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老革命的身先士卒-《花开春来晚》

  刘正茂与古大仲在学校外面一番私聊过后,他并没有再折返回大队办公室,而是独自一人朝着养殖场的方向走去。此刻,刘正茂的脑海里满是养殖场的事儿,脚步匆匆,神色专注,仿佛养殖场里有着亟待他解决的重要问题 .春节前,养殖场的肉猪就已全部出栏,他心心念念,想着去看看截至今日,到底补栏了多少猪崽。

  一踏入养殖场,吴喜闻和金老士两人赶忙热情地迎了上来,接待刘正茂。吴喜闻满脸自豪,就像在展示自己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般,向刘正茂介绍道:“刘知青啊,你是不知道,多亏了那一百位县里会战人员的支援,咱们养殖场可真是鸟枪换炮啦!新增了十多个养殖棚呢。以前咱这养殖场,就好比小打小闹的作坊,只能养殖一千头肉猪、五千只鸡。可现在不一样咯,经过扩建,那规模可大多了,可以养殖肉猪三千五百头,一万羽蛋鸡呢。现在存栏猪崽就有四千头,鸡崽也有八千多羽啦。”

  吴喜闻边说边比划,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

  “刘知青,你之前要求养殖场存栏五千头猪,照现在这扩建的速度,大概在三月份左右就能实现啦。”吴喜闻越说越高兴,毕竟养殖场规模越大,他这个场长脸上就越有光,那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的将军,威风凛凛。

  对于刘正茂给养殖场设定的目标,吴喜闻和金老士两人可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不仅意味着养殖场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奔头。

  “老吴,带我去看看猪粪处理场地吧。”刘正茂思索片刻后说道。

  “刘知青,那个地方啊,简直就是‘臭气熏天’,您最好还是别去遭那个罪了。”金老士皱着眉头,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劝说道。

  “没事,我就是想详细了解一下粪便处理的情况,没别的意思。”刘正茂摆了摆手,虽说现在还没有环保的概念,但他深知猪粪处理不当可能带来的问题,只是一时也不想和他们多做解释。

  在养殖场后面不远处,有一个小山沟,那里堆放着像小山一样的猪粪。还没走近,那股刺鼻的恶臭就扑面而来,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试图将人拒之门外 ,离几百米远,就能闻到那令人作呕的味道。废水顺着沟底缓缓流进不远处的低洼地带,使得附近的环境一片狼藉,宛如一幅被胡乱涂鸦的画作。

  “老吴,这得是堆了多长时间的粪便啊?”刘正茂赶忙用手掩住鼻子,眉头紧紧皱在一起,表情有些痛苦地问道。

  可能吴喜闻在这环境里待久了,已经习惯了这种臭味,只见他若无其事地耸了耸肩,回答道:“半月前,我让其他大队拉走了好多肥料呢,那次清理得那叫一个彻底,古支书还批评了我,说大队春耕正需要肥料呢。”

  “离春耕还有两个多月呢,照这个速度堆积起来,这条沟怕是都要被填满咯。看来我得和古支书好好商量商量,琢磨琢磨以后怎么处理肥料才更合理。”刘正茂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目前他同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颇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看过养殖场后,刘正茂转身又迈进了发酵饲料厂。巧的是,江南农校的吴老师和云中华正好都在饲料厂办公室里。刘正茂一进门,便笑着问道:“云厂长、吴老师,你们这是在开会呢?”

  “刘队长,你来得可真是时候啊,我和吴老师正头疼得厉害呢!”云中华就像见到了救星一般,赶忙诉苦道,“大队养殖场发展得那叫一个快,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再加上其他大队都拿着青饲料来我们厂换发酵饲料,现在我这儿的生产速度,那真是‘望尘莫及’,根本赶不上需求啦!”

