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威胁司彦-《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两兄弟在京郊待了一个上午。

  不得不说,苏行眼光越来越好,挑的这地界,各方面都很合适,饶是想压价的苏润,都没话说。

  两人看完后,直接回城。

  他们连家都没回,随便在外城找了个酒楼吃了些东西,就直奔牙行签契书。

  知道苏润的身份后,牙行还想给苏润便宜些,按照一万五千两的价格出售,但被苏润严词拒绝。

  占小便宜吃大亏,他跟自家二哥闹闹没什么,但对外人还是谨慎些的好。

  对此,苏行也不意外。

  一切顺顺利利。

  待办完手续,拿到田契、房契等物,两兄弟这才回家。

  苏润的田产照旧先给了李氏保管,等成亲之后,再交给瑶光处理。

  不是李氏信不过小弟,主要是苏润藏东西的位置太固定。

  交给苏润,李氏怕他藏不住,被人给偷了。

  解决庄子的事情,苏润终于安心在家里当起了咸鱼。

  没事带带侄女,给侄子辅导辅导功课。

  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至于苏行这个劳碌命,则是收获了媳妇两双加紧赶出来的鞋垫子,然后被媳妇无情赶去庄子:

  “盖窑的事,大哥已经找宋大人批了。”

  “你这些日子,就看着人好生盖窑、改建作坊,可不能亏了小弟和公主!”

  大炎是不允许百姓私自盖窑烧瓷的。

  尤其是瓷窑烧制出玻璃和彩色琉璃后,把控更加严格。

  但宋修齐禀了太子后,赵叡授意他批了。

  毕竟不是外人,何况,镜子能多几个花样,多些销量,对大炎也没坏处。

  苏行接手庄子,第一件事就是更改了交粮比例。

  一般佃农,都是跟主家七三分成,主家七,佃农三。

  因为三成的粮食换成粗粮,刚好够佃农一家一年的口粮,不至于让他们饿死。

  稍微好些的主家,能给到六四分成。

  但苏行改成了五五。

  用苏润的话说:

  “要赚富商显贵的银子,而不是盯着老百姓兜里那点保命的钱。”

  除此之外,改建工坊,苏行不仅管饭,而且给了一些银钱贴补。

  苏行深知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钱给得不多,一人一天也就五个铜板。

  即便如此,也是意外之财,签了身契的仆役都十分感恩戴德。

  再加上苏行允诺日后工坊用人,会优先挑选干活干得好的,还会开工钱,庄子上的人家更是卖力。

  与此同时,随着天气渐冷,京中已经没有什么新鲜蔬果。

  好在京郊大棚里的菜蔬,经过这些日子的生长,不少都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

  尤其韭菜、牛皮菜等,都是长一茬就能收割一茬的。

  这些日子,托苏润的福,柳玉成、冷云等人家中也陆续吃上了新鲜果蔬。

  而耐不住炫耀之心的崔毅,憋了十多天,还是想在冬至这一天,开蔬菜宴。

  崔毅给苏润递了话,苏润也没说什么,只私下给张世通了个气。

  收到消息,张世提前一日给东宫递了奏章,言明冬至起,要将京郊菜蔬放在百货商楼售卖,故要借用崔尚书蔬菜宴,将此事公布。

  对此,赵叡没什么意见,大笔一挥就批准了。

  崔毅乐不可支,当下广发请帖,恨不得把满朝文武都请来。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旬时光转眼便过去。

  十一月初二,冬至。

  这一日,百官齐齐休沐。

  苏丰、叶卓然和张世一大早就忙里忙外,没个消停。

  前二者要赶在午时前,将新鲜的果蔬采摘下来,然后送到崔毅府上。

  张世则是配合崔毅,将果蔬贩卖的事情,广而告之应邀前来的达官显贵。

  为此,不仅梁玉和徐鼎被喊来帮忙,连休沐中的苏润,也没能逃过。

  崔毅这个老狐狸,为了炫耀,也是下了功夫。

  他特意请来京中一位极擅做素食的厨子,把平平凡凡的果蔬,烹饪的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都流口水。

  本就稀缺的食材,加上高超的厨艺,崔毅的宴会取得了预料之外的效果。

  宴席刚过一半,前往百货商楼买新鲜果蔬的官家仆役,就全扑空了:

  “这么快就卖光了!午时还没过啊!”

  “限量?每户只能买三斤?这什么破规矩?”

  “你们不就是卖菜的吗?高贵个什么劲儿!还排队?我们靖远公府从来就没排过队!”

  ……

  对此,售卖菜蔬的长工只能一遍遍回复。

  可能是看这些长工好说话,有些仗着主家有些地位的,就开始威逼利诱,总之就是要他们卖菜,不然要闹事。

  好在张世早有准备,提前一日就去找了司彦。

  等到喧闹盈耳,甚至有人试图打人、砸场子时,穿着正五品官袍的司彦,一手拿册,一手执笔,写着弹劾奏折,出面了:

  “……仗势欺人,强买强卖不成,便试图殴打良民,打砸店铺……”

  见司彦要弹劾,这些人吓到了,纷纷道歉,生怕给主家惹麻烦。

  连方才那个揪着长工衣襟,连拳头都举起来的靖远公府一个什么管家,都跑来对司彦说好话:

  “这位大人,我家老爷乃是当朝靖远公、正一品左都督,位高权重。”

  “大人就算是参奏,今日也不过是些小事而已,没什么用。”

  “朝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闹大了,没你好果子吃。”

  宰相门前七品官。

  这管家不认识司彦,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只以为跟往常一样,随便打发便是。

  谁知道,他话音落下,司彦冷嗤一声,提笔补上:

  靖远公府管家,狐假虎威,试图以正一品大员之威势,威胁监察御史,左右大炎纲纪。

  见罪名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管家恼羞成怒:

  “你这人怎么不知好歹!像你这种芝麻大点的小官,让你不参奏是给你脸……”

  司彦耐心告罄,挥手下令:

  “抓起来,以骂官、违制之名,扭送顺天府惩处。”

  司彦杀鸡儆猴,解决了百货商楼的事后,趁着靖远公来不及反应,找了柳玉成一起,进宫告状。

  督察院不同于六部,其存在便是为了维护朝廷纲纪。

  有人敢在天子脚下威胁监察御史,不准上奏弹劾,这还了得?

  熙和帝一纸诏书,满朝文武全都被召进宫里挨骂。

  靖远公被打的猝不及防,偏生司彦手上证据齐全,他连辩解都没得辩解,就喜提申饬圣旨一道,最后黑着脸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