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历史的第一次-《重生之助力华夏崛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同时每个人也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王福利原本只是越级报告,并不是实名举报。

  他也并没有将此事报告柳水经侦支队,而是纪检部长刚才给他点拨了一下,建议对方立即办理。

  想要将事情闹大,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本行业里,必须要捅到地方政府机关。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没有执棋的能力和资格时,人人皆为棋子。

  王福利你要搞事,想进步,怎么能不担些责任、背些锅呢?

  省行行长也是能分得清轻重缓急之人。

  他再想平稳,再想捂盖子,此刻也不能冒然,对核查提出反对意见,这是要承担领导责任的。

  中央明确要求,一把手要带头支持纪检工作的,这可是红线,任何人都不能逾越。

  但他还是相对比较慎重,提了一些具体要求。

  这次下去核查,以调查了解为主,对信贷手续的合理性、印刷厂新书的发行情况及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行长还特意安排了省行信贷处处长关秀丽一并前往,核查贷款的手续问题,以及考核一下近期信贷工作。

  省行成立的核查工作小组,一行5人,乘坐一辆面包车,浩浩荡荡杀向柳水。

  而车里的两位带队领导,心情不一,心思各异。

  纪检部长李大军心潮澎湃、干劲十足。大有将腐败分子一网打尽、绳之以法的意思。

  这次不但亲自出马,还带上了自己最得力的两员干将。

  他深信这个举报不是无的放矢。

  信贷处长关秀丽刚接到这个消息时,很是纳闷的。她最近也比较烦躁。

  听了整个情况后,反而乐了。第一反应,这就是一个闹剧,她一点都不想去掺和。

  杨腾飞,她简直太了解了。那基本就是一台行走的廉政机器。

  他伙同人家骗贷,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比他再结一次婚,都要低很多。

  奇怪,她为什么要想他再婚呢?

  至于杨晓帆,想起这个天才少年,关秀丽更加感慨。谁出问题,他也不会出问题。说不定写的书,真的了不得。

  同时,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这也是她烦躁的原因之一。

  韩雨萱的爸爸和关秀丽的想法非常不同。

  他在京城,见多了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有想法,有活力,有精神,而且敢想敢干敢做。

  他这次很支持女儿创业。女儿以前醉心于学习,喜欢哲学,他可以接受。

  大不了养一辈子,又不是没这个条件,让女儿高高兴兴、开开心心最重要。

  但女儿愿意走出舒适圈,自己进行创业,接触烟火气,体会常人行,他更加非常赞同。

  而且韩父并不仅仅是口头支持,而是提供了大力协助。

  基本是一条龙服务,找人帮助租好了店铺。按照韩雨萱的意思,已经装修完毕。

  还通过韩家的亲戚,找到了一个广州的关系,对方给联系了一个大的服装批发商。

  对方将畅销衣服的图册,直接发给了韩雨萱,同时给了很多销售方面的建议。特别是拿货方面的,关于尺码,款式,还有数量。

  由于担保人比较有面子,供货商都不用收取预付款,象征性收了一点定金,电话沟通了几次,就直接发货了。

  货就在路上,很快就到。

  就连启航服饰的注册、营业执照都办好了。韩雨萱看似一天到晚忙的要命,其实当个甩手掌柜就行。

  店铺开张的日子,都定好了,店员也都选好了。

  这样的创业,能达到锻炼效果吗?基本就是背着前进啊。

  真是,有的人目标是罗马,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让关秀丽有些纳闷的是,韩雨萱对此却一点也不反感,更不介意。

  学哲学的人就是厉害。

  一句“存在就是合理的”,就回应了关秀丽的质疑。

  “我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合理利用呢?”

  “我懂这些就可以,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需要我自己动手。时间确实也太紧张了。”

  这是韩雨萱的心声,而且并不羞于表达出来。

  同时,她也相信,杨晓帆也会十分合理地利用身边资源的。

  她的猜想是对的,杨晓帆的确是这样。矫情的人,注定很难有大的发展。

  寄出匿名告状信、状告亲爹之后,杨晓帆并没有束手旁观、悄然等待。

  他虽然不知道,王副行长何时发动,如何发动,会查到哪个阶段,哪一个位置。

  但他肯定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的。

  这场角逐的关键,是在印刷厂,是要按期完成新书的印制、运输,以及发行。

  他目前可以倚仗的人不少,但最粗的大腿,肯定还是金老爷子。

  现在杨晓帆和金家的关系,已经好到蜜里调油的地步,都可以不告而出、空手登门了。

  例行上完物理课之后,金德宝受杨三哥的差遣,去证券公司清仓股票,他说顺便蹭中午饭。

  他的意思,证券公司提供的午餐盒饭好吃,就不陪着杨晓帆去他爷爷家了。

  至于单纯是吃饭,还是有其它的想法,就不可而知了。但这个孙子的表态,肯定不能告诉他爷爷和奶奶。

  不但杨晓帆担心,非但自己可能蹭不到饭,两位老人家估计都会气的吃不下饭。

  “养儿子有什么用,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把我们家德宝都带坏了。”

  应该是这样的,直接骂孙子,那是不可能的。一定都是金令镇的错。

  陪着金老爷子吃完午饭,例行到金老书房聊天。

  金老最近的心情很好,真的很好。

  儿子升职,那是自己鞭策的好。

  孙子上进,那是自己教育的好。

  那些都是正常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不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而自己都退休了,带领柳水市投资公司,决定了一个投资项目。

  不仅得到了各级好评,还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赞扬,更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杨晓帆提出的这“菜篮子”城市建设,金老开始是觉得不错。

  但也没有太当回事,农业喊了多少年了,也很难有大的作为,但组织相关人员一进行调查研究。

  特别征求农业、畜牧等部门的意见,觉得这个项目简直太适合现在的柳水了。

  有水有地有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距离大城市近,简直是得天独厚的农副业生产基地。

  就依据杨晓帆提的大纲,加了一些具体情况及分析意见,形成了一份投资项目报告。

  地区现任领导虽然有些意见,觉得雷声大、雨点小、效果慢。

  这好不容易设立的投资公司,第一炮开火,向农业进军,有点大材小用。

  但还是签署了同意及上报意见。

  毕竟农业的事情,政治站位高,牵涉面太广,必须要上报省里审批。

  没成想,这个原本不起眼的报告。直接惊动了省委一把手和省政府一把手,两位大佬直接做出重要批示。

  省委书记写的较为笼统:

  “柳水这个项目立的好、想的远、抓的实。”

  “省里相关部门,要重点跟进、认真帮扶、合力抓建,一定要把柳水的这个项目尽快立项、扎实推进,又快又稳地做好。”

  省长批示就较为直接了:

  “建设厅负责调整全省道路规划,将柳水地区的乡乡通纳入计划。”

  “农业厅负责种子采买、大棚种植、科学种植。畜牧厅负责协调牛、羊、猪等家禽。”

  “省发改委负责拨付资金、总体协调,必须扎实做好这个项目。”

  省里两道批示传到柳水。

  一石激起千层浪,柳水官场直接沸腾。

  这是建国后,柳水历史上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