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春节八张家聚会-《花开春来晚》

  刘正茂离开废料场,朝着江麓商店走去。以前小卖部和如今升级后的新商店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小卖部时代,刘正茂、华林、张战东、小华技术员等人都能随意进出仓库,还能热心地帮忙卖货。

  可如今升级为江麓商店后,有了全新的规定,即便刘正茂来了,也只能停留在营业厅里面,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出入商店柜台里面,更不能未经允许擅自进入仓库。

  今日的江麓商店,依旧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虽说顾客数量不如开业时那般爆棚,但二百多平方的店面还是被挤得满满当当。店内悬挂着红色的灯笼,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顾客们穿梭其中,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

  每个柜台旁边都围满了人,大家都在精心挑选商品。附近单位的人听闻江麓新商店有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售卖,纷纷跑来探听情况。由于来客太多,营业员们还不太熟悉业务,心里都怕丢东西,刘阳云便守在贵重商品柜前,陪着营业员一起给顾客耐心地介绍商品。

  刘正茂走进商店,看着姐姐忙碌的身影,便没有上前打扰。他径直走到靠近仓库的柜台,轻声对营业员说:“麻烦你进仓库帮我把肖长英叫出来。”

  不一会儿,肖长英从仓库匆匆跑了出来,她一边走一边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看到是刘正茂,笑着问道:“正茂,你找我有什么事?”此时的她,额头上微微沁出了汗珠,几缕头发贴在脸颊上。

  “长英姐,我们一起做事的人,明天中午在南门大庆饭店聚餐,麻烦你帮我告诉老华一声。”刘正茂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说道。

  “就这事呀?没问题,老华肯定会按时到的。他就喜欢跟你们一起玩。”肖长英也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你们店生意一直这么好啊?”刘正茂好奇地问道。

  “只要一开门,顾客就没断过,就是货物老是不够卖,好多都断货了。”肖长英无奈地说道。

  刘正茂一听,心里暗叫不好,知道自己多嘴了,商店断货,毛奇说不定又会给自己下任务。他可不想见到毛奇,于是赶忙对肖长英讲:“我还有事,先走了。”

  江麓厂领导的宿舍与普通职工宿舍紧紧相连,只是厂领导家的房子面积更大,不像职工宿舍那样是筒子楼的小套间。几位主要领导家,卧室、客厅、书房、厨卫一应俱全,装修也显得更为精致。领导宿舍区道路整洁,绿化精心修剪,与普通职工宿舍区的热闹喧嚣相比,多了几分宁静与雅致 。

  刘正茂第三次来到张鹏武家,却是头一回在这里吃饭。张家客厅布置得温馨而大气,(沙发摆放整齐,茶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张鹏武正陪着几位同龄客人谈笑风生,儿子张战东则在厨房帮母亲打下手,厨房里不时传来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聊天的时候,只要门外有一点响动,张鹏武便不自觉地回头看向门口,眼中满是期待,他心里一直盼着刘正茂能快点到来。

  刘正茂来到张家时,已经快到开餐的时间了。他站在门口,轻轻敲了三下门,声音洪亮地喊了一声:“张主任!”

  张鹏武再次回头,看到刘正茂,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站在门口干啥,快进来啊。”

  在座的客人里,市局郝副局长笑骂道:“你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讲规矩了?进来坐,董彪你也认识的。”

  县局董彪热情地对刘正茂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在自己身边。

  在那间布置得颇为典雅的客厅里,暖黄色的灯光柔和地洒下,空气中隐隐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待刘正茂稳稳落座后,张战东满脸笑意,眼神中透着机灵劲儿,赶忙拿起茶壶,动作娴熟且恭敬地给未来舅子泡茶。

  张鹏武此时清了清嗓子,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这才开始给刘正茂介绍众人,目光依次扫过众人,抬手示意 :“小刘啊,郝副局和彪子,你们早就认识啦。剩下的这三位,可都是我生死与共的老战友,你亲切地喊一声叔叔就行。”

  说着,他顺手指向右边那位身着青色列宁装的中年人,语气中带着几分熟稔:“这位啊,是市林业局的蒙平自局长。”

  刘正茂听闻,赶忙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而又不失礼貌地喊道:“蒙叔!”

