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大户惊叹小丫头的本事,但有些人会觉得,她可能只擅长解毒一类的偏门。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还是找太医、老大夫更安心。
而普通百姓,更是把这事当故事听,平时拿出来和人说说嘴,惊叹惊叹就够了。
真生病,谁会找十几岁的姑娘啊?
总之,方南枝名声有是有了,就是落不到实处。
方南枝意识到这点,一开始有点小郁闷,很快调整好心情。
每个病人,她都仔细帮人把脉。
“大娘,您这是坐久了,才腰疼。”
一位老太太坐桌子对面,身体微微佝偻,扶着腰半趴在桌上。
“是,我家开个包子铺,儿子儿媳心疼我,也不让我干重活,平时就坐小板凳上扒扒蒜,一点累不着。”
“谁知道我享不了福,这才两年,坐着就腰疼。”
老太太唉声叹气。
以前日子难时候,她天天下地干活、挑水啥的,也没这毛病啊。
“大娘,您儿子儿媳这么孝顺,就是好福气了。”
“您这腰疼,和福气没关系,坐久了血液不循环……我先帮您扎扎针。”
“再教您几个动作,您坐半个时辰,起来照着动作活动活动,能缓解不少。”
方南枝说的细。
她说扎针,暗梅当即安排,很快府上出来下人,快速搭建棚子,棚子里放了个木榻。
“行,麻烦小大夫。”
老太太来,一是冲着姜汤,二也是想治治。
儿子总说拿钱带她去药铺看,但她舍不得。
儿子儿媳没日没夜干挣点钱,不容易,她一把年纪了,身上有个头疼脑热正常,不值当去药铺。
要腰疼时候,有时候也真难受,有大夫不要钱给看,她还是愿意来看看。
老太太自以为不动声色,偷偷瞧了将军府的门匾两眼。
想着大户人家,万一给她治坏了,肯定不能不认账。
方南枝看出来了,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本来她觉得,在府门口摆摊,哪有去闹市好?
将军府周围一片,全是大户人家,寻常百姓少有路过的。
周老就让在这儿摆,原来还有这层意思,怕她被人当江湖骗子?
唉,还别说,以她的年纪去闹事义诊,还真没几个人敢去看。
方南枝再次认识到,自个名声响了,但太飘,还没坐实。
小丫头义诊一上午,到中午就收了,下午还要去和邓先生读书。
刑部的人,在三公主府待了一上午。
连续请了三位有名的仵作,验尸结果都是自杀。
驸马的尸体没有任何外伤,查了内脏也没中毒迹象,真的是上吊自杀。
刑部的人,还查验了驸马平时的字迹,和绝笔信对照,确实是一人所为。
他们还细心查过纸张、墨水,没有被做手脚。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公主府的暗室。
暗室里除了摆放各种奇珍异宝,名画孤本,还有房契地契。
这些房契地契,是三公主府私下收购的,大量买良田,这事多少有点犯忌讳。
皇帝一向不许宗亲与民争利。
暗室之下,还有一个密格。
格子里发现很多书信,书信的最后面的署名不同,是三个人和公主的秘信。
信的内容,就有点敏感了。
有时候会写,查到三皇子去了青楼,表面为花魁买罪,实际上青楼是三皇子产业。
写今年贡品送来一支天山雪莲,除了明面上给陛下的,留了一份要献给三公主。
甚至有和西南侯的来往信件,西南侯将当年税收,一半派人送给三公主,还送了些特产。
刑部尚书看过后,派人去查另外两个署名的人身份。
书信上并没有直接写姓名,而是以地点,比如某某茶楼先生,某某河渔民这样的说法。
刑部的人动作很快。
一批人查各个茶楼,问茶楼老板,每月十五号、二十号,有没有固定的客人?
这时间线索,也是从一封信推理出来的。
另一批人说着京城的护城河一路找,找的当然不是渔民,而是严查河岸边的宅子、庄园等。
于此同时,刑部尚书经过同意,来了宗人府一趟。
他先去见的二皇子。
二皇子依旧在看书,对他的到来很冷淡。
“臣,见过二皇子。”
二皇子抬头:“怎么,尚书大人是找到证据,来抓我了吗?”
