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寒意已浓。龙须沟改造区褪去了白日的喧嚣,青石板铺就的巷弄在月光和路灯的交织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檐角挂着红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温暖的光晕。墙角新栽的桂花树散发着幽香,与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饭菜香、孩童嬉闹的余音混合,酿成一种独属于市井巷陌的安宁与烟火气。
秦风没有带秘书,也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独自一人,穿着半旧的深色夹克,脚步轻缓地走在熟悉的巷子里。脚下是平整的青石板,不再是当年暴雨后泥泞不堪、污水横流的烂泥路;耳边是邻里间隐约的谈笑声和电视节目的声响,不再是当年因拆迁、改造而起的争吵与哭闹。他走过新修的社区活动中心,里面灯火通明,传来老人们下棋的落子声和合唱团排练的歌声;走过那棵被精心保留、如今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下几个孩子正借着灯光追逐嬉戏;走过曾经是低洼棚户区、如今已变成精致小花园的角落,花香在夜色中浮动。
他的目光掠过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每一处熟悉的转角,仿佛在无声地丈量着这片土地重生的肌理,感受着那份来之不易的、浸透着汗水与温情的平静。
“秦……秦书记?”
一个带着惊讶和不确定的苍老声音在身后响起。
秦风停步,转身。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穿着厚实棉袄的老太太,手里拎着一个竹编的菜篮子,里面装着几颗水灵灵的青菜。正是张大娘。
“张大娘。”秦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快步迎上去,“这么晚了,还去买菜?”
“哎哟!真是您啊秦书记!”张大娘看清来人,脸上瞬间绽开惊喜的笑容,皱纹都舒展开来,“不是买菜,是去活动中心排练回来!我们老年合唱团,下个月要去区里比赛呢!”她语气里带着自豪,随即又有些局促地看了看秦风身后,“您……您一个人?这么晚怎么到我们这来了?”
“随便走走,看看大家。”秦风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留恋,“看看咱们龙须沟的新模样。”
“新模样!可新了!”张大娘激动起来,放下菜篮子,指着周围,“您看!这路!这灯!这房子!还有这花园!以前哪敢想啊!下雨天出门两脚泥,屋里头还漏雨!现在多好!多亮堂!多干净!”
她说着,眼眶微微泛红:“秦书记,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
“大娘,别这么说。”秦风打断她,语气真诚,“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是大家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
“对对对!政策好!您也好!”张大娘抹了抹眼角,忽然想起什么,一把拉住秦风的胳膊,“秦书记!您来得正好!家里杨梅酒酿好了!上回您来抗洪抢险,水退了都没顾上喝一口!今天说什么也得尝尝!走!去我家!”
张大娘的家就在巷子深处。推开门,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小的客厅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挂着孙子画的画,窗台上摆着几盆绿植,生机勃勃。电视机里正放着戏曲频道,声音调得很小。
“老头子!快看谁来了!”张大娘冲着里屋喊。
张大爷闻声出来,看到秦风,也是一愣,随即满脸堆笑:“哎呀!秦书记!稀客稀客!快坐快坐!”
“大爷,打扰了。”秦风笑着坐下。
“不打扰不打扰!高兴还来不及!”张大爷搓着手,有些手足无措。
张大娘已经风风火火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个粗陶坛子和两个小瓷碗。她小心翼翼地拍开坛口的泥封,一股浓郁醇厚、带着酸甜果香的酒气瞬间弥漫开来。
“秦书记,您尝尝!这是今年新下的杨梅,我挑的最大的、最红的!用老冰糖泡的!足足三个月了!”张大娘一边倒酒,一边絮叨着,“您不知道,那年发大水,水都漫到灶台了!要不是您带着人把我和老头子背出来,又帮我们抢出这点家当……哪还有这坛子酒啊!”
琥珀色的酒液在瓷碗里轻轻荡漾,映着温暖的灯光。秦风端起碗,酒香沁人心脾。
“大娘,大爷,我敬你们。”秦风端起碗,声音低沉而真挚,“敬咱们龙须沟的新生活!”
