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朝议·国本之争-《凤唳九霄倾天下》

  翌日,金銮殿。因皇帝病重,早朝气氛肃穆压抑,龙椅空悬,更添几分山雨欲来的紧张。百官分列,个个屏息凝神,眼观鼻,鼻观心,却暗地里交换着无数眼神。

  太子君临澈一身杏黄储君常服,站在御阶之下首位,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和额角细密的汗珠,暴露了他内心的惶恐。三皇子君临风站在他侧后方,眼神阴郁,不时扫过对面神色沉静的君临渊。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掌印太监高无庸尖细的声音打破沉寂。

  “臣,吏部尚书陆文渊,有本启奏!”陆文渊手持玉笏,越众而出,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身后,二十六位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齐齐出列,躬身肃立。

  来了!太子瞳孔一缩,三皇子嘴角抿紧,君临渊则眼观鼻,岿然不动。

  陆文渊高举奏章,朗声道:“陛下龙体欠安,臣等忧心如焚。然国不可一日无主,储位关乎国本,关乎天下安定!太子殿下虽居东宫,然……”他话锋微顿,目光扫过太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然去岁监国,遇漕粮贪腐案,举措失当,几致民变;今岁南方大旱,疫情汹汹,太子殿下坐镇中枢,却无有效应对之策,全赖渊亲王与王妃亲赴险地,力挽狂澜!臣等非议储君,实为江山社稷计!值此非常之时,恳请陛下为固国本、安民心,早定大位!或……重议储君人选,择贤德有能者立之,以承宗庙,以安天下!”

  “臣等附议!”身后二十六位官员齐声应和,声震殿宇。奏章虽未明说废太子,但“重议储君”“择贤德有能者”之语,如同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太子君临澈脸上!

  “放肆!”太子太傅,亦是周皇后之父周明远的心腹之一,王大学士气得须发皆张,疾步出列,“陆文渊!尔等妖言惑众,离间天家,其心可诛!太子乃陛下钦定储君,名分早定,岂容尔等妄议?渊亲王赈灾有功不假,然此乃臣子本分,岂能成为觊觎储位的资本?尔等受何人指使,竟敢在金殿之上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他矛头直指君临渊。

  “王大学士此言差矣!”另一位清流御史方正出列反驳,他素以刚直闻名,“陆尚书所奏,句句为公,字字泣血!太子殿下监国期间,庸碌无为,遇事则慌,若非渊亲王挺身而出,南方早已糜烂!储君之位,关乎天下苍生,岂能因循守旧?当以贤能为先!陛下病榻之前,尚知召宗正拟诏,以安社稷,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见国本动摇,岂能缄口不言?‘择贤能’之议,正是忠君爱国之举!”

  “方正!你……你血口喷人!”太子党另一官员跳出来。

  “臣附议陆尚书!”又一位官员出列。

  “臣反对!太子乃正统!”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臣附议重议储君!”

  “荒谬!祖宗法度何在?”

  朝堂瞬间如同炸开的油锅,两派官员激烈交锋,唾沫横飞,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太子党指责陆文渊等人“包藏祸心,意图不轨”,清流及部分中立官员则痛斥太子“德不配位,才不堪任”,要求“以贤能为重”。三皇子党则暂时按兵不动,冷眼旁观,坐看太子与君临渊一派斗得你死我活。

  太子君临澈站在风暴中心,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身体摇摇欲坠。那些指责,那些质疑,像刀子一样剜着他的心。他求助般地看向自己的舅公,丞相周明远。老谋深算的周丞相此刻却眉头紧锁,并未立刻出声,浑浊的老眼扫过沉默的君临渊,又瞥向眼神闪烁的三皇子,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君临渊自始至终,如同置身事外。他身姿挺拔如松,面色沉静如水,任由两派官员在他面前吵得面红耳赤,仿佛那场关于他是否“贤能”的争论与他无关。只有眼底深处,偶尔掠过的冷芒,显示出他并非无动于衷。

  萧云倾虽未在朝堂,但消息已第一时间传入王府。她站在窗前,听着心腹复述朝堂上的唇枪舌剑,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火,已经烧起来了。太子成了众矢之的,君临渊的“贤能”被反复提及,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然而,她心中并无轻松,反而更加警惕。三皇子党的沉默,周丞相的老谋深算,还有……苏贵妃的阴毒。

  “王妃,”一名潜龙卫悄然出现,低声禀报,“永和宫有异动。苏贵妃的心腹刘公公半个时辰前强闯永和宫,虽被德妃娘娘以‘静养’为由挡回,但离开时面带得色。另……德妃娘娘宫中的眼线回报,娘娘屏退左右,独自在佛堂待了许久,出来时……神情恍惚,手中似乎……并无钥匙!”

  萧云倾心头猛地一沉!钥匙!德妃难道真的……

  与此同时,墨影的身影如风般掠入王府,带来另一个惊人的消息:“王爷,王妃!查到了!那冷宫死太监,入宫前曾是……苏贵妃之父,礼部尚书苏文博府上的家生奴才!三年前才被安插入宫,最终调入冷宫当差!他口中的‘主子’……指向苏府!”

  苏贵妃!又是她!废太子的“先帝遗诏”,果然是她布下的毒计!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