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香囊里的文化传承》
第一章:课堂初遇: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每到学期伊始,总有一门选修课备受瞩目,那就是“苗医文化概论”课。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苗医非遗传承人吴奶奶。
吴奶奶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对苗医文化深深的热爱与执着。她总是身着一身带有苗族传统元素的衣裳,衣角的苗绣精致细腻,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学生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课程开始。吴奶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讲台,将一个古朴的篮子放在桌上,笑着对大家说:“孩子们,今天咱们来学学制作驱蚊香囊呀,这小小的香囊,可有大大的学问呢。”
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大家都好奇地看着那个篮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气。吴奶奶开始讲解起草药配伍的知识,她拿起一株艾草,轻轻捻着说:“这艾草啊,性温,有祛湿散寒、驱蚊止痒的功效,是咱做香囊必不可少的一味草药呢。再看这薄荷,清凉醒脑,味道清新,和艾草搭配在一起,驱蚊效果那是相当好。”
学生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还认真地做着笔记,生怕错过了哪个重要的细节。吴奶奶一边讲解,一边将不同的草药按比例搭配好,放在一旁备用。
接着,吴奶奶又从另一个袋子里拿出了几块绣着精美图案的布片,展示给大家看,说道:“孩子们,这就是苗绣工艺啦,咱苗医可不单单是治病救人,这苗绣用在香囊的外饰上,那就是生活里的美学呀。”只见那布片上,绣着灵动的蝴蝶、娇艳的花朵,针法细腻,色彩鲜艳却又不失古朴,仿佛把苗族的山水、传说都融入了其中。
同学们看着那些苗绣,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声,之前他们大多只知道苗医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没想到还有这般充满艺术感的一面。
第二章:动手实践
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动手实践环节了。吴奶奶将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同学,有配好的草药、裁剪好的布片、针线等。
同学们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毕竟很多人平日里都没怎么拿过针线。但吴奶奶十分耐心,在教室里穿梭着,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穿针引线,如何缝合香囊的边缘。
有个叫林悦的女生,性格有些内向,看着针线犯了愁。吴奶奶走到她身边,和蔼地说:“丫头,别着急,来,像奶奶这样,先把线穿过针眼,再打个小结。”在吴奶奶的指导下,林悦慢慢地掌握了技巧,开始认真地缝起香囊来。
而另一边,几个男生也不甘示弱,虽然他们的针法略显笨拙,但那份认真劲却一点也不含糊。其中一个叫陈宇的男生,一边缝着一边和同桌打趣道:“咱这缝的不是香囊,是艺术品呀,可得仔细着点儿。”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针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大家在缝香囊的过程中,也越发感受到了苗绣工艺的不易,那每一针每一线里,都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香囊渐渐有了雏形。有的同学缝得快些,已经开始往里面装草药了,那混合着艾草、薄荷等草药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让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一种别样的氛围中。
吴奶奶看着同学们认真制作的模样,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苗医文化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中种下了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第三章:文化感悟
在大家都完成了香囊制作后,吴奶奶让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一下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林悦第一个站起来,有些羞涩地说:“我以前觉得苗医就是一些古老的医术,很神秘。但今天通过做这个香囊,我才知道原来苗医里还有这么多讲究,这草药配伍就像一门科学,而这苗绣又让它变得那么美,真的太神奇了。”
陈宇也接着说道:“是啊,我刚才缝这香囊的时候,就想着这一针一线得多用心呀,感觉这小小的香囊承载了苗族好多的文化呢,我以后可得好好跟身边的人讲讲苗医文化。”
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教室里的氛围格外热烈。
吴奶奶听着同学们的话,笑着说:“孩子们,你们说得对呀。苗医那可是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瑰宝,它从古老的岁月里传承下来,不光是能治病,还融入了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香囊就是个例子,它带着草药的功效,又有着苗绣的美,是咱生活里实实在在的东西呀。”
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一刻,他们仿佛真正走进了苗医文化的世界,不再只是把它当作一门选修课的内容,而是一种值得用心去传承、去弘扬的珍贵文化。
而这门“苗医文化概论”课,也因为这样生动有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方式,连续三年成为了学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每一届的学生都会在课上收获不一样的感悟,把苗医文化的点滴带出课堂,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第四章:校园传播
