,升华成了某种永恒的信息流,在虚无中继续流淌着……四千字一段的……渣更。

  所以,总结陈词(虽然总结在废话文学里略显多余,但为了形式感):这部小说的完结,其不可能性,就如同试图用一根筷子丈量太平洋的深度——筷子是工具,太平洋是海洋,工具和对象完全不匹配,测量的行为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同理,将“完结”这个概念施加于这部注定在时间长河里漂流、在更新间隔中喘息、以四千字为单位进行量子跃迁(但永远跃迁不到终点)的作品之上,本身就是一种逻辑的错位,一种认知的偏差。完结是终点,而我的小说,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和最高纲领,就是证明终点的不可抵达性。渣更,是通向这个永恒目标的唯一路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跨越时空的马拉松——没有发令枪,也没有终点线,只有每隔一段时间(可能很短,可能很长,全看作者泡面吃完没),在跑道上象征性地放下一个写着“四千字”的小水壶,证明这场比赛,它还在进行中,并且,理论上,只要宇宙常数不崩溃,作者还没被外星人抓走(抓走了也可能在飞船上继续用外星语渣更),它就**绝对、肯定、必然、百分之百、毫无悬念、板上钉钉地……不会完结**。

  至于那传说中的结局?它和小说开头那句“很久很久以前”一样,都只是一个美丽的、充满希望的……呃,**废话**。

  喜欢综漫观影:无职JOJOR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