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看着画上那个牵着四只兽类的小小身影,机械义眼里终于重新亮起光芒。她用力点头,将画纸小心地折好放进胸口的储物格,转身走向飞行器的残骸:“好,我们一起等。”
拆解、打磨、重组…… 蓝星的动作重新变得精准而坚定。虽然她知道,在找到星核之心以前,所有冲出地心的尝试都注定是徒劳,但只要望安还在问 “地表的家是什么样子”,只要同伴们的脚步还在朝着目标迈进,她就会一直调试下去。
夕阳将安全屋的影子拉得很长,飞行器的残骸在余晖中泛着金属的冷光。蓝星的机械臂还在忙碌,仿佛在无声地宣告:即使暂时无法冲破天际,也要为那一天,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飞行器第 38 次坠落的烟尘还未散尽,蓝星已经跪在冰原上,用机械指拾起一块烧焦的星银碎片。碎片上还残留着临界层能量灼烧的焦痕,像一块凝固的叹息。她把碎片塞进工具包,转身走回安全屋,背影在冰原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接下来的日子,安全屋成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蓝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耗在飞行器残骸旁,机械臂的拆解声、晶石打磨的摩擦声、能量仪表的蜂鸣声,成了这里唯一的声响。她的头发乱糟糟地贴在脸颊上,白大褂沾满了油污和金属碎屑,只有机械义眼依旧闪烁着冷静的蓝光,昼夜不停地分析数据。
清华每天都会送来能量果,却很少能和她说上一句话。有时他站在门口看半小时,蓝星都在重复同一个动作 —— 用黑曜金薄片测试能量管道的耐温性,然后看着薄片在模拟临界层环境下蜷曲、焦黑,再换上新的一片,周而复始。
“临界层的能量频率每 0.3 秒就会发生一次波动。” 某天深夜,蓝星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生了锈,“我之前假设它是稳定的,这是最大的错误。” 她指着屏幕上杂乱无章的波形图,“就像在惊涛骇浪里行船,永远不知道下一波冲击会来自哪个方向。”
清华看着她布满血丝的眼睛,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他知道,蓝星不是在和飞行器较劲,是在和那道看不见的临界层较劲,和 “回家” 这两个字较劲。
望安和四只幼崽成了这里唯一的活气。他们每天都会带着新找到的晶石来看蓝星,追光总爱把亮晶晶的石头丢进工具堆,黑石则趴在蓝星脚边当 “靠垫”,金绒和云团会用尾巴扫去她肩头的灰尘。望安会把自己的画一张张贴在飞行器残骸上,有他们在能量河嬉闹的场景,有宫殿里的环形石椅,还有一张画着地表的太阳,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 “家” 字。
“蓝星姐姐,今天光核的颜色很好看。” 望安蹲在她身边,指着窗外,“黑石说,等我们找到星核之心,它的能量或许能让临界层变得温柔一点。”
蓝星的动作顿了顿,机械义眼转向那幅画。画里的太阳金灿灿的,像极了翼马翅膀的颜色。她突然抓起一块新的星银,动作快得不像前几天那个疲惫的人:“你说得对,星核之心的能量是平衡的,或许能中和临界层的排斥力。”
但这份短暂的兴奋很快又被现实浇灭。当她根据新的猜想调整好参数,启动第 39 次模拟飞行时,屏幕上的飞行器模型依旧在距离临界层四百米处解体。蓝星盯着屏幕,机械臂无力地垂下,指尖的星银薄片悄然滑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那一刻,安全屋里静得可怕。望安识趣地带着幼崽们退了出去,清华默默捡起地上的薄片,发现蓝星的肩膀正在微微颤抖。
“我们好像…… 一直在原地打转。” 蓝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从刚到地心那天起,我就在想怎么回去,现在还是在想,什么都没变。”
清华没有否认。寻找星核之心的路还很长,冲出地心的尝试屡屡失败,甚至连望安都比以前沉默了许多。宫殿里的记忆,临界层的阻碍,像两重无形的枷锁,把他们困在这片冰原上。
夕阳又一次落下,把安全屋的影子拉得老长。蓝星重新拿起工具,开始拆解第 39 次失败的残骸,动作和第一次拆解时一模一样。望安画的 “家” 字在余晖中泛着温暖的光,四只幼崽趴在门口打盹,清华坐在角落擦拭能量匕首。
一切都和几个月前一样,仿佛那段关于宫殿、领主、星核之心的经历只是一场梦。只有飞行器残骸上日益增多的画,蓝星工具包里越来越厚的失败记录,以及望安悄悄长快的个子,在无声地证明:时光没有真的停滞,只是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困在了一个艰难的循环里。
蓝星的机械臂还在忙碌,屏幕的蓝光映在她脸上,忽明忽暗。她知道,只要那幅画还贴在残骸上,只要望安还会问起地表的太阳,只要心里那个 “回家” 的念头还没熄灭,她就还会进行第 40 次、第 50 次尝试,哪怕看起来永远在原地踏步。
因为在这片被临界层隔绝的土地上,“不放弃” 或许是对抗 “原地打转” 的唯一方式。
安全屋外的冰原渐渐泛出绿意,能量河解冻后又响起潺潺水声,地心世界的光核循着固定的周期明暗交替,将日子冲刷得像块被打磨光滑的晶石。大家似乎都习惯了这种循环往复的节奏,将寻找星核之心的旅程暂时放缓,在这片临时家园里,过起了近乎安稳的生活。
张倩的菜园在冰原边缘扎下了根,她教着地心出生的孩子们辨认地表的蔬菜种子,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嫩芽破土而出时,总能引来沼鳄首领好奇的探望。它会笨拙地用尾巴圈起一块领地,防止其他野兽踩踏,久而久之,菜园外围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鳞甲屏障。