随着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苗医文化在清华大学校园里也开始悄然传播开来。
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有学生自发组织了苗医文化分享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像苗医的历史、常见的草药功效以及苗绣工艺等,讲给更多没上过课的同学听。分享会上,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香囊作为展示品,那些精美的香囊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也让更多人对苗医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的同学在校园的文化展览中,专门开辟了一个苗医文化专区,展示着吴奶奶上课时带来的一些苗医器具的图片,以及同学们制作香囊的过程记录。过往的师生们都会驻足观看,感叹着苗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甚至在校园的手工课上,也有老师借鉴吴奶奶的教学方法,教大家制作一些带有苗医元素的小物件,比如用草药填充的抱枕、绣着苗绣图案的手帕等,让苗医文化以更多样的形式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而吴奶奶得知这些情况后,更是感到无比欣慰,她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让苗医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五章:传承之难
然而,在苗医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在校园里有很多同学对苗医文化感兴趣,但真正愿意深入去学习、去传承的却还是少数。毕竟苗医有着深厚的理论体系,那些晦涩难懂的草药知识、独特的诊疗方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看起来更“先进”的医学领域去学习和探索,觉得苗医似乎有些“古老”和“小众”。
吴奶奶看着每次选修课上虽然热闹,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继续深入了解苗医的同学寥寥无几,心里也满是忧虑。她常常在课后,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看着那些苗医的古籍和器具,默默叹气,想着这传承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下去。
有一次,一位好心的老师劝吴奶奶说:“您年纪也大了,要不就别这么辛苦地教课了,这苗医文化的传承,也不是您一个人能扛起来的呀。”吴奶奶却坚定地摇摇头说:“不行啊,我要是不教了,那这苗医文化在这些孩子们心里的那点小火苗可就灭了,再难我也得坚持下去呀。”
第六章:坚守初心
面对传承的困境,吴奶奶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用心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想办法吸引更多同学深入了解苗医文化。
她开始邀请一些苗医界的同行,到课堂上来给同学们分享实际的诊疗案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苗医在治病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还组织同学们去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研学,让他们亲身感受苗医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看看那些传承了几代人的苗医世家是如何坚守初心的。
在一次实地研学中,同学们来到了一个苗族村寨。村里有一位老苗医,已经九十多岁了,依然每天坚持为村民看病。老苗医带着同学们参观他的药房,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他一边介绍着草药的功效,一边感慨地说:“咱这苗医啊,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帮乡亲们解除病痛,可不能丢咯。”
同学们被老苗医的坚守深深打动,他们看到了苗医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实实在在关乎人们生活和健康的东西。从那以后,不少同学回到学校后,都主动找吴奶奶请教更多关于苗医的知识,想要为传承出一份力。
吴奶奶看着同学们态度的转变,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她知道,只要有人愿意去了解、去传承,苗医文化就一定能继续延续下去,绽放光彩。
第七章:社会关注
随着清华大学校园里苗医文化传播得越来越广,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媒体纷纷来到学校,采访吴奶奶和上过这门课的学生,报道苗医文化概论课的独特魅力以及苗医文化在校园里的传承情况。一时间,这门选修课在社会上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很多人都对苗医文化产生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有一些民间的手工艺人,看到了同学们制作的香囊后,也主动联系吴奶奶,希望能一起合作,将苗绣工艺与现代的文创产品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带有苗医文化元素的商品,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苗医文化。
甚至一些医学研究机构,也开始关注起苗医独特的草药配方和诊疗方法,觉得其中或许蕴含着可以为现代医学所借鉴的宝贵经验,主动与吴奶奶所在的学校联系,探讨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吴奶奶没想到,这小小的选修课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她深知这是一个让苗医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好机会,于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交流合作中去,希望能借助社会的力量,让苗医文化走得更远。
