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原来小动物们都这么可爱!”皇上听不懂紫丫的故事,但黛玉的好心情却能感觉得到,“那最后该听玉儿的故事了。”
“皇上想听什么样的故事呢?”黛玉沉思了一会儿道:“爱情的,友情的,还是亲情的?”
“朕想听玉儿小时候的故事。”皇上捏了捏黛玉白嫩的小手,柔声说道:“只是想多了解了解玉儿的成长经历。”
“既然皇上想听,那玉儿就讲讲。”黛玉闭着眼努力回忆起过去的一切。
“那时的玉儿尚在稚龄,不过三四岁,正是最依恋母亲的年龄。
春日午后,玉儿常常伏在母亲温软的膝上,小手攥着母亲的衣角,耳朵贴近那低柔的嗓音,听她一字一句地诵读《诗经》。
那些古老而悠远的词句,如溪水般缓缓流过我懵懂的心田。
玉儿年纪尚小,还听不懂“灼灼其华”是何意,也不知“宜其室家”藏了多少深情,唯独被“桃之夭夭”四字的音律所吸引——那轻快婉转的节奏,像极了枝头跳跃的鸟鸣。
我眯着眼,小嘴一开一合,竟将“夭夭”念成了“咬咬”,仿佛那桃花是可嚼可食的蜜果。
母亲先是一怔,随即笑得前仰后合,眼角沁出晶莹的泪花,伸出指尖,轻轻一点她粉嫩的鼻尖,嗔道:“这小馋猫,连诗都要咬着吃,将来怕是要把整卷诗书都嚼碎了,一口一口咽进肚里去呢。”
而到了夏日,庭院里绿意如潮,蝉鸣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午后的静谧。
母亲在葡萄架下支起一张小巧的绣几,素手执针,彩线翻飞,一朵含苞的芙蓉正从她指尖悄然绽放。
玉儿却不肯安分,蹲在石阶旁,拾起落花,专注地摆弄起来。
又将数片红梅瓣排成一个“玉”字,又摘下嫩绿的柳叶,弯成“绿丝绦”的模样,俨然一副小诗人作画的架势。
忽然,玉儿伸手去够一片飘落的槐花,不慎碰翻了茶盏,清茶泼洒,花瓣如受惊的蝶群四散飘零。
愣了一瞬,随即眼中灵光一闪,飞快地抓起一把新采的茉莉,撒向湿漉漉的石板。
洁白的茉莉在茶水中微微舒展,香气悄然弥漫。
我仰起小脸,眼睛亮如星子:“娘亲,这是‘骤雨落花’图!”
母亲抬眸望去,只见那狼藉的石板上,竟因这突如其来的“败笔”而生出一种别样的诗意——湿痕如墨,花瓣似染,杂乱中透着天真,破碎里藏着灵性。
母亲也不恼,只是宠溺地望着玉儿那副得意的小模样,心头一暖,仿佛看见一颗诗心正在悄然萌芽,不拘章法,却自有天地。
秋日悄然而至,天光渐染,云影微凉,每一个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落在青石小径上,母亲总会牵着玉儿的手,缓步走向那座静谧幽深的后花园。
那里,仿佛藏着季节的私语,每一寸景致都在低吟浅唱着秋的诗篇。
红枫如霞,层层叠叠地铺展在水畔,与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倒映在如镜的池面,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工笔水墨画。
水波轻漾,将倒影揉碎又重聚,仿佛时光在涟漪中流转,古典的秋韵便在这虚实之间悄然弥漫。
池中残荷虽已褪去盛夏的丰盈,却仍以枯瘦的枝干撑起一片静美,像是岁月留下的笔触,苍劲而深情。
而岸边的银杏,则披上了金黄的华服,叶片如蝶般轻舞飘落,在风中洒下一地秋光,为这幅画卷添上最诗意的一笔。
柳树也悄然换装,因昼夜温差的微妙作用,叶色由绿转黄,继而晕染出嫩黄、橙红、血牙红等层层渐变,仿佛大自然以最细腻的笔触在枝头调色。
微风拂过,叶片簌簌低语,似在诉说季节更迭的温柔秘密。
母亲望着这满园秋色,轻轻抚摸着玉儿的发丝,声音如秋阳般和煦:‘秋天啊,是最美的季节。它不似冬的沉寂那般冷峻,也不似春的初醒那般稚嫩,更不同于夏的热烈张扬。它是经历了寒冬的蛰伏,春日的萌动,夏日的奔放与生长,终于在这一刻,沉淀为丰盈的收获与成熟的静美。就像人生,唯有走过风雨,才能懂得这份沉静中的厚重与安然。’
