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骑兵正是成廉所率。原来,成廉率骑兵赶到战场时,战事已结束,高顺正在收拾战场。他暗恨自己来慢了。
后来,高顺想了一下,江东军战败北撤,不可能再绕道去南昌,只能撤回原处。初时,他不知道江东军是走水路而来,但仔细分析了一下。
柴桑到南昌几百里路,敌军又是步兵,走陆路的话不可能来得那么快,唯有走水路。既然走水路,那就必须要在渡口上岸。南昌附近有两个渡口,靠南的那个被太史慈的军队占据,那只剩下南昌北面的渡口。
高顺断定,江东军肯定会撤退到这个渡口。于是,他让成廉率骑兵前往这个渡口,如果途中碰到敌军,那就将敌军击溃,如果没碰到上,那就顺手把渡口给毁了。
成廉率军而来,行军了一个时辰,终于追了上来。正如高顺所料,敌军正退往渡口方向。敌军就在眼前,成廉就不客气了,一声令下:“骑兵突击!”
陈军骑兵黑色洪流,往前冲杀而去,气势如虹。
江东军士兵一看这声势,瞬间就崩溃,转身就跑:“敌军杀来了,快跑呀,快跑呀!”
程普一看,傻眼了,军队不战自溃。他急着大叫:“稳住,稳住,后退者杀,后退者杀。”
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没人听他的。
陈军冲杀而至,瞬间就冲垮江东军残阵,残杀着正在逃跑的江东军士兵。一些士兵看到逃不掉了,连忙抱头蹲地:“我投降,别杀我!”
有人开了头,降者越来越多。陈军士兵也齐声高喊:“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江东军士兵听了,也不再逃跑,而是选择投降。
程普知道事不可为,长叹一声,带着儿子,骑马逃跑。他并没有逃回渡口,而是直接回柴桑。
成廉击败江东军,收拾战场后,次日又顺手攻占了渡口。这下收获可大了,缴获了数十艘战船。
至此,陈军大获全胜。
……
扬州豫章柴桑。
程普父子俩一路狂奔,连饭都没有吃,只是喝了点河水,硬生生地坚持了两三天时间,回到了柴桑渡。
吕蒙和马忠正好巡逻回来,看到父子俩的狼狈样,一时呆若木鸡。
“程将军,怎会如此?这是怎么回事?”
“完了,完了,我大军败了,五千兵力,全军覆没。”
“什么?”吕蒙和马忠目瞪口呆,吕蒙连忙追问:“这……才几天时间,怎会遭受如此大败?”
“敌军早已布下陷阱,以重兵攻南昌,诱我军支援,再以骑兵破我军援军,此乃打援之策呀,我中计了。几日前,我率军走水路到达南昌北面渡口,在那里上岸,并兵进南昌,因担心敌军途中设伏,我还特意改了道。”
“哪料,途中被敌军一支步兵所拦,其兵力虽只有两千左右,却战力非凡,硬生生地挡住了我五千大军,我久战不下,就选择暂时撤退,却又被敌军骑兵追上,当时士兵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程普越讲越伤心,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起来:“吴侯信任于我,将万余大军和豫章托付于我,我却战败于此,实是愧对吴侯呀!呜呜……”
“敌军两千步兵,竟能正面击溃将军五千兵力,这……太匪夷所思了。”马忠也感到惊骇,他跟着程普,也知道程普之勇,单论武艺,他觉得自己都打不过程普,虽然程普已五十多岁了。
“敌军统帅是高顺,那或许就是陷阵营了。”
“陷阵营?”程普和马忠常年在南方,并没有听到陷阵营的名头。
吕蒙却有所耳闻,就解释了一番:“高顺乃陈炎手下大将,其勇不下赵云,据说其麾下有一军,甚是精锐,一直保持两千兵力,士兵也是个个悍勇,传闻陷阵营即使面对骑兵,亦能不落下风,在北方威名远扬。想必程将军所遇的,正是陷阵营。”
“竟有这样的军队?我竟不知。”
“最近,吴侯劝末将多读书,末将多读了点书,这见识也长进不少。”
吕蒙这话,打击到了程普,嫌弃程普读书太少。可是,书上会有陷阵营的相关信息吗?