第八章:融合发展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下,苗医文化开始了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文创方面,一系列精美的苗医文化主题产品应运而生。除了香囊,还有苗绣图案的笔记本、印有苗医草药知识的书签、以苗医器具为造型的钥匙扣等等。这些产品既保留了苗医文化的特色元素,又符合现代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各类文创市场上都有不错的销量。
在医学研究领域,苗医的一些草药配方经过现代科学的分析和验证,发现了其中不少具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功效的成分,相关的研究论文也陆续发表在一些专业的医学期刊上。一些药企也开始尝试与苗医合作,研发基于苗医理论的新型药物,探索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新路径。
而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学校受到清华大学的启发,也开设了类似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将苗医文化等传统医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吴奶奶看着苗医文化在各个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这一路走来虽然不易,但只要坚持下去,苗医文化就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继续传承下去,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贡献力量。
第九章:未来展望
时光荏苒,吴奶奶依旧坚守在那三尺讲台上,继续教授着“苗医文化概论”课。
而那些曾经上过课的学生们,有的毕业后进入了文创行业,致力于开发更多优秀的苗医文化产品;有的投身医学研究,想要挖掘出更多苗医文化里的医学宝藏;还有的成为了老师,把苗医文化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在校园里,苗医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每到新生入学,都会有学长学姐们拿着香囊,给学弟学妹们讲述着苗医文化的故事,让这份文化继续在新一代的学生心中传承。
在社会上,苗医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类苗医文化的展览、讲座不断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魅力。并且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苗医文化也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
吴奶奶常常会在闲暇时想象着苗医文化未来的样子,她相信,只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苗医文化就会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照亮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永恒的明珠。
喜欢医圣传
第一章:课堂初遇: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每到学期伊始,总有一门选修课备受瞩目,那就是“苗医文化概论”课。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苗医非遗传承人吴奶奶。
吴奶奶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对苗医文化深深的热爱与执着。她总是身着一身带有苗族传统元素的衣裳,衣角的苗绣精致细腻,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学生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课程开始。吴奶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讲台,将一个古朴的篮子放在桌上,笑着对大家说:“孩子们,今天咱们来学学制作驱蚊香囊呀,这小小的香囊,可有大大的学问呢。”
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大家都好奇地看着那个篮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气。吴奶奶开始讲解起草药配伍的知识,她拿起一株艾草,轻轻捻着说:“这艾草啊,性温,有祛湿散寒、驱蚊止痒的功效,是咱做香囊必不可少的一味草药呢。再看这薄荷,清凉醒脑,味道清新,和艾草搭配在一起,驱蚊效果那是相当好。”
学生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还认真地做着笔记,生怕错过了哪个重要的细节。吴奶奶一边讲解,一边将不同的草药按比例搭配好,放在一旁备用。
接着,吴奶奶又从另一个袋子里拿出了几块绣着精美图案的布片,展示给大家看,说道:“孩子们,这就是苗绣工艺啦,咱苗医可不单单是治病救人,这苗绣用在香囊的外饰上,那就是生活里的美学呀。”只见那布片上,绣着灵动的蝴蝶、娇艳的花朵,针法细腻,色彩鲜艳却又不失古朴,仿佛把苗族的山水、传说都融入了其中。
同学们看着那些苗绣,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声,之前他们大多只知道苗医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没想到还有这般充满艺术感的一面。
第二章:动手实践
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动手实践环节了。吴奶奶将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同学,有配好的草药、裁剪好的布片、针线等。
同学们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毕竟很多人平日里都没怎么拿过针线。但吴奶奶十分耐心,在教室里穿梭着,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穿针引线,如何缝合香囊的边缘。
有个叫林悦的女生,性格有些内向,看着针线犯了愁。吴奶奶走到她身边,和蔼地说:“丫头,别着急,来,像奶奶这样,先把线穿过针眼,再打个小结。”在吴奶奶的指导下,林悦慢慢地掌握了技巧,开始认真地缝起香囊来。