玉儿仰头望着母亲,眼中映着秋光,也映着那份来自岁月深处的温柔智慧。
那一刻,花园里的每一片落叶,每一缕风,都成了秋天最动人的注脚。
母亲会边走边教给玉儿关于秋天的成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云淡风轻、秋高气爽、金风送爽,玉露生寒等等。
还教会玉儿许多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空灵意境勾勒出寒山寺的夜泊图。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刻画水巷纵横的独特风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以简洁笔触描绘临河而居的生活场景。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再现了水网密布的城市特色。
冬夜漫长,炉火如豆,将屋内的影子拉得悠长而温柔。
窗外寒风轻叩窗棂,屋内却暖意融融。
母亲则取出红纸与剪刀,教玉儿剪窗花。
烛光下,玉儿的小手微微颤抖,剪出的蝴蝶歪歪斜斜,翅膀一高一低,像是刚从梦中醒来,还未学会飞翔。
玉儿却毫不气馁,举着那不成形的纸片,骄傲地说:“娘,这是会飞的海棠!”
母亲怔了怔,随即会意地笑了——在孩子的眼中,万物皆可通灵,蝴蝶可以是花,花亦可化蝶。
接过那稚拙的剪纸,轻轻贴在窗上。
恰逢一轮明月高悬,月光穿过红纸的镂空,投下斑驳的影子,宛如一只海棠色的蝶,在雪白的窗纸上翩翩起舞。
此后每至寒冬,那扇窗上总多出一剪童趣的痕迹,或是一只歪头的小鸟,或是一朵多了一瓣的梅花。
它们不工整,不完美,却像时光的印记。
而那炉火旁的剪影,也成了岁月中最柔软的一页,仿佛连时间也放轻了脚步,不忍惊扰这份纯真。”
皇上听了,半晌才说出几个字道:“玉儿有一个世上最好的母亲。”
喜欢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
“皇上想听什么样的故事呢?”黛玉沉思了一会儿道:“爱情的,友情的,还是亲情的?”
“朕想听玉儿小时候的故事。”皇上捏了捏黛玉白嫩的小手,柔声说道:“只是想多了解了解玉儿的成长经历。”
“既然皇上想听,那玉儿就讲讲。”黛玉闭着眼努力回忆起过去的一切。
“那时的玉儿尚在稚龄,不过三四岁,正是最依恋母亲的年龄。
春日午后,玉儿常常伏在母亲温软的膝上,小手攥着母亲的衣角,耳朵贴近那低柔的嗓音,听她一字一句地诵读《诗经》。
那些古老而悠远的词句,如溪水般缓缓流过我懵懂的心田。
玉儿年纪尚小,还听不懂“灼灼其华”是何意,也不知“宜其室家”藏了多少深情,唯独被“桃之夭夭”四字的音律所吸引——那轻快婉转的节奏,像极了枝头跳跃的鸟鸣。
我眯着眼,小嘴一开一合,竟将“夭夭”念成了“咬咬”,仿佛那桃花是可嚼可食的蜜果。
母亲先是一怔,随即笑得前仰后合,眼角沁出晶莹的泪花,伸出指尖,轻轻一点她粉嫩的鼻尖,嗔道:“这小馋猫,连诗都要咬着吃,将来怕是要把整卷诗书都嚼碎了,一口一口咽进肚里去呢。”
而到了夏日,庭院里绿意如潮,蝉鸣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午后的静谧。
母亲在葡萄架下支起一张小巧的绣几,素手执针,彩线翻飞,一朵含苞的芙蓉正从她指尖悄然绽放。
玉儿却不肯安分,蹲在石阶旁,拾起落花,专注地摆弄起来。
又将数片红梅瓣排成一个“玉”字,又摘下嫩绿的柳叶,弯成“绿丝绦”的模样,俨然一副小诗人作画的架势。
忽然,玉儿伸手去够一片飘落的槐花,不慎碰翻了茶盏,清茶泼洒,花瓣如受惊的蝶群四散飘零。
愣了一瞬,随即眼中灵光一闪,飞快地抓起一把新采的茉莉,撒向湿漉漉的石板。
洁白的茉莉在茶水中微微舒展,香气悄然弥漫。
我仰起小脸,眼睛亮如星子:“娘亲,这是‘骤雨落花’图!”
