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计划机遇-《地皮继承:请叫我天景之主!》

  江城市委大楼,一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的灰色建筑。

  黑色辉腾平稳地驶入大院,在指定的停车位停下。与闲暇景园的自由灵动不同,这里的空气仿佛都带着一种无形的秩序感,连风吹过树梢的声音,都显得中规中矩。

  “陈总,您这算是上达天听,要去面见‘圣上’了啊。”胖虎坐在副驾驶,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领,一边小声嘀咕,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和掩不住的兴奋,“待会儿您要是被封了个‘护国公’什么的,可别忘了给兄弟我赏个‘御前带刀侍卫’当当。”

  李强从后视镜里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斥道:“别胡说八道,这地方能开玩笑?”

  胖虎缩了缩脖子,嘿嘿一笑,没再作声,但那双小眼睛却好奇地四处打量,仿佛想用眼神把这权力中枢的每一个角落都扫描进自己的数据库。

  陈明倒是神色如常,他推开车门,身上只是一件简单的休闲西装,既不显得过于随意,也不至于太过刻板。他抬头看了一眼大楼顶上飘扬的红旗,目光平静深远。

  他知道,今天这一趟,是鸿门宴,也是庆功宴。是考验,更是机遇。

  何文轩倒了,但何文轩留下的烂摊子,以及他背后牵扯出的那张巨大的利益网,像一颗毒瘤,深深扎根在江城的肌体里。现在,市里需要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而他,陈明,就是主动递上刀子的那个人。

  秘书长王海早已等候在门口,见到陈明,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这种热情,与之前高建民那种带着试探和客套的热情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合作伙伴的认可。

  “陈总,您可算来了!刘书记已经在等您了。”王海快步上前,与陈明握了握手,态度亲切得恰到好处。

  他引着陈明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挂着江城市发展的历史照片,从昔日的小渔村,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胖虎和李强被留在了外面的接待室,阿锦则先行返回景园,她需要立刻开始对那份稀土矿报告中的技术细节进行反向验证。

  市委书记的办公室陈设简单,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一排书柜,几张待客的沙发,除此之外,再无多余的装饰。一个头发微白,但精神矍铄的男人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看着窗外的城市轮廓。

  他就是江城的一把手,刘振邦。

  “刘书记,陈总到了。”王海轻声说道。

  刘振邦转过身,他的目光并没有在陈明年轻的脸上过多停留,而是带着一种审视的锐利,仿佛要看穿他的内心。办公室里,高建民也赫然在座,只是此刻的他,正襟危坐,神情拘谨,完全没有了在陈明面前时的局长派头。

  “小陈同志,请坐。”刘振邦指了指沙发,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

  陈明没有丝毫的局促,坦然坐下,目光平静地与刘振邦对视。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刘振邦开门见山:“你送来的那份‘礼物’,我们收到了。省里和京城都很重视,雷霆之怒,很快就会下来。我代表江城市六百万市民,感谢你。”

  这话说得极重。他没有提举报信,而是用了“礼物”这个词,既是点明了这份材料的价值,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刘书记言重了。”陈明微微欠身,“我只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江城人。我在这里投资,希望看到的是一片青山绿水,一个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有些人把家园当成自己的提款机,把国法当成儿戏,这种行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不会坐视不理。”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点出了自己的诉求。

  刘振邦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眼前的年轻人,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和格局。他不是那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投机者,也不是那种自以为是的愣头青。

  “好一个‘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刘振邦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何文轩倒了,但他留下的云梦湖,却成了一个烂摊子。污染问题,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高局长把你的生态修复方案给我看了,想法很好,魄力也很大。但是,我想听听你亲口说,你到底想怎么做?或者说,你需要市里为你做什么?”

  这才是今天会面的核心。

  陈明知道,机会来了。

  “刘书记,我的想法很简单。”他没有拿出任何文件,所有的蓝图都在他的脑子里,“云梦湖的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的公司,闲暇景园环境科技,愿意承接整个云梦湖上游的生态修复项目。”

  高建民的眼皮跳了一下,他没想到陈明的胃口这么大,张口就要整个上游。

  “具体来说,”陈明继续道,“第一,技术。我们将投入最先进的土壤改良、水体净化和生物修复技术,确保在三年内,让云梦焉的各项环境指标恢复到国家一级标准。这其中所有的核心技术,我们无偿提供。”

  “第二,资金。整个项目预计投入不低于三十亿。这笔钱,我们自己解决,不需要市财政出一分钱。但是,我需要一个回报。”

  刘振邦的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

  “我需要那片被污染的土地下面,那三百亿稀土矿的合法、合规的开采权。”陈明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我承诺,开采过程将采用全球最严格的环保标准,绝不造成二次污染。开采所得的利润,除了覆盖治理成本,我们将拿出百分之三十,成立一个‘江城绿色发展基金’,由市政府监管,专项用于未来的环保项目和对受污染影响村民的长期补偿。同时,我们将在本地创造至少一千个就业岗位,优先录用沿湖村民。”

  办公室里陷入了寂静。

  高建民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他原以为陈明只是想在治理中分一杯羹,没想到他是在下一盘如此巨大的棋。用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去治理污染,然后用治理好的土地下面的资源来反哺自身和地方。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阳谋!

  刘振邦久久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陈明,眼神中的审视,逐渐变成了深思,最后化为一种决断。

  他忽然笑了,笑声很爽朗。

  “好!好一个一揽子计划!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用未来的收益弥补过去的创伤,小陈同志,你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从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的电话机。

  喜欢地皮继承:请叫我天景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