而另一边,几个男生也不甘示弱,虽然他们的针法略显笨拙,但那份认真劲却一点也不含糊。其中一个叫陈宇的男生,一边缝着一边和同桌打趣道:“咱这缝的不是香囊,是艺术品呀,可得仔细着点儿。”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针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大家在缝香囊的过程中,也越发感受到了苗绣工艺的不易,那每一针每一线里,都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香囊渐渐有了雏形。有的同学缝得快些,已经开始往里面装草药了,那混合着艾草、薄荷等草药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让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一种别样的氛围中。
吴奶奶看着同学们认真制作的模样,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苗医文化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中种下了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第三章:文化感悟
在大家都完成了香囊制作后,吴奶奶让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一下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林悦第一个站起来,有些羞涩地说:“我以前觉得苗医就是一些古老的医术,很神秘。但今天通过做这个香囊,我才知道原来苗医里还有这么多讲究,这草药配伍就像一门科学,而这苗绣又让它变得那么美,真的太神奇了。”
陈宇也接着说道:“是啊,我刚才缝这香囊的时候,就想着这一针一线得多用心呀,感觉这小小的香囊承载了苗族好多的文化呢,我以后可得好好跟身边的人讲讲苗医文化。”
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教室里的氛围格外热烈。
吴奶奶听着同学们的话,笑着说:“孩子们,你们说得对呀。苗医那可是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瑰宝,它从古老的岁月里传承下来,不光是能治病,还融入了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香囊就是个例子,它带着草药的功效,又有着苗绣的美,是咱生活里实实在在的东西呀。”
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一刻,他们仿佛真正走进了苗医文化的世界,不再只是把它当作一门选修课的内容,而是一种值得用心去传承、去弘扬的珍贵文化。
而这门“苗医文化概论”课,也因为这样生动有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方式,连续三年成为了学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每一届的学生都会在课上收获不一样的感悟,把苗医文化的点滴带出课堂,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第四章:校园传播
随着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苗医文化在清华大学校园里也开始悄然传播开来。
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有学生自发组织了苗医文化分享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像苗医的历史、常见的草药功效以及苗绣工艺等,讲给更多没上过课的同学听。分享会上,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香囊作为展示品,那些精美的香囊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也让更多人对苗医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的同学在校园的文化展览中,专门开辟了一个苗医文化专区,展示着吴奶奶上课时带来的一些苗医器具的图片,以及同学们制作香囊的过程记录。过往的师生们都会驻足观看,感叹着苗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甚至在校园的手工课上,也有老师借鉴吴奶奶的教学方法,教大家制作一些带有苗医元素的小物件,比如用草药填充的抱枕、绣着苗绣图案的手帕等,让苗医文化以更多样的形式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而吴奶奶得知这些情况后,更是感到无比欣慰,她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让苗医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五章:传承之难
然而,在苗医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在校园里有很多同学对苗医文化感兴趣,但真正愿意深入去学习、去传承的却还是少数。毕竟苗医有着深厚的理论体系,那些晦涩难懂的草药知识、独特的诊疗方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看起来更“先进”的医学领域去学习和探索,觉得苗医似乎有些“古老”和“小众”。
吴奶奶看着每次选修课上虽然热闹,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继续深入了解苗医的同学寥寥无几,心里也满是忧虑。她常常在课后,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看着那些苗医的古籍和器具,默默叹气,想着这传承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下去。
有一次,一位好心的老师劝吴奶奶说:“您年纪也大了,要不就别这么辛苦地教课了,这苗医文化的传承,也不是您一个人能扛起来的呀。”吴奶奶却坚定地摇摇头说:“不行啊,我要是不教了,那这苗医文化在这些孩子们心里的那点小火苗可就灭了,再难我也得坚持下去呀。”
第六章:坚守初心
面对传承的困境,吴奶奶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用心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想办法吸引更多同学深入了解苗医文化。
