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废太子抛出的“先帝遗诏”迷雾,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渊亲王府的书房内激起千层涟漪。烛火摇曳,映照着君临渊冰封般的侧脸和萧云倾凝神沉思的眼眸,书案上堆积的奏章在昏黄光线下投下长长的阴影,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压抑。墨影与青鸾肃立一旁,身形紧绷如弓,空气凝重得能滴出水来,连窗外夜枭的啼鸣都显得格外刺耳。
“废太子……一个被遗忘的废人,竟在此刻搅动风云。”君临渊的声音低沉,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指节轻敲桌面,发出沉闷的回响,“他口中的‘主子’,才是关键。能在冷宫布下眼线,操纵废太子,此人手眼通天,绝非寻常之辈。”他目光如刀扫向墨影,“查!那死太监生前所有接触,在冷宫当值记录,近半年进出冷宫的人员名录,哪怕一只猫狗,也要给本王查清来历!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容半点疏漏。”
“属下领命!”墨影躬身,身影如鬼魅般融入夜色,转瞬消失在廊檐深处,只余一缕寒风卷过窗棂。
萧云倾指尖划过桌案上那焦黑的纸片残骸,目光锐利如鹰:“‘献遗诏换自由’……废太子被囚多年,心智是否健全尚未可知。这‘遗诏’是真是假,内容为何,至关重要。若是伪造,其心可诛,背后定有更大图谋;若是真……”她抬眼看向君临渊,眸中寒光一闪,声音压得更低,“牵扯到太上皇,更可能动摇父皇继位的法统,那便是泼天的大祸!苏贵妃一党,向来虎视眈眈,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定会借此大做文章,攻击王爷,甚至……搅乱遗诏金匮之事,将水彻底搅浑。”
君临渊颔首,眼中风云激荡,仿佛蕴藏着雷霆万钧。废太子的异动,无疑为这本就凶险的棋局增添了无数变数,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所以,我们更不能被动等待。”他踱步至窗前,望着宸京沉寂的夜空,星光黯淡如蒙尘的珍珠,“云倾所言‘请立太子’之策,时机已到。必须主动出击,掌控局面,将这潭死水化为活泉。”
“不错。”萧云倾走到他身侧,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父皇病危,国本动摇,请立太子乃朝臣本分,名正言顺。太子君临澈无能,天下皆知,纵情声色,荒废朝政,早已失了人心。我们以此为由,联合陆尚书(吏部尚书陆文渊)等清流重臣上奏,表面是拥立太子以安国本,实则是将太子置于火上炙烤,逼其党羽与三皇子党露出马脚,更可借此试探朝臣人心所向,将王爷您赈灾抗疫、力挽狂澜的功绩,置于朝堂中心,让天下看清,谁才是真正能托付江山之人!陆文渊素来耿直,定会响应,其他观望者也将顺势而动。”
她的计划大胆而精准,如同一柄无形利剑,直指人心深处,连烛光都为之跳跃。君临渊眼中掠过激赏,嘴角微扬:“好!此计可行。但仅此还不够。”他转身,目光灼灼如炬,扫过书房四壁,“舆论,民心!我们需要一场‘天命所归’的造势,让这请立太子的奏章,成为点燃燎原之火的引信!让宸京的每个角落都回荡我们的声音。”
“王爷的意思是……”萧云倾心领神会,指尖轻点案上地图,眸中闪过一丝了然。
“祥瑞!”君临渊吐出两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在宣示天意,“凤鸣岐山,黄河澄清,这些预示圣主降世的‘吉兆’,该出现了。让玄影卫去办,务必做得天衣无缝,仿古书典籍,造天象异变,同时,让民间传唱起‘真龙在渊’的童谣。双管齐下,将民心、舆论,牢牢握在我们手中!市井巷陌,茶馆酒肆,皆要渗透,务求一夜之间,街头巷尾皆闻祥瑞之声。”
“此计甚妙!”萧云倾点头,眼中寒芒闪烁,“舆论造势配合朝堂奏议,足以形成滔天巨浪。同时,苏党通敌的铁证,”她轻轻抚过袖中那染血的密信残片,触感冰凉如铁,眼神冰冷如刃,“便是我们手中最致命的武器,只待时机成熟,便可给予其致命一击!而德妃娘娘手中的钥匙……”她微微一顿,声音低沉几分,“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需得派人暗中保护,更要提防她……临阵倒戈,或被他人胁迫,永和宫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君临渊深以为然,眉宇间凝重如霜。德妃的立场,在皇帝那含糊的“拟诏”口谕后,变得扑朔迷离。她手中的钥匙,是开启金匮的唯一途径,也是所有野心家觊觎的目标,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青鸾,”他沉声下令,目光如电,“增派精干人手,潜入永和宫外围,密切注意德妃动向及永和宫安全。若有异动,不惜一切代价,护住钥匙!绝不容半点闪失。”
“是!”青鸾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身形微动,已开始盘算部署细节。
“至于废太子那边,”君临渊最后看向墨影离去的方向,声音冷冽如冬夜寒风,“在查清其背后‘主子’和‘遗诏’虚实之前,严密封锁冷宫,绝不能再有只言片语传出!本王倒要看看,这潭浑水底下,究竟藏着什么魑魅魍魉!让暗卫日夜轮守,进出者格杀勿论。”