  见刘正茂这般正式,蒙平自微微一愣,竟有些不自在起来,下意识地也准备起身回应。

  张鹏武眼疾手快,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按住蒙平自,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对着刘正茂说道:“哎呀,这就是家庭聚会,别搞得这么严肃嘛。都坐下,坐下。”

  接着,他又指向蒙平自旁边那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人,介绍道:“这位是红源机械厂的保卫处长吕政公。”

  “吕叔,你好!”刘正茂这次没有再站起来,只是微微欠身,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

  “最后这位,是冲州公安局韩双平局长!”张鹏武继续介绍。

  没等张鹏武话音完全落下,韩双平赶忙笑着纠正:“是副的,可别给我升了官咯。”

  “韩叔,你好,前几天我还去了冲州呢。”刘正茂笑着说道,眼神中透着一丝灵动。

  “刚才老张讲过,你小子跑冲州地区去搞烟,我可是本地人,想搞郴州烟都困难重重,你小子到底走什么路子,能从厂里拿到烟的?”韩双平满脸好奇,笑着询问刘正茂,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韩叔,你可是公安呐,我可不敢随便透露搞烟的秘密哟。”刘正茂调皮地眨眨眼,同样笑着回应。

  提起郴州烟的事儿,郝副局的脸色顿时就有些不太好看,当场就略带责备地问道:“小刘,你搞来的好东西都一股脑给江麓厂了,难不成是瞧不上我们这些地方单位?”

  董彪在一旁赶忙附和,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就是就是,一次给江麓厂五箱郴州烟,还有那么多好烟好酒,看着可真让人嘴馋呐。”

  蒙平自也跟着搭腔:“多少?五箱烟,那得是几百条吧?名义上讲我们每月能买四包,实际上谁按月买到过?老张,我可不管,你得给我搞几条回去抽抽。”

  “哈哈,小刘给我们单位的郴州烟,都被毛奇拿去开业打名声了。商店开业那一天半,每户职工凭购物本可买一包郴州烟,你想想我们厂有多少职工,那点烟哪里够卖的。”张鹏武无奈地摊开双手,笑着解释。

  吕政公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张鹏武,那眼神像是要看穿他一般:“我就不信你们厂领导这样老实,没藏点私货?”

  “老吕,我们江麓厂班子成员那可是真的廉洁奉公,绝对没打一点埋伏。”张鹏武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脯,表情认真而坚定。

  郝副局笑着指了指韩双平,对吕政公说:“你要抽郴州烟,找这位地头蛇啊。”

  “别、别、别!我虽然在那里工作,但真和烟厂没什么接触,我在局里是负责内保这一块,和其他单位没什么往来。”韩双平一边说着,一边连连摆手,脸上满是无奈。

  蒙平自轻轻撇了撇嘴:“老韩,你这是怎么混的,堂堂副局长,让你帮忙搞几条烟,你还推三阻四的。那我们就只能找这位小刘帮忙了,他路子宽。”讲话间,他还不着痕迹地对韩双平眨了眨眼,眼神中暗藏暗示。

  “对啊,我混得不好,我给老战友们检讨,好在小刘同志有路子,可以帮我们搞到烟。”韩双平心领神会,和蒙平自这两老狐狸一唱一和,合伙套路刘正茂。

  “你们两老鬼,别为难人家小刘。商店开业时,给每个领导发了一条,我都没动,等会给你们每人发两包。”张鹏武生怕刘正茂上这两人的当,毕竟这两人当兵时在一个战斗小组,战争时期的生死与共,让他们配合起来那叫一个天衣无缝。

  郝副局一听,连忙说道:“别等会,现在就分,等下喝酒后都不记得了。”

  “保证会给你们,先讲正事。”张鹏武笑着回应,眼神中带着一丝安抚。

  “小刘,今天让你过来,一是介绍这几位叔叔给你认识,其二嘛?就是老蒙和老吕找你有事。”