她开始邀请一些苗医界的同行,到课堂上来给同学们分享实际的诊疗案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苗医在治病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还组织同学们去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研学,让他们亲身感受苗医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看看那些传承了几代人的苗医世家是如何坚守初心的。
在一次实地研学中,同学们来到了一个苗族村寨。村里有一位老苗医,已经九十多岁了,依然每天坚持为村民看病。老苗医带着同学们参观他的药房,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他一边介绍着草药的功效,一边感慨地说:“咱这苗医啊,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帮乡亲们解除病痛,可不能丢咯。”
同学们被老苗医的坚守深深打动,他们看到了苗医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实实在在关乎人们生活和健康的东西。从那以后,不少同学回到学校后,都主动找吴奶奶请教更多关于苗医的知识,想要为传承出一份力。
吴奶奶看着同学们态度的转变,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她知道,只要有人愿意去了解、去传承,苗医文化就一定能继续延续下去,绽放光彩。
第七章:社会关注
随着清华大学校园里苗医文化传播得越来越广,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媒体纷纷来到学校,采访吴奶奶和上过这门课的学生,报道苗医文化概论课的独特魅力以及苗医文化在校园里的传承情况。一时间,这门选修课在社会上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很多人都对苗医文化产生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有一些民间的手工艺人,看到了同学们制作的香囊后,也主动联系吴奶奶,希望能一起合作,将苗绣工艺与现代的文创产品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带有苗医文化元素的商品,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苗医文化。
甚至一些医学研究机构,也开始关注起苗医独特的草药配方和诊疗方法,觉得其中或许蕴含着可以为现代医学所借鉴的宝贵经验,主动与吴奶奶所在的学校联系,探讨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吴奶奶没想到,这小小的选修课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她深知这是一个让苗医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好机会,于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交流合作中去,希望能借助社会的力量,让苗医文化走得更远。
第八章:融合发展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下,苗医文化开始了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文创方面,一系列精美的苗医文化主题产品应运而生。除了香囊,还有苗绣图案的笔记本、印有苗医草药知识的书签、以苗医器具为造型的钥匙扣等等。这些产品既保留了苗医文化的特色元素,又符合现代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各类文创市场上都有不错的销量。
在医学研究领域,苗医的一些草药配方经过现代科学的分析和验证,发现了其中不少具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功效的成分,相关的研究论文也陆续发表在一些专业的医学期刊上。一些药企也开始尝试与苗医合作,研发基于苗医理论的新型药物,探索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新路径。
而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学校受到清华大学的启发,也开设了类似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将苗医文化等传统医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吴奶奶看着苗医文化在各个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这一路走来虽然不易,但只要坚持下去,苗医文化就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继续传承下去,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贡献力量。
第九章:未来展望
时光荏苒,吴奶奶依旧坚守在那三尺讲台上,继续教授着“苗医文化概论”课。
而那些曾经上过课的学生们,有的毕业后进入了文创行业,致力于开发更多优秀的苗医文化产品;有的投身医学研究,想要挖掘出更多苗医文化里的医学宝藏;还有的成为了老师,把苗医文化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在校园里,苗医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每到新生入学,都会有学长学姐们拿着香囊,给学弟学妹们讲述着苗医文化的故事,让这份文化继续在新一代的学生心中传承。
在社会上,苗医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类苗医文化的展览、讲座不断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魅力。并且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苗医文化也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
吴奶奶常常会在闲暇时想象着苗医文化未来的样子,她相信,只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苗医文化就会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照亮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永恒的明珠。
喜欢医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