拆解、打磨、重组…… 蓝星的动作重新变得精准而坚定。虽然她知道,在找到星核之心以前,所有冲出地心的尝试都注定是徒劳,但只要望安还在问 “地表的家是什么样子”,只要同伴们的脚步还在朝着目标迈进,她就会一直调试下去。
夕阳将安全屋的影子拉得很长,飞行器的残骸在余晖中泛着金属的冷光。蓝星的机械臂还在忙碌,仿佛在无声地宣告:即使暂时无法冲破天际,也要为那一天,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飞行器第 38 次坠落的烟尘还未散尽,蓝星已经跪在冰原上,用机械指拾起一块烧焦的星银碎片。碎片上还残留着临界层能量灼烧的焦痕,像一块凝固的叹息。她把碎片塞进工具包,转身走回安全屋,背影在冰原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接下来的日子,安全屋成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蓝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耗在飞行器残骸旁,机械臂的拆解声、晶石打磨的摩擦声、能量仪表的蜂鸣声,成了这里唯一的声响。她的头发乱糟糟地贴在脸颊上,白大褂沾满了油污和金属碎屑,只有机械义眼依旧闪烁着冷静的蓝光,昼夜不停地分析数据。
清华每天都会送来能量果,却很少能和她说上一句话。有时他站在门口看半小时,蓝星都在重复同一个动作 —— 用黑曜金薄片测试能量管道的耐温性,然后看着薄片在模拟临界层环境下蜷曲、焦黑,再换上新的一片,周而复始。
“临界层的能量频率每 0.3 秒就会发生一次波动。” 某天深夜,蓝星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生了锈,“我之前假设它是稳定的,这是最大的错误。” 她指着屏幕上杂乱无章的波形图,“就像在惊涛骇浪里行船,永远不知道下一波冲击会来自哪个方向。”
清华看着她布满血丝的眼睛,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他知道,蓝星不是在和飞行器较劲,是在和那道看不见的临界层较劲,和 “回家” 这两个字较劲。
望安和四只幼崽成了这里唯一的活气。他们每天都会带着新找到的晶石来看蓝星,追光总爱把亮晶晶的石头丢进工具堆,黑石则趴在蓝星脚边当 “靠垫”,金绒和云团会用尾巴扫去她肩头的灰尘。望安会把自己的画一张张贴在飞行器残骸上,有他们在能量河嬉闹的场景,有宫殿里的环形石椅,还有一张画着地表的太阳,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 “家” 字。
“蓝星姐姐,今天光核的颜色很好看。” 望安蹲在她身边,指着窗外,“黑石说,等我们找到星核之心,它的能量或许能让临界层变得温柔一点。”
蓝星的动作顿了顿,机械义眼转向那幅画。画里的太阳金灿灿的,像极了翼马翅膀的颜色。她突然抓起一块新的星银,动作快得不像前几天那个疲惫的人:“你说得对,星核之心的能量是平衡的,或许能中和临界层的排斥力。”
但这份短暂的兴奋很快又被现实浇灭。当她根据新的猜想调整好参数,启动第 39 次模拟飞行时,屏幕上的飞行器模型依旧在距离临界层四百米处解体。蓝星盯着屏幕,机械臂无力地垂下,指尖的星银薄片悄然滑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那一刻,安全屋里静得可怕。望安识趣地带着幼崽们退了出去,清华默默捡起地上的薄片,发现蓝星的肩膀正在微微颤抖。
“我们好像…… 一直在原地打转。” 蓝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从刚到地心那天起,我就在想怎么回去,现在还是在想,什么都没变。”
清华没有否认。寻找星核之心的路还很长,冲出地心的尝试屡屡失败,甚至连望安都比以前沉默了许多。宫殿里的记忆,临界层的阻碍,像两重无形的枷锁,把他们困在这片冰原上。
夕阳又一次落下,把安全屋的影子拉得老长。蓝星重新拿起工具,开始拆解第 39 次失败的残骸,动作和第一次拆解时一模一样。望安画的 “家” 字在余晖中泛着温暖的光,四只幼崽趴在门口打盹,清华坐在角落擦拭能量匕首。
一切都和几个月前一样,仿佛那段关于宫殿、领主、星核之心的经历只是一场梦。只有飞行器残骸上日益增多的画,蓝星工具包里越来越厚的失败记录,以及望安悄悄长快的个子,在无声地证明:时光没有真的停滞,只是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困在了一个艰难的循环里。
蓝星的机械臂还在忙碌,屏幕的蓝光映在她脸上,忽明忽暗。她知道,只要那幅画还贴在残骸上,只要望安还会问起地表的太阳,只要心里那个 “回家” 的念头还没熄灭,她就还会进行第 40 次、第 50 次尝试,哪怕看起来永远在原地踏步。
因为在这片被临界层隔绝的土地上,“不放弃” 或许是对抗 “原地打转” 的唯一方式。
安全屋外的冰原渐渐泛出绿意,能量河解冻后又响起潺潺水声,地心世界的光核循着固定的周期明暗交替,将日子冲刷得像块被打磨光滑的晶石。大家似乎都习惯了这种循环往复的节奏,将寻找星核之心的旅程暂时放缓,在这片临时家园里,过起了近乎安稳的生活。
张倩的菜园在冰原边缘扎下了根,她教着地心出生的孩子们辨认地表的蔬菜种子,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嫩芽破土而出时,总能引来沼鳄首领好奇的探望。它会笨拙地用尾巴圈起一块领地,防止其他野兽踩踏,久而久之,菜园外围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鳞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