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死到临头还冥顽不灵-《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杂报第一期颇为简陋粗糙,是把还魂纸横过来印刷的。

  加之技术水平和纸张质量限制,只有一面有字。

  且四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只有两篇文章。

  位置最好的部分,是朝廷政要。

  一是说明了今年各省秋收和赋税的大概情况,并重点赞扬了清河省亩产量位居各省第一,为此,熙和帝打算将来年全部赋税降一成,惠及百姓。

  二是面向士子,说来年会试,陛下有意扩大取中范围,为朝廷选拔人才,鼓励士子潜心向学,来日为朝廷效力。

  这两则政要一经发布,士子们摩拳擦掌,期待会试大放异彩;

  百姓们奔走相传,歌颂熙和帝仁政为民。

  京城上下顿时被喜悦笼罩。

  广告部分选了两个京中刚开业的铺子进行宣传。

  东家也很会来事,在报纸上说,五日内,凭报纸进店,可便宜多少多少,或者赠送小物件云云。

  这引得不少人抱着划算的想法,前去消费,不仅扩大客源,还大大提升了铺子的知名度。

  这泼天的富贵,稳稳接住。

  同行看得眼红,后悔自己下手太晚,气到在家捶墙。

  不少商户捧着银钱,巴巴地跑去印刷坊,想争夺下一期的广告刊登权。

  为此,还有两人在印刷坊门外打起来,一主张自己拿钱多,一主张自己先来。

  张世收到消息及时赶来制止,然后下令驱赶。

  面对金山银山,他语气坚定,立下规矩:

  “京城风云杂报作为户部发行的报纸,上要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绝非金银可动摇。”

  “能登在杂报上的商户,不仅各方面要符合我们的要求,户部还会不定时派人暗访。”

  “一旦发现有问题,从严处置!”

  “接下来,无心无愧者,可进门议事。”

  他几句话,就稳住了大局。

  至于那些想走后门贿赂张世的,被他当场拿下,连带着钱财女色,一起交给了顺天府处置:

  “朝廷官员若都是见利忘义之徒,天下岂不乱了套?”

  接下来,经营司明察暗访,将欺行霸市者挡在门外,筛选出一批良心商户,既保证了朝廷的威严与公信,也为后面接手杂报的官吏做了表率。

  这些还好,议论最多的,是剩下两个版块。

  诗词歌赋这一部分,除了孔楼的词之外,还有刊登了国子监一名为周澈的学生,写的诗。

  孔楼在清河素有神童之名,前几日在会馆展露的学识,让不少学子心服口服。

  何况,孔楼得了好友的提醒,也没让好友难做。

  他那篇词,是自己精心构思落笔,写成之后,先请教状元大哥孔元,又拜访大儒秦镶,然后根据两人点评,认真修改润色一番,才交给梁玉的。

  说是走后门,但也凭实力。

  何况孔圣人后裔公然在杂报上登诗词,本身就能带动众书生对杂报的认可,对销量也有好处。

  剩下那首诗,是梁玉从收到的一百六十七首诗词歌赋中挑出来的。

  那周澈周明源在京城早有才名,是来年状元的大热人选,众书生输给他,心服口服。

  虽然版面费不便宜,登一次得花二十两银子,但效果也是显着的。

  不少读书人见面就是一句:

  “哎!你看孔仲行写的那首词了吗?不愧世代书香……”

  亦或者:

  “周兄不愧是我们国子监第一人,那诗写的真不错!”

  甚至杂报一经发行,连街头巷尾的小贩都会扯扯诗词。

  唯二展露才华的孔楼和周澈,迅速成为书生们挂在口头的人物,当真是声名远扬。

  最后的风云杂谈,更是重量级。

  里面刊登了瑞王赵翊的亲事和靖远公府的鬼火事件。

  正如苏润所料,前者只是被人了解,而后者则是被街头巷尾津津乐道地议论起来:

  “靖远公府遭天谴了你们知道吗?”

  “听说前几日,深夜里飘起各色鬼火,还有狐狸鸣冤,眠蛇挡路!”

  “鬼火可是死人坟墓外才有的,靖远公府不会杀了人埋在府里吧?”

  ……

  吃瓜是人的天性。

  靖远公府的诡异事件,以龙卷风过境之势迅速席卷全京城。

  等闭门思过的靖远公收到消息,准备派人处理的时候,韩全连下狱前的裤衩颜色都被扒出来了。

  以往,他在京城里不知收敛,耀武扬威做下的种种恶行,闹得是沸沸扬扬。

  什么打砸铺子、调戏良家妇女、纵容狗腿子搜刮百姓……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被扒出来,还说的有鼻子有眼。

  别说赵叡散在京中的探子,连朝臣都听了不少传言。

  这下,原本想捞韩全的勋贵集团,也傻了眼:

  他们当日还以为苏子渊只是被逼急了,说说而已。

  谁能想到他居然还真敢这么干?

  韩全名声臭成这样,太子殿下肯定会查,他们怎么捞?

  万一事情属实,这一捞人,岂不是把自己都赔进去了?

  至此,被迫偃旗息鼓的勋贵们,只能联合起来,疯狂参奏苏润和经营司,随意刊登公爵私事云云。

  连带着一些心里有鬼的官员,也纷纷上奏弹劾。

  甚至有勋贵递了牌子进宫告状。

  这时候,赵翊挡箭牌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熙和帝连紫宸殿都没让他们进,只派了许忠义前去传旨:

  “陛下口谕,瑞王成亲在即,非边关急报等要事,皆推至后日早朝再议!”

  “诸位大人,请回吧,莫要扰了瑞王喜事,引得陛下动怒。”

  平西侯还想挣扎,但小寒将至,京中已下过两场小雪。

  在殿外与手执拂尘的许忠义诸公纠缠半晌,见他不松口,冷到瑟瑟发抖的平西侯,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许忠义高立台阶之上,目送他们离开,冷嗤道:

  “死到临头,还冥顽不灵。”

  舆论一经发酵,自然是越快阻止越好。

  错失了挽救的最佳时机,勋贵们只能看着京中舆论裹挟着韩全,一去不复返。

  赵叡趁机下令:

  “这世界上没有天衣无缝的事,监视靖远公府动向,再派人循着京中的舆论去查,无论大事小情,不得放过。”

  京城内,暗潮涌动,多方势力博弈。

  而天亮之后,赵翊的瑞王府,成为了京城上下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