  “上次开会,你不是说新修了几十个发酵池吗?这怎么还不行呢?”刘正茂有些疑惑地问道。

  “光有池可不行啊,这原料短缺,就好比巧妇没了米,啥也做不了啊!”吴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解释道。

  刘正茂看着吴老师,思索片刻后说道:“等温度再高点,各种植物蹭蹭地长,到时候原料问题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

  “青饲料倒是不缺,抗生素和骨粉也都够,可唯独缺蛋白质啊!”吴老师再次强调,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

  “有豆渣和酒漕可以用啊!这可都是好东西。”刘正茂提高了音量,似乎在提醒他们不要忽略了这些现成的资源。

  “厂区的酒漕、豆渣,还有制红薯粉剩下的残渣,全都一股脑儿拉到饲料厂了,可即便这样,还是不够用啊!”云中华摊开双手,满脸的无可奈何。

  毕竟目前全国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人的口粮,根本不可能拿出粮食来喂猪,这可真是让人犯难。

  “吴老师,上次和你提过饲养蚯蚓的事儿,你们农校那边开始做实验了吗?”刘正茂突然想起前世看网络小说时了解到的知识,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学校那边是在做,不过我还不太清楚具体进度。”吴老师回答道。

  “麻烦你帮忙问一下,如果人工饲养蚯蚓成功了,那饲料厂的蛋白质问题说不定就能解决了。”刘正茂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问题解决的曙光。毕竟前世看的那部小说里介绍过,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或许真能解这燃眉之急。

  “我下午就打电话回校,让学校那边和你联系。”吴老师爽快地答应道。

  “行,有消息我就马上告诉你们。”刘正茂点了点头,心中暗暗期待着好消息的传来。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月,人的口粮都捉襟见肘,更别奢望有多余的粮食拿去喂牲口了。好在樟木大队有自己的工厂,像酿酒、豆制品这些项目产生的酒漕和豆渣等残料,便成了发酵饲料的重要添加物,也算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刘正茂前世退休后,闲暇之时喜欢沉浸在网络小说的世界里。他记得曾在一部小说中了解到蚯蚓的药用价值,书里特别强调蚯蚓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甚至某知名品牌的蛋白粉,其主要原料就是蚯蚓。在那部小说中,主人公凭借发动群众饲养蚯蚓来喂鸡喂猪,最终实现了发家致富。而且书中多次提及,蚯蚓的饲养方法并不复杂,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易学易会。

  出于好奇,刘正茂还特意在门户网站上搜索过蚯蚓相关知识。得出的结论大致是:蚯蚓堪称名副其实的“生态系统工程师”与“土壤卫士”。它们默默耕耘,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循环、维系食物链,为农业、渔业、环保、医药等众多领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宝贵的资源与服务,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以及人类的福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刘正茂心想,这后世经过验证的成熟科技,自己在这一世不妨把这个成果让给江南农校,也算是对沈安如校长的一种报答。毕竟沈校长平日里对自己诸多关照,这份情谊他一直铭记于心。

  随后,刘正茂又在办公室里和吴老师、云中华两人东拉西扯了一会儿闲天。不经意间看了看时间,发现已然不早,又到了吃中饭的时间。

  刘正茂想着去饲料车间叫上老王,一起回序伢子家。饲料厂长云中华给老王安排的是技术员的工作,可老王这人天生闲不住,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长期泡在车间里,比厂里普通社员还要勤快几分。别人都只专注于自己份内的工作,而老王只要看到哪里缺人手,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主动加入进去帮忙。

  刘正茂走进车间,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愣是没看到老王的身影。他心里有些纳闷,又仔仔细细重新找了一遍,依旧不见老王的踪迹。无奈之下,他抓住一个在车间里忙碌的社员,客气地问道:“你好啊,今天老王来上班了没?”

  那个社员停下手中的活儿,抬手朝着车间最里面几个发酵池指了指,说道:“刘队长,你去那边看看,老王可能在那几个发酵池里呢。”

  刘正茂顺着社员指的方向走去,果然在最里面的发酵池找到了老王。只见老王正猫着腰,打着个手电筒,仔细地检查池体。

  刘正茂站在地面上,提高音量喊道:“王叔,下班了!”

