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六元及第-《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三月廿三,传胪大典当日。

  寅时,玉泉六子穿上礼部送来的进士服,赶往太和门。

  梁玉坐在马车里还不老实,一会儿正正发冠,一会儿理理衣袍,又叽叽喳喳的感慨:

  “玉人如其名,玉树临风啊!”

  “这进士服真好看,可惜只能穿一次,明日就得还回礼部。”

  “哎!子渊,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能穿上官服了?”

  “玉挺想穿官服衣锦还乡,肯定特别风光!”

  “子渊,玉说得不对吗?你怎么不说话?”

  相比于打了鸡血的梁玉,苏润哈欠连天,闻言,胡乱应承:

  “对对对,璨之你说得都对!”

  就着梁玉的碎碎念,苏润打了个小盹。

  马车缓缓停在太和门外,众人依旧按照前日的单双号列队,等到了时辰,再被领去太和殿外。

  照旧站在王公大臣之后,随着鼓乐齐鸣之声响起,熙和帝升座。

  众人行五拜三叩礼后,百官入殿。

  传胪大典正式开始。

  熙和帝一个眼神过去,鸿胪寺卿立刻出列,扬声道:

  “熙和二十五年三月廿三,策试天下贡士,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三十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

  话落,八名读卷官开始拆卷。

  秦镶手脚利落地拆开第一甲第一名的苏润答卷,而后中气十足地喊出:

  “第一甲第一名,清河省青阳府玉泉县苏润!!!”

  苏润的名字层层回荡在太和殿内。

  大殿内外,负责传话的鸿胪寺官员立刻跟着重复。

  站在丹陛下的苏润,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听到名字后,他从容进殿,在满朝文武各种打量之下,沉稳地行完大礼,然后目不斜视,静静站在殿中央等着。

  前三甲都要进殿谢恩。

  继苏润之后,宋修齐亲自给自家女婿唱名:

  “第一甲第二名,清河省青阳府玉泉县司彦!”

  声音传到殿外,萧均面上的意外之色稍纵即逝。

  与此同时,原本静候的贡士队伍,也有些小骚乱:

  “司彦是榜眼?”

  “他会试才第五,还是清河人啊?”

  “苏润还能说句官家子弟,这司彦就是个平民百姓,凭什么考中榜眼?”

  声音一起,立刻有礼部官员过来呵斥,让众人安静,同时提醒司彦进殿。

  司彦也没想到自己能高中榜眼,被提醒后才回神,匆匆顺着台阶上殿。

  会试排名第三、第四的贡士,自知比不过苏润和萧均,只铆足劲争第三个位置。

  两人私底下也没少为此明争暗斗。

  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看着司彦的背影,两人遥遥对视,目中闪烁着同病相怜之情。

  太和殿内,宋修齐满意地看着司彦进殿行礼谢恩,然后稳稳立在苏润旁边,忍不住目染骄傲之色:

  这女婿挑的好!

  榜眼,跟他当年一样!

  与宋修齐一样,探花萧均的拆卷和唱名,是由他岳父,吏部尚书易和光亲自来的:

  “第一甲第三名,清河省青阳府萧均!”

  话落,除了熙和帝父子俩和八名读卷官之外,所有人都惊了:

  历来科举,都是南方士子强过北方。

  这次反过来就算了,居然连一甲三名都出自同一个地方?

  青阳府人杰地灵!

  青阳知府目测要升啊!

  不少官吏互换眼神,又交头接耳。

  要不是一甲三名已定,他们肯定要进言劝谏的。

  殿外的贡士,同样小声议论,引来呵斥。

  萧均就在百官复杂的目光中,面带浅笑,端的一派清风朗月之气,缓步进殿谢恩,这幅做派倒是很当得起探花一名。

  过后便是第二、三甲的唱名。

  但这些人没有进殿谢恩的资格,故唱名也只唱一次。

  殿外只有站的靠前的几个人,能隐约听到一些。

  比如梁玉,跟聋子差不多,什么都听不见。

  就在梁玉在殿外吹着风,担忧自己翩翩佳公子形象时。

  殿内的苏润和司彦正全神贯注地帮好友们记排名。

  可惜,除了徐鼎在二甲十二名外,其余人都在三甲里头:

  张世在三甲第七名,叶卓然在三甲四十一名。

  算算总排名,司彦几人殿试都往前了。

  唯独梁玉。

  苏润和司彦等呀等,都等不到他的名字。

  两人对视。

  苏润抛去个眼神,目带询问之意:

  要不直接等最后吧?

  司彦毫不犹豫,爽快点头:

  可!

  两人顺利达成一致,一同放弃期待,躺平等最后。

  果然,他们在最后一个,听到了梁玉的唱名。

  “殿试第三甲,末元,清河省青阳府玉泉县梁玉!”

  这‘末元’二字一出,朝中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只听说过状元,末元是怎么回事?”

  “是啊,本官也是第一次听到这说法!”

  “末元就是殿试最后一名吧?”

  苏润本来还不觉得这末元的称呼有什么。

  直到新科进士齐齐行完三跪九叩礼之后,上首的熙和帝笑着道:

  “科举取士流传千年,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今我大炎不仅出现了第一位六元及第的状元,还有个一路倒六元被取上的末元,此乃天佑大炎!”

  苏润悟了:

  原来末元是这么个末元!

  但转念一想,也觉得合理:

  璨之这每逢科举必定倒数第一的运势,是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陛下给创个‘末元’的称呼,也说得过去!

  就是不知道璨之怎么想?

  正当苏润心中暗自思索时,赵叡已经闻风而动,率先附和:

  “大炎千秋万代,一统天下!”

  百官随之山呼,苏润三人反应稍慢了些,但也很快跟上队伍。

  待众人起身,鸿胪寺卿宣读圣旨:

  “熙和二十五年状元苏润,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榜眼司彦,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探花萧均,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殿试,除了一甲三人外,其余人全都要参加朝考,按照朝考、殿试名次,分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主事、中书,或者外放做知县、教谕等。

  按理来说,徐鼎四人都要回去读书,等着考试。

  奈何,等苏润三人谢完恩,熙和帝的心腹太监、御前领侍许忠义突然扬声道:

  “传~新科进士徐鼎~张世~叶卓然~梁玉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