夜色深沉,王府书房内的灯火却亮至天明,烛芯噼啪作响,映照着两人疲惫却锐利的轮廓。一张以宸京为棋盘,以皇权为赌注的大网,在双强的运筹帷幄下,悄然铺开。请立太子的奏章在酝酿,字句斟酌如磨刀石;祥瑞的布置在秘密进行,玄影卫如影随形;对苏党的追查在深入,蛛丝马迹皆不放过;对德妃与金匮的监控在加强,永和宫外暗哨如林;对废太子及其背后黑手的探查在疾驰,墨影穿梭于暗巷……风暴,已在无声中凝聚,只待黎明破晓,便要撕裂这死寂的天幕。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
“废太子……一个被遗忘的废人,竟在此刻搅动风云。”君临渊的声音低沉,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指节轻敲桌面,发出沉闷的回响,“他口中的‘主子’,才是关键。能在冷宫布下眼线,操纵废太子,此人手眼通天,绝非寻常之辈。”他目光如刀扫向墨影,“查!那死太监生前所有接触,在冷宫当值记录,近半年进出冷宫的人员名录,哪怕一只猫狗,也要给本王查清来历!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容半点疏漏。”
“属下领命!”墨影躬身,身影如鬼魅般融入夜色,转瞬消失在廊檐深处,只余一缕寒风卷过窗棂。
萧云倾指尖划过桌案上那焦黑的纸片残骸,目光锐利如鹰:“‘献遗诏换自由’……废太子被囚多年,心智是否健全尚未可知。这‘遗诏’是真是假,内容为何,至关重要。若是伪造,其心可诛,背后定有更大图谋;若是真……”她抬眼看向君临渊,眸中寒光一闪,声音压得更低,“牵扯到太上皇,更可能动摇父皇继位的法统,那便是泼天的大祸!苏贵妃一党,向来虎视眈眈,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定会借此大做文章,攻击王爷,甚至……搅乱遗诏金匮之事,将水彻底搅浑。”
君临渊颔首,眼中风云激荡,仿佛蕴藏着雷霆万钧。废太子的异动,无疑为这本就凶险的棋局增添了无数变数,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所以,我们更不能被动等待。”他踱步至窗前,望着宸京沉寂的夜空,星光黯淡如蒙尘的珍珠,“云倾所言‘请立太子’之策,时机已到。必须主动出击,掌控局面,将这潭死水化为活泉。”
“不错。”萧云倾走到他身侧,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父皇病危,国本动摇,请立太子乃朝臣本分,名正言顺。太子君临澈无能,天下皆知,纵情声色,荒废朝政,早已失了人心。我们以此为由,联合陆尚书(吏部尚书陆文渊)等清流重臣上奏,表面是拥立太子以安国本,实则是将太子置于火上炙烤,逼其党羽与三皇子党露出马脚,更可借此试探朝臣人心所向,将王爷您赈灾抗疫、力挽狂澜的功绩,置于朝堂中心,让天下看清,谁才是真正能托付江山之人!陆文渊素来耿直,定会响应,其他观望者也将顺势而动。”
她的计划大胆而精准,如同一柄无形利剑,直指人心深处,连烛光都为之跳跃。君临渊眼中掠过激赏,嘴角微扬:“好!此计可行。但仅此还不够。”他转身,目光灼灼如炬,扫过书房四壁,“舆论,民心!我们需要一场‘天命所归’的造势,让这请立太子的奏章,成为点燃燎原之火的引信!让宸京的每个角落都回荡我们的声音。”
“王爷的意思是……”萧云倾心领神会,指尖轻点案上地图,眸中闪过一丝了然。
“祥瑞!”君临渊吐出两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在宣示天意,“凤鸣岐山,黄河澄清,这些预示圣主降世的‘吉兆’,该出现了。让玄影卫去办,务必做得天衣无缝,仿古书典籍,造天象异变,同时,让民间传唱起‘真龙在渊’的童谣。双管齐下,将民心、舆论,牢牢握在我们手中!市井巷陌,茶馆酒肆,皆要渗透,务求一夜之间,街头巷尾皆闻祥瑞之声。”
“此计甚妙!”萧云倾点头,眼中寒芒闪烁,“舆论造势配合朝堂奏议,足以形成滔天巨浪。同时,苏党通敌的铁证,”她轻轻抚过袖中那染血的密信残片,触感冰凉如铁,眼神冰冷如刃,“便是我们手中最致命的武器,只待时机成熟,便可给予其致命一击!而德妃娘娘手中的钥匙……”她微微一顿,声音低沉几分,“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需得派人暗中保护,更要提防她……临阵倒戈,或被他人胁迫,永和宫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君临渊深以为然,眉宇间凝重如霜。德妃的立场,在皇帝那含糊的“拟诏”口谕后,变得扑朔迷离。她手中的钥匙,是开启金匮的唯一途径,也是所有野心家觊觎的目标,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青鸾,”他沉声下令,目光如电,“增派精干人手,潜入永和宫外围,密切注意德妃动向及永和宫安全。若有异动,不惜一切代价,护住钥匙!绝不容半点闪失。”
“是!”青鸾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身形微动,已开始盘算部署细节。
“至于废太子那边,”君临渊最后看向墨影离去的方向,声音冷冽如冬夜寒风,“在查清其背后‘主子’和‘遗诏’虚实之前,严密封锁冷宫,绝不能再有只言片语传出!本王倒要看看,这潭浑水底下,究竟藏着什么魑魅魍魉!让暗卫日夜轮守,进出者格杀勿论。”
夜色深沉,王府书房内的灯火却亮至天明,烛芯噼啪作响,映照着两人疲惫却锐利的轮廓。一张以宸京为棋盘,以皇权为赌注的大网,在双强的运筹帷幄下,悄然铺开。请立太子的奏章在酝酿,字句斟酌如磨刀石;祥瑞的布置在秘密进行,玄影卫如影随形;对苏党的追查在深入,蛛丝马迹皆不放过;对德妃与金匮的监控在加强,永和宫外暗哨如林;对废太子及其背后黑手的探查在疾驰,墨影穿梭于暗巷……风暴,已在无声中凝聚,只待黎明破晓,便要撕裂这死寂的天幕。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