  听到喊声,老王缓缓仰起头,看到是刘正茂,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问道:“你今天咋有时间到饲料厂来呀?”

  “我来找云中华商量点事情。王叔,你在池子里找啥呢?”发酵池里散发出来的味道着实不好闻,即便站在地面上,刘正茂都觉得有点受不了,实在不理解老王为啥要跑到池底去。

  “这几个池子是最早挖的,当时咱们都没啥经验,防水没做好。今天正好出完饲料,我就下来检查检查池壁是不是有破损。”老王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手电筒照着池壁,眼睛专注地盯着每一处细节。

  “找到破损的地方没?”刘正茂关切地问。

  “有一小块水泥脱落了,下午我跟云厂长说一声,让他派人修理一下就行。”老王说着,用手电光照在破损的地方,给刘正茂解释着,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老王说完,走到架在池子上的木梯边,把手电筒小心翼翼地放进工作服的口袋,然后顺着梯子一步一步爬到地面。等老王上来后,刘正茂顺手把梯子抽上来,靠在了车间墙边。

  此时,刘正茂清晰地闻到从老王身上散发出来一股浓烈的发酵饲料味。再看老王原本白色的工作服,上面已经粘满了各种饲料,衣服颜色也从原来的洁白如雪,变成了现在的浅黄色,就像被颜料染过一般。

  “王叔,您现在是技术员,管好配方的事儿就行了呀,这些体力活让其他人干就行啦。”刘正茂出于对老王的尊敬,语气诚恳地劝说道。

  “大家都挺累的,你可别觉得我老了就不中用咯。其实要比起力气来,我可不比他们年轻人差。而且这活儿又不怎么费力气,再说了,对于发酵池的情况,整个饲料厂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熟悉。”老王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眼神中透露出不服老的倔强与自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王说完,脱下身上那件满是饲料的工作服,双手紧紧抓住工作服的衣领,用力地抖了抖,把粘在衣服上的饲料纷纷抖落下来,随后将工作服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接着,他走到水龙头下,仔仔细细地把手洗干净,这才跟随着刘正茂往饲料厂外走去。

  两人走在半路上,老王突然开口问道:“小刘,你那房子砌两层,就你一个人住,是不是有点浪费呀?”

  “王叔,您也知道我的情况,其实住在知青点宿舍就完全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实验浇灌建筑法,所以才盖了这两层楼,目的就是想让凤天南工程师积累用浇灌法建楼房的经验。”

  “建成后,我最多也就只能用到三间房。我自己住一间,我爸妈可能会经常来看我,给他们留一间,另外一间就是给您住的。您现在住的那间牛棚太潮湿了,长期住着对您身体可不好,您就搬到我新房子的二楼去住吧。”刘正茂真诚地说道,眼神中满是关切。

  “小刘,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必须坚决地说,我不会住你的新房。你是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干部,而我是个大右派。为了你的前途着想,我也不能成为你的绊脚石啊。”老王一脸认真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王叔,我觉得当大队干部就挺好的,也不图什么别的前途。”刘正茂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有些言不由衷。

  “以你的能力,就应该为国家建设多出份力。现在可能时机还没到,但你得时刻为此做好准备,可不能因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这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国家不负责呀。”老王语重心长地劝说道。

  “王叔,您和我住一起,应该也不算什么大事吧?”刘正茂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你和大右派住在一起,在某些人眼里,这可就是天大的事。等你房子建好后,我会搬到序伢子家里去住的。”老王的语气不容置疑,他心意已决,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给刘正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从上次那场铺天盖地的暴雪降临,一直到春节这段时间,老王和老冯头住进了序伢子家里。相较于独自一人住在牛棚时的冷冷清清,这里可热闹多了。序伢子独自一人生活,家里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禁忌,老王在这里感觉倒也惬意自在,仿佛找到了一种别样的温馨。

  “小刘,你如今可是大队的主心骨,大伙都把你当成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呢。今年大队可有啥大动作呀?”老王一脸好奇地问道,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喜欢花开春来晚