“程将军,如今我军战败,豫章形势恐怕不妙呀。”吕蒙提醒了一句。
“唉!”程普仍在叹气,他突然发现孙皎不在,就问:“孙叔朗将军呢?”
“程将军出兵后,我等分析了一番,以为敌军是从彭泽渡过长江的,然后再走陆路绕道攻南昌。孙将军就率军攻打彭泽去了,若能把彭泽攻下,则断了敌军粮道,可是……如今将军战败,豫章形势不妙,我料即便我军拿下彭泽,亦是无济于事。”
“哦,这是为何?我虽败,兵力仍有五千,南昌乃坚城,坚守数月不成问题,反倒是敌军没有粮草,不能坚持。”
吕蒙摇了摇头:“敌军之所以选择在彭泽登岸,是因为手里没有战船,只有载运用的船只。以将军刚才所说,敌军击溃将军所率大军后,必会进军渡口,将渡口给占了,缴获我军留在渡口的船只。有了战船,敌军直接攻击柴桑即可。”
“南昌被围,我军无力解围,粮道已断,今将军又战败,军中士气不振,敌军来攻柴桑时,如何能挡?更何况,孙将军攻打彭泽已有几日时间,至今毫无所获,也未必能攻得下。故我以为,柴桑已难以保全,豫章形势也已倾向于敌军。”
吕蒙官职虽低,但表现出来的智慧,已然超过程普和马忠等人。他说得头头是道,就连程普都下意识地倾听起来:“那你以为我军该如何?”
“南昌乃坚城,又粮食充足,敌军仍一时难以攻下南昌,相较之下,敌军攻柴桑更有利,一旦拿下柴桑,则敌军粮道通畅,南昌随时可破。没有南昌供应粮草,我军想固守柴桑,已是困难,我以为,将军该趁着柴桑有足够的船只,直接走水路,向丹阳秣陵方向撤退,至于豫章……和庐陵,就只能……放弃了。”
喜欢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后来,高顺想了一下,江东军战败北撤,不可能再绕道去南昌,只能撤回原处。初时,他不知道江东军是走水路而来,但仔细分析了一下。
柴桑到南昌几百里路,敌军又是步兵,走陆路的话不可能来得那么快,唯有走水路。既然走水路,那就必须要在渡口上岸。南昌附近有两个渡口,靠南的那个被太史慈的军队占据,那只剩下南昌北面的渡口。
高顺断定,江东军肯定会撤退到这个渡口。于是,他让成廉率骑兵前往这个渡口,如果途中碰到敌军,那就将敌军击溃,如果没碰到上,那就顺手把渡口给毁了。
成廉率军而来,行军了一个时辰,终于追了上来。正如高顺所料,敌军正退往渡口方向。敌军就在眼前,成廉就不客气了,一声令下:“骑兵突击!”
陈军骑兵黑色洪流,往前冲杀而去,气势如虹。
江东军士兵一看这声势,瞬间就崩溃,转身就跑:“敌军杀来了,快跑呀,快跑呀!”
程普一看,傻眼了,军队不战自溃。他急着大叫:“稳住,稳住,后退者杀,后退者杀。”
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没人听他的。
陈军冲杀而至,瞬间就冲垮江东军残阵,残杀着正在逃跑的江东军士兵。一些士兵看到逃不掉了,连忙抱头蹲地:“我投降,别杀我!”
有人开了头,降者越来越多。陈军士兵也齐声高喊:“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江东军士兵听了,也不再逃跑,而是选择投降。
程普知道事不可为,长叹一声,带着儿子,骑马逃跑。他并没有逃回渡口,而是直接回柴桑。
成廉击败江东军,收拾战场后,次日又顺手攻占了渡口。这下收获可大了,缴获了数十艘战船。
至此,陈军大获全胜。
……
扬州豫章柴桑。
程普父子俩一路狂奔,连饭都没有吃,只是喝了点河水,硬生生地坚持了两三天时间,回到了柴桑渡。
吕蒙和马忠正好巡逻回来,看到父子俩的狼狈样,一时呆若木鸡。
“程将军,怎会如此?这是怎么回事?”
