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游学3-《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

  天蒙蒙亮,“咚!咚!咚”的鼓声从远处传来,带着神秘的节奏和韵律。

  穿着兽皮草裙,戴着黑白面具的健壮男子开路,他们手中举着火把,似乎划破黑暗。

  再往后,是四个黑袍长袖,同样戴着面具,头顶插着五颜六色的羽毛的男人,他们抬着一顶小轿。

  轿子上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孩子的脸被涂满各种颜色,神色郑重,一语不发。

  “是神侍和神童子。”

  人群中,有人惊呼。

  方南枝在暗梅的保护下,挤到了最前面,兴致勃勃看去。

  神侍,是本地选出来伺候山神的人,平日里烧香祭拜、打扫庙宇。

  神童子,则是山神童子,能代他发言,给出些指示。

  神侍和神童子四年一选,当地百姓认为,能给山神当一届侍奉,足矣。时日太久,恐他们灵性不足,伺候不好山神。

  小轿再往后,是十数个黑袍神侍,共同露出结实的上身,一起拉着一辆巨大的车。

  车身足有八米宽,六米长,被刷成白色,车中央,立着一个三米高的雕像,独脚,且脚跟朝前,脚尖背后,猴子的身形,屁股色彩斑斓,人的面孔,鼻翼是蓝色。

  “这就是山神?”暗梅忍不住惊叹。

  长得也太……怪异了。

  方南枝已经认出来了,这是山魈,有的地方也称为冶鸟,最早在《山海经》记载。

  有人认为它是山中之鬼,会吃人,但也有将它当作山神。

  一地一个风俗,她也不好评价。

  只是,方南枝觉得这蒲柳镇很有意思,她家附近也有知名的道观、寺庙,各地百姓也有祭拜,但绝没有这么大规模。

  朝廷对百姓信仰一事,也有规定。

  除了佛门、道教几个得到认可的道场外,其他的“旁门左道”、“邪门歪道”,若是推崇相信,轻则罚没家产,重则充军。

  “阿古!阿古!阿古!”

  十来个头发苍苍的老者,跟在雕像后面,随着鼓声手舞足蹈。

  他们脸上全是崇拜郑重。

  “阿古!阿古!阿古!”周围百姓一下激动起来,跟着大喊。

  方南枝不明所以,拉了下旁边的人:“姐姐,你们喊这个什么意思?”

  “小姑娘,外地来的?这是迎神!”

  说完,那妇人继续高举双手大喊。

  山神一路游行,方南枝挤在人群里跟着,有时候神侍们会停下来,神童子手捧一碗水,用筷子蘸着撒向四周。

  围着的百姓,但有能接到水的,都要欢呼起来。

  他们认为这是山神赐福,有幸能接到的,是今年的有福之人。

  方南枝手背上被溅了一滴,她闻了闻,就是正常的水,什么也没加,这才不去管它。

  山神游街要绕着镇子的主路走一圈,最后送到镇外的山神庙里。

  那里才是真正祭拜的地方。

  方南枝见到神童子举着一根足有他高的香,点燃后插了上去。

  诚心诚意的叩拜了三下后,神童子拿出一个破碗,碗中则放着不规则的玉片,要放在祭台上供奉一会儿。

  神童子在这个时候会暂时离开,前去沐浴焚香,重新更衣。

  赶来蒲柳镇祭拜山神的大户人家,这才有机会上前,挨个上香祷告。

  只是时间有限,等神童子回来。这里就被清空了。

  有幸能上香的人家,面露喜色,觉得为山神添香火,今年能安安稳稳。

  没有上香的香客,也不敢有什么不满的,只是心头遗憾,来的还是太晚了。

  神童子换了一身黑白双色的衣裳。

  他的脸被洗干净污浊,显得白嫩,额头被点了红点,一双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

  所有人不敢乱说话。

  按照当地百姓的意思,神童子沐浴更衣再来祭拜后,就有代神的能力。

  也就是说山神会短暂附身,这个时候可不能不尊敬。

  神童子再次上香后,他盘腿坐在地上。

  一手拿起玉片,一手将破碗抱在怀里。

  嘴里念叨着祭词。

  “黄道吉日,山神垂怜!”

  “咚!咚!咚!”

  鼓声变得激烈起来,似乎是在催促。又似乎是在迎接。

  神童子猛的动了,玉片被他高高抛起,破碗被侧放在地上,滴溜溜的转不停。

  最后玉片落了下来,碗也停下。

  神童子这才睁开眼,看了看后,他开口:“南!”

  “是!”

  神侍们齐齐应和。

  神童子就这么被请了下去。

  方南枝挠了挠头,她看出来了,这应该是一种卜算方式。

  但具体什么原理,她没看明白呀。

  她想问来看热闹的人,结果对方瞪了她一眼。

  “那是神的旨意,只有神童子才能明白,我等凡人,怎么能够参悟?”

  方南枝无语,只能暂时离开了。

  她已经饥肠辘辘,和暗梅随意找了处摊位吃饭。

  周围都是议论山神的,说是山神旨意,今年开山从南边开始。

  明日镇里的贵人老爷们、还有猎户,会一起登南边的巫山狩猎。

  暗梅怕小姐去凑热闹,山上不仅有狼和毒蛇,且人多眼杂,容易有危险。

  “小姐,不如我们下午继续赶路吧?”

  方南枝摇头:“我想在这里留几天。”

  暗梅心一提:“小姐,您想去狩猎啊?”

  方南枝嘟嘴:“不去,我不会射箭,去了也白搭。”

  当初和时君衍打猎,全靠后者的控制力。

  看别人狩猎,有什么意思。

  暗梅就松口气。

  吃饱喝足,方南枝就溜达去药铺,蒲柳镇只有一家药铺,名为良药堂。

  只有一位坐堂大夫,姓陈。

  陈大夫看了济世堂大掌柜的书信,对方南枝热情了点。

  人的影、树的名,身为同行,他当然听过济世堂。

  只是没想到,济世堂养了个女大夫,看信中的意思,是想让小大夫磨炼,做游医。

  陈大夫颇为意外,大药铺就是这么培养徒弟的吗?他教导儿子,也只带在身边看病,可不放心他单独出去。

  方南枝的意思是,想和陈大夫交流医术。

  陈大夫把儿子陈大郎也叫来,一开始让两人谈药方,没几个回合,儿子就跟不上。

  陈大夫自个上,两人就外伤处理,开始谈,越深入,陈大夫越心惊。

  萍水相逢,陈大夫不会把家传药方说出去,双方就是点到为止,但也足够陈大夫惊讶了。

  喜欢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