“敬秦书记!”老两口也连忙端起碗。
三人轻轻碰碗。
酒入口,酸甜交织,带着杨梅特有的清香,滑过喉咙,留下一股温热的暖流,直抵心田。
“好酒!”秦风由衷赞叹。
“嘿嘿,您喜欢就好!”张大娘笑得合不拢嘴,“秦书记,您不知道,现在日子好了,心里头舒坦!儿子儿媳在城里上班,孙子在咱们社区新幼儿园,可好了!我和老头子,没事去活动中心唱唱歌,下下棋,帮社区做点事……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张大爷也点头附和:“是啊是啊!以前这龙须沟,又脏又乱又破,谁瞧得起?现在可不一样了!干净!漂亮!连房价都涨了!走出去,腰杆都直了!”
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社区的新变化,说着邻里的和睦,说着孙子的趣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昏黄的灯光下,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每一道皱纹里都仿佛盛满了笑意。
酒过三巡,话也多了起来。
张大娘看着秦风,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舍和探询:“秦书记,听说……您要走了?”
秦风端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坦然地点点头:“嗯,组织上有新的安排。”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电视里咿咿呀呀的唱腔显得格外清晰。
张大爷叹了口气:“唉……舍不得啊!您可是咱们龙须沟的大恩人!”
“大爷,大娘,”秦风放下酒碗,声音温和而坚定,“龙须沟能有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社区干部、是像您二位这样支持改造的居民、是无数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走了,但龙须沟会越来越好!社区有自治组织,有网格员,有‘共享帮帮团’,大家伙儿一起努力,这日子只会更红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这温馨的小屋:“您看,这路修通了,灯点亮了,房子结实了,人心也暖了。这就够了。我走到哪里,都会记得龙须沟的灯火,记得您这碗杨梅酒。”
张大娘的眼圈又红了,她用力点点头:“秦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把日子过好!把咱们龙须沟维护好!让您不管走到哪儿,想起来都放心!”
她起身,又给秦风的碗里添满酒:“秦书记,再喝一碗!就当……就当是咱们龙须沟的父老乡亲,给您饯行!”
夜深了。
秦风婉拒了老两口再送,独自走出小巷。
巷口,他停住脚步,回望这片在夜色中静谧安详的街区。一盏盏红灯笼在屋檐下轻轻摇曳,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河,流淌在青石板路上,也流淌在秦风的心间。
秦风没有带秘书,也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独自一人,穿着半旧的深色夹克,脚步轻缓地走在熟悉的巷子里。脚下是平整的青石板,不再是当年暴雨后泥泞不堪、污水横流的烂泥路;耳边是邻里间隐约的谈笑声和电视节目的声响,不再是当年因拆迁、改造而起的争吵与哭闹。他走过新修的社区活动中心,里面灯火通明,传来老人们下棋的落子声和合唱团排练的歌声;走过那棵被精心保留、如今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下几个孩子正借着灯光追逐嬉戏;走过曾经是低洼棚户区、如今已变成精致小花园的角落,花香在夜色中浮动。
他的目光掠过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每一处熟悉的转角,仿佛在无声地丈量着这片土地重生的肌理,感受着那份来之不易的、浸透着汗水与温情的平静。
“秦……秦书记?”
一个带着惊讶和不确定的苍老声音在身后响起。
秦风停步,转身。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穿着厚实棉袄的老太太,手里拎着一个竹编的菜篮子,里面装着几颗水灵灵的青菜。正是张大娘。
“张大娘。”秦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快步迎上去,“这么晚了,还去买菜?”
“哎哟!真是您啊秦书记!”张大娘看清来人,脸上瞬间绽开惊喜的笑容,皱纹都舒展开来,“不是买菜,是去活动中心排练回来!我们老年合唱团,下个月要去区里比赛呢!”她语气里带着自豪,随即又有些局促地看了看秦风身后,“您……您一个人?这么晚怎么到我们这来了?”
“随便走走,看看大家。”秦风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留恋,“看看咱们龙须沟的新模样。”
“新模样!可新了!”张大娘激动起来,放下菜篮子,指着周围,“您看!这路!这灯!这房子!还有这花园!以前哪敢想啊!下雨天出门两脚泥,屋里头还漏雨!现在多好!多亮堂!多干净!”