刑部尚书让人搬来椅子,不紧不慢坐在他对面。
“那倒没有。”他盯着二皇子的眼睛:“我看您气定神闲,应该是胸有成竹,没有参与勾结西南侯一事,既如此,二皇子难道不想自证吗?”
二皇子放下书本,声音清冷。
“要本皇子自证,怎么,你们刑部是吃干饭的吗?”
刑部尚书也不恼。
“听说二皇子近来一直抄佛经,性子果然沉稳许多。”
“沉稳到佟美人失势,您都不急不躁,被三公主牵连进宗人府,依旧平平淡淡,本官实在佩服。”
二皇子的面色不知为何僵硬了下,很快又坦然。
“佟美人对我有养育之恩,但后宫是父皇做主,她做错事,自该承担后果。”
“至于进宗人府,我相信清者自清。”
刑部尚书又坐了好一会儿。
问他平时和驸马相处如何,可有从驸马手中收过什么贵重礼物?
二皇子全都应对自如。
离开这里,刑部尚书眉头深锁。
他察觉到二皇子的不简单,背后主要势力都倒了,他一点不急,说明他还有别的依仗。
有没有可能佟贵妃、三公主从来都是二皇子选出来表面上荣光?背地里还有其他人支持?
会是谁呢?
刑部尚书摇摇头,让思绪回笼,不管二皇子的底气是什么,暂时和案子无关。
他还是尽快破案吧。
他又去见了三公主。
面对三公主,刑部尚书要凌厉很多。
“三公主,书信上可都很明确,称呼您,您还不承认吗?”
“臣要是没记错,您和驸马伉俪情深,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公主,您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考虑,我记得尤少爷离京求学七八年,也该回来给驸马奔丧了?”
三公主从得知暗室内东西后,震惊、难以置信、无法接受。
“我真的不知情,驸马他怎么会……不可能不可能!”
喜欢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还是找太医、老大夫更安心。
而普通百姓,更是把这事当故事听,平时拿出来和人说说嘴,惊叹惊叹就够了。
真生病,谁会找十几岁的姑娘啊?
总之,方南枝名声有是有了,就是落不到实处。
方南枝意识到这点,一开始有点小郁闷,很快调整好心情。
每个病人,她都仔细帮人把脉。
“大娘,您这是坐久了,才腰疼。”
一位老太太坐桌子对面,身体微微佝偻,扶着腰半趴在桌上。
“是,我家开个包子铺,儿子儿媳心疼我,也不让我干重活,平时就坐小板凳上扒扒蒜,一点累不着。”
“谁知道我享不了福,这才两年,坐着就腰疼。”
老太太唉声叹气。
以前日子难时候,她天天下地干活、挑水啥的,也没这毛病啊。
“大娘,您儿子儿媳这么孝顺,就是好福气了。”
“您这腰疼,和福气没关系,坐久了血液不循环……我先帮您扎扎针。”
“再教您几个动作,您坐半个时辰,起来照着动作活动活动,能缓解不少。”
方南枝说的细。
她说扎针,暗梅当即安排,很快府上出来下人,快速搭建棚子,棚子里放了个木榻。
“行,麻烦小大夫。”
老太太来,一是冲着姜汤,二也是想治治。
儿子总说拿钱带她去药铺看,但她舍不得。
儿子儿媳没日没夜干挣点钱,不容易,她一把年纪了,身上有个头疼脑热正常,不值当去药铺。
要腰疼时候,有时候也真难受,有大夫不要钱给看,她还是愿意来看看。
老太太自以为不动声色,偷偷瞧了将军府的门匾两眼。
想着大户人家,万一给她治坏了,肯定不能不认账。
方南枝看出来了,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本来她觉得,在府门口摆摊,哪有去闹市好?
将军府周围一片,全是大户人家,寻常百姓少有路过的。
周老就让在这儿摆,原来还有这层意思,怕她被人当江湖骗子?
