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伐楚(3)-《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韩婴点了点头,然后收敛了笑容,左手握着腰间的剑柄,气势更加雄鸷,问道:“这是最后一战了。诸位若有良策,无论长短,都畅所欲言。”

  彭越立即一拱手,昂首凸肚道:“还需要什么良策。以韩氏如今的国力,仿佛巨石压卵一般碾压过去便是。”狂妄了一句后,他才又说道:“我为先锋,大王统领大军。自齐出,直袭彭城。项羽必定出战。可战而胜之。”

  韩婴皱了皱眉头,问道:“胜算几成?”

  “六成。”彭越干脆说道。夸大其词了。他觉得应该有五成。五成怎么了?五成就可以打了。打赢了大王就有天下了,打输了,最多也就休养生息几年罢了。以韩国现在的国力,牢固的基础。

  可以失败十次。但是项羽只能失败一次。

  更何况。他觉得胜算虽然只有五成,但是战败只有一成。剩下的四成是两败俱伤。

  就算这一次打成平手,其实也是他们赢了。来年卷土重来嘛。

  韩婴摇了摇头,问张良、韩生、张耳道:“诸卿以为如何?”

  张耳干脆不开口。韩生看了看张良,尊重太尉公的地位。

  就像大王说的,这是最后一战了。张良深呼吸了一口气,神色严肃道:“大王。上将军勇则勇也,但以大兵与霸王交锋,并非上策。六成胜算太少。”

  彭越张了张嘴,但忍住了,气愤的看着张良。要不是开口的是张良,他早就开骂了。

  韩婴点了点头,问道:“太尉之见?”

  张良干脆说道:“臣以为步步为营。大王以大军出齐地,陈兵在齐楚边疆。修筑城池,建造营寨。楚王必定不敢放任大王,带兵前来挑战。大王闭门不战,命张苍足兵足粮。与楚王消耗。楚国衰弱,必不能持久。”

  “命章邯出河东,进攻三川郡。与刘邦交战。”

  “命栾布出河内,渡黄河,也是步步为营。既威胁楚国西方,也阻拦刘邦救援楚王。”

  “派遣探子、细作在颍川、昌邑活动。鼓噪人民起兵响应大王。”

  “大王出兵。越国、衡山国起兵响应。”

  “时间越久。楚王越发衰弱。可一网成擒也。此十战十胜,万全之策。”

  彭越实在忍不住,嘟囔了一句道:“太尉之计,虽万全之策。但未免太小气了。就算打赢了。后人恐怕.......”

  韩婴瞪了此人一眼,说道:“就依太尉之计。”

  彭越这厮,就想着自己打个痛快。却是枉顾健儿性命。以张良之计,不仅百战百胜。而且能最大的减少伤亡。以彭越之计,速灭楚国。

  胜算只有六成不说,死伤必定累累。

  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至于后人怎么说,就让他们怎么说吧。

  韩婴拍板而且生气了,彭越也不敢再说什么,乖乖缩着脖子,仿佛兔子。

  韩婴满意点头,站起来握着剑,目光锐利道:“不用再掩饰了,就算我们掩饰。以范增、陈平之智,也能算到孤什么时候发兵。明发王命于天下,孤要在秋收之后伐楚。凡我韩氏精壮,或战或运。凡我韩氏女弱,皆当男子用。在后方耕田。打完这一仗,孤保他们天下太平。田税三十取一。休养生息。”

  “是。”四人听见韩婴发令,顿时如雷贯耳,精神一振,激动沸腾起来,随即以张良为首,众人齐齐大声应是,气势十足。

  张良虽身体弱,此刻也仿佛将军一般。

  韩婴笑,欣然结束了这次的会议。

  消息如风暴一般,席卷了整个天下。

  韩王婴不再遮掩,秋收发兵伐楚。

  ...............

  巨鹿城。

  虽然韩婴在临淄,但巨鹿城才是韩国的都城。韩婴在齐地的二三年中,它一年比一年繁华。

  人口一年比一年多。

  一国之都,虹吸效应恐怖。

  再加上张苍率领朝廷,用心经营。如今巨鹿城中兵甲堆积如山,粮食、物资仿佛无穷。

  甚至连穿铜钱的绳子都腐烂了。

  这都是因为这些年韩国风调雨顺,国富民强。也是因为韩氏与匈奴贸易。虽然商人也得利了,但是朝廷拿了大头。

  朝廷的财富储备无与伦比。

  加上巨鹿之人口。毫不客气的说。韩国以巨鹿城一城之力,便胜过楚国、汉国一个大郡的力量。

  巨鹿百姓充分享受了有韩王婴统治的太平盛世,不说人人安居乐业。但至少绝大部分的人安居乐业。

  这就足了。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民。只有见识过乱世的黑暗,人们才会特别珍惜如今的太平。

  人民虽然享受了太平,却并没有忘记战争。

  战争的氛围依旧浓郁。

  因为朝廷从没有忘记过对战争的宣传。北有冒顿数十万铁骑虎视眈眈。

  东北有东胡人小威胁。

  南方有楚国、汉国这么强大的王,占据富饶的中原。

  险要的关中、巴蜀。

  天下一日没有平定。

  韩王一日没有建号皇帝。韩国的太平就一日不安全。就有可能似没有建好的大楼一般轰然倒塌。

  巨鹿的人民享受太平,同时也保持战心。

  这日早上。

  天还没有亮,城门也还没有打开。城中房屋中,陆续亮起了灯火,直到万家灯火。

  城东。韩明家便是其中之一。

  韩明起床洗漱之后,与妻子陈氏、次子韩广一起食了早饭。便打算乘车出门前往衙门做事了。

  在洛阳时,他是个木匠。跟随韩婴之后,他就是宗室。他没有什么本事,无法帮韩婴太多。原本可以得到田宅,妇人,坐享富贵。他也确实得到了田宅,养了三个小妾,还有了几个庶出的孩子。

  但他没有坐享富贵,因为曾经做过木匠,就自请做了个小官,帮朝廷造器械。

  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留了次子在家,让已经成家的长子出来做官。

  他知道自己的富贵来源谁。

  他对此感激。

  也知道,出力是为了韩婴,也是为了自己。

  韩明乘车离开家宅之后,路过附近的布告栏。见到百姓聚集、议论。

  韩氏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