  “两位叔叔,什么事?”刘正茂微微皱眉,心中想着,能让张鹏武出面的事,应该不是一般的小事。

  “老蒙,老吕,你们自己说吧。”张鹏武看向蒙平自,眼神中带着鼓励。

  吕政公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刘正茂,神色略显凝重:“我来讲吧,是这样的,1969 年元旦那天,老蒙的侄儿和我的老四一批走的,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彩云省做知青。他们到了那里后,回信说在一个叫腊蒙的边境县。”

  “三个月回过四封信,最后一封是八月寄出来的,我家老四在信里讲,他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出国去参军。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音信了。到现在都不知道是生是死。”吕政公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与焦虑。

  蒙平自接着叹了口气说:“我家那货,拢共就写了一封信。”

  董彪忍不住问道:“这么些年了,你们就没打听过?”

  “打听了啊,还专门找人问过腊孟知青办,他们回答是,当时边境管控不严,很多很多知青自发跑过去了,知青办也不清楚那边的情况。”蒙平自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失落。

  自 1968 年 12 月起,国家大规模地向云南派遣知青青年。这股浪潮中,来自川省、黔省、沪市的知青数量最为庞大,而江南省也有几千名青年响应号召奔赴云南,他们大多被分配到边境附近的国营农场,承担起种植橡胶的重任。

  《格瓦拉日记》在知青群体中广泛传播,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着这些热血青年。与此同时,甸缅奈恩政权展现出极度反华的姿态,而缅共领导的游击队却面临着人员短缺的困境。于是,他们派人偷偷过境,向知青们鼓吹参战的意义,煽动他们出国投身战斗。

  在这种鼓动之下,从当年五月至八月,一场大规模的越境事件爆发了。据不完全统计,竟有多达几万人跨越边境。这些知青们还专门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部队,像川军 3302,沪军 3303 等等。他们满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参战,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他们几乎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甸缅地区条件异常艰苦,不仅自然环境恶劣,而且缅共内部斗争严重,这使得知青们面临着极高的伤亡风险。

  时光流转,到了 1971 年之后,随着国家与甸缅关系的逐步改善,许多知青纷纷退回国内,最终留在那边的人已寥寥无几。

  众人表情凝重,如今,距离那批知青越境已经过去了五年,可吕政公的老四和蒙平自的侄儿依旧毫无音信。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们在国外适应了那边的生活,不愿再回来;而另一种可能性更大,那就是他们已经在残酷的环境中遭遇不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吕叔、蒙叔,你们的意思?”刘正茂一脸认真地问道,他从众人凝重的表情中,隐约猜到了事情的不简单。

  “我们……”吕政公嘴唇微微颤抖,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心里明白,那边危险重重,却想让一个刚认识不久的年轻人过去探听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实在是有些不仗义。

  “小刘,他们想请你用你们大队的名义去腊勐县走一趟,主要目的就是把江南省籍的知青尽可能地带回家。不过得提前跟你说明,那边的情况真的很危险,你要是不答应,也完全没问题。”张鹏武看出了吕政公的为难,赶忙帮忙把话说了出来,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我们大队的影响力不够吧?对方不一定会买账。”刘正茂微微皱眉,思索着其中的困难。

  “你们大队可是省级标兵单位,影响力不容小觑。要是觉得大队名义不够,用我们江麓厂外调的名义也行。但还是要再强调一下,那边真的危险重重,你务必考虑清楚。这次去主要是调查这两个人的情况。你不用急着答复,过几天再告诉我也没关系。”张鹏武又一次郑重地强调危险,目光紧紧盯着刘正茂,希望他能充分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张鹏武他们选择刘正茂来做这件事,是经过综合考虑的。首先他们认为刘正茂够机灵,有一定自主能力,其次、刘正茂年轻,做调查时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在座的几个人,从外形上看就是干部气质,到了边境区域,会引起别人怀疑。刘正茂本身是知青,与人交流时本色演出就能迷惑人,遇到知青时,因是同类人,无形中就会引起共鸣,探听情况也会方便很多。

  喜欢花开春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