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活不下去,是要造反的。管你是大唐、大明,不管是哪个朝代,让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就会让它成为历史。
咱们的老百姓常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只要有一口饭吃,都不会造反,真要是到了农民起义大行其道,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那一定是把老百姓逼到了死路上了。
不得不进行一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个时候不是吃不饱饭的问题是已经饿死人的问题。
所以徐天爵必须要加快步伐,现在可以说他掌控了辽东,但还远远不够,外面的蒙古、朝鲜依旧有可取之处。
中原内地,他也要染指,只有这样到时候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徐天爵从不做无把握的事,毕竟他的身上不光担着徐家一家老小的性命,还有很多人的命,一旦出意外,恐怕. . . . . . . . .。
就在这时徐虎啐了一口,打断了徐天爵的思路:“那帮东林党,就会在背后使绊子!打仗不怎么样,打嘴仗倒是挺强。,”
“行了——”徐天爵示意他小声,“东林党迟早要灭了他们,八股取士选出来的能有多少好东西?”可话虽如此,现在也不是时候,他却将干饼塞进怀里,起身道:“时候到了,出发!”
“是。”
再次上路时,风势渐大,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扑向骑兵的脸。徐天爵眯起眼睛,踏雪似乎也懂主人的心思,四蹄翻飞,速度又快了几分。一千轻骑紧随其后,马蹄扬起的尘土连成一条黄龙,在空旷的官道上蜿蜒前行。
经过近十日的行军,队伍终于抵达了山海关。这个速度还算可以,徐天爵虽然有些急,但还不是特别急,没有到急行军的地步,所以这个速度属于骑兵里的中等。
守关将领早已接到通报,亲自在城门处迎接,山海关总兵江应诏对徐天爵可是异常热情,毕竟他的南京兵部尚书需要徐天爵帮忙,见徐天爵翻身下马,忙上前见礼:“督师一路辛苦,末将已备下酒菜,还请入城歇息。”
徐天爵摆摆手:“江总兵不必了,给战马添些好料,再备些干粮,半个时辰后我还要继续赶路。”他望着高耸的城楼,城砖上“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在夕阳下泛着红光,这里是辽东与关内的分界,过了这道关,便是直隶地界,离京城也就越来越近了。
“我要赶回去,想陛下禀报此次辽东之战的细节,除此之外,江总兵的事也要提上日程了,不好再耽误。”
见徐天爵这么说,江应诏也不在多劝,毕竟过几个月就要入冬了,他还想着早日去江南,所以赶紧让人牵马去马厩,又指挥士兵搬来几箱干粮。徐天爵接过一块热乎的炊饼,刚咬了两口,就见徐虎匆匆跑来:“大人,斥候回报,前面二十里处有股流民,大约数千人,怎么处理?”
“这些人应该都是为了躲避蒙古骑兵才无家可归的。”徐天爵将炊饼揣进怀里,所以说他现在想管,可是没有这个精力。
“让弟兄们打起精神,正常赶路。若流民中有老弱病残,便分些干粮给他们,切莫惊扰。”
“是!”徐虎应声而去。徐天爵望着关外的方向,那里曾是千里沃野,如今却因战火变成了流民的逃难之路。他叹了口气,翻身上马时,指尖不小心碰到锦囊,里面的信纸似乎也带着温度,像张嫣的手,总能在他心烦时让他安定下来。
队伍再次出发时,夕阳已沉入西山,只留下满天红霞。千余轻骑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里格外清晰,偶尔有夜鸟被惊起,扑棱棱地飞向天空。徐天爵抬头望了一眼月亮,月芽儿弯弯,像张嫣笑起来时的眼睛。
随着距离京城越来越近,徐天爵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踏雪似乎感受到主人的心情,长嘶一声,加快了脚步。
夜色渐深,官道两旁的树影越来越密,像无数个鬼魅在黑暗中晃动。赵虎打马跟上,压低声音道:“大人,前面就是抚宁卫了,过了这里,再走三日便能到通州,进了通州,离京城就只有四十里地了。”
徐天爵点点头,勒住马放缓速度,让后面的队伍跟上。他从马鞍旁取下水壶,喝了口温水,水顺着喉咙滑下,带着一丝暖意。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应该是村庄的方向,那里的百姓或许早已熄灯安睡,不知道辽东的战火,也不知道朝堂的风波,只守着一亩三分地,盼着风调雨顺,妻儿平安。
“大人,您看!”徐虎突然指着前方,那里的天空泛起一丝鱼肚白,随着时间推移,白色渐渐变成淡红,又变成金黄。朝阳像个巨大的火球,从地平线上升起,瞬间将整个天地都染成了金色。官道两旁的枯草上,凝结的霜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碎钻。
徐天爵勒住马,望着这轮初生的朝阳,突然觉得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队伍,千余轻骑虽然风尘仆仆,却个个精神抖擞,甲胄上的霜花在阳光下融化,顺着甲片的缝隙滑落,像一颗颗晶莹的泪滴。
“加快速度!”他朗声道,声音在晨光中格外清亮,“争取后日午时抵达通州!”