她说着,眼眶微微泛红:“秦书记,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
“大娘,别这么说。”秦风打断她,语气真诚,“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是大家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
“对对对!政策好!您也好!”张大娘抹了抹眼角,忽然想起什么,一把拉住秦风的胳膊,“秦书记!您来得正好!家里杨梅酒酿好了!上回您来抗洪抢险,水退了都没顾上喝一口!今天说什么也得尝尝!走!去我家!”
张大娘的家就在巷子深处。推开门,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小的客厅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挂着孙子画的画,窗台上摆着几盆绿植,生机勃勃。电视机里正放着戏曲频道,声音调得很小。
“老头子!快看谁来了!”张大娘冲着里屋喊。
张大爷闻声出来,看到秦风,也是一愣,随即满脸堆笑:“哎呀!秦书记!稀客稀客!快坐快坐!”
“大爷,打扰了。”秦风笑着坐下。
“不打扰不打扰!高兴还来不及!”张大爷搓着手,有些手足无措。
张大娘已经风风火火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个粗陶坛子和两个小瓷碗。她小心翼翼地拍开坛口的泥封,一股浓郁醇厚、带着酸甜果香的酒气瞬间弥漫开来。
“秦书记,您尝尝!这是今年新下的杨梅,我挑的最大的、最红的!用老冰糖泡的!足足三个月了!”张大娘一边倒酒,一边絮叨着,“您不知道,那年发大水,水都漫到灶台了!要不是您带着人把我和老头子背出来,又帮我们抢出这点家当……哪还有这坛子酒啊!”
琥珀色的酒液在瓷碗里轻轻荡漾,映着温暖的灯光。秦风端起碗,酒香沁人心脾。
“大娘,大爷,我敬你们。”秦风端起碗,声音低沉而真挚,“敬咱们龙须沟的新生活!”
“敬秦书记!”老两口也连忙端起碗。
三人轻轻碰碗。
酒入口,酸甜交织,带着杨梅特有的清香,滑过喉咙,留下一股温热的暖流,直抵心田。
“好酒!”秦风由衷赞叹。
“嘿嘿,您喜欢就好!”张大娘笑得合不拢嘴,“秦书记,您不知道,现在日子好了,心里头舒坦!儿子儿媳在城里上班,孙子在咱们社区新幼儿园,可好了!我和老头子,没事去活动中心唱唱歌,下下棋,帮社区做点事……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张大爷也点头附和:“是啊是啊!以前这龙须沟,又脏又乱又破,谁瞧得起?现在可不一样了!干净!漂亮!连房价都涨了!走出去,腰杆都直了!”
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社区的新变化,说着邻里的和睦,说着孙子的趣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昏黄的灯光下,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每一道皱纹里都仿佛盛满了笑意。
酒过三巡,话也多了起来。
张大娘看着秦风,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舍和探询:“秦书记,听说……您要走了?”
秦风端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坦然地点点头:“嗯,组织上有新的安排。”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电视里咿咿呀呀的唱腔显得格外清晰。
张大爷叹了口气:“唉……舍不得啊!您可是咱们龙须沟的大恩人!”
“大爷,大娘,”秦风放下酒碗,声音温和而坚定,“龙须沟能有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社区干部、是像您二位这样支持改造的居民、是无数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走了,但龙须沟会越来越好!社区有自治组织,有网格员,有‘共享帮帮团’,大家伙儿一起努力,这日子只会更红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这温馨的小屋:“您看,这路修通了,灯点亮了,房子结实了,人心也暖了。这就够了。我走到哪里,都会记得龙须沟的灯火,记得您这碗杨梅酒。”
张大娘的眼圈又红了,她用力点点头:“秦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把日子过好!把咱们龙须沟维护好!让您不管走到哪儿,想起来都放心!”
她起身,又给秦风的碗里添满酒:“秦书记,再喝一碗!就当……就当是咱们龙须沟的父老乡亲,给您饯行!”
夜深了。
秦风婉拒了老两口再送,独自走出小巷。
巷口,他停住脚步,回望这片在夜色中静谧安详的街区。一盏盏红灯笼在屋檐下轻轻摇曳,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河,流淌在青石板路上,也流淌在秦风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