唉,还别说,以她的年纪去闹事义诊,还真没几个人敢去看。
方南枝再次认识到,自个名声响了,但太飘,还没坐实。
小丫头义诊一上午,到中午就收了,下午还要去和邓先生读书。
刑部的人,在三公主府待了一上午。
连续请了三位有名的仵作,验尸结果都是自杀。
驸马的尸体没有任何外伤,查了内脏也没中毒迹象,真的是上吊自杀。
刑部的人,还查验了驸马平时的字迹,和绝笔信对照,确实是一人所为。
他们还细心查过纸张、墨水,没有被做手脚。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公主府的暗室。
暗室里除了摆放各种奇珍异宝,名画孤本,还有房契地契。
这些房契地契,是三公主府私下收购的,大量买良田,这事多少有点犯忌讳。
皇帝一向不许宗亲与民争利。
暗室之下,还有一个密格。
格子里发现很多书信,书信的最后面的署名不同,是三个人和公主的秘信。
信的内容,就有点敏感了。
有时候会写,查到三皇子去了青楼,表面为花魁买罪,实际上青楼是三皇子产业。
写今年贡品送来一支天山雪莲,除了明面上给陛下的,留了一份要献给三公主。
甚至有和西南侯的来往信件,西南侯将当年税收,一半派人送给三公主,还送了些特产。
刑部尚书看过后,派人去查另外两个署名的人身份。
书信上并没有直接写姓名,而是以地点,比如某某茶楼先生,某某河渔民这样的说法。
刑部的人动作很快。
一批人查各个茶楼,问茶楼老板,每月十五号、二十号,有没有固定的客人?
这时间线索,也是从一封信推理出来的。
另一批人说着京城的护城河一路找,找的当然不是渔民,而是严查河岸边的宅子、庄园等。
于此同时,刑部尚书经过同意,来了宗人府一趟。
他先去见的二皇子。
二皇子依旧在看书,对他的到来很冷淡。
“臣,见过二皇子。”
二皇子抬头:“怎么,尚书大人是找到证据,来抓我了吗?”
刑部尚书让人搬来椅子,不紧不慢坐在他对面。
“那倒没有。”他盯着二皇子的眼睛:“我看您气定神闲,应该是胸有成竹,没有参与勾结西南侯一事,既如此,二皇子难道不想自证吗?”
二皇子放下书本,声音清冷。
“要本皇子自证,怎么,你们刑部是吃干饭的吗?”
刑部尚书也不恼。
“听说二皇子近来一直抄佛经,性子果然沉稳许多。”
“沉稳到佟美人失势,您都不急不躁,被三公主牵连进宗人府,依旧平平淡淡,本官实在佩服。”
二皇子的面色不知为何僵硬了下,很快又坦然。
“佟美人对我有养育之恩,但后宫是父皇做主,她做错事,自该承担后果。”
“至于进宗人府,我相信清者自清。”
刑部尚书又坐了好一会儿。
问他平时和驸马相处如何,可有从驸马手中收过什么贵重礼物?
二皇子全都应对自如。
离开这里,刑部尚书眉头深锁。
他察觉到二皇子的不简单,背后主要势力都倒了,他一点不急,说明他还有别的依仗。
有没有可能佟贵妃、三公主从来都是二皇子选出来表面上荣光?背地里还有其他人支持?
会是谁呢?
刑部尚书摇摇头,让思绪回笼,不管二皇子的底气是什么,暂时和案子无关。
他还是尽快破案吧。
他又去见了三公主。
面对三公主,刑部尚书要凌厉很多。
“三公主,书信上可都很明确,称呼您,您还不承认吗?”
“臣要是没记错,您和驸马伉俪情深,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公主,您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考虑,我记得尤少爷离京求学七八年,也该回来给驸马奔丧了?”
三公主从得知暗室内东西后,震惊、难以置信、无法接受。
“我真的不知情,驸马他怎么会……不可能不可能!”
喜欢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