“是!”千余精锐甲士应答响彻云霄,惊得远处的田埂上,几只早起的野鸡扑棱棱飞起。踏雪似乎也被这气氛感染,长嘶一声,四蹄腾空,带着主人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疾驰而去。
官道上的尘土再次扬起,黄龙般的队伍在金色的晨光中前行,马蹄声、甲胄摩擦声、偶尔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雄浑的乐曲,朝着京城的方向,一路高歌猛进。
咱们的老百姓常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只要有一口饭吃,都不会造反,真要是到了农民起义大行其道,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那一定是把老百姓逼到了死路上了。
不得不进行一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个时候不是吃不饱饭的问题是已经饿死人的问题。
所以徐天爵必须要加快步伐,现在可以说他掌控了辽东,但还远远不够,外面的蒙古、朝鲜依旧有可取之处。
中原内地,他也要染指,只有这样到时候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徐天爵从不做无把握的事,毕竟他的身上不光担着徐家一家老小的性命,还有很多人的命,一旦出意外,恐怕. . . . . . . . .。
就在这时徐虎啐了一口,打断了徐天爵的思路:“那帮东林党,就会在背后使绊子!打仗不怎么样,打嘴仗倒是挺强。,”
“行了——”徐天爵示意他小声,“东林党迟早要灭了他们,八股取士选出来的能有多少好东西?”可话虽如此,现在也不是时候,他却将干饼塞进怀里,起身道:“时候到了,出发!”
“是。”
再次上路时,风势渐大,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扑向骑兵的脸。徐天爵眯起眼睛,踏雪似乎也懂主人的心思,四蹄翻飞,速度又快了几分。一千轻骑紧随其后,马蹄扬起的尘土连成一条黄龙,在空旷的官道上蜿蜒前行。
经过近十日的行军,队伍终于抵达了山海关。这个速度还算可以,徐天爵虽然有些急,但还不是特别急,没有到急行军的地步,所以这个速度属于骑兵里的中等。
守关将领早已接到通报,亲自在城门处迎接,山海关总兵江应诏对徐天爵可是异常热情,毕竟他的南京兵部尚书需要徐天爵帮忙,见徐天爵翻身下马,忙上前见礼:“督师一路辛苦,末将已备下酒菜,还请入城歇息。”
徐天爵摆摆手:“江总兵不必了,给战马添些好料,再备些干粮,半个时辰后我还要继续赶路。”他望着高耸的城楼,城砖上“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在夕阳下泛着红光,这里是辽东与关内的分界,过了这道关,便是直隶地界,离京城也就越来越近了。
“我要赶回去,想陛下禀报此次辽东之战的细节,除此之外,江总兵的事也要提上日程了,不好再耽误。”
见徐天爵这么说,江应诏也不在多劝,毕竟过几个月就要入冬了,他还想着早日去江南,所以赶紧让人牵马去马厩,又指挥士兵搬来几箱干粮。徐天爵接过一块热乎的炊饼,刚咬了两口,就见徐虎匆匆跑来:“大人,斥候回报,前面二十里处有股流民,大约数千人,怎么处理?”
“这些人应该都是为了躲避蒙古骑兵才无家可归的。”徐天爵将炊饼揣进怀里,所以说他现在想管,可是没有这个精力。
“让弟兄们打起精神,正常赶路。若流民中有老弱病残,便分些干粮给他们,切莫惊扰。”
“是!”徐虎应声而去。徐天爵望着关外的方向,那里曾是千里沃野,如今却因战火变成了流民的逃难之路。他叹了口气,翻身上马时,指尖不小心碰到锦囊,里面的信纸似乎也带着温度,像张嫣的手,总能在他心烦时让他安定下来。
队伍再次出发时,夕阳已沉入西山,只留下满天红霞。千余轻骑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里格外清晰,偶尔有夜鸟被惊起,扑棱棱地飞向天空。徐天爵抬头望了一眼月亮,月芽儿弯弯,像张嫣笑起来时的眼睛。
随着距离京城越来越近,徐天爵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踏雪似乎感受到主人的心情,长嘶一声,加快了脚步。
夜色渐深,官道两旁的树影越来越密,像无数个鬼魅在黑暗中晃动。赵虎打马跟上,压低声音道:“大人,前面就是抚宁卫了,过了这里,再走三日便能到通州,进了通州,离京城就只有四十里地了。”
徐天爵点点头,勒住马放缓速度,让后面的队伍跟上。他从马鞍旁取下水壶,喝了口温水,水顺着喉咙滑下,带着一丝暖意。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应该是村庄的方向,那里的百姓或许早已熄灯安睡,不知道辽东的战火,也不知道朝堂的风波,只守着一亩三分地,盼着风调雨顺,妻儿平安。
“大人,您看!”徐虎突然指着前方,那里的天空泛起一丝鱼肚白,随着时间推移,白色渐渐变成淡红,又变成金黄。朝阳像个巨大的火球,从地平线上升起,瞬间将整个天地都染成了金色。官道两旁的枯草上,凝结的霜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碎钻。
徐天爵勒住马,望着这轮初生的朝阳,突然觉得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队伍,千余轻骑虽然风尘仆仆,却个个精神抖擞,甲胄上的霜花在阳光下融化,顺着甲片的缝隙滑落,像一颗颗晶莹的泪滴。
“加快速度!”他朗声道,声音在晨光中格外清亮,“争取后日午时抵达通州!”
“是!”千余精锐甲士应答响彻云霄,惊得远处的田埂上,几只早起的野鸡扑棱棱飞起。踏雪似乎也被这气氛感染,长嘶一声,四蹄腾空,带着主人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疾驰而去。
官道上的尘土再次扬起,黄龙般的队伍在金色的晨光中前行,马蹄声、甲胄摩擦声、偶尔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雄浑的乐曲,朝着京城的方向,一路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