“完了,完了,我大军败了,五千兵力,全军覆没。”
“什么?”吕蒙和马忠目瞪口呆,吕蒙连忙追问:“这……才几天时间,怎会遭受如此大败?”
“敌军早已布下陷阱,以重兵攻南昌,诱我军支援,再以骑兵破我军援军,此乃打援之策呀,我中计了。几日前,我率军走水路到达南昌北面渡口,在那里上岸,并兵进南昌,因担心敌军途中设伏,我还特意改了道。”
“哪料,途中被敌军一支步兵所拦,其兵力虽只有两千左右,却战力非凡,硬生生地挡住了我五千大军,我久战不下,就选择暂时撤退,却又被敌军骑兵追上,当时士兵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程普越讲越伤心,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起来:“吴侯信任于我,将万余大军和豫章托付于我,我却战败于此,实是愧对吴侯呀!呜呜……”
“敌军两千步兵,竟能正面击溃将军五千兵力,这……太匪夷所思了。”马忠也感到惊骇,他跟着程普,也知道程普之勇,单论武艺,他觉得自己都打不过程普,虽然程普已五十多岁了。
“敌军统帅是高顺,那或许就是陷阵营了。”
“陷阵营?”程普和马忠常年在南方,并没有听到陷阵营的名头。
吕蒙却有所耳闻,就解释了一番:“高顺乃陈炎手下大将,其勇不下赵云,据说其麾下有一军,甚是精锐,一直保持两千兵力,士兵也是个个悍勇,传闻陷阵营即使面对骑兵,亦能不落下风,在北方威名远扬。想必程将军所遇的,正是陷阵营。”
“竟有这样的军队?我竟不知。”
“最近,吴侯劝末将多读书,末将多读了点书,这见识也长进不少。”
吕蒙这话,打击到了程普,嫌弃程普读书太少。可是,书上会有陷阵营的相关信息吗?
“程将军,如今我军战败,豫章形势恐怕不妙呀。”吕蒙提醒了一句。
“唉!”程普仍在叹气,他突然发现孙皎不在,就问:“孙叔朗将军呢?”
“程将军出兵后,我等分析了一番,以为敌军是从彭泽渡过长江的,然后再走陆路绕道攻南昌。孙将军就率军攻打彭泽去了,若能把彭泽攻下,则断了敌军粮道,可是……如今将军战败,豫章形势不妙,我料即便我军拿下彭泽,亦是无济于事。”
“哦,这是为何?我虽败,兵力仍有五千,南昌乃坚城,坚守数月不成问题,反倒是敌军没有粮草,不能坚持。”
吕蒙摇了摇头:“敌军之所以选择在彭泽登岸,是因为手里没有战船,只有载运用的船只。以将军刚才所说,敌军击溃将军所率大军后,必会进军渡口,将渡口给占了,缴获我军留在渡口的船只。有了战船,敌军直接攻击柴桑即可。”
“南昌被围,我军无力解围,粮道已断,今将军又战败,军中士气不振,敌军来攻柴桑时,如何能挡?更何况,孙将军攻打彭泽已有几日时间,至今毫无所获,也未必能攻得下。故我以为,柴桑已难以保全,豫章形势也已倾向于敌军。”
吕蒙官职虽低,但表现出来的智慧,已然超过程普和马忠等人。他说得头头是道,就连程普都下意识地倾听起来:“那你以为我军该如何?”
“南昌乃坚城,又粮食充足,敌军仍一时难以攻下南昌,相较之下,敌军攻柴桑更有利,一旦拿下柴桑,则敌军粮道通畅,南昌随时可破。没有南昌供应粮草,我军想固守柴桑,已是困难,我以为,将军该趁着柴桑有足够的船只,直接走水路,向丹阳秣陵方向撤退,至于豫章……和庐陵,就只能……放弃了。”
喜欢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