母亲抬眸望去,只见那狼藉的石板上,竟因这突如其来的“败笔”而生出一种别样的诗意——湿痕如墨,花瓣似染,杂乱中透着天真,破碎里藏着灵性。
母亲也不恼,只是宠溺地望着玉儿那副得意的小模样,心头一暖,仿佛看见一颗诗心正在悄然萌芽,不拘章法,却自有天地。
秋日悄然而至,天光渐染,云影微凉,每一个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落在青石小径上,母亲总会牵着玉儿的手,缓步走向那座静谧幽深的后花园。
那里,仿佛藏着季节的私语,每一寸景致都在低吟浅唱着秋的诗篇。
红枫如霞,层层叠叠地铺展在水畔,与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倒映在如镜的池面,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工笔水墨画。
水波轻漾,将倒影揉碎又重聚,仿佛时光在涟漪中流转,古典的秋韵便在这虚实之间悄然弥漫。
池中残荷虽已褪去盛夏的丰盈,却仍以枯瘦的枝干撑起一片静美,像是岁月留下的笔触,苍劲而深情。
而岸边的银杏,则披上了金黄的华服,叶片如蝶般轻舞飘落,在风中洒下一地秋光,为这幅画卷添上最诗意的一笔。
柳树也悄然换装,因昼夜温差的微妙作用,叶色由绿转黄,继而晕染出嫩黄、橙红、血牙红等层层渐变,仿佛大自然以最细腻的笔触在枝头调色。
微风拂过,叶片簌簌低语,似在诉说季节更迭的温柔秘密。
母亲望着这满园秋色,轻轻抚摸着玉儿的发丝,声音如秋阳般和煦:‘秋天啊,是最美的季节。它不似冬的沉寂那般冷峻,也不似春的初醒那般稚嫩,更不同于夏的热烈张扬。它是经历了寒冬的蛰伏,春日的萌动,夏日的奔放与生长,终于在这一刻,沉淀为丰盈的收获与成熟的静美。就像人生,唯有走过风雨,才能懂得这份沉静中的厚重与安然。’
玉儿仰头望着母亲,眼中映着秋光,也映着那份来自岁月深处的温柔智慧。
那一刻,花园里的每一片落叶,每一缕风,都成了秋天最动人的注脚。
母亲会边走边教给玉儿关于秋天的成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云淡风轻、秋高气爽、金风送爽,玉露生寒等等。
还教会玉儿许多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空灵意境勾勒出寒山寺的夜泊图。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刻画水巷纵横的独特风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以简洁笔触描绘临河而居的生活场景。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再现了水网密布的城市特色。
冬夜漫长,炉火如豆,将屋内的影子拉得悠长而温柔。
窗外寒风轻叩窗棂,屋内却暖意融融。
母亲则取出红纸与剪刀,教玉儿剪窗花。
烛光下,玉儿的小手微微颤抖,剪出的蝴蝶歪歪斜斜,翅膀一高一低,像是刚从梦中醒来,还未学会飞翔。
玉儿却毫不气馁,举着那不成形的纸片,骄傲地说:“娘,这是会飞的海棠!”
母亲怔了怔,随即会意地笑了——在孩子的眼中,万物皆可通灵,蝴蝶可以是花,花亦可化蝶。
接过那稚拙的剪纸,轻轻贴在窗上。
恰逢一轮明月高悬,月光穿过红纸的镂空,投下斑驳的影子,宛如一只海棠色的蝶,在雪白的窗纸上翩翩起舞。
此后每至寒冬,那扇窗上总多出一剪童趣的痕迹,或是一只歪头的小鸟,或是一朵多了一瓣的梅花。
它们不工整,不完美,却像时光的印记。
而那炉火旁的剪影,也成了岁月中最柔软的一页,仿佛连时间也放轻了脚步,不忍惊扰这份纯真。”
皇上听了,半晌才说出几个字道:“玉儿有一个世上最好的母亲。”
喜欢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