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辞别往青阳-《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招待完卫先等人,后面就不需要苏润出面了。

  但他还得去同窗家里贺喜。

  每日一家,水端的很平。

  他上午出门,下午回来,然后把自己的小院门一关,窗一闭,认认真真内卷。

  而柳林村忙完流水席,紧跟着,就开始忙活苏远河成亲的事。

  苏润也抽出时间为堂哥东奔西跑。

  原本,陪着迎亲的除了苏润外,还有村子里几个年轻人。

  但那户人家听着玉泉六子的名号,心里痒痒。

  知道苏润跟同窗关系好,就托媒人带话,委婉地提出想让玉泉六子陪着迎亲。

  虽然司彦他们来迎亲,名不正言不顺。

  但人家女儿干等了苏远河一年,即便苏家发达,聘礼什么的也只是照旧,没有狮子大开口。

  提出这想法,也是因为他家闺女等得久了,村子里有些闲言碎语,怕影响下头小妹的亲事。

  这要求要是别人提,苏润肯定不管。

  但苏远河和苏润好得跟亲哥俩一样,话还是苏安福这个大伯来说的。

  苏润当然答应。

  他跑了一趟,挨个跟司彦等人商量。

  六人为兄弟两肋插刀,满口应下。

  大炎结婚风俗:上午接亲,晚上拜堂。

  九月廿六。

  上午,玉泉六子提着大雁,陪着苏远河接亲。

  堵门时,在苏润等人的帮助下,苏远河更是连着念了六首催妆诗,引的村子里大姑娘,小媳妇羡慕不已。

  也乐得苏远河老丈人嘴都合不拢,直呼“贤婿”。

  苏远河顺顺利利接了新娘子回家。

  黄昏时分,拜堂成亲后,苏润等人又留下来喝喜酒。

  苏行、梁玉这些能喝的,又帮苏远河挡酒,免得新郎大喜之日醉过去。

  但新娘哥哥弟弟也不少,一波波灌下来,苏远河舌头也大了。

  他摇摇晃晃过来揽苏润:

  “润、润子!好弟弟!”

  “哥就是成了亲……嗝~,哥也是你哥!”

  “以后,咱还跟以前一样,有肉一起吃,有酒一起喝……”

  瞅着苏远河开始说醉话,苏远山和苏远川急忙把人架去灌醒酒汤。

  新娘娘家兄弟见状,这才作罢。

  苏远河成亲之后,苏丰也完成了交接,只等着下月初去青阳府报到了。

  李氏、张氏将磨坊事务全交出去,开始收拾家当,准备往青阳府去。

  虽然桌椅板凳不需要带走,但杂七杂八的东西也不少。

  不过这些都不需要苏润操心。

  他只需要把自己要带的东西告诉苏行,苏行自然会帮他打包好。

  而苏润则是每日照旧往学堂跑。

  叶卓然等人也是一样。

  东西自有家里人收拾,自己每日去学堂学习。

  六人凑到一处,白日谈诗论经,交谈心得,回家又继续挑灯夜战。

  趁着没有出发青阳府,先将宋修齐给的孤本研读了个七七八八。

  而程介连着教出了六个秀才,声名远播。

  上门求学的书生趋之若骛。

  正如苏润先前所说,程介一个人忙不过来了。

  所以他又请了两个秀才帮忙教学。

  学生多了,束修就多,程介手头宽松。

  见有些学子家贫而好学,程介便效仿司彦当日,让这些学生干些活儿,他借助由头给点资助。

  院门也再次恢复长日不关的模样。

  程介默许没钱上学的孩子进院子,扒在窗外跟着读书。

  七日时光转瞬即逝。

  十月初三。

  众人要出发往青阳府去了。

  苏安福和苏兴旺不放心,坚持要苏远河、苏平安送他们到青阳府再回来。

  正好苏润一家七口,连家当带人,装满了四辆车。

  苏丰也就答应了。

  即便如此,苏安福依旧带着苏兴旺,一路从柳林村,送到玉泉城门口,犹依依不舍的叮嘱:

  “出门在外,不要争一时意气,都好好的,抽时间回来看看大伯!”

  苏丰心里酸酸的,率先应道:

  “大伯,等我们安顿好了,让平安跟远河回来接您和小叔。”

  苏安福拍着苏丰的手应了。

  苏兴旺不如苏安福多思,只乐观道:

  “你们出门在外都照顾好自己。”

  “等小叔帮你们大伯把族地和族学弄好了,让平安送我去青阳府住一段!”

  “说来一辈子,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这县城了!”

  “趁着这把老骨头能动,得多动动!”

  程介也出城来送他们,同样叮嘱他们照顾好自己,好好读书。

  再有就是警告他们不可胆大妄为。

  六人乖乖听完后,齐齐作揖:

  “学生定不辜负夫子厚望!”

  司彦又道:“学生有机会,就回来看夫子!”

  车队缓缓开动,苏安福、程介等人站在一处,